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_第1页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_第2页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_第3页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_第4页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篇一」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推荐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匕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

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巩固热身训练:翻译下列课内文言语句。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孳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英己若‘者,我之谓也。我

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掌握文言文翻译凭技巧方法

文言句子翻译,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虚词用法判断、文

言句式识别、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它成为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题

型,赋分常为8T0分,由于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得分往往不高。究其原

因,我觉得学生对翻译文言的的要求不明白,方法不正确,解题随意性大,功夫做

得不细,翻出的句子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

验,总结出文言文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我建议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按以下步骤

操作。

1、一种意识一踩分意识。

总结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均是在关键词句上赋分,那么文言文翻译需要关

注哪些得分之点呢?主要有以下:关键单音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双音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

例如20xx年全国卷II的文言文试题,要求翻译:〃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

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该句的〃采分点〃是〃病肥〃、〃丧之〃、〃

棺椁大夫礼〃、〃争〃、〃以为〃(5个点共5分);而像"马"死"葬〃等人人都会的知

识一般不作〃采分点〃。翻译时,对这些“得分点”必须高度重视,集中全力译得准确

通顺,千万不可模糊或出错。

参考答案: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

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2、两个原则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

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

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

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三个标准一信、达、雅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温馨提示: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三种方法一划词、对译、誉写

A、划词: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注

意:古汉语大多数是单音瓦,因此在划词时除〃留"词(凡朝代、年号、人名、地

名、书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外,均用

横线标识出。

B、对译:将划出的词语采取一一对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

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C、誉写: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

连缓好的译句誉写到答卷上。在誉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

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面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

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温馨提示:四川从20XX年实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就是对试卷〃整体扫描、分

题切块〃,每位考生的答题卷扫描后都将分割成几个部分:由不同的老师在电脑上

进行评卷。一方面保证了评卷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对考生卷面整洁以及文字表

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阅卷老师只能看到扫描区里的内容,如果考生字迹潦

草,或者表述拖沓,超出答题范围,都会影响得分。〃因此,一、考生应在平时就

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

改,也要按规定修改(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言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

的内容),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字迹要清楚、整洁,〃二,字不要写得太

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

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

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举例说明:

(1)蹇叔之子与师。《嗜之战》

蹇叔的儿子参加x队

誉写:蹇叔的儿子参加x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这地方不是曹操定后标志,不译围困被周瑜一的地方吗

誉写:这不是曹操被厄瑜围困的地方吗?

(3)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杷鼓不绝。(四川20xx)

城里靠近傍晚飞尘E扬抢劫走--的人死伤者躺路击鼓没有断

注意几个词语:薄暮:靠近傍晚;横道:横躺在路匕枪鼓,名词作动词;注

意省略。

眷写:(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

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4、四步程序

(1)把握上下文具体语境,确定大意;

(2)分析原句字词及句式特点,找出采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3)止确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又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

等);

(4)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4、六字方针一〃增〃、〃留〃、〃删〃、〃换〃、"调〃、〃猜〃六个字。

(1)增: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

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一《项脊轩志》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土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⑤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例: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2)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

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②〃《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以为下临深潭〃

③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

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

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夫赵强而燕弱〃(发语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语气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结构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停顿助词)

(4)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言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

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①壁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壁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旦口不可不蚤自来诙项王。一《鸿门宴》

④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5)调: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

代汉语的谙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

置等。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有什么满足的?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

了!)

(6)猜: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

翻译方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篇二」

有关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教案

导入:

20xx年高考北京卷和辽宁卷不约而同地考查了文言文断句。随着高考命题的

自主化,相信20xx年的高考试题中,古文断句题有可能会再度成为考查的热点。

所以,我们这堂课就结合前面的第一轮复习中所学到的有关文言知识,集体来探讨

如何对文言文进行断句这一问题以及巩固一下翻译这个知识点。所以,我们先来看

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仪上进行展示)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翻译知识

我们前面•段时间也做过对文言文进行断句的练习,我们部分同学做此类题

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断句,看完就断完。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

多不妥之处,却已经无法改止,所以我们要:忌一步到位。我们要知道给文段断句

的根本依据在于理解所给出的文0段的文意,所以我们要:忌脱离文意。

(投影仪上进行展示)

A、误区提醒:

一忌:一步到位

二忌:脱离文意

基于前车之鉴,我们要注意两点

(投影仪上进行展示)首先,牢记一个前提一一领会大意。

拿到题目,先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断开逐步

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问的联系,其次,遵循一个原则一一先

断后点,好,现在我们集体来探讨一下解决文言文断句的方案,顺便检测一下同学

们对■文言文知识的复习情况,请几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一一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一一鸟倦飞而知还

2、列出你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结尾语气词

3、把你所积累的有固定翻译的固定句式写出来

教师分析得出结论:我们看一下第一个同学默写的句子特点:句式整齐,四、

六句多,这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而且我们要注意在文言文中常用些修辞手

法,如:对仗、对偶、排比、反复等。如果我们抓住了他的两个特点,我们常能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来做下面这道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

