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二首之登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一、教材内容《登高》是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第七单元“唐诗二首”中的一首。此诗为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在夔州所作。当时杜甫患有严重的肺病、疟疾、风痹等多种疾病,生活困苦,处境艰难。诗歌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秋景图。疾风劲吹,天空高远,猿猴啼叫凄厉,小洲清澈,沙滩洁白,鸟儿在急风中盘旋。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多个角度勾勒出夔州秋天的独特风貌,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无边”“不尽”极写落叶之多、长江之无穷。落叶纷纷飘落,长江奔腾不息,不仅营造出壮阔的意境,更蕴含着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空间(万里)和时间(百年)两个维度,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多病、孤独登台的愁苦之情推向高潮。“悲秋”一词更是凝聚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既是自然之秋的悲凉,更是人生之秋的哀伤。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直接抒发了诗人在国势艰难、生活困苦、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心中的忧愤和无奈。因艰难苦恨,诗人白发增多,想借酒浇愁,却因病戒酒,更添愁苦。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格律严谨,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这首诗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达。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登高》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如“急”“哀”“萧萧”“作客”“苦恨”等。准确背诵并默写《登高》,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学习诗人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手法。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理解,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沉郁悲凉的情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学习诗歌的艺术特色。(二)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身世之悲、家国之痛等。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具体表现,提升对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四、教学策略(一)诵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初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二)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秋景,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三)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诗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意象分析、情感探究、诗风理解等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四)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为什么会‘悲秋’?”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秋天山林中疾风呼啸、落叶纷飞、猿啼阵阵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出秋天的萧瑟与凄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观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感受到了秋天怎样的氛围?”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秋天的直观感受。展示古代文人描写秋天的诗句,如“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等,提问学生:“这些诗句中的秋天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同诗人笔下的秋天有何不同?”引发学生对古代文人笔下秋天的思考,从而导入杜甫的《登高》,让学生带着对秋天的不同感受进入诗歌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诗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共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诗人对秋天的描写,为理解杜甫在《登高》中对秋天的独特描绘和情感表达奠定基础。(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介绍作者杜甫,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沉郁顿挫是其主要风格。他的诗作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被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称为“诗圣”。列举杜甫的一些代表作品,如“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让学生对杜甫的文学成就有初步的了解。说明《登高》的写作背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生活困苦,疾病缠身。大历二年(767年)秋天,他在夔州独自登上高处,面对萧瑟的秋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内涵,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文学知识面。(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诗歌,要求学生在倾听过程中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急”“哀”“回”等字要读出悲凉之感。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和语调。跟读几遍后,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题目“登高”来看,诗人登上高处看到了什么?初步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明确:诗人看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景象。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和自由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整体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奠定基础。(四)文本研读,深入探究(20分钟)研读诗歌首联请一位学生朗读首联,其他学生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给你怎样的感受?提问学生,引导回答:诗中描绘了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风是“急”的,天是“高”的,猿啸是“哀”的,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在“飞回”。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氛围。教师补充讲解:“风急”写出了秋风的凛冽,“天高”衬托出人的渺小和孤独,“猿啸哀”在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着悲伤,“渚清沙白”描绘出江边小洲的冷清,“鸟飞回”则表现出鸟儿在急风中的无助。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设计意图:通过对首联意象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意象在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研读诗歌颔联让学生齐声朗读颔联,思考: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分析:“无边”“不尽”从空间和时间上极写落叶之多和长江之无穷,营造出壮阔的意境。