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九台市师范高级中学高三2月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理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二战后,股份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资本家开始大规模对工人发售股票,并积极鼓励职工购买本企业的股票,对工龄长、贡献大的职工赠送一些股票。这反映出资本主义A.贫富差别逐渐消失 B.社会矛盾逐渐缓和C.生产关系局部变化 D.福利制度不断发展2.为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朝推行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文官体制 D.行省制度3.苏格拉底认为,“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远比树木、石头甚至所有这些星辰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那就是人的心灵。人究竟是什么?你将会变成什么?只有到人的心灵转而省察自身时才会有真正的哲学。”据此推理,苏格拉底强调A.哲学应探索人的精神价值观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理性认识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D.哲学只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4.“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些论述表明,元朝的行省制①代表中央分驭地方②具有僧俗并用、军民通摄的特点③以中央集权否定了地方分权④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延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的500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苦难的群雄战乱。同时,也孕育了一场漫长的“除旧立新”。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在动荡中渐变,在渐变中发展的社会转型期。提出这种看法的着眼点是A.井田制渐趋瓦解,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B.国家形态从封邦建国制走向大一统帝国C.完成了一次结构性和全方位的社会变革D.礼乐文化经历了战乱后在思想领域消失6.孙中山在《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一文中指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夹杂在内。材料表明,孙中山A.使三民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B.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C.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醒认识D.意欲放弃走英美式代议制的道路7.1971年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基辛格表示:(1)承认属于中国。(2)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不再孤立中国,在联合国内将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蒋介石集团的代表……7月16日,双方发表了会谈公告。这一公告的发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表明美国欲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D.标志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8.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的方案B.其思想体系体现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意识形态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9.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命令“恶习流传,历千百岁……此等恶习,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这表明民国放足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革除陋习,保障健康 B.救亡图存,复兴中国C.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D.保国、保种、保教10.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C.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 D.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11.“左右共治”是法国政府生活中的独有现象,其指分属不同党派阵营的总统与总理在同一任期内共同执政的局面。下表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出现的三次“左右共治”情况。这一现象执政期(年)总统总统党派总理总理党派1986~1988密特朗社会党(左)希拉克保卫共和联盟(右)1993~1995密特朗社会党(左)巴拉迪尔保卫共和联盟(右)1997~2002希拉克保卫共和联盟(右)若斯潘社会党(左)A.使得总统的权力被削弱 B.有利于法国两党制的发展C.说明法国政体更为民主 D.影响政府权威及国家管理12.马克思认为,从殖民地源源不断流入西班牙的大量贵金属迅速扩散到欧洲,造成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意味着一方面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马克思所描述的这一现象在西欧的影响是A.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导致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C.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 D.加剧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长期以来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碳十四测数据(选样)——(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材料二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请回答:(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2)据材料二指出,新岩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可以佐证早期国家形成的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14.(20分)材料由于旧式婚姻制度造成的男女不平等,导致在广大农村地区民事案件中婚姻案件所占的比例很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施行,在借鉴苏联、朝鲜、民主德国等国婚姻制度,批判地吸收国民政府颁布的民法亲属编、继承编等相关内容,并总结解放区20年来改革婚姻家庭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顺利实施,中央要求各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利用报刊、广播、壁报、冬学、民.校和文艺活动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宣传。1955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办法》,从婚姻缔结形式方面为新式婚姻制度在全国的确立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前提。——摘编自刘维芳《新中国新式婚姻制度的初步确立》(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婚姻制度改革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婚姻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股份公司的发展变化,鼓励职工购买本企业股票及赠股行为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激发工人生产积极性,属于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未让贫富差距消失,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能片面的说明整个社会矛盾的缓和,排除B项;鼓励职工购买本企业股票及赠股行为与福利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2、C【解析】
