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常见120个实词_第1页
高考文言文常见120个实词_第2页
高考文言文常见120个实词_第3页
高考文言文常见120个实词_第4页
高考文言文常见120个实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常见120个实词

1、爱

I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疼惜)《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爱好)《阿房宫赋》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疼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仰慕,观赏)《爱莲说》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那躅(隐藏,躲藏)《诗经静女》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爱”并加以“疼惜”喽。由“喜爱”

可推出“敬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

I风雨不动安如山(平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平安)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高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一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平安、安定”;“平安”了就会感到“舒适、安逸”;后乂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乂可

推出“奉养”“安抚、劝慰”等义。

3、被

I禹,汤被之矣(蒙受,遭遇)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扳”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屈原列传》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左忠毅公逸事》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登泰山记》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二“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遇”等义,

“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反)《鸿门宴》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烛之武退秦师》

4年逢佳节倍思杂(更加、更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二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反",这一义项

意义与“背”同。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木欲舒,(草木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

3本在冀州之南(原来,原来)《愚公移山》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堂位)《活版》

7比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齐桓晋文之事》

8舍本逐末(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伶官传序》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方为';基础、木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简单

弄清晰,所以须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原来、原来”之义。

6、鄙

I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劝学》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岫,鄙俗)《廉颇蔺相如列传》

3都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国边遇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

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之

7、兵

I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过秦论》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廉颇商相如列传》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5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信陵君窃符救赵》

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斗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斗争、军事”义引中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同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忧,忧虑)

5夫枭,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怪、羞辱)

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方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忧、忧虑”。

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细致看,视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晰)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雪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亳之末(看清晰)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推导提示:“察”本又为“视察、细致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晰”:“看清晰”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

得“清晰、明白

10、朝chdo

1朝服衣冠(zhd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推导提示:“朝”本义为“早晨”,读加6):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芍“朝廷、

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11、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忖相当于“连一都一,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推导提示: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dng)。

12、乘ch6ng

I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Ong是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ng四)

推导提示:“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

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

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13、诚

i帝感其诚(真心直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假如)

推导提示:“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14、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二乂特指“宫殿匕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

“台阶”要常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消逝、过去”了。

15、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海阳城(告辞,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辞谢,婉言致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吩咐)

推导提示:''辞”在占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二由“口供”引申为一股的“话、

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

“一种文体”(如“楚辞”)

16、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听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一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今道至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行从(放纵)

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6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II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察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推导提示:“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加”、“随从”等义。“追逐”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

“随从”乃是较密切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17、殆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危急)

2旦燕赵处泰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或许,唯恐)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乏而无所得;

推导提示:“殆”本义是“危急”,它与“精神疲乏”、“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

又虚化为表揣测的副词。

18、当

I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抗)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揖当)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当)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定,必定、确定)

推导提示:“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

和某个时候”。由相互“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中出“适合、适当”等义。

19、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啷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见,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故园i隹道有书来(料想)

II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推导提示:“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排象意义即

“途径、方法”:乂特指“正值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须

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20、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当)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遵守法律,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推导提示:“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

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当二

21、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紫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想,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街下车,治威历,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诞生死)

推导提示:“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想,揣度”:

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中出“法度、制度

22、非

I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指贲,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特别: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推导提示:“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23、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回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复原)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乂)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5王辞而不复(问答)

6芍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免除赋税徭役)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盖上)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复算,追究)

推导提示:“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二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

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24、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担当)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3相如度秦王虽荒,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反,背弃)

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

8通家尚负责。(亏欠,拖受,责通“债”)

推导提示:''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担当”(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

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

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25、盗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赛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或许,大约)

6用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缘由)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

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盗以诱敌。(确定推断、原来是)

推导提示: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挡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挡、

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赛过、超过”别人喽。

26、故

I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苍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旧)

5若安与项伯有故(老挚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缘由,原因)

7故遣将守关者(有意,特意)

8比物故非西产(原来,原来)

9故臣复取暨(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il病故.物故(死亡)

推导提示:“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原因”:一为“旧的由“原因”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有意、特意”(反

向引申,有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I口的”引申出“苍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苍老”

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27、固

I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实)

L秦孝公据靖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浊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原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当然,诚然)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推导提示:“固”本义指“城墙坚实”。城墙坚实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实有难以

变更始终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原来、原来、当然”等义。

28、顾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探望)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7顾玩:细致端详

8吾每念常痛于骨微,顾不知计所出耳(表稍微转折)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莫非)

29、国

I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地域;

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推导提示: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

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30、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经过,通过)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五六万(超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赛过)

