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5届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四语基+文言文+诗歌+名句练习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2025届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四语基+文言文+诗歌+名句练习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2025届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四语基+文言文+诗歌+名句练习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2025届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四语基+文言文+诗歌+名句练习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2025届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四语基+文言文+诗歌+名句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特色专项训练四语基+文言文+诗歌+名句(时间:45分钟,分数:45分)一、语言基础(11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次跟海外华裔作家一起拜谒黄帝陵,我们凝神屏气,虔诚地烧一炷香,围着那个经过修葺(róng)的土冢走一圈,表达对人文始祖的湎怀之情。B.肇始于网络的点赞,既表达一种看法,彰显一种存在,也传递支持信号,撒播主动心情,犹如当面对别人竖起大拇指,安慰(jiè)人心。C.两个吃宵夜的年轻人因为擦碰产生口角,继而剑拔怒张,手持酒瓶对峙(sì)着,幸亏被巡逻的特警队员刚好制止,避开了一起斗殴事务的发生。D.王老师因打破应试教化的桎梏,提倡语文人文精神而被教化界推崇倍至,他的授课技能也炉火纯青,尤其是他字正腔圆的朗(lǎnɡ)读堪称一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庄重的南湖书院,书香充满,静谧安稳。[甲]书院正门有一副笔力遒劲的楹联:“细嚼梅花读汉赋,漫研竹露裁唐诗。”历经悠远的岁月,隽永的联句仍似甘霖点点,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徽州的莘莘学子在这里开启人生的才智,幼小的生命被书墨之香渐渐滋养,如一颗颗莲子,绽放成一朵朵绚烂的莲花。[乙]饱读诗书,博古通今的学子们走出徽州,展翅高飞,擎天地日月,度人世沧桑。[丙]粉墙黛瓦,曲径通幽,儒风雅韵,美不胜收。徜徉于徽州,如痴如醉,真想在这片书香氤氲之地诗意栖居。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重 B.被C.博古通今 D.曲径通幽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的确定得到了部分市民的拥护和支持,但也有众多爱心人士提出疑问。B.中心台《焦点访谈》等舆论监督节目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记,而且成为央视新时期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C.依“天人相应”养生原则,春天宜多吃温性的食物,进食冬瓜、黄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要少吃,以防阻碍阳气生发。D.经过全体委员和代表共同努力,承载期望与重托的两会相继闭幕,顺当完成各项议程,为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指明白方向。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9题。[甲]①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曰思政之堂。谓其出政南向之堂,而思于此也。其冬,予客过池,而属予记之。②君之治堂,易旧腐坏断,既完以固,不窘寒暑。辟而即之,则旧圃之胜,凉台清池,皆在其前;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皆在左右。君退处其中,不忘其政,则君之治民之意勤矣!③夫接于人无穷,而使人善惑者,事也;推移无常,而不行以拘者,时也;其应无方,而不行以易者,理也。知时之变而因之,见必定之理而循之,则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虽善惑而易治也。故所与由之,必人之所安也;所与违之,必人之所厌也。如此者,未有不始于思,然后得于己。得于己,故谓之德。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然及其已得矣,则无思也;已化矣,则亦岂止于政哉!④今君来为是邦,施用素学,以修其政,既得以休其暇日,乃自以为不足,而思于此。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故予为之书。(选自曾巩《思政堂记》,有删节)[乙](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选自《宋史·曾巩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属予记之 属:通“嘱”,托付B.辟而即之 即:走近C.其应无方 方:方法D.安石声誉未振 振:(引起)振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eq\b\lc\{(\a\vs4\al\co1(则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B.eq\b\lc\{(\a\vs4\al\co1(少与王安石游,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C.eq\b\lc\{(\a\vs4\al\co1(施用素学,以修其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eq\b\lc\{(\a\vs4\al\co1(乃自以为不足,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第①段文字简洁、内容丰富,点明白“思政堂”的由来、位置,并交代了写作的缘由。着意突出“思于此”三字,为后文争论做铺垫。B.甲文中第②段首句从“治堂”说开去,末句的“则”字总结概括“思政堂”的本心,文意由“治堂”写到“治民”,题旨随之得以揭示。行文多神采。C.甲文中第③段归结于“思”与“行”的联系,笔触仍照应第①段的“思于此”。整段虽纯然说理却不觉空泛,隐含着对王君“治堂”“治民”的又一次确定。D.乙文中曾巩认为王安石虽然敢作敢为,但是难于改过;吕公著认为曾巩为人行义不如治理政事,治理政事不如做文章。因此两人都不被朝廷重用。8.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9.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3分)译文:(2)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4分)译文:三、古代诗歌鉴赏(9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龙吟·登瓜步江楼徐之瑞①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②?却思当日,风云叱咤,气吞巴蜀③。