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水龙吟教案_第1页
辛弃疾 水龙吟教案_第2页
辛弃疾 水龙吟教案_第3页
辛弃疾 水龙吟教案_第4页
辛弃疾 水龙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词的基本内容,准确流畅地背诵全词。掌握词中重要的字词和典故,体会辛弃疾词的语言特色。分析词中景、情、事的交融,理解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感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体会词中蕴含的画面,培养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面对挫折时的坚毅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词的意境美。背诵全词,积累重点字词和名句。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情感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感受其情感深度和复杂性。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准确领悟词中蕴含的言外之意和深层意蕴。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体会作者情感。2.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字词、典故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词的意境、情感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更好地体会词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激昂的古典音乐,营造氛围。2.提问学生:"提到古代的爱国诗人,你能想到谁?"引导学生说出一些熟悉的诗人名字,如屈原、杜甫、陆游等。3.接着说:"在南宋时期,也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却壮志难酬,他就是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1.介绍作者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他出生时,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的词风豪放悲壮,充满了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2.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所作。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不思北伐中原。辛弃疾满怀报国之志,却只能闲置一旁,看着国家沦陷区的百姓受苦,心中悲愤难抑。在建康赏心亭上,他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初读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全词,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例如:"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2.学生跟读学生跟着教师逐句跟读,体会词的节奏和语感。3.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读准字音,读通词句,初步感受词的情感基调。4.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字音不准确、节奏不恰当等。

(四)字词讲解(10分钟)1.重点字词释义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处的山岭。玉簪螺髻:比喻远处的小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和青螺发髻。断鸿:失群的孤雁。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泛指武器。鲈(lú)鱼堪脍(kuài):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脍,把鱼、肉切细。季鹰:晋朝张翰,字季鹰。求田问舍:买田置屋。刘郎:指刘备。流年:流逝的时光。倩:请托。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揾(wèn):擦拭。2.一词多义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归:回去)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路:宋代行政区划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否:吗)3.古今异义把吴钩看了(把:古义,拿;今义,握住)无人会,登临意(会:古义,理解;今义,开会等)

(五)文本分析(20分钟)1.上阕分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提问: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总结: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秋色无边、秋水连天的壮阔画面。词人登高远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清秋景象,水天相接,意境雄浑。追问:这样的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体会:以景衬情,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提问:这里的"遥岑"指什么?词人是如何描写它的?学生回答后讲解:"遥岑"指远处的山岭。词人用"玉簪螺髻"来比喻远处的小山,形象地写出了山岭的秀丽。追问:"献愁供恨"如何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词人移情于景,将自己的忧愁和怨恨寄托在这些山岭上,仿佛它们也在为国家的沦陷而忧愁,为民族的命运而怨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提问:这几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江南游子"指的是谁?学生回答后明确: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江南游子"指词人自己,他远离家乡,漂泊在江南,表达了他的羁旅之愁。"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提问:词人"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两个动作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学生讨论后回答:"把吴钩看了",表现出词人渴望用手中的武器杀敌报国;"栏杆拍遍",则表达了他内心的悲愤和无奈,无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意。2.下阕分析"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提问:这里引用张翰的典故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后回答:张翰在西晋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鲈鱼脍,便弃官还乡。词人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只顾个人享乐,弃国家于不顾,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提问:引用刘备批评许汜的典故有什么含义?讲解: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买田置屋的事情,刘备对他很是看不起。词人用此典故,表明自己不屑于像许汜那样只追求个人私利,而应以天下为己任,体现了他的远大抱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提问:这几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慨?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感慨时光流逝,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自己却一事无成,像树木一样白白地生长,抒发了他的年华虚度、壮志未酬的悲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提问:最后几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学生回答后总结:表现了词人孤独寂寞、悲愤无奈的心境。他渴望有人能理解他,慰藉他,但却无人可诉,只能独自流泪,进一步深化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六)小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词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请概括出几种主要的情感,并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辛弃疾的词风豪放悲壮,请从这首词中找出体现豪放和悲壮的词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交流。3.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词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词的基本内容、重点字词、写作手法、作者情感等。2.教师总结: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通过对清秋景色的描写,运用典故和借景抒情等手法,抒发了辛弃疾爱国情怀、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孤独寂寞之情。词风豪放悲壮,充分展现了辛弃疾的英雄气概和文学才华。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八)布置作业(5分钟)1.背诵并默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以"我心中的辛弃疾"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你对辛弃疾的认识和感受。3.阅读辛弃疾的其他词作,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体会其词风特点。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学生对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