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
为规范和统一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发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的具
体操作,建立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技术规范和开展疗效评
价研究,并进行临床示范推广应用,结合《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和《类风湿
关节炎的中医诊疗指南》中均未涉及壮医技法内容的情况,有必要制定发旺(类
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规范地方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二批广
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自治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推荐、
广西中医药大学起草的《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规范》
(编号:2018-0282),本操作规范已列入2018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
计划。
本标准承蒙2014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
术开发计划项目“壮医湿毒病特色疗法技术规范化研究与示范”(桂科攻
14124003-10)资金支持。
(二)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由广西中医药大学负责起草完成。
(三)主要起草人员名单
主要起草人员名单如下:
研制人员姓名职务/职称专业所在单位
项目负责人庞宇舟教授壮医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方刚副教授壮医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东莞中山大学附
汤倩倩医师中医学
主要参加人员属华东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
徐晶主治医师壮医学
第一附属医院
1
张青槐医师中医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邢沙沙主治医师中医学
附属瑞康医院
黄安主治医师壮医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东莞中山大学附
罗志洪医师针灸学
属华东医院
陈秋霞硕士研究生壮医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二、编制标准意义
1.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逐年升高,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
康。壮医“发旺”现代医学称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属于“痹病”范畴,是一种
免疫缺陷性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胀、酸楚、麻木、肢体活动欠
利等,并由此导致关节畸形最终残疾。类风湿患者会因多脏器损坏而过早死亡。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且缠绵难愈,有多种
并发症,使类风湿关节炎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
2.发旺(类风湿关节炎)是壮医优势病种。发旺是壮医“湿毒病”的一种,
壮医外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简、便、廉、验”的壮医特色技法显示出较大的
治疗优势。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传统壮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创新型技法-热敏
探穴针刺,对治疗发旺(类风湿关节炎)有着明显疗效,显示出较大治疗优势。
3.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是壮医针刺与热敏灸结合的新型疗法。壮医热敏探
穴针刺疗法是借鉴陈日新腧穴热敏化的理念,在遵循壮医对穴位的认识和疾病治
疗选穴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壮医药艾(成份为壮药大风皮、山苍子、姜黄、艾叶
等)施行温和灸探穴确定疾病的热敏点,再运用针刺施以调气治疗,直接作用于
“三道两路”在体表的网结,疏通瘀滞,调整调节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抗
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
方法。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以壮医“三道”“两路”作为理论基础,采用壮医
药艾结合壮医对穴位的认识以及先人总结的取穴经验进行针对性的探穴,以确定
疾病治疗的选穴,提高了选穴的针对性,同时针与灸结合,疗效上产生了叠加效
应的效果。近年来,以庞宇舟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通过挖掘整理壮医对类风湿关
节炎(发旺)的防治理论、诊疗技术和有效方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采用壮医
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R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酸楚、麻木、晨
僵、屈伸不利等症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
4.建立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治疗规范将推动广西
标准化事业发展。尽管壮医药起源很早,但由于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本民族规范
通行的的统一文字,长期以来无法形成完整的壮医药理论体系,也未能形成完整
规范的壮医技法操作规范。因此,建立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
疗法的治疗规范,并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不仅促进壮医药临床规范化、疗效
评价标准化,还将推动广西标准化事业创新和发展。
5.国际上通用的是2015版美国风湿病协会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制定的《类
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指出激素和生物制剂为目前主要治疗药物,未提及任何
外治疗法。我国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诊疗指南》,指出中医
针刺、梅花针、穴位注射、灸法和推拿外治法,但均未提及具体操作规范。两项
诊疗指南中均未涉及壮医技法内容。经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公告》,目前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
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治疗规范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因此,本标准的制定,可为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
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技术规范,对该病种的适宜技术推广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
义。
三、标准编制及研究起草过程
(一)标准前期工作
1.2014年由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签订的广西科学
