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指南 理科综合 物理》课件-第12章 第1讲 随堂_第1页
《高考备考指南 理科综合 物理》课件-第12章 第1讲 随堂_第2页
《高考备考指南 理科综合 物理》课件-第12章 第1讲 随堂_第3页
《高考备考指南 理科综合 物理》课件-第12章 第1讲 随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第1讲1.(2017届虹口二模)如图所示,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ABCD【答案】C【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的核式结构,故A错误.单缝干涉实验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B错误.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放射线在电场中偏转是根据带电粒子的偏转方向确定放射线的电性,故D错误.2.(多选)(2017届银川四模)某种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光电效应,其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像可知()A.任何频率的入射光都能产生光电效应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C.入射光的频率发生变化时,遏止电压不变D.若已知电子电量e,就可以求出普朗克常量h【答案】BD【解析】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或等于极限频率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故A错误,当遏止电压为零时,最大初动能为零,则入射光的能量等于逸出功,所以W0=hν0,故B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和eUc=Ek得,Uc=eq\f(hν,e)-eq\f(W0,e).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呈线性关系,故C错误.因为Uc=eq\f(hν,e)-eq\f(W0,e),知图线的斜率等于eq\f(h,e).从图像上可以得出斜率的大小,已知电子电量,可以求出普朗克常量,故D正确.3.(多选)(2017届江西校级二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所用光子的能量为2.75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电流表的示数不为零;移动变阻器的触点c,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1.7V时,电流表示数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始终为1.05eVB.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05eVC.开关S断开后,电流表中有电流流过D.当滑动触头向a端滑动时,反向电压增大,电流增大【答案】BC【解析】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1.7V时,电流表示数为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7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W0=1.05eV,故A错误,B正确.开关S断开后,用光子能量为2.75eV的光照射光电管时发生了光电效应,有光电子逸出,则有电流流过电流表,故C正确.当滑动触头向a端滑动时,反向电压增大,则到达集电极的电子的数目减小,电流减小,故D错误.4.(2017届黄冈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量同时变大,同时变小C.爱因斯坦在对黑体辐射的研究中提出了能量子的观点D.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中发现光具有波动性【答案】A【解析】光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A正确.根据不确定关系Δp·Δx≥eq\f(h,4π)可知,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量一个变大的同时,另一个变小,故B错误.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认为能量是由一份一份不可分割的最小能量值组成,每一份称为能量子ε=hν.1905年爱因斯坦从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光子说的观点,故C错误.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中发现了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表明光子具有动量,进一步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D错误.5.(2017届虹口三模)如图所示,电子束经过窄缝后,穿过特制的晶体材料,在涂有荧光的底板上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圆环.这是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完成的非常著名的实验,二人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关于此项实验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暗相间的圆环是电子形成的衍射条纹B.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C.此项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粒子性D.电子所具有的波动性与机械波没有区别【答案】A【解析】电子束经过窄缝后,发生衍射现象,明暗相间的圆环是电子形成的衍射条纹,故A正确.由题意可知,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粒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故B错误.电子是实物粒子,能发生衍射现象,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这种波动性与机械波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故C、D错误.6.(2017届海淀一模)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理论,他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他认为粒子的动量p与波的波长λ之间遵从关系:λ=hν(h为普朗克常量).这一假说后来在一系列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如图甲所示,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将电子垂直射向两个紧靠的平行狭缝(电子发射端到两狭缝距离相等),在缝后放上一个安装有电子侦测器的屏幕(屏幕上的O点位于两狭缝中心对称轴的正后方,图中未画出),电子打到探测器上会在屏幕上出现亮点.在实验中,以速率v0发射电子,开始时屏幕上出现没有规律的亮点,但是当大量的电子到达屏幕之后,发现屏幕上不同位置出现亮点的概率并不相同,且沿垂直双缝方向呈现出间隔分布,如图乙所示.这种间隔分布类似于光的干涉中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速率2v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O点可能处在暗条纹上B.以速率2v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所形成的条纹间距会变小C.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点一定处在暗条纹上D.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点一定处在明条纹上【答案】B【解析】以速度2v0发射电子,动量变为2倍,根据公式λ=eq\f(h,p)知,波长减小为eq\f(1,2),根据条纹间距公式Δx=eq\f(L,d)λ,条纹间距减小为eq\f(1,2),O点到两个缝的路程差为零,故O点仍然是亮纹,故A错误,B正确.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重复试验,O到两个缝的间距为半波长奇数倍的位置出现暗纹,为波长整数倍的位置出现亮条纹,故C、D错误.7.(2017届张掖校级期末)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1的中子和另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2的氘核同向正碰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A.eq\f(λ1λ2,λ1+λ2) B.eq\f(λ1λ2,λ1-λ2)C.eq\f(λ1+λ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