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重点总结分享5篇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下面就是松鼠给大家带来的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1.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2.条件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3.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_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4.措施(巩固统一)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5.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_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二、皇帝制度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_度的重要特征三、中央官制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_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_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四、郡县制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2一、政制发展1.共和制(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2.帝制(1)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二、法律制度1.《十二铜表法》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的是《查士丁尼法典》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3(1)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苏联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成长,打破了数百年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如对苏联、中国无一例外地采取武装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等手段试图扼杀之,但事实证明它们失败了,从此世界出现两种制度共处的局面。尤其是二战还提供了反对法西斯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结盟的新经验。二战结束后两大社会制度冷战、缓和、激烈竞争、和平共处,贯穿于当代世界的全过程。(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包括一战后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30年代的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二战后超级大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其集中表现形式为先是从列强争霸到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间的矛盾到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矛盾,美国与欧洲联盟、日本间的矛盾以及欧洲联盟内大国的争斗。(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对宗主国的殖民剥削和政治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以及二战后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争取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斗争。在当代世界,新兴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已由对抗关系发展到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协调的关系。(4)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主要表现为苏联实行社会扩张政策和大国主义、老子党立场,在社会主义国家与兄弟党之间,出现了苏联的控制与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反控制、反霸权主义和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斗争,并一度出现像1968年的苏联武装侵略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和苏中边界冲突事件等。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4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c)过程:①首次提出:1953年,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②进一步阐释: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③最终定型:1955年亚非会议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2、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ab)(1)日内瓦会议(1954)意义:①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2)亚非(万隆)会议(1955)意义: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同指: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异指:社会制度、意识形态)③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万隆精神”)。5、2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1、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b)原因:①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逐渐破产。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④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①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②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2、中日邦交正常化(ab)实现: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3、中美关系正常化(bc)进程:时间事件意义1971美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1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2尼克松总统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1979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影响:①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困境,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潮。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研究与成就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ab)不结盟政策2、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会晤(aa)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江泽民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发大的建设性作用3、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ab)建立:①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上海五国机制”。②2001年,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性质)一一“上海合作组织”模式: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意义:对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5(一)重点关注两个知识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近代工业出现。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相关结论(二)要点分析1、产生背景:(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2)近代工业出现。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2、发展历程(1)产生: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产生。(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客观上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的发展;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_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4)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的经济掠夺和国民政府即官僚资本的压制,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5)日趋萎缩:解放战争期间,由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国民政府出_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3、体现特征(1)企业的产生:道路独特。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2)产业结构:基本上是轻工业(如纺织业、面粉业等)。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3)地区分布: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大城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自然经济较早解体,同时这些地区便于利用外来技术,引进机器,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4)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设备基本靠进口,技术大多依赖于外国,经营管理落后。(5)企业产生全过程: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深受其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依赖又有矛盾的复杂关系。这正是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4、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壮大,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信基站建设劳务分包合同
- 天津天狮学院《教育机器人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三诊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一中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质量检测试题(二)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精神神经系统整合课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中考模拟最后十套:生物试题(四)考前提分仿真卷含解析
-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西牙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统测英语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重点中学2025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辅助绘图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OSCE模式下护理技能竞赛考核试题与答案
- 第十四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活动参考题库(含答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应用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 物品接收单模板(接受联、存根联)
- 抗滑桩施工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及应对措施
- 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
- 建设单位业主方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图
- 发展心理学第四节-智力发展
- 压力管道检验计算案例
- 碎石挤密桩复合地基施工工法解读
- 初中花城版八年级下册音乐4.狂欢之歌(15张)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