4以其境过清(过分,过于)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怪)

7今公子故过之(访问)

8—日,大母过余曰(到,到来)

推导提示:“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二“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

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简单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怪二

31、何

I却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词)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什么,代词;

3乂何间焉(怎么,为什么,状语)

4今口之事何如(何如:怎样,怎么样)

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么办,奈…何:对一怎么办)

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办)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多么)

8何蓑何笠(h。背、扛)

推导提示:“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望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

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32、恨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缺憾,不满足)

2比恨绵绵无决期(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感到缺憾;

4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惆怅、哀痛)

区分:恨,憾,怨。“恨”和“憾”都表示缺憾。“怨”表示仇视、怀恨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缺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33、胡

I国胡以相恤(什么)

2胡取禾三百糜兮(为什么,怎么)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二匕部民族的统称)

推导提示: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乂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

“胡二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I

34、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担忧)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忧虑,担忧)

3为操后患(《赤壁之战》)(祸害)

4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害,灾祸)

5愈膏肓之患难(疾病)

6比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

7茜有眼患(病)

8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危害)

9赵宣子骤谏,公患之(厌恨)

10时有患疟疾者(生病)

推导提示:患的本义是“担忧、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发

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35、或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相当“有的一,有的一)

3一食或粟一石(有时,偶或)

4云霞明灭或目睹(或许,或许)

5贱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用在动词前,加强不定语气)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假如;

7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或者)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或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36、疾

1君有疾在膝理(疾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苦痛)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毛病;

5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通“嫉”嫉妒)

6举疾首而相告曰(疾首:头痛)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速、捷)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强、猛烈)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锋利)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逝》。后引中为一般的疾病。

疾病自然会使人“苦痛”,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37、及

I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2烧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等到,到)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达)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

5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6及说备使抚表众(和,并)

7及第:科举考试考中

美甚.徐公何能及丹也(比得上;

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儿矣(接近)

10卒不去,故及于难(遭遇)

1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独立。怨王侯叛已,难已(表他转,至于〉

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至『'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HT候)”“涉

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38、即

1匪来贸统,来即我谋(够近,接近:

2项伯即入见沛公(马上,立刻)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

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如,假如)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

6其伤于缚者,即幸留(即使)

7闻鸡鸣。即起盥栉(就,就是)

8E召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登上帝位)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马上、立刻、就”等义。“走

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39、既

1言未既(尽,完)

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一以后)

3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三军既惑且疑(既一又一并列关系)

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

6号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7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40、假

I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5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如)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

7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假如、假如)

推导提示:“假”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赐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

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丁自己的,故又可引中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中出“非正式的”和“假如”等义。

41、间

I凡天地之间(两事物的当中)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安得广原千万间(指房屋的问数)

5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6遂与外人间隔(隔离)

7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参加)

10骨微伤,病间月(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

11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12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谍)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15侯生乃屏人间语臼(表情态,隐私地、静静地)

推导提示:问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

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很多意义:”间隔、参加、中间、离间”等。

“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隐私”的喽。

42、见

1事不目见耳闻(望见)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4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见解,见识)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6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我")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同“现”出现)

8军无见粮(现成的)

9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望见的东西)

推导提示:“见”的本义就是“望见望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望见”

有关。被望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二

43、解

I应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

2悉埋于地,解其棕缚(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解开,使分开)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说明,解答)

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懂得:

6解手:1分手,道别2指大小便3解除危难的方法

7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涣散)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解救、消退)

9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消散、离散)

io胡虏益解(通“懈”,松解,懈怠;

推导提示:“解”的本义是“分解动物”。“说明、解说"道理时须要条分缕析:解说之后就会让人“理解”,在“理

解”的基础匕加以思索,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分解动物”义后乂用申为“解开”一切纠结之物,故有“解放、解

脱”的意义,解开纠结之物后,纠结之物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后写作“懈解快

乐中的结,就是“和解

44、就

I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

2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

3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

4当"日知其所亡”以就魏德(成就)

5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即,随即〕

6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走上)

7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车、上路)

推导提示:“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中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二走上领导岗

位,就是“担当、赴任”。

45、举

1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抬起)

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实行)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举荐,推举:

5将军向宠,先帝称之口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举荐,推举)

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总合,聚合,拿)

7举疾首整^而相告日(全,皆)

8杀人如不能举(尽)

9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

1()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举事:作事情)

II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

12兔起凫举(飞)

13主子不问,客不先举(动问)

14卒叫,函谷举(攻占、占据)

15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

推导提示:“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二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实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

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

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当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据”之义。

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二

46、绝

1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2大声发于水上,噌眩如钟鼓不绝(停止,消逝)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

