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文言虚词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文言虚词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文言虚词_第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文言虚词_第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文言虚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文言虚词

【真题演练】

(2023新高考卷I)襄子国于晋阳中,出国,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就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囊子曰:“晋阳之事,寡

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

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新高考卷I)因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

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日:“大变可得闻乎?”日:“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

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

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

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讲解】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一般包括副

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

成分。例如:从、自从、在、当、由、除了等。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

以及、不但、或、虽然、如果”等。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例如:的、地、得、

着、了、吧、呢、吗

一、而

(一)用作连词。

I.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剑阁峥峻而崔嵬,一夫当

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

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

门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二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

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7.表不因果关系,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缀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其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日:"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已而】不久,后来。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

如列传》)

【俄而】不久,一会儿。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

对点小练1:

辨析下列“而”的用法。

(1)民困而不知救

(2)敏而好学

(3)面山而居

(4)温故而知新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诸君而有意,畸予马首可也。

(7)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9)一人、一桌、一椅而已。

二、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师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干此平?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长钱归来乎!出无车(《冯谖

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荀子•劝学》)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

壁赋》)

对点小练2:

[2023新高考II卷]

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

日:“宜阻测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翻译:太宗日:“(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

“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乃

(­)用作副词。

I.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竞(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

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对点小练3:

[2022全国甲卷]楚干他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

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

(-)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思

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第三人称代词。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而余

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今操得荆州,奄

有其地。(《赤壁之战》)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

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加强语气。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

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

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三)用作连词,放在句首,表示选择或者假设。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

如果”。

对点小练4:

辨析句中“其”的用法: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其皆出于此乎?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则或咎其欲出者。

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7、其孰能讥之乎?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吾其还也!

五、为

(一)动词C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2.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判断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二)句末语气词,表不疑问或反诘。呢。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三)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吾属今

为之虏矣。(《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为之奈何?(《鸿门宴》)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至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对点小练5:

[2022新高考I卷]

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思。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

动则景随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小练6:

[2020新高考I卷]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

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卷,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

光斗坐赃二万。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以

(一)介词

I.表示工具、方法或其他。译为:拿,用,凭看、依照,用…身份。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友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2.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3.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

相如列传》)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5.表动作的对象,译为“和”“跟”,有时译为“率领”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

楚和。

(二)连词。

I.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忽魂

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3.表不目的关系,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不赂者

以赂者丧(《六国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

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6、表结果,译为“以致”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

间)(《出师表》)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对点小练7:

解释句中“以”的用法。

①余船以次俱进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③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④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⑤以刀劈狼首

⑥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⑦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⑧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⑨敛宽财以送其行

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七、于

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

表多种组合关系。1.在,从,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2.“在……方面”“从……中”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3.由干业精干勤、荒干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与,跟,同。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7.“比北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

不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对点小练8:

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于是秦王不怪,为一击叙

(6)于嗟女兮,无与土耽

(7)业精于勤荒于嬉

(8)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八、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动词,到……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三)助词.

I.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虎兄出于押,龟玉毁于楼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功学》)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按,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对点小练9:

[2022全国乙卷]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裒不肖。今请求老弱

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盛。”景公曰:“诺。”十是老弱有养,鳏寡有

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

[2022全国甲卷]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

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

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

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J

[2021全国乙卷]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

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日:“卿

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

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

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021全国乙卷]上谓侍臣口:“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二覆奏,盖欲思之详熟

故也。……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

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

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

[2022浙江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B.然后知吾之用刑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求人可使报秦者

D.盖欲其思而得之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021浙江卷]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困于道者多矣移其栗于河内

B.委乎天而待用者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其翼若垂天之云

D.以道所怀作《师说》以贻之

【2021天津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是有时而穷焉盘盘焉,困困焉

B.而权之以人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特欲侥幸于权之不敢抗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游尘之集高岳不知东方之既白

[2021北京卷]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下乱而阴阳谬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

B.以旧礼为尢补而去之以此二子解沮齐众

C.此礼义为业者也国之所以存者

D.人民为善开不为上用之路

【真题演练】

[2023新高考卷I]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

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2022新高考卷I]如果燕国不能救援魏国,魏王就会屈己下人割让土地,把

魏国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离开。

【知识讲解】

对点小练1:

(1)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2)表并列

(3)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工

(4)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

(5)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6)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7)表因果,“因而”。

(8)第二人称代词

(9)“罢了

对点小练2:

[2023新高考II卷]

(1)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我与各位崎马慢

行而观战,不是很快乐吗:

(2)古人在临阵之前出奇制胜,出人意料地攻击敌人,这也是奇正变化的

法则吗?

对点小练3:

[2022全国甲卷]张仪知道楚国与齐国断了交,于是出来接见使者说:“从某

地到某地,纵横六里。”

对点小练4:

(1)他的

(2)他们的

(3)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

(4)自己的

(5)指示代词,那些

(6)指示代词,其中的

(7)表反问,难道。

(8)表期望,一定。

(9)表祈使,还是。

对点小练5:

[2022新高考I卷]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

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

对点小练6:

[2020新高考I卷]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

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1照

2把

3因

4

5

6

7

J\凭

8X

而且

,F

z—\

x(XJ

f2K于

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