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合同编号:桂科攻14124003-10),以及广西科学
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管理和科技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为顺利完成科计字
〔2014〕124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壮医湿毒病特色
疗法技术规范化研究与示范”,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子课题承担单位特订立了本项
目子课题任务书。目的是通过本研究提炼出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发旺(类
风湿关节炎)的关键技术,建立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
疗的技术规范和开展疗效评价研究,并进行临床示范推广应用。本课题以壮医“湿
毒病”类风湿关节炎为研究对象,以壮医毒论理论为指导,采用多中心、随机对
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发旺(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
性、安全性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示范性研究。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了验收,并建立了
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疗效评价与规范治疗方案1项,
形成院内协定处方1项,发表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3
2.标准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下达的2018年第二批广西地方
标准制定项目计划后,于2019年1月22日,确定标准起草的负责人为广西中医
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庞宇舟教授,同时成立了方刚、邢沙沙等为参与成员的标准编
制小组,进行了任务分工。本项目组前期在广西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的资助下对壮
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发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规范化操作进行了
初步研究,为本技术标准的制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标准研究过程
1.标准编制项目下达后,按照广西区质监局关于编制标准工作的要求,编制
小组于项目实施期间,多次进行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
研究、试验等,提炼出关键技术,得出其治疗的最佳方案和疗效,确保数据及方
法的科学性。
2.编制小组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全面整理,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发旺(类风
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术语和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治疗的理论
依据、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在编制过程中咨询了内行专家,对收到的反馈
意见进行分析、采纳、修改,形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编写原则及确定标准内容的论据
(一)标准编写原则
1.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规和标准。
2.本标准的格式和编写方法执行GB/T1.1-2009的规定。
3.本标准的制定力求准确、系统,内容与当前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
探穴针刺疗法的临床研究状况紧密结合,重视可操作性。
(二)标准编写依据
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和统一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
疗法的临床应用的具体操作,建立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
的技术规范和开展疗效评价研究,并进行临床示范推广应用。
2.本标准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治疗规范适用于临
床发旺疾病的治疗。
3.本标准的编写以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有效性、
安全性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示范性研究为基本依据。
五、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一)范围
4
本标准列出了发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疗法的术语和
定义、适应症及禁忌症,提出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的理论依
据,规范了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ACR)/欧洲
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LeagueAgainstRheumatism,EULAR)联合制定《2010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三)主要技术内容及其说明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
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患者168例。遵循简单随机、平行对照、非盲
的方法。首先按照性别对纳入对象进行分层,再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随
机数字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84例。治疗过程中脱落5例,其中观察组2例由于惧怕针刺提
前终止试验,1例由于依从性差退出试验,对照组2例由于病情加重加用其他药
物而脱落,最终163例完成临床试验,观察组81例,对照组82例。经统计分析,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1)壮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重点建设专科-壮医风湿病科的诊断标准。主症:
关节肿胀、发僵、疼痛、屈伸不利,局部灼热或不热,甚则关节变形,行走困难;
兼症:伴怕风,或发热,口渴,烦闷,手足沉重,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全身乏
力,睡眠差,腹满胀;血清类风湿因子(RF)和或抗环胍氨酸肽(A-CCP)阳性;
X线:手及腕部有骨质侵蚀或骨质疏松;目诊:“勒答”上脉络边界混浊、模糊
不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mericanCollegeof
Rheumatology,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LeagueAgainst
Rheumatism,EULAR)联合制定的RA分类标准。至少1个关节有明确的临床滑
膜炎(肿胀);滑膜炎不能用其他疾病进行解释;且下述4项评分相加,积分≥6
即可诊断为RA。(1)关节受累情况:1个大关节,计0分;2~10个大关节,计1
分;1~3个小关节(伴或不伴大关节受累)计2分;4~10个小关节(伴或不伴大关
5
节受累)计3分;大于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受累)计5分。(2)血清学(确诊
至少需要一项):RF和A-CCP均为阴性,计0分;RF和(或)A-CCP低滴度阳
性,计2分;RF和(或)A-CCP高滴度阳性计3分。(3)急性时相反应(确诊至少
