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的经典句式与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汉语言文学的经典句式与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汉语言文学的经典句式与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汉语言文学的经典句式与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汉语言文学的经典句式与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言文学的经典句式与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句子中,哪一句属于对偶句?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苏轼

D.李煜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首诗?

A.《静夜思》

B.《春晓》

C.《望庐山瀑布》

D.《鹿柴》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哪首诗?

A.《静夜思》

B.《春晓》

C.《望庐山瀑布》

D.《鹿柴》

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出自哪首诗?

A.《青松》

B.《江雪》

C.《长恨歌》

D.《江南春》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首诗?

A.《赠别》

B.《登高》

C.《静夜思》

D.《江雪》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

A.《登鹳雀楼》

B.《望庐山瀑布》

C.《鹿柴》

D.《江南春》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排比

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排比

10.“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排比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排比

1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排比

1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月光照在床前,像是地上的霜。

B.床前月光很亮,像是地上的霜。

C.月光照在床上,像是地上的霜。

D.床前月光很亮,像是地上的霜。

1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春天睡得很香,到处都能听到鸟叫声。

B.春天睡得很香,到处都能听到鸟叫声。

C.春天睡得很香,到处都能听到鸟叫声。

D.春天睡得很香,到处都能听到鸟叫声。

1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园中的葵花很青翠,朝露等待着太阳的升起。

B.园中的葵花很青翠,朝露等待着太阳的升起。

C.园中的葵花很青翠,朝露等待着太阳的升起。

D.园中的葵花很青翠,朝露等待着太阳的升起。

1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海内有知己,天涯就像是邻居。

B.海内有知己,天涯就像是邻居。

C.海内有知己,天涯就像是邻居。

D.海内有知己,天涯就像是邻居。

1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白天依山而尽,黄河流入大海。

B.白天依山而尽,黄河流入大海。

C.白天依山而尽,黄河流入大海。

D.白天依山而尽,黄河流入大海。

1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排比

1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排比

20.“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排比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对偶句?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下列哪些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下列哪些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下列哪些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下列哪些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对偶句是指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句子。()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4.“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9.“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简述“赋得体”在唐代的文学地位及其特点。

答案:赋得体在唐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唐代诗歌创作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特点包括:首先,赋得体诗歌通常以特定的题目为创作起点,这些题目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其次,赋得体诗歌在内容上多采用比兴手法,以物咏志,寓意深远;再次,赋得体诗歌的语言风格典雅,追求意境的优美与深邃;最后,赋得体诗歌在形式上注重格律,讲究音韵和谐。

2.题目:分析《庐山谣》中李白所表现出的山水情怀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庐山谣》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其中所表现的山水情怀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李白在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这种山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无数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促进了山水诗的发展。

3.题目:谈谈《离骚》中屈原所采用的“美人香草”手法及其意义。

答案:《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中“美人香草”手法是屈原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通过描绘美人的形象和香草的特质来象征自己的品质和理想。在《离骚》中,屈原将自己比喻为美人和香草,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纯洁理想的追求。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屈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五、论述题

题目: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深刻性的文学形象。他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宝玉具有反叛精神。他对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不愿遵循家族的安排,追求个性解放。这种反叛精神使得宝玉在小说中成为了一个敢于挑战传统的人物,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与传统价值观相悖的独立个体。

其次,宝玉具有多情善感。他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关爱和同情,尤其是对女性角色,更是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温柔和体贴。宝玉的多情善感使得他在小说中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和人情味的人物,使得读者对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再次,宝玉具有才情横溢。他聪明伶俐,博学多才,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宝玉的才情使得他在小说中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人物,为小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小说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起到了多重作用:

一是推动情节发展。宝玉的性格使得他与周围人物产生了许多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成为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

二是深化主题。宝玉的反叛精神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体现了小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对封建社会的反思。

三是塑造人物。宝玉的性格特点使得他成为小说中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其他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丰富了小说的人物画廊。

四是增强艺术感染力。宝玉的多情善感和才情横溢,使得小说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解析思路:对偶句是指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句子。A、B、C选项均为七言绝句,不符合对偶句的要求。

2.D

解析思路:这句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是李煜著名的词作之一。

3.A

解析思路:这句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是李白表达思乡之情的名篇。

4.B

解析思路:这句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早晨的宁静与生机。

5.D

解析思路:这句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出自汉代诗人汉乐府的《长歌行》,通过葵花与朝露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

6.A

解析思路:这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友谊超越时空的深刻内涵。

7.A

解析思路:这句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观。

8.A

解析思路:这句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将月光与霜进行比喻,形成了一种错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9.B

解析思路:这句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通过上下句的呼应,形成了一种对仗结构,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10.A

解析思路:这句话“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通过描绘葵花与朝露,形成了一种生动的画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1.A

解析思路:这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通过将海内与天涯进行对比,表达了友谊的珍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2.A

解析思路:这句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白日与黄河,形成了一种壮阔的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3.A

解析思路:这句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意思是在床前月光很亮,看起来像是地上的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4.A

解析思路:这句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意思是在春天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大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叫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15.A

解析思路:这句话“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意思是在园中的葵花很青翠,朝露等待着太阳的升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6.A

解析思路:这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在海内有知己,天涯就像是邻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7.A

解析思路:这句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意思是在白天阳光依傍着山峦渐渐消失,黄河奔腾着流入大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8.A

解析思路:这句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与霜进行比喻。

19.B

解析思路:这句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上下句的呼应形成对仗。

20.A

解析思路:这句话“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描绘葵花与朝露,形成了一种生动的画面。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B、C、D

解析思路:对偶句是指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句子。所有选项都符合对偶句的要求。

2.A、C

解析思路: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的《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均为李白的作品。

3.B、C

解析思路:这两句诗分别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均为苏轼的作品。

4.A、B、C、D

解析思路:这四句诗分别出自杜甫的《春望》、《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和《月夜忆舍弟》,均为杜甫的作品。

5.A、B、C、D

解析思路:这四句诗分别出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琵琶行》和《长恨歌》,均为白居易的作品。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解析思路:对偶句是指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句子。

2.√

解析思路:这句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3.×

解析思路:这句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孟浩然的《春晓》。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