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夜游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承天寺夜游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承天寺夜游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天寺夜游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苏轼《承天寺夜游》中的名句?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竹杖芒鞋轻胜马。

2.《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A.杜甫

B.苏轼

C.白居易

D.李白

3.下列哪项不是《承天寺夜游》中描绘的景物?

A.落日余晖

B.池塘荷花

C.竹林幽径

D.月色朦胧

4.《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A.对大自然的热爱

B.对人生的感慨

C.对友情的珍视

D.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5.《承天寺夜游》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句话体现了作者:

A.对大自然的赞美

B.对人生的追求

C.对友情的向往

D.对世态的感慨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清光四溢”一句中的“清光”指的是__________。

2.《承天寺夜游》中“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中的“竹杖”指的是__________。

3.《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闲人”指的是__________。

4.《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一句中的“竹柏”指的是__________。

5.《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清光四溢”一句中的“清光”指的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的景物特点。

2.简析《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15分)

1.请阅读《承天寺夜游》中的以下段落,并回答问题:

“月色入户,清光四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这段文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2.请阅读《承天寺夜游》中的以下段落,并回答问题: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这段文字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承天寺夜游》的内容,谈谈苏轼的闲适情怀。

2.分析《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的豁达心境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六、作文题(20分)

请以《承天寺夜游》中的景物或情感为素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立意新颖,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试卷答案如下:

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思路:

1.C

解析思路:通过排除法,A、B、D选项均为《承天寺夜游》中的名句,而C选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B

解析思路:根据题目,直接判断《承天寺夜游》的作者为苏轼。

3.A

解析思路:通过阅读《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可以发现文中并未提及落日余晖,而池塘荷花、竹林幽径、月色朦胧均有提及。

4.B

解析思路:根据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以推断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5.A

解析思路:根据文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以推断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二、填空题答案及解析思路:

1.月光

解析思路:根据文中的“月色入户,清光四溢”可知,清光指的是月光。

2.竹杖

解析思路:根据文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可知,竹杖指的是作者所持的竹杖。

3.闲人

解析思路:根据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闲人指的是作者自己。

4.竹柏

解析思路:根据文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知,竹柏指的是庭院中的竹子和柏树。

5.月光

解析思路:同第1题解析思路。

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思路:

1.《承天寺夜游》中描绘的景物特点:

(1)月色朦胧,清辉四溢;

(2)竹林幽深,清雅宜人;

(3)池塘荷花,清新脱俗;

(4)庭院宁静,静谧幽远。

2.《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1)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2)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4)对友情的珍视。

四、阅读理解题答案及解析思路:

1.(1)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的夜晚景色,月光洒在庭院中,清辉四溢,竹杖芒鞋轻胜马,作者悠然自得。

(2)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清光四溢”中的“清光”拟人化地描绘了月光;“竹杖芒鞋轻胜马”中的比喻手法,将竹杖芒鞋与马相比,突显了作者轻松自在的心态。

2.(1)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句话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无论何时何地,大自然都是美丽的,从而突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论述题答案及解析思路:

1.苏轼的闲适情怀:

(1)在《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的夜晚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作者在文中通过“竹杖芒鞋轻胜马”等诗句,表现了自己豁达、乐观的心态;

(3)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2.《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的豁达心境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1)苏轼在文中表现出的豁达心境,告诉我们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2)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