需要一项):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正常,计0分;CRP或ESR
异常,计1分。(4)症状持续时间:小于6周,计0分;≥6周,计1分。
(3)疾病活动度判断:根据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推荐的改良后DAS28对疾病
活动度进行判断,DAS28的计算方法如下:DAS28=(0.56×TJC28+0.28×
SJC28+0.70×lnESR)×1.08+0.16)。DAS28的评分越高提示疾病活动度越高。
根据不同的评分,可将疾病活动度分为四级:缓解(DAS28<2.6),轻活动度
(2.6≤DAS28≤3.2),中活动度(3.2<DAS28≤5.1),高活动度(DAS28>5.1)。DAS
28评分大于2.6分即认为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
表1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性别/例年龄/岁病程/月关节功能/例
组别例数
男女最小最大平均(X±S)最短最长平均(X±S)ⅠⅡⅢⅣ
观察组811764395848±5105139.1±8.067230
对照组821963365949±8125037.5±7.696850
注:△Ⅰ级指关节功能正常,可做各种活动;Ⅱ级指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制,能生活自理,并完成日常任务;
Ⅲ级指关节活动中度受限制,能生活自理,不能参加工作和其他活动;Ⅳ级指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生活不
能自理。
1.3纳入标准
(1)符合壮医诊断标准、西医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诊断标准者;(2)年龄18
∽65岁者;(3)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1)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Ⅳ级者;(2)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
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者;(3)合并心、脑、肝、肾、肺
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活动性溃疡病者;(4)有试验用药药物过敏史和晕针者;
(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长期服用治疗本病的西药或其他中药而未停服,或停
服<1月者;(7)临床医生认为不适宜参加本项临床试验的患者。
1.5剔除和脱落标准
6
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需剔除;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依从性差者、自
动退出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宜继续受试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参照欧洲抗风湿病联盟2013年更新的用药指南制定:甲氨蝶呤片7.5mg口
服,每周1次;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00mg口服,每天2次;硫酸羟氯喹片20mg
口服,每天2次;美洛昔康片15mg口服,每天1次。2周为一疗程,连续2个
疗程。如因服用美洛昔康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者,可加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50mg
口服,每天1次。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医者参考壮医“寒
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的取穴经
验和《中国壮医针刺学》提出的“以环为穴、以应为穴、以痛为穴、以灶为穴、
以边为穴、以间为穴、以验为穴”的取穴原则,结合患者病情,针对病变关节进
行探穴、取穴。如患者关节肿痛,且遇冷加重,则医者根据“寒手”“以痛为穴”
的经验,初步确定探穴部位为肿痛关节局部及双手背部。然后使用点燃的壮医药
艾(成分为壮药大风艾、山苍子、姜黄、艾叶等)在3cm为半径的范围内,距离
皮肤2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出现以下一种腧穴热敏化现象:(1)透热:灸
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达胸腹腔脏器;(2)扩热:灸热
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
导,甚至达病所;(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
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热或微热,而
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
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7)上述灸
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
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时,此点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探查出所有的热
敏点,并进行壮医针刺。常规消毒热敏点,根据热敏点所在的不同部位选取相应
长度的毫针,直接将毫针刺入热敏点,留针30min,不使用任何手法。针刺每日
1次,2周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第2次热敏探穴针
刺。
3.疗效观察
7
3.1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评价。
(1)症状、体征:①双手握力:以mmHg(1mmHg=0.133kPa)计。方法:将血压
计打气至20mmHg,让患者用力握袖带,每手握二三次,读数减20mmHg,左、
右手测量值相加,然后除以2,求平均数。②晨僵:以分钟计。③28个关节肿胀
关节个数(SJC28)、28个关节压痛关节个数(TJC28):包括双侧肩、肘、腕关节、
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④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⑤患
者对自身病情活动度的VAS评分(PtGA):以0∽10分标记,0分表示正常,10分
表示严重,0分至10分逐渐加重。⑥医生对患者病情活动度的VAS评分(PhGA):
以0∽10分标记,0分表示正常,10分表示严重,0分至10分逐渐加重。
(2)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
氨酸肽抗体(A-CCP)。
3.2临床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价。尼莫
地平法计算公式:[(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痊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
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
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30%。
表2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双手握力、晨僵时间、TJC28、SJC28比较
组别例数时间双手握力/mmHg晨僵时间/minTJC28/个SJC28/个
治疗前52.05±8.2080.40±8.535.99±1.022.98±0.26
观察组81
治疗后64.53±6.971)2)59.28±7.751)2)4.07±0.601)2)2.10±0.161)2)
治疗前49.87±6.3478.64±6.405.72±0.863.07±0.33
对照组82
治疗后58.29±7.721)62.10±7.351)4.28±0.491)2.19±0.20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3安全性观察
