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国学教案_第1页
《三字经》国学教案_第2页
《三字经》国学教案_第3页
《三字经》国学教案_第4页
《三字经》国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字经》国学教案《三字经》国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读、会背《三字经》节选2、围绕“善”,让学生在读中知善、懂善,课后能积极行善。教学重点:熟读成诵教学难点:从读中“悟善”、听中“知善”、课后“行善”。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三字经》简介导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板书“熟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二、新授1、以听促读(通读)①师出示教学内容:“人之初。老何为”。学生看拼音,自由习文。(师巡视指导读音,教{jiaojiao}处{chuchu}②师播放多媒体中的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自己喜欢的句子。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注意读音)2、以读促学(熟读)①围绕这66个字,展开朗读(注意方式指导,读出韵味)如:a.摇头晃脑读b.拍手读c.同桌击掌读②教师示读或是师生赛读3、以促听思①引导学生听《孟母三迁》的故事。②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做个好孩子的条件4.以背促悟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学习、背诵《三字经》节选②学生表演背5、以写促行①围绕“善”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明白做个“善良”人的基本条件②围绕“善”,布置作业a.回家后将今天所学内容向父母汇报b.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好事),结合课外实践本。三、总结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三字经》国学教案「篇二」一、激趣导入孩子们听说过《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二、汇报《三字经》师:我们读三字经也有那么长时间了,下面我们通过闯关的形式来展示我们的所学。我们分为四个组,看我们那一个组的同学表现积极,能为自己的组争光。1、第一关:生活常识我知道下面我们来闯第一关,说出下面几项分别指的是什么: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2、第二关:猜一猜规则: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三字经》中的句子。①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②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教之道贵以专)③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④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⑤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⑥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⑦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的是孝顺长辈敬爱兄长,其次才是学知识(首孝悌次见闻)3、第三关:我会讲故事规则:抽签决定每组所讲的故事,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孟母三迁》、《孟母断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4、第四关:比一比,看谁反映快------《三字经》接龙规则:1、由一个同学提问另同学接答。2、老师出题学生接答。______。子不学,断机杼。养不教,父之过。――――。――,性乃迁。―――,贵以专。为人子,――。亲师友,――。幼不学,。三游戏师:激烈的比赛后,我们休息一会,来做个游戏――跟我学。5请你跟我眨眨眼;请你跟我拍拍肩;请你跟我拍拍手;请你跟我来吟诵――《三字经》,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读,从“人之初~~~~”到“此四方,应乎中。”好吗?2、孩子们,古人读书还喜欢摇头晃脑读,谁来试一试?(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看着你们摇头晃脑的读我想三字经里告诉我们的道理也一定摇到你的小脑袋瓜里了吧。

拓展:刚才的朗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读经典诗文,我认为就像喝一杯牛奶,是那么香,那么香。喝了还想喝。读了还想读。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师生合作完成朗读。把掌声送给自己吧。同学们觉得还可以运用了哪些方法学习经典诗文呢?

(随机板书:唱、舞、讲、画、演)一边背咏鹅一边做动作表演四、欣赏《三字经》儿歌师:孩子们今天表现不错,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结尾:2孩子们,这堂课大家觉得有趣吗,让这样的快乐永远伴随着我们,好吗?那就让我们爱上三字经,爱上经典诵读吧!《三字经》国学教案「篇三」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2)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四、复习(3):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五、总结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2、子不学教学目标:1.介绍三字经。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教学重点:.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教学难点: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二、讲解课文内容。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三、总结。3、昔仲尼教学目标:1、熟读三字经。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熟读三字经。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前面所学内容。二、学习新课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2、彼既仕学且勤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三、总结。4、师生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二、学习新课。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4、解释短文的意思。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四、总结。5、花木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二、教学新课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4、解释短文的意思。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三、总结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四、拓展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三字经》国学教案「篇四」一、教学内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二、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建议]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2.理解句意(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2)指名读,正音。(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建议]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3.拓展阅读(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寒夜读书[宋]陆游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建议]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4.自由创编(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建议]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5.总结延伸(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建议]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三字经》国学教案「篇五」活动目标: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活动准备:故事《狼来了》的图片。《三字经》文字。活动过程:一、教师复习学过的《三字经》内容。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两句。)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两句。)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二、学习新的内容“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经》文字)三、幼儿学习诵读。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三字经》国学教案「篇六」(一)“三个字”游戏导入1、开始部分导语: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三个字”,大家还记得怎么玩吗?(教师引导第一轮)2、结束部分导语: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三个字,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游戏时都说出了那些三个字的词语呢?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二)认识《三字经》导语:《三字经》的作者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王应麟,全书一共只有一千多个字,别看字少它的内容可不少,里面有语文、数学、历史故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等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因为内容的每句话都是三个字的所以叫做《三字经》,它是我国古代小朋友读书用的课本。(三)诵读《三字经》导语:(出示挂图)大家看,老师把《三字经》的前四句话写在了大字卡上,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小朋友们仔细听,一会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四)解读《三字经》导语:现在我们小朋友们都能完整的念出《三字经》的前四句话了,可是谁知道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四句话说得到底是什么!1、人之初,性本善。(1)观察图片(出示“小宝宝”图片)导语:小朋友们,这张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刚出生的小宝宝)(2)贴字卡游戏(将字卡散放在地上)导语:刚刚花仙子送来了许多字卡,上面写着送给小宝宝的美好祝福,可是被坏心的巫婆知道了,于是她也偷偷送来了写着邪恶咒语的字卡。老师一不小心把它们混在一起了,哪位小朋友能帮老师找出花仙子送来的祝福卡片,贴到小宝宝身边,把坏心巫婆送来的咒语扔到这边的垃圾袋里。(先出示字卡让幼儿读字卡内容再贴)总结:我们来看看花仙子送给小宝宝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她希望小宝宝长大了成为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的孩子,那小宝宝长大了以后小朋友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愿意)我们再来看看坏心巫婆送来的咒语有:不讲卫生、胆小、说脏话,小宝宝长大了要是不讲卫生、胆小还爱说脏话我们还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不愿意)。我们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喜欢我们、愿意和我们交朋友。(3)总结“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我们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喜爱,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2、性相近,习相远。(1)观察“人猿泰山”图片导语:小朋友们看他是谁呀?(泰山)。泰山刚出生的时候和上面画里的小宝宝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他从小在森林里和大猩猩一起长大,所以他吃饭用手抓着吃,走路也像大猩猩一样(让幼儿模仿)。如果泰山从小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长大,和小朋友们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那他长大了以后可能会做什么呢?(科学家、老师等)(2)观察“教师医生”图片导语:图上画的是什么?(医生、老师)如果泰山从小在爸爸妈妈的照顾下和小朋友们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那他长大了是不是可能会当医生当老师呢?(3)总结“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本来差不多,但因为在不一样的环境里长大,所以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同。3、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1)提问引导导语:那如果这个小宝宝(看“小宝宝”图片)的爸爸妈妈每天在家吵架,还总打骂小宝宝,小宝宝上学以后不听老师的话、不认真听讲,上课睡大觉,那小宝宝长大了还能当老师当医生吗?只有爸爸妈妈、老师都给小宝宝做好的榜样,好好的照顾他、教育他,再加上小宝宝自己认真努力学习,他才能越来越好,长大了当老师、当医生对吗?(2)总结“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没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专心的教育他。4、总结小朋友们老师刚刚把《三字经》前四句话的意思告诉了你们,小朋友们学习了这四句话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