落叶纷纷飘落,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流逝;长江滚滚而来,又象征着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诗人在此处将个人的生命与宇宙的永恒相对照,抒发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教师提问: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还有哪些诗句表达了类似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等,加深学生对这一情感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对颔联景物描写特点和情感内涵的分析,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深沉感慨,同时通过联想其他诗词中的类似表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研读诗歌颈联请学生自主朗读颈联,思考:从这两句诗中,你能读出诗人哪些方面的愁苦?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人从空间(万里)和时间(百年)两个维度,写出了自己漂泊异乡(“万里悲秋常作客”)、年老多病(“百年多病”)、孤独登台(“独登台”)的愁苦。“万里”强调了诗人漂泊的距离之远,“悲秋”既包含对秋天悲凉景色的感受,更蕴含着人生之秋的哀伤,“常作客”说明诗人长期漂泊的生活状态,“百年”指诗人的一生,“多病”点明诗人的身体状况,“独”字则突出了诗人的孤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诗人的这些愁苦仅仅是个人的愁苦吗?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从社会层面思考诗人情感的深层含义。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愁苦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世之悲,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的困苦。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设计意图:通过对颈联的研读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复杂情感,体会诗人将个人愁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对诗歌深层内涵的挖掘能力。研读诗歌尾联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尾联,提问:“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为什么会“艰难苦恨”?“新停浊酒杯”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诗人“艰难苦恨”是因为国势艰难,自己生活困苦,疾病缠身,心中充满忧愤。“新停浊酒杯”说明诗人因病戒酒,想借酒浇愁却无法实现,更增添了愁苦之情。教师补充讲解:杜甫一生心系国家和人民,却始终壮志难酬,晚年生活更是陷入困境。在这首诗中,他将自己的种种遭遇和内心的痛苦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来,体现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设计意图:通过对尾联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忧愤和无奈,理解杜甫沉郁顿挫诗风在诗歌结尾的具体表现,提升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五)艺术特色赏析(10分钟)引导学生从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语言方面:诗歌语言凝练,用词精准,如“急”“哀”“萧萧”“滚滚”等,生动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意象方面: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众多意象,通过巧妙组合,营造出雄浑壮阔又肃杀悲凉的意境。意境方面:诗歌意境开阔,将自然之景与诗人的人生感慨相融合,形成了深远的艺术境界。情感方面:诗人情感深沉,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家国之痛,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对比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分析其在艺术特色上的相似之处,进一步加深对杜甫诗歌风格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春望》和《登高》在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两首诗语言都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营造出独特的意境,都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例如,《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通过“国破”“草木深”等意象营造出破败荒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登高》中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出悲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总结和对比分析,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六)课堂小结(5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内容、意象意境、情感表达、艺术特色等。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杜甫《登高》的经典地位,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诵读和品味这首诗,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七)布置作业(2分钟)背诵并默写《登高》。以“我眼中的杜甫”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设计意图:通过背诵默写,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记忆;通过写作短文,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能力。六、板书设计首联——意象:风、天、猿、渚、沙、鸟意境:雄浑高远、肃杀凄凉情感:奠定悲凉基调颔联——景物特点:无边、不尽,壮阔情感:时光易逝、生命短暂颈联——愁苦:漂泊异乡、年老多病、孤独登台深层含义:个人愁苦与社会现实相连尾联——艰难苦恨原因:国势、生活、疾病新停浊酒杯:忧愤无奈艺术特色——语言:凝练精准意象:丰富典型意境:开阔深远情感:深沉复杂设计意图:清晰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诗歌的结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体现诗歌的内在逻辑关系。七、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问题引导法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诵读、分析、讨论等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对诗歌的内容、意象、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权转让合同男方提出解除合作
- 中小企业合同保障宣言2025
- 山东省单县2025届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 井陉矿区2025年数学五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 智慧农业技术农业领域的新篇章与新机遇
-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示例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名校真题卷(含答案)
- 无子女双方协商离婚协议书
- 2025预制管桩购买合同书
- 代持房屋合作协议书范本
- 供应链管理师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新版)糖尿病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新工人进场三级教育表格
- 写字楼保洁人员培训方案(技术方案)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外协救援服务协议
- DL∕T 2547-2022 交流断面失电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高龄患者的麻醉管理策略
- 小小科学家《物理》模拟试卷A(附答案)
- 2024年安徽蚌埠市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