江左夷吾④,风流顿尽,神州谁复?但茫茫睹此,河山如故,悲何限、吞声哭。正拟清游堪续,剩荒台、乱鸦残木。难过地、莫话,南朝旧事,春波犹绿。鼎鼎华年,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注】①徐之瑞:字兰生,浙江仁和人。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不仕。②传闻女娲断鳌足做撑天之柱。③西晋初期,王濬率军自巴蜀顺江东下,迫使吴国倒戈。④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自能协助局势未稳的东晋。(1)这首词的上片多处用典,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答:(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片。(6分)答:四、名句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节选)》](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3)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4)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5)满地黄花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特色专项训练四1.解析:选B。A项,湎怀—缅怀,葺(qì);C项,剑拔怒张—剑拔弩张,峙(zhì);D项,推崇倍至—推崇备至。2.解析:选A。修饰书院应运用“庄重”。庄重:庄重而肃穆。庄重:(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意;不轻浮。3.解析:选B。第一个逗号应改为顿号。4.解析:选D。A.“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歧义。B.递进关系逻辑颠倒引起的语序不当。C.重复赘余,删掉“进食”或后一个“吃”。5.解析:选C。方:常规、准则。6.解析:选B。A.则:连词,表承接,那么/连词,表转折,然而,反倒;B.与:介词,相当于“和”“跟”“同”;C.以: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结果,以致;D.乃:连词,表承接,于是,就/连词,表他转,至于。7.解析:选D。不被重用的是“曾巩”,文中没有陈述“王安石”是否被重用。8.解析: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依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记,先断开简单理解的语句,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难点。本题借助断句的语言标记是“者”,再抓“名词”“动词”“形容词”,逐层断句。答案: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表示可断可不断)9.解析: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留意点词语、特别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在理解并译出句子大意的前提下,要推断并把握翻译要点,即得分点。第(1)句的翻译要点是“治文书、断狱讼、岂……乎”。第(2)句的翻译要点是“得以、行其志、迹、蒙”。答案:(1)所谓政事,莫非仅仅停留在管理公文、督促赋税、判决诉讼而已吗?(2)虽然当今的官吏不能够完全实行他的志愿,但是追随王君这么勤勉地处理政务,那么,池州的百姓莫非会有不蒙受他的恩泽的人吗?[参考译文][甲](尚书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太原王君为池州知州的其次年,整修了他的朝北的后堂,命名为“思政堂”。意思说他在朝南的堂上处理政事,而在这里思索政事。这一年冬天,我路过池州作客,他要我为“思政堂”写一篇记。(当时)王君整修此堂,更换了那些旧腐坏断的地方,修整加固以后,就不被寒暑侵逼了。打开堂门就近看去,那旧园盛景,凉台清池,都在眼前;平整的畦行,低矮的栏杆,培植的佳花美木,都在四周。王君于是退处堂中,日思夜想,不忘政事,王君治理民政多么勤劳呀!使人应接无暇又简单迷惑的是“事”,变更无常而不行拘守的是“时”,应用没有定例但又不行更改的是“理”。知道“时”的变更而跟着它去变更,见到必定之“理”而依据它去做,那么事情虽然没有穷尽也简单应付,虽然使人迷惑也简单治理。所以,假如你所赐予的是顺着人们的意愿的,就确定是人们所安适的;假如你所赐予的是违反人们的意愿的,就确定是人们所厌恶的。这样做的,没有不是起先思索,然后自己有所得的。自己有所得,所以叫作“德”。端正自己然后去管理百姓,所以叫作“政”。所谓政事,莫非仅仅停留在管理公文、督促赋税、判决诉讼而已吗?然而等他一旦有所得,就没有什么可以思索的了;思想已经达到了教化之境,又岂止于政事呢?现今王君来这个地区任职,施用他平素的学识,来整治州里的政事,既能够得到公余休息,于是认为自己还有不足之处,而在此深思。虽然当今的官吏不能够完全实行他的志愿,但是追随王君这么勤勉地处理政务,那么,池州的百姓莫非会有不蒙受他的恩泽的人吗?所以我为他写了这篇记。[乙]曾巩的文章涉猎广泛,写到后来更加精妙,本源于《六经》,参考了司马迁和韩愈的文法,当时擅长文辞的人,很少有超过他的。他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还不大,曾巩就把他引见给欧阳修,等到王安石得行其志,就对他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曾经问他:“王安石这个人(你看)怎么样?”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学和行义,不次于扬雄,因为他吝啬所以又不及扬雄。”宋神宗说:“王安石对富贵是看得轻的,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的吝啬,指他敢作敢为,而难于改正错误罢了。”宋神宗听后觉得他的话很对。吕公著曾经告知宋神宗,认为曾巩的为人行义不如治理政事,治理政事不如做文章,因此不被重用。10.(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作思想感情的实力。首先依据注释可知,上片运用了“女娲断鳌足”“王濬灭吴”“江左夷吾”三个典故;其次依据词人的简介“入清不仕”和词作中“神州谁复”可知,抒发了词人故国难复的苦痛以及渴望有人像女娲那样“断鳌足做撑天之柱”以复原大明王朝。答案:作者以女娲断鳌足、王濬灭吴、江左夷吾之典,抒发企盼有人“撑天”护国的愿望,对古人功业的追慕,神州难复的苦痛。(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作思想内容、鉴赏词作表达技巧的实力。首先要抓住描写景物的语句如“剩荒台、乱鸦残木”的破败之景、“春波犹绿”的美妙之景以及“滔滔逝水”的哀叹之景,其次联系“情景”的先后关系的术语(如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等)和顺逆关系的术语(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等)加以概括分析即可。“剩荒台、乱鸦残木”的破败之景与内心的凄凉哀伤一样,是触景生情和以哀景抒哀情;“春波犹绿”的美妙之景反衬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哀伤,是乐景衬哀情;“滔滔逝水”的哀叹之景已融入了词人的哀叹和伤感,是寓情于景。答案:①写哀景抒哀情。以荒芜残缺之景,抒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