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短歌行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短歌行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短歌行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短歌行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歌行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短歌行》。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疏通诗句大意,把握诗歌主旨。学习曹操用典抒情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加深对曹操诗歌风格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曹操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中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2.教学难点深入领会诗歌中复杂的情感,理解曹操在诗歌中表达的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他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诗歌中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语句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诗句大意及表现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主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4.比较阅读法:将《短歌行》与曹操的其他诗歌或同时期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曹操诗歌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精彩片段。2.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片段中曹操展现出了怎样的形象和气质?你们对曹操有哪些了解?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谈谈对曹操的印象。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不仅有着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经典诗作《短歌行》。

(二)背景介绍(3分钟)1.展示曹操的生平简介,重点强调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的成就。2.介绍《短歌行》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广纳贤才,这首诗就是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内心写照。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7分钟)1.教师范读《短歌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强调"呦呦(yōu)""契阔(qìkuò)""讌(yàn)"等字词的读音。展示诗歌的节奏划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4.全班齐读,读出诗歌的气势和情感。

(四)疏通诗句,理解诗意(10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诗句,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3.各小组代表提出仍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答。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字词对酒当歌:当,对着。譬如朝露:譬如,就好像。去日苦多:去日,过去的日子;苦多,苦于太多。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吟诵;至今,直到现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鼓瑟吹笙:鼓,弹奏。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枉用相存:枉,枉驾;用,以;存,问候,思念。契阔谈讌:契阔,久别重逢;谈讌,宴饮畅谈。乌鹊南飞:乌鹊,乌鸦和喜鹊,这里泛指鸟。何枝可依:依,栖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厌,满足。周公吐哺:周公,西周初期周公旦,他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句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五)研读诗歌,分析意象,体会情感(15分钟)1.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如"酒""月""乌鹊"等。2.小组讨论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它们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酒:酒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与忧愁、感慨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在这首诗中,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酒来排解内心的忧愁,表现出他在乱世中壮志未酬的苦闷。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将明月比作贤才,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之情。明月高悬却难以摘取,暗示了求贤的艰难。同时,月亮的阴晴圆缺也容易引发人们的感慨,增添了诗歌的忧愁氛围。乌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乌鹊找不到栖息的树枝,象征着贤才在乱世中无所依托。曹操以乌鹊自比,表达了自己渴望贤才来归,共创大业的心情。4.提问:从诗歌中我们能体会到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流露出他在人生短暂、时光易逝面前的忧愁和感慨。他忧的是人生有限,而功业未就;愁的是贤才难求,大业难成。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积极进取,希望能够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

(六)分析手法,品味特色(8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提问:诗歌中多处运用了典故,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出运用典故的句子,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周公吐哺"等,并思考其含义和作用。教师讲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小雅》,描绘了宾主欢宴的情景,这里表示对贤才的礼遇。"周公吐哺"的典故则表达了曹操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心情。运用典故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委婉含蓄,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诗歌语言质朴刚健,节奏明快有力。既有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又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既有慷慨激昂的情感抒发,又有委婉含蓄的典故运用。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语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而用典之处又显得典雅庄重,富有韵味。

(七)比较阅读(7分钟)1.展示曹操的另一首诗歌《龟虽寿》,与《短歌行》进行比较阅读。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主题、情感、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问:《龟虽寿》和《短歌行》在主题和情感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曹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与《短歌行》中曹操对贤才的渴望、对功业的追求一脉相承,都体现了他不服老、不懈怠的精神。不同点:《短歌行》侧重于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通过对贤才的思念和渴望,抒发了自己在乱世中孤独寂寞、急于招揽人才以成就大业的情感;而《龟虽寿》则更多地强调了个人的生命有限,但志向和理想永存,体现了一种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以及超越自然规律的乐观精神。提问:从风格上看,两首诗有什么差异?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短歌行》情感深沉,节奏较为舒缓,在忧愁中蕴含着渴望;而《龟虽寿》则风格豪迈,情感激昂,充满了对生命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短歌行》语言委婉含蓄,多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龟虽寿》语言直白明快,直接抒发内心的志向。

(八)课堂小结(3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曹操的《短歌行》,通过诵读、翻译、分析意象、体会情感和表现手法等环节,深入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曹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了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九)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并默写《短歌行》。2.以"我心目中的曹操"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曹操的认识和评价。3.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如《观沧海》《蒿里行》等,比较其诗歌风格的异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短歌行》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诗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