观察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如晕针、头痛、头晕、腹
痛、腹泻、女性受试者月经情况等,并记录是否采取处理措施、是否需要中止试
验、是否需要停药等。
8
3.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整体疗效评价采
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3.5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关节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双手握力、晨僵时间、TJC28、SJC28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双手握力增加,
晨僵时间、TJC28、SJC28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
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PtGA、PhGA、DAS28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tGA、PhGA、DAS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PtGA、PhGA、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观察组PtGA、PhGA、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PtGA、PhGA、DAS28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时间PtGAPhGADSA28
治疗前5.91±1.776.15±1.884.99±0.37
观察组81
治疗后3.94±0.901)2)3.81±1.491)2)4.22±0.431)2)
治疗前5.55±1.325.70±1.755.07±0.45
对照组82
治疗后4.70±1.201)4.27±1.151)4.40±0.52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RF、ESR、CRP、A-CC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RF、ESR、CRP、A-CCP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ESR、CRP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F、A-CC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
表4。
(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3%,经秩和
9
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时间RF/U.mL-1ESR/mm.1h-1CRP/mg.dL-1A-CCP/U.mL-1
治疗前328.38±28.9349.34±4.802.58±0.20351.78±18.72
观察组81
治疗后317.94±29.341)42.16±5.201)2)2.08±0.111)2)335.38±18.201)
治疗前337.09±29.4447.99±4.912.61±0.19348.39±18.50
对照组82
治疗后322.73±26.831)45.01±3.231)2.32±0.111)338.47±18.40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表5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81154141285.191)
对照组82048102470.73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5)安全性评价
本试验中,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胃脘部轻微胀满感,对症给予保护胃黏膜药
物处理;观察组4例患者初次针灸时出现针刺处轻度瘙痒,无皮疹,症状较轻,
未进行处理。所有未绝经女性患者均正常行经。
4.讨论
本研究显示,运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迅速而明显地
缩短患者晨僵时间、提高双手握力,减少关节疼痛数目和肿胀数目,能明显降低
患者VAS评分、DAS28评分,缓解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明显降
低CRP、ESR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起到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而且本疗法治
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绝大多数不良
反应为轻度,对症治疗后即可缓解。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临床实践的基础。其实质为,在人体内部存在
着3条开放的通道和2条封闭的通路,即“气道”“谷道”“水道”“龙
路”“火路”。“气道”“谷道”“水道”与人体脏腑相连,负责人体气体、食
物、水液的正常代谢,“龙路”“火路”以网络形式遍布全身,负责人体血液循
10
环和信息传递。正常情况下,三道两路畅通,调节有度,人体之气就能与天地之
气保持同步协调平衡,处于健康状态。若各种原因致使人体三道两路阻塞或调节
失度,就会造成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病理状态下,三道两路阻塞,必然导致“龙
路”“火路”循行的体表部位气聚不通,形成类似于腧穴敏化态的状态。壮医热
敏探穴针刺疗法即是在遵循壮医对穴位的认识和治疗选穴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壮
医药艾施行温和灸探穴确定疾病的热敏点,再运用针刺施以调气治疗的一种疗
法。该疗法直接作用于“三道两路”在体表的网结,疏通瘀滞,调节和畅通人体
气血,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
疗目的。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强调快速、准确探查出热敏点并进行壮医针刺。经过
本次临床研究,我们发现一些探穴经验:
(1)壮医药艾(成份为壮药大风艾、山苍子、姜黄、艾叶等)点燃后所产生的热
力柔和、穿透力强,能够高效激发人体“龙路”“火路”网结对灸热的敏感性,
快速探查出热敏点。若病者属久病、体质较差者,可在探穴前先温和灸患者关元、
气海、中脘等穴20min,以调动、激发病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1月份量子通信协议转让
- 行政管理部培训
- 教师政治培训课件
- DB11 T 384.2-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2部分 视频格式与编码
- (9)-多次相遇问题
- 2025合作协议-个人挂靠内贸公司代理合同
- 2025年份二月协议离婚中量子计算资产分割操作指南
- 2025年份三月份淘宝无障碍店铺运营适老化改造协议
- 2025水域养殖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婚前购房离婚协议书
- 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办法
- 2025年宁夏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抑郁自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含答案
- 2025年长袜子皮皮考试题及答案
- 交友主题班会-远离“背后蛐蛐”课件
-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手册
- 部队食品安全知识课件
- SJG 04-2015 深圳市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2025年中能建投六盘水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45159.1-2024机械振动与冲击黏弹性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表征第1部分:原理和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