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波斯帝国(前550~前330

(2)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前323年)(3)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

(4)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5)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年

-1922年)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比鲁尼一、阿拉伯帝国条件: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伊斯兰教的建立610年“高贵之夜”希拉山洞修行得到安拉感召穆罕默德受到天使吉卜利勒的启示穆罕默德自称是真主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宣扬顺从安拉的人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和平”“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穆斯林(顺从者)”伊斯兰教独尊安拉,反对多神信仰,因此受到麦加城中信奉多神教的贵族的排斥。同时,伊斯兰教教义中存在施舍、人人平等这些代表平民的主张,大大损害了贵族和大富豪的利益,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迫害穆罕默德及其信徒,甚至施加暴行,穆罕默德被迫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雏形由此诞生。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比鲁尼7C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穆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C中期大规模向外扩张8C中期建立起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一、阿拉伯帝国条件: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哈里发宰相枢密院财政部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掌管令状与文告负责收支政治制度:政教合一

①中央集权。②最高统治者阿里发掌握国家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大权;③官僚机构:

宰相:协助阿里发统管政务;

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

财政部:负责收支经济繁荣:①生产:工业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②贸易: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③城市: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繁荣:原因:①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②开放宽容的态度;③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表现:①继承被征服地区的文化②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经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影响:①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②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等。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阿拉伯医学阿拉伯人发明的机械伊德里斯绘制的世界地图9大食与大唐:“怛(dá)罗斯之战高仙芝“[伊历133年]双方在怛罗斯河相遇,穆斯林战胜了他们,对方大约有五万人被杀,大约有两万人被俘,剩下的人逃回了中国。此事发生在一百三十三年十二月。”——伊斯兰通史著作《历史大全》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领蒙古军队洗劫了波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并于1258年摧毁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巴格达全城居民都被屠杀,被屠杀人数约为9万人(《多桑蒙古史》中记载为80万人)。为了不让皇族的鲜血玷污战刀,巴格达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灭亡。14531、兴起与发展13C前蒙古西征而西迁到小亚细亚13C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C中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灭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16C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二、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东西突厥的灭亡大唐干的漫漫西迁路8世纪左右接受了伊斯兰文化进入阿拉伯帝国境内塞尔柱突厥人推翻巴格达哈里发统治14世纪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土耳其最终初步具备了帝国的规模。突厥人本居住在贝加尔湖周边,后因与唐帝国产生纷争,残余的部族开始西迁。在迁徙的过程中,突厥人接受了强大的伊斯兰文明的洗礼。这为后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宗教形态奠定了基础。迁徙和战争在古代世界有时充当着文明交流的方式。政治制度:政教合一①最高统治者苏丹②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③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经济状况:①15—16世纪,都城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即陆路丝绸之路),对过往的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三、中古印度-孔雀王朝(前324-前185年,第一个基本统一的古印度奴隶制王朝)-贵霜帝国(55-425年,大月氏人入侵)-笈多帝国(320-540年,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拉其普特时期(7世纪中叶-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德里苏丹国(1206-1526年突厥人入侵)-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蒙古入侵)-英属印度(1858-1947年)-“印巴分治”(1947至今)(一)笈多帝国(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过程:①4世纪初期,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战乱频繁。②恒河中游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地区;③印度教的产生: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转化而来的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宗教。范围:恒河中下游,其他地区仍分裂状态。5世纪中叶起,笈多王朝遭嚈哒(yǎnda)人入侵,国势转衰。6世纪笈多王朝解体,北印度重新陷入分裂局面。(二)德里苏丹国家建立过程:①7世纪后,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状态②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③13世纪(1206年),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政治体制:①德里苏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国教;②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掌握国家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③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务由穆斯林担任。1、兴起与发展秦汉之际四、东亚的国家(一)日本古代日本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日本发展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开始“大化改新”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形成庄园,豢养武士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7世纪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2、大化改新背景:

①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②唐文化的影响时间:646年特点:学习和模仿中国

隋唐制度孝德天皇

公元7-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645年即为大化元年,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影响: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劈风斩浪的遣唐使船队遣唐使印唐代斗茶与日本茶道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文字、书法、服饰、钱币、建筑、茶道、音乐......唐代斗茶与日本茶道3.幕府统治时期背景:①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②庄园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寺院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③武士集团的形成: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时间: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cháo在镰仓建立幕府。德川幕府建立者——德川家康长崎出岛是日本在海上建立的供外国商人居住人工岛,出岛与陆地之间只保留一个出口。政治体制:①天皇与将军: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②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③锁国体制: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评价:①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日本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②但使日本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二)朝鲜半岛

1592到1598年壬辰倭乱期间,由于帮助朝鲜人民对抗日军船舰赢得数场海战胜利,龟船的威名远播。朝鲜半岛学习中国的表现:①中央集权制度;②三省六部、十道、土地国有、科举制;③儒学和辞章之学。-三国时代(前57-668年)-统一新罗(668-901年)-后三国时代(892-936年)-高丽王朝(918-1392年)-李氏朝鲜(1392-1910年)-日本殖民时代(1910-1945年)-南北分治时代(1945年至今)

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献中早有“朝鲜”名称记载。《山海经》谓“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尚书大传》则记载“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为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管子》则出现了“发朝鲜”之称。根据这些记载,“朝鲜”位于中原以东的大海中,并且是周朝分封殷商贵族箕子的所在地,其语义不明,有日出之地、因水为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