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与环保措施方案_第1页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与环保措施方案_第2页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与环保措施方案_第3页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与环保措施方案_第4页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与环保措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与环保措施方案TOC\o"1-2"\h\u5661第1章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概述 3196041.1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320111.2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与目标 4304531.3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420486第2章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5302492.1安全生产责任制 5170092.1.1确立安全生产目标 5269972.1.2分级负责 5145942.1.3岗位职责 510192.1.4安全生产考核 58164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63002.2.1安全生产法规 5164582.2.2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5282122.2.3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597992.2.4应急预案 6262452.3安全生产标准化 688522.3.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655022.3.2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6120772.3.3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 650652.3.4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630253第3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6283583.1危险源辨识 6297903.1.1物理危险源 6269723.1.2化学危险源 6156883.1.3生物危险源 772323.2风险评估方法 7217103.2.1定性风险评估 7147693.2.2定量风险评估 7293343.3风险控制措施 760603.3.1物理控制措施 7260633.3.2化学控制措施 7320373.3.3生物控制措施 8174303.3.4管理控制措施 820951第四章应急预案与响应 893494.1应急预案编制 834824.1.1类型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8287194.1.2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 8274924.1.3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8234504.2应急资源与设备 9177624.2.1应急资源 9309724.2.2应急设备 9273404.3应急响应与救援 944044.3.1预警与信息报告 913764.3.2应急响应 986794.3.3救援与处置 950284.3.4善后处理 104388第5章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10262175.1安全生产培训体系 10275135.1.1培训组织与管理 10171835.1.2培训师资与教材 10264655.1.3培训设施与设备 1066405.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与方法 103685.2.1培训内容 10301635.2.2培训方法 10242445.3安全生产教育与实践 11158435.3.1安全生产教育 11202425.3.2安全生产实践 1123232第6章节能减排与环保措施 11224526.1石化行业环保法规与政策 11101926.1.1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11117146.1.2石化行业环保政策 1160306.2节能技术与应用 1230616.2.1节能技术概述 12274686.2.2节能技术应用实例 12250416.3污染防治与废弃物处理 1287266.3.1污染防治措施 1244776.3.2废弃物处理技术 128085第7章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12229347.1设备设施检查与维护 12212847.1.1定期检查 12129197.1.2维护保养 13103587.1.3预防性维护 13252817.2安全防护设施配置 1357557.2.1防火防爆设施 13279487.2.2个体防护装备 1316437.2.3安全警示标志 13189247.3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13235787.3.1特种设备检查 13123347.3.2特种设备维护 13291907.3.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 1362597.3.4应急预案 1411966第8章作业过程安全管理 1499428.1作业许可与现场管理 14180658.1.1许可制度建立 14257348.1.2许可范围及要求 1450328.1.3现场管理 14107378.2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14327578.2.1危险作业识别与评估 14264928.2.2安全措施制定与执行 1460488.2.3作业人员培训与资质 14104238.3作业过程监控与改进 14204438.3.1作业过程监控 14200748.3.2作业记录与数据分析 15115788.3.3持续改进 1576778.3.4安全文化建设 153600第9章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15309659.1安全生产数据采集与处理 15164729.1.1数据采集 15260279.1.2数据处理 1520949.2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 1667569.2.1平台架构 1689449.2.2平台功能 1616479.3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16298179.3.1大数据分析技术 16289229.3.2应用案例 1614096第10章安全生产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171733110.1安全生产绩效指标体系 17307910.1.1人员安全指标 17192210.1.2设备安全指标 173126310.1.3环境安全指标 17302110.1.4管理安全指标 17413210.2安全生产绩效评估方法 181361110.2.1定量评估 182186110.2.2定性评估 18575010.3安全生产持续改进策略与实践 181611610.3.1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82037410.3.2提高安全生产投入 182247810.3.3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181830210.3.4加强环境保护 18第1章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概述1.1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中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安全管理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乎企业生存发展、员工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是保障企业稳定生产、预防发生、降低环境污染的必然要求。1.2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与目标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预防,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2)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生产过程符合安全要求。(3)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4)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5)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1.3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制度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预防,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3)全员参与,共同治理。企业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4)科学管理,规范操作。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生产安全。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1)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措施。(2)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保证企业具备安全生产条件。(3)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4)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5)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对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总结教训,预防类似的发生。(6)应急预案和救援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2章安全管理体系构建2.1安全生产责任制2.1.1确立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基础,首要任务是确立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企业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目标。2.1.2分级负责企业应实行分级负责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基层管理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2.1.3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使全体员工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2.1.4安全生产考核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对各级领导和员工进行定期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实施。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2.1安全生产法规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2.2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制定和完善各类设备、工艺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保证操作人员按照规程操作,降低风险。