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朝实行文官体制,防止武将篡权,故选C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中央官制,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出现的中央官制,排除B项;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排除D项。故选C。3、A【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主张哲学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觉醒,A项正确;B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4、C【解析】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表明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地方,①正确;“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说明行省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延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④正确;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僧俗并用的信息,排除②;行省制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③错误;②③错误,故排除ABD。5、C【解析】
根据材料“这是一个在动荡中渐变,在渐变中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可知着眼点指的是这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C说法全面并符合题意,故选C;A项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变革的体现,具有片面性,排除;B项也仅仅从政治一个方面体现,具有片面性,排除;D消失说法有误,排除。6、C【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孙中山主要表达的是英国财富的贫富分化以及美国官员的选拔存在很多流弊,据此孙中山是在强调在进行了民族和民主革命之后,需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弊端,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新认识,故选C项;孙中山对“三民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是在其晚年的时候实现转变的,故排除A项;同样孙中山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指的是孙中山在晚年实现“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政策,故排除B项;从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来看,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走英美式道路的念头,故排除D项。7、C【解析】
这一公报是1971年发表的,宣布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故答案为C项;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是日内瓦会议,排除A项;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第26届联大,排除B项;新中国建立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D项。8、D【解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体现的是民族革命,“国体民生”涉及到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方案的是《资政新篇》,选项A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建立民主共和的理念而非建立君主立宪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即建立民国,选项C排除。解题关键是对三民主主义内涵的理解,尤其是材料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9、B【解析】
材料是辛亥革命时期发出的革除陋习的号召,其根本出发点是“以培国本”,即救亡图存、复兴中国,故B正确;保障健康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本出发点,故A错误;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不可能是根本要求,故C错误;保国、保种、保教是维新派的口号,故D错误。10、D【解析】
由材料信息“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共和重昭,阴霾肃清”可知,各界民众因为共和制度失而复得而倍感珍惜,这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得人心,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的席卷全国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国民的民主参政意识,B选项排除;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十分薄弱,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11、D【解析】
“左右共治”现象下总统和总理分属不同党派阵营,容易导致政党间争权夺利,影响政府的权威,不利于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也不利于社会问题的高效解决,故答案为D项;总统的权力是法律规定的,不是“左右共治”决定的,排除A项;法国是实行多党制的典型国家,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与其他国家的比较,C项结论不能得出,排除。12、D【解析】
材料“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所体现的是殖民扩张引起的价格革命,结合所学可知,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加剧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此时资本主义正处于萌芽时期,应该是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A项;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项包含于D项中,故排除BC项。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1)文化遗存: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一、二期。(2)文化现象:城堡;祭台;铜器。价值:新岩文化把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紧密连接起来;为了解夏代早期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3)中心区:河南中部:山西南部。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解析】
(1)根据题干可知,龙山文化晚期及二里头文化一、二期的标本年代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范围内,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2)根据材料二“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可知城堡与祭台可作为佐证早期国家形成证据;二问结合所学从新岩文化与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的联系进行分析阐述。(3)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发掘于河南中部与山西南部;探索夏文化,应从考古发掘与文献资料的记载进行相互印证而进行。14、(1)特征:借鉴先进经验;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强调男女平等;注重宣传动员。(2)意义:有利于革除封建陋习。促进男女平等: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条件。【解析】
(1)根据材料“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施行,在借鉴苏联、朝鲜、民主德国等国婚姻制度,批判地吸收国民政府颁布的民法亲属编、继承编等相关内容,……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工程渗漏维修合同示范文本
- 2025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范本大全
- 加压泵房、消防水池、深井泵房分包合同
- 股权投资转让协议
- 2025混凝土浇筑施工合同(大清包)
- 自愿赠与所有财产合同
- 建筑工程三方付款协议书范本
- 设立公司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大连煤炭产品代理合同范本
- 2025乡村联合住宅开发合同
- 机器学习 课件 第7章 集成学习
- 视频剪辑课件范文
- 健身房健身器材使用手册
- 3.2有约必守 违约有责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 主管护师预测卷儿科护理专业实践能力含答案
- 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司法考试历年证据法试题
- HG-T 5367.5-2022 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 第5部分:防结冰涂料
- 体育运动器材售后服务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