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口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乂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

为草堂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

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

寺作为草堂

我们看一下20xx年高考北京卷中“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就可利用

其句式相似的.特点进行断句,所以这就是方法①。

B、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位同学写的。你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补充)

对,有句首标志词。如:发语词:夫、盖、若夫、嗟夫、且夫、今夫等

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

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

人称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彼等

疑问词:何、孰、安、胡、焉、癸等

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句尾标志词:如:语气词:者、也、矣、哉、耳、而、己、乎、焉、与等

对话标志词:如I:曰、云、言、道、白、对、谓等

这就来了我们的第二种方法

教师插入第三种方法

1、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

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这些特点,均有利于断句。我们看下面的例

子:

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比四者/天下之穷

民而无告者。这就是分说总承写法;再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

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这就是总说分承的写法。

2、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看北京卷匡庐奇秀/甲

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山”与“山”形成显性前后相承关系,

而“山北峰”与“峰北寺”则形成隐性相承关系。

教师插入笫四种方法:名词主语、代词或名词短语经常作主语或宾语,遇到他

们做主语,就可考虑在其前断开;遇到他们做宾语,常可在其后面断开。动词和动

词性短语经常做谓语,一般来说,他们的前后往往不能断开,因为其前面有主语,

后面有宾语。

我们再看最后一个同学写的固定句式:这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我们要进行

文言断句,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常见的固定句式;

者也

不亦乎

何之有

如何

奈何

无乃乎等

(投影仪上进行展示)

C、具体方法:

1、修辞断句

2、标志性词语断句

3、章法结构断句

4、语法结构断句

5、固定结构断句

I)、课堂练习:

1、请将下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竖线断句并翻译

御孙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

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

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

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

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2、请给下面这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

日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

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解隋唐嘉话

今天我们这堂课主要解决如何断句的方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特殊情况,我们

每个同学不能舍本逐末,应该做到立足文意,活用方法,平时多读、多看,多多积

累语感,碰到试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E、作业布置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篇三」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文言文翻译练习,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

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

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

中有数,切忌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

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一、翻译的方式,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

句式。如:

原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译: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可以改变原文的词数、词序

和句式。如:

原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译句: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圆,月映水上如金光闪

耀,月影象一块圆圆的玉壁沉落在水底。

这个例句的译文,适当地增减了词语,调动了词序,这就是意译。

二、用“六字诀”去翻译文言文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

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膝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

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

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

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译:(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

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勒款待(渔

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

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

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

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

考几乎年年考到。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乂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倜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

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

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售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

“商量”。

以上介绍了翻译文言文通常使用的•些方法,其实也就是古汉语词法、句法知

识的综合运用。实际上,要很好地翻译一篇文言文,并非懂得这几条就能做到的。

三、准确翻译文言文,必须注意三点

1,正确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

接意义和隐含信息

2.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

3.在翻译时要注意句意表达的完整和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

一、《论语》十则

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

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

了。

4、子曰:〃学而不思贝!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

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于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

他相似的毛病.”

7、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

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

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

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1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

上。”

二、《伤仲永》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译: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整个乡的秀才观货。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欣赏

的地方。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

求仲永题诗。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

习。

5、泯然众人矣。

译:完全变成了普通人了。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聪明是从先天得到的,远远超过有才能的人。但最终变成了一个普通

人,是因为他接受后天的教育没达到要求。

7、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

成为一个平常的人就为止了吗?

三、《木兰诗》

1、愿为市鞍马。

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2、东市买验马,西市买鞍柳,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到东南西北各处街市去买骏马、鞍鞫、辔头、长鞭等战具。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4、朔气传金柝,塞光照铁衣.

译: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们的铁甲。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将军和壮士征战了很多年,经历了很多场战争,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了。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译: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

四、《孙权劝学》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多事务来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上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历史罢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怎么了解事情这么晚啊?

5、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你说事务多,谁像我?

五、《口技》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

说话的。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

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译:在这个时候,妇人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

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酹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间一起响

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

着,认为妙极了。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只手指,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

音来。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

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六、《短文两篇》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就像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

近处的大吗?

2、H初出沧沧凉凉,及其H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时清原寒冷,等到正午时热得就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就是

近的热而远得凉吗?

3、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七、《狼》

1、骨己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

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正想要上路,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意图要从

柴草堆中打洞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5、狼亦踞矣,而顷刻西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出笑耳。

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

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八、《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

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

小知道有过汉朝,史小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九、《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

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

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倜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号,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

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十、《爱莲说》

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部分都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

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

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十一、《核舟记》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神态。

译: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

姿态。

2、启窗向观,,雕栏相望焉。

译: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4、其两膝相比者,各陶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两膝相互靠着,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5、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译:佛印很像弥勒佛,袒露胸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应当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十二、《大道之行也》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

来,(给大家办事),人人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象。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所以人们不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要使老年人能够终其天年,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译: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

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

语句的能力。

2、在学生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加强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通过对已学

的难词难句的突破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强化得分点。

2、掌握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3、调动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思路

以练得法,以法导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