2.2.3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对新入职员工、转岗员工以及在职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保证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2.2.4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的能力。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3安全生产标准化2.3.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应按照国家和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2.3.2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查找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2.3.3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企业应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持续改进,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运行。2.3.4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安全生产状况,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公开,提高企业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第3章风险识别与评估3.1危险源辨识3.1.1物理危险源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物理危险源主要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具体表现为:(1)高温:炼油装置、裂化装置等高温设备可能导致烫伤、火灾等。(2)高压:压缩机、泵等高压设备存在泄漏、爆炸等风险。(3)易燃易爆:原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等易燃易爆物质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4)有毒有害:硫化氢、氨、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中毒、窒息等伤害。3.1.2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主要包括化学反应、腐蚀、泄漏等。具体表现为:(1)化学反应: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导致火灾、爆炸等。(2)腐蚀:酸、碱等腐蚀性物质可能对设备、管道造成损坏,引发泄漏等。(3)泄漏:设备、管道、阀门等部位可能发生泄漏,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3.1.3生物危险源生物危险源主要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3.2风险评估方法3.2.1定性风险评估定性风险评估主要采用专家经验、类比分析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案例。(2)分析危险源,识别潜在风险。(3)根据风险程度,划分风险等级。(4)提出风险防范措施。3.2.2定量风险评估定量风险评估采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风险分析模型,确定风险指标。(2)收集相关数据,进行风险量化计算。(3)分析风险结果,制定风险控制措施。3.3风险控制措施3.3.1物理控制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防护栏等。(3)实施安全操作规程,降低操作失误引发的风险。3.3.2化学控制措施(1)选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2)加强化学品的储存、运输管理,防止泄漏等。(3)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化学。3.3.3生物控制措施(1)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微生物污染。(2)制定生物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3)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降低生物风险。3.3.4管理控制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4)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四章应急预案与响应4.1应急预案编制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石油化工行业的发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公司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编制了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1类型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根据公司生产特点和风险评估,明确了可能发生的类型,如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并对各类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4.1.2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应急预案旨在降低损失,保证人员安全,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1.3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组织架构:明确了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各应急小组的职责和任务;(2)预警与信息报告:规定了预警发布、信息收集、信息报告的程序和责任人;(3)应急响应程序:详细描述了发生后,各级人员应采取的措施和行动;(4)应急资源保障:明确了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的配置和调度;(5)应急培训与演练:规定了应急培训、演练的计划和实施要求。4.2应急资源与设备4.2.1应急资源(1)应急人员:设立了专门的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和应急小组,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职责;(2)应急物资:准备了足够的消防器材、防护装备、救援工具等;(3)应急车辆:配备了消防车、救护车、应急指挥车等;(4)通讯设备:建立了应急通讯系统,保证发生时通讯畅通。4.2.2应急设备(1)消防设备:包括消防水泵、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等;(2)监测设备:如气体检测仪、水质分析仪、风向风速仪等;(3)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安全帽、防护手套等;(4)救援设备:包括救生器材、破拆工具、医疗救护设备等。4.3应急响应与救援4.3.1预警与信息报告当发觉隐患或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预警发布和信息报告。4.3.2应急响应(1)现场处置:现场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如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启动消防设备等;(2)应急小组行动:各应急小组按照职责迅速开展救援工作;(3)应急指挥部决策:根据情况,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调度应急资源,指导救援工作。4.3.3救援与处置(1)救援人员:按照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工作,保证受困人员安全;(2)处置:根据类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3)环境保护:在救援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扩大。4.3.4善后处理(1)调查:对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2)总结经验:总结应急响应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3)恢复生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第5章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5.1安全生产培训体系为了提高石油化工行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安全生产培训体系:5.1.1培训组织与管理(1)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组织,明确培训目标、任务和责任。(2)制定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序进行。(3)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督与评估,提高培训质量。5.1.2培训师资与教材(1)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安全生产师资。(2)组织编写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安全生产教材。(3)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提高培训师资的教学水平。5.1.3培训设施与设备(1)配置先进的培训设施和设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2)加强培训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培训安全。(3)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模拟实训等现代培训技术,提高培训效果。5.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与方法5.2.1培训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2)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3)岗位安全操作技能。(4)案例分析。(5)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5.2.2培训方法(1)理论培训: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2)实操培训:组织实地操作、模拟实训等教学活动。(3)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4)互动式培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活动。5.3安全生产教育与实践5.3.1安全生产教育(1)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知识讲座、研讨会等活动。(2)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针对新员工、转岗员工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5.3.2安全生产实践(1)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的能力。(2)鼓励员工参与安全改进和创新活动。(3)加强安全监督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体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第6章节能减排与环保措施6.1石化行业环保法规与政策6.1.1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对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还针对石化行业制定了一系列专项政策和标准,如《石油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6.1.2石化行业环保政策国家在政策层面大力推动石化行业节能减排与环保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石化产业向沿海、园区集中发展。