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岩土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1页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2页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3页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4页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摘要:本计算书围绕同济大学岩土工程课程设计展开,涵盖了工程概况、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分析、基础选型与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沉降计算以及稳定性分析等内容。通过详细的计算和分析,为该岩土工程项目提供了全面的设计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具体地点],为[建筑类型],地上[X]层,地下[X]层,建筑高度为[具体高度]。建筑物的平面尺寸为[长×宽],总建筑面积为[具体面积]。场地平整后的地面标高为[具体标高],要求基础埋深不小于[具体深度]。

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分析1.地层分布①层:杂填土,厚度约为[X]m,成分复杂,主要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粘性土组成。②层:粉质粘土,可塑状态,厚度约为[X]m,孔隙比为[具体数值],液性指数为[具体数值],压缩性中等。③层:粉砂,稍密状态,厚度约为[X]m,颗粒级配良好,渗透系数为[具体数值]。④层:中砂,密实状态,厚度约为[X]m,颗粒级配良好,渗透系数较大。⑤层:粘土,坚硬状态,厚度约为[X]m,孔隙比小,压缩性低。2.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水位埋深约为[X]m,水位随季节略有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三、基础选型与计算1.基础选型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和建筑物的特点,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能有效调整基底压力分布,适应不均匀沉降。2.筏板尺寸确定考虑建筑物的荷载分布和地基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筏板基础的平面尺寸为[长×宽]。通过对基底压力的计算和调整,确保基底压力分布均匀,不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筏板厚度计算根据冲切和剪切承载力计算确定筏板厚度。冲切承载力计算:作用在冲切破坏锥体上的冲切力设计值$F_{l}$:根据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及筏板自重等,计算得到$F_{l}=[具体数值]$kN。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h_{0}$:设筏板厚度为$h$,通过试算,先假定$h_{0}=h50$(mm)。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u_{m}$:根据筏板尺寸计算$u_{m}=[具体数值]$m。冲切承载力设计值$0.7\beta_{hp}f_{t}u_{m}h_{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_{t}=[具体数值]$N/mm²,考虑局部荷载影响系数$\beta_{hp}$,查规范得$\beta_{hp}=[具体数值]$。计算$0.7\beta_{hp}f_{t}u_{m}h_{0}=[具体数值]$kN。通过比较$F_{l}$与$0.7\beta_{hp}f_{t}u_{m}h_{0}$,调整$h_{0}$值,最终确定筏板厚度$h=[具体厚度]$mm。剪切承载力计算:验算截面位置:取距离柱边$h_{0}$处的截面进行剪切验算。截面剪力设计值$V_{s}$:计算得到$V_{s}=[具体数值]$kN。抗剪承载力设计值$0.7\beta_{hs}f_{t}b_{w}h_{0}$:混凝土受剪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beta_{hs}$,查规范得$\beta_{hs}=[具体数值]$,筏板宽度$b_{w}=[具体数值]$m。计算$0.7\beta_{hs}f_{t}b_{w}h_{0}=[具体数值]$kN。比较$V_{s}$与$0.7\beta_{hs}f_{t}b_{w}h_{0}$,确保满足抗剪要求。

四、地基承载力计算1.修正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结果,对于②层粉质粘土,采用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_{ak}=[具体数值]$kPa。2.地基承载力修正基础宽度修正:当基础宽度$b>3m$时,需进行宽度修正。修正系数$\eta_{b}$,查规范得$\eta_{b}=[具体数值]$。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_{a}=f_{ak}+\eta_{b}\gamma(b3)$,其中基底以上土的重度$\gamma=[具体数值]$kN/m³。计算得到$f_{a}=[具体数值]$kPa。基础埋深修正:当基础埋深$d>0.5m$时,需进行埋深修正。修正系数$\eta_{d}$,查规范得$\eta_{d}=[具体数值]$。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_{a}=f_{ak}+\eta_{b}\gamma(b3)+\eta_{d}\gamma_{m}(d0.5)$,其中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gamma_{m}=[具体数值]$kN/m³。计算得到$f_{a}=[具体数值]$kPa。3.基底压力计算轴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标准值$F_{k}$,基础及上覆土自重标准值$G_{k}$。基底压力$p_{k}=\frac{F_{k}+G_{k}}{A}$,其中基础底面积$A=[具体数值]$m²。计算得到$p_{k}=[具体数值]$kPa。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当存在偏心荷载时,计算基底最大压力$p_{kmax}$和最小压力$p_{kmin}$。$p_{kmax}=\frac{F_{k}+G_{k}}{A}(1+\frac{6e}{b})$,$p_{kmin}=\frac{F_{k}+G_{k}}{A}(1\frac{6e}{b})$,其中偏心距$e=[具体数值]$m,基础宽度$b=[具体数值]$m。计算得到$p_{kmax}=[具体数值]$kPa,$p_{kmin}=[具体数值]$kPa。要求$p_{kmax}\leq1.2f_{a}$且$p_{kmin}\geq0$,经计算满足要求。

五、沉降计算1.计算方法选择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2.分层根据土层分布,将地基分为[具体层数]层,每层厚度为$h_{i}$。3.各层土的压缩性指标确定各层土的压缩模量$E_{si}$,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得到。4.基底附加压力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_{0}=p_{k}\gamma_{m}d$,计算得到$p_{0}=[具体数值]$kPa。5.沉降计算第$i$层土的沉降量$s_{i}$:根据分层总和法公式$s_{i}=\frac{p_{0}}{E_{si}}h_{i}\sum_{j=1}^{n}\alpha_{j}$,其中$\alpha_{j}$为平均附加应力系数,通过查规范附表得到。计算各层土的沉降量$s_{i}$。总沉降量$s$:$s=\sum_{i=1}^{n}s_{i}$,计算得到总沉降量$s=[具体数值]$mm。同时,需考虑沉降计算经验系数$\psi_{s}$,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沉降量$s'=\psi_{s}s$。根据规范要求,该建筑物的地基沉降量应满足允许值要求,经计算满足要求。

六、稳定性分析1.抗滑稳定性分析计算作用在基底的水平力$H$,包括风荷载、地震作用等。抗滑力$F_{s}$:抗滑力$F_{s}=\muP$,其中$\mu$为基底摩擦系数,查规范得$\mu=[具体数值]$,竖向力$P=F_{k}+G_{k}$。计算得到$F_{s}=[具体数值]$kN。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K_{s}$:$K_{s}=\frac{F_{s}}{H}$,计算得到$K_{s}=[具体数值]$。要求$K_{s}\geq[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最小值]$,经计算满足要求。2.抗倾覆稳定性分析计算绕基底边缘的倾覆力矩$M_{ov}$:根据水平力和建筑物重心位置等计算得到$M_{ov}=[具体数值]$kN·m。抗倾覆力矩$M_{r}$:抗倾覆力矩$M_{r}=Gx$,其中$G$为基础及上覆土自重,$x$为基底重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计算得到$M_{r}=[具体数值]$kN·m。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K_{t}$:$K_{t}=\frac{M_{r}}{M_{ov}}$,计算得到$K_{t}=[具体数值]$。要求$K_{t}\geq[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最小值]$,经计算满足要求。

七、结论通过对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