4佛印绝类弥勒(极,最,特别)

5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确定,全然)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7绝代:1久远的年头2当代独一无二

8绝伦:独一无二,超越同等

9不如早与之绝(绝交)

10抢呼欲绝(绝命)

11以为妙绝(达到极点)

12独与边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推导提示:'‘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股意义上的“断二比方引申出“横渡”的意义。由“断”义可

引申出很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终点,极点由''到了

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之义。

47、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经得起,忍受;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可以〕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教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

4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

推导提示:“堪”的本义是“经得起,受得住”,引申出“胜任”之义:虚化成助动词“可,能够”。

48、克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2然操遂能克绍(战胜,攻破)

3克己复礼为仁(克制)

4子克家(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

5克已奉公(克制、约束)

6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

7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通“刻,刀刻、酢刻)

推导提示:克的本义是“战胜、攻克”。攻克堡垒,意味着杀敌致胜,故又引申出“杀”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出“去

除,削减”等义。后乂虚化为助动词“能够二

49、类

I有植」.龛岩,亦此类耳(种类)

2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

3中会殿阁,类兰若(类似,象)

4义不杀少而杀众,不行谓知类(类推)

5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条例)

6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大都、大多)

推导提示:''类”的本义是“种类”,同一“种类”就是“同类”,同类的事物当然就会有“类似,像”的地方喽。

50、怜

1独不怜公子姊那?(怜悯,怜悯)

20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

3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疼爱、疙惜)

4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爱戴)

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值得怜悯)

6成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惋惜)]

推导提示:“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不就是有爱心吗?故引中出“爱怜”之义。

51、弥

1夜雪初霁,葬麦弥望(满,遍)

2奉之弥繁,侵入愈急(越,更加)

3病口至秦。既弥留(弥留:病危将死)

4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经、终)

推导提示:“弥”的本义是“弥补“弥”原作“悯”.表示弓上加秘

,增加弓的弹射力,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不足之后,弓可以“许久”运用,故有“许久”之

义。后又虚化为我程度的副词“更加”。

52、莫

1至莫夜月明(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

2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谯),没有(什么)

3—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不要)

4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莫如:不如:

5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通"漠",广阔)

6其事体莫须有(表测度、或许)

推导提示:“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是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

昏二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

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分,另造了“暮”字。

53、乃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

2悉使赢兵负草填之,崎乃得过(于是,就,才)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

4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就是)

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表意外,竟然)

推导提示:“乃”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代词“你”;一是连词“于是,就”。

54、内

1少间,帘内掷一纸出(里面,跟“外”相对)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

3今将军外托听从之名而内怀迟疑之计(内心)

4家有一-堂二内(内室)

5距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

6内狼于囊(通“纳”,放进)

8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交纳)

推导提示:''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接纳,”

这•意义后写作“纳妻妾•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由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

如“内侄、内弟”等。

55、期

I失期,法皆斩(日期,期限)

2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馍锦(希望)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年),月》

4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约定,约会)

推导提示:“期”的本义是“确定的时间、期限二所以引申为“时间、三期”“约会、约定限度、限量”。由“日

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约会”乂引申出“期望”的意义,

56、奇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奇妙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2大将军邓鹭奇其才(以一-为奇,惊异)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4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相宜,适合)

5比奇货可居(宝贵的)

6若天来则稀奇兵击之(使人不测的)

7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佳、好、宜)

8奇生怪(怪物、异物)

推导提示:“奇”的本义是“异乎寻常”。“异乎寻常”说明是别出心裁的,独特的,故有“单数,不成双”之义。在

斗争上,则特指“军事上或斗争策略出人意料的措施”。其意动意义则是“以……为奇工山“不成双”又引申出“命运不

好”之义。

57、迁

I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

2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变更)

3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4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贬谪,放逐)

推导提示:“迁”的本义是“变换地方,迁移”。“调职”正是换一个地万为官。

58、请

1并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恳求,恳求对方做某件事)

2请奉盆缶泰王以相消遣(恳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

3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

4乃置酒请之(宴请)

5请命:①恳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恳求任命官职

6请献十金(情愿)

7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愿受(谒见、谒问)

8乃请来宾,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邀请、约请)

推导提示:“请”的本义是“请,恳求J,后乂引申出“恳求U易予”义。

59、穷

I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窘况,境况困难)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贫困)

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尽)

5复前行,欲穷其林(寻求到终点)

6穷巷陋室穷山恶水(僻、荒)

7公孙衍穷张仪(窘况)

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穷冬,严冬)