(2)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控制污染。(3)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排污许可制度,保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4)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弃物排放。6.2节能技术与应用6.2.1节能技术概述节能技术是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主要包括热能回收、余热利用、电机节能、工艺优化等方面。通过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6.2.2节能技术应用实例(1)热能回收:利用余热锅炉、热交换器等设备回收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低温余热,用于供暖、发电等。(2)余热利用:采用吸收式制冷技术,利用余热进行制冷,降低能耗。(3)电机节能:采用变频调速、高效电机等技术,提高电机运行效率,降低能耗。(4)工艺优化: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反应转化率,减少副产物,降低能耗。6.3污染防治与废弃物处理6.3.1污染防治措施(1)源头防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2)过程控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环保管理,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3)末端治理: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6.3.2废弃物处理技术(1)废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膜处理等技术,实现废水达标排放。(2)废气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催化氧化等技术,降低废气排放浓度。(3)固体废弃物处理:采用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实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第7章设备设施安全管理7.1设备设施检查与维护7.1.1定期检查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周期应根据设备设施的类别、工作环境及风险等级进行确定。对于关键设备,应实施更为频繁的检查。7.1.2维护保养针对检查发觉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同时应建立设备设施的维护档案,详细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费用等信息,以便对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追踪。7.1.3预防性维护结合设备设施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降低设备设施故障率,保证生产安全。7.2安全防护设施配置7.2.1防火防爆设施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火灾、爆炸风险,合理配置防火防爆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防爆柜等。7.2.2个体防护装备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以提高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保障。7.2.3安全警示标志在设备设施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7.3特种设备安全监管7.3.1特种设备检查对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实施定期检查,保证其安全运行。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技术档案、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等。7.3.2特种设备维护针对特种设备的特殊要求,制定专门的维护方案,保证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7.3.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加强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要求其持证上岗,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7.3.4应急预案针对特种设备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责任人,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第8章作业过程安全管理8.1作业许可与现场管理8.1.1许可制度建立为加强石油化工行业作业过程安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作业许可制度,对各类作业活动进行严格审批。明确许可权限、流程及要求,保证作业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8.1.2许可范围及要求作业许可范围应涵盖企业内部所有高风险作业,如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等。作业前,申请人需提交相关资料,包括作业方案、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经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作业。8.1.3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保证作业安全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加强现场巡查,对作业现场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保证作业环境、设备设施、作业人员等方面符合安全要求。8.2危险作业安全管理8.2.1危险作业识别与评估企业应开展危险作业识别与评估,明确各类危险作业的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对高风险作业实行重点管控,保证作业安全。8.2.2安全措施制定与执行针对危险作业,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包括作业前的安全培训、个人防护、现场警示标识、应急措施等。保证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降低作业风险。8.2.3作业人员培训与资质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实行资质管理,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8.3作业过程监控与改进8.3.1作业过程监控企业应建立健全作业过程监控系统,对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作业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及时发觉并纠正安全隐患。8.3.2作业记录与数据分析企业应详细记录作业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作业时间、地点、人员、安全措施等。通过数据分析,查找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不足,为改进提供依据。8.3.3持续改进企业应不断总结作业过程安全管理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升作业过程安全管理水平。8.3.4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作业过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第9章安全生产信息管理9.1安全生产数据采集与处理9.1.1数据采集在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数据的采集对于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生产过程数据: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采集;(2)设备状态数据:对设备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维修记录等进行定期采集;(3)环境监测数据:对作业场所的气体浓度、粉尘、噪声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4)人员行为数据:对员工操作行为、安全培训、违规操作等进行记录。9.1.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环节。通过以下措施提高数据处理效率:(1)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2)采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存储容量;(3)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9.2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9.2.1平台架构安全生产信息平台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源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层。(1)数据源层:包括各类安全生产数据采集设备;(2)数据传输层:负责数据的传输与交换;(3)数据处理层:对数据进行清洗、存储、分析等处理;(4)应用服务层:提供安全生产业务应用服务;(5)用户层:为各类用户提供数据查询、报表、决策支持等功能。9.2.2平台功能(1)实时监控:对生产过程、设备状态、环境指标等进行实时监控;(2)预警预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警;(3)追溯:分析原因,为处理提供依据;(4)安全培训:为员工提供在线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5)决策支持:为管理层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9.3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与应用9.3.1大数据分析技术(1)数据挖掘: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规律和趋势;(2)机器学习:通过算法模型,对安全生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3)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9.3.2应用案例(1)设备故障预测: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修;(2)风险预测:分析历史数据,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3)工艺优化:通过对生产过程数据的分析,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4)安全管理决策:为管理层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通过以上措施,石油化工行业可以在安全生产方面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降低风险,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第10章安全生产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10.1安全生产绩效指标体系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绩效,需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安全生产绩效指标体系。本节将从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相关指标。1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