推导提示:“穷”的本义是“堵塞不通”。仕途上不通,则是'‘不得仕进,不能显贵”:生活上“堵塞不通",则是''生

活困难,无依靠”。走到“堵塞不通”之处,当然就是“到终点”了。由此

进一步引申出“走投无路”义,并虚化为程度副词“极,尽。”

60、去

1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问阳城(过去的)

3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除掉)

4沛公军在即上,相去四十里(距,距离)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示动作的趋势)

6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丢弃、厌弃、失掉)

7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去)

8念去去,千里烟波,磐霭沈沈楚天阔(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

推导提示:“去”的本义是“离开“离开”一个地方,当然就跟那个地方有了确定的‘'距离”。用于使动意义,使

离开,意义即是“除掉,去掉

6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日民赋少,三曰劝农功(勉励,嘉奖)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告)

3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必劝(受到激励)

推导提示:“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告、劝导

62、却

I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一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辞)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声欲狂《回头)

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去掉、消退)

7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推导提示:“却”的本义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绝”形象描绘。退后自然会“回头”,这不正是头的

“转折”吗?故又虚化为表转折的连词。

63、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一去,往)

2先生如其指(依照,遵从)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犹如)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假如,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一何,对(把)一怎么办)

推导提示:''如"的本义是“像二(取女孩学话很像大人,这是女孩学语言的先天优势,古人也发觉了这一点,故“像”

义“从女从口”。)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确定的标准;才能、品德“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既是"像",

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假如”义,表假设。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64、若

1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其次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假如)

4曾不若嫌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天座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一”的意思)

6若何:怎么办,怎么样

7若一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

推导提示:“若”的一个基本义是“像”,故“相同”“假如”“及,比得上”等意义的引申跟“如”相像,请参照上

面的提示。

65、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秦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擅长)

4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

5先主曰"善"(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

6尝学琵性于穆、曹二善才(善才:唐时闻名琵琵师,后也作以指琵音师或曲师)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特长)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爱、艳羡)

推导提示:“善”的本义是“好,美妙二•'有道德”、“自本事”、“做得花”当然是“好工有道德的人是“好人”。白

道德的事是“善事”。做好人做好事是与人“亲善”,与人“交好工做得对自然是令人满足的“好的行为、优点”,美妙的

一切都是让人“喜爱”的。

66、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略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通“小“少子:小儿子)

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削减)

7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8义不杀少而杀众,不行谓知类(少数人)

9少间、少顷、少时、少焉、少刻等词语都表示“一会儿”,“不一会儿”、“不久”)

推导提示:“少”的本义是“多的反面”。“稍,略微”指程度轻:“时间短暂”就是时间少,进一步引申出年龄少的

“少年,青年”的意义:把人看“小”了,就是“轻视,瞧不起。”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3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经验,经过)

4涉猎:泛览群竹而不确定求其精

推柠提示:''涉"的本义是“徒步渡水”。山“渡”引中出“度过、通过进一步引申出“经胎I”。学习的经验是“涉

猎,学习”,经验一些事情必定会与他人有“牵涉,关联”。

68、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成功,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赛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的,好的)

推导提示:“胜”的本义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坚持到最终(即“尽”)并“赛过、超过”他人而取得最终的

“成功”,成功当然要实行“盛大的”庆祝宴会,成功是“美妙”的事,由此又引申出“美丽的山水古迹”。

69、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相识)

2都夫寡识(学问,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推导提示:“识”的本义是“知道,相识,能辨别二既然“知道”,当然就能‘'记住”。为了更好的记住事物,须要

做一些“标记”,故又有“标记”的意义。

7()、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吩咐: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硫,不复在位,使于齐(出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E寸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推导提示:“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

“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71、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确定推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推导提示:“是”的本义是“正直由此引中出事理的“正确二其意动意义即是“认为正确”,我们同意别人的看

法会说:“是,是的,是这样的”,故乂引申出推断词“是''和指示代词“这,这样,

72、适

I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听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又以适去,竞不自得(流放,贬职〕

推导提示:适的本义是“到[某地]去到丈夫家去,就是“嫁、占代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父母确定,

毫无自主权,故引申出“听从”之义,并进一步引申出“适应”“舒适”“恰好”等义。

73、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登记)

2辛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文字)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6举世唯知其书(书法、字体)

7《书》口:“满招损,谦得益”(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

推导提示:“书”的本义是“写,写字”。作名词是意义为“字“:“信”,“书籍”等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成的,古又

引申出“信”和“一般的书籍”等意义。

74、孰

I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细致)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

4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成熟)

5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推导提示:“孰”的本义是“谁后借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