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BIM技术应用与协同设计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BIM技术应用与协同设计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BIM技术应用与协同设计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BIM技术应用与协同设计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BIM技术应用与协同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BIM技术应用与协同设计方案TOC\o"1-2"\h\u20821第1章BIM技术概述 3227431.1BIM的定义与特点 368131.1.1三维建模 310521.1.2信息集成 3215311.1.3协同性 3132761.1.4可持续性 414881.2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232911.2.1国内外发展现状 4241451.2.2应用领域 4245711.2.3应用前景 415214第2章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4157282.1设计阶段的应用 464732.1.1概念设计与方案制定 4172322.1.2建筑功能分析 589462.1.3结构与水电工程设计 5265192.1.4施工图与审查 5145862.2施工阶段的应用 5186972.2.1施工模拟与优化 596392.2.2施工现场管理 5238412.2.3预制构件生产与管理 5132202.2.4质量与安全管理 5190602.3运维阶段的应用 5172582.3.1设施管理 5151082.3.2能耗分析与优化 673472.3.3空间管理 636762.3.4应急预案与灾害应对 625777第3章协同设计理念 6208493.1协同设计的定义与意义 699583.2协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621142第4章BIM协同设计平台 735324.1BIM协同设计平台的组成 766634.1.1用户界面 745284.1.2数据库管理系统 750794.1.3协同设计工具 7223794.1.4网络通信模块 8241344.2BIM协同设计平台的功能 815034.2.1模型创建与管理 819934.2.2协同合作 8205774.2.3功能分析 887744.2.4信息共享与交流 895954.2.5可视化与渲染 8320934.2.6模型审查与碰撞检测 9114314.2.7项目管理 910153第5章BIM协同设计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9212335.1项目前期策划与设计 959865.1.1项目可行性研究 9260205.1.2设计方案比选 973745.1.3设计协同 9295525.2项目施工与实施 954635.2.1施工模拟 9122035.2.2施工深化设计 9195275.2.3施工协同管理 10124365.3项目交付与运维 1078055.3.1竣工验收 10268225.3.2设施运维 10247185.3.3节能减排 10320665.3.4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1017201第6章BIM协同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0257786.1建筑结构协同设计 1040836.1.1概述 10250436.1.2BIM结构协同设计流程 10103616.1.3应用案例分析 11148906.2建筑给排水协同设计 11176256.2.1概述 11213646.2.2BIM给排水协同设计流程 1145736.2.3应用案例分析 11300576.3建筑电气协同设计 1156666.3.1概述 1168606.3.2BIM电气协同设计流程 11157366.3.3应用案例分析 1221482第7章BIM协同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1291927.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235527.2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2179987.3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中的应用 1228018第8章BIM协同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13113748.1装配式建筑概述 1385008.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32248.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1428240第9章BIM协同设计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14279909.1道路桥梁协同设计 1451719.1.1设计前期协同 1415349.1.2详细设计协同 14181479.1.3施工图设计协同 1494929.2水利水电协同设计 15155699.2.1项目策划与设计协同 15245419.2.2初步设计与详细设计协同 15297909.2.3施工图设计协同 15185949.3市政工程协同设计 15139359.3.1设计前期协同 1534339.3.2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协同 15181209.3.3施工图设计协同 1516757第10章BIM协同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53071910.1BIM协同设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52044410.1.1模型共享与信息交换技术的提升 161850310.1.2协同设计流程的优化与自动化 161835310.1.3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16548010.2BIM协同设计在行业中的应用拓展 163035210.2.1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161065310.2.2跨行业应用 161141710.2.3国际化发展 161233210.3BIM协同设计在智能化、大数据等领域的融合与发展 16744110.3.1智能化设计 172251510.3.2大数据应用 171056910.3.3物联网技术融合 17第1章BIM技术概述1.1BIM的定义与特点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是一种数字化的设计和管理方法,通过创建和利用三维几何模型,集成建筑项目中的各种信息,如结构、材料、设备、成本和时间等。BIM技术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一种高效、协同的工作方式,其特点如下:1.1.1三维建模BIM技术采用三维建模方法,能够直观地展示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使设计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容易理解和沟通设计意图。1.1.2信息集成BIM模型中包含了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信息,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1.1.3协同性BIM技术支持多专业、多阶段的协同设计,各专业之间可以实时查看和修改模型,减少沟通成本,降低设计错误和施工矛盾。1.1.4可持续性BIM技术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评估建筑物的能耗、碳排放等环保指标,为绿色建筑提供支持。1.2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2.1国内外发展现状BIM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应用。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已将BIM技术应用于大部分建筑项目,我国也在政策推动下,逐步推广BIM技术。1.2.2应用领域(1)设计阶段: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可以辅助设计师完成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的协同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2)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为施工过程提供详细的施工图、施工模拟和工程量计算,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质量。(3)运营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物的能耗分析、设备维护和空间管理等,为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持。(4)项目管理:BIM技术可以辅助项目团队进行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提高项目执行力。1.2.3应用前景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BIM技术将在更多项目中得到应用。未来,BIM技术将向以下方向发展:(1)标准化:建立统一的BIM标准,推动行业应用。(2)集成化: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集成。(3)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4)普及化:降低BIM技术门槛,让更多中小企业受益。第2章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2.1设计阶段的应用2.1.1概念设计与方案制定在设计初期,BIM技术可以辅助设计师进行概念设计,通过建立参数化模型,快速多种设计方案。这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为后续详细设计提供依据。2.1.2建筑功能分析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物的能耗、日照、通风等功能进行分析,为设计优化提供科学依据。这有助于降低建筑物的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1.3结构与水电工程设计BIM技术可以实现结构与水电工程的一体化设计,提高设计精度,减少设计错误。同时通过协同工作,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和修改模型,提高设计效率。2.1.4施工图与审查基于BIM模型,可以自动施工图纸,减少人工绘制错误。同时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图审查,提前发觉和解决设计问题,降低施工风险。2.2施工阶段的应用2.2.1施工模拟与优化利用BIM技术,可以模拟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分析施工方案可行性,优化施工进度和资源配置。这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2.2.2施工现场管理通过BIM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利用移动设备查看BIM模型,方便现场人员了解工程情况,提高沟通效率。2.2.3预制构件生产与管理BIM技术可以指导预制构件的生产,提高生产精度。同时通过BIM模型对预制构件进行管理,实现构件的快速定位和安装,降低施工误差。2.2.4质量与安全管理利用BIM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和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提前发觉并解决问题。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2.3运维阶段的应用2.3.1设施管理基于BIM模型,可以实现建筑设施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为设施维护和改造提供决策依据。2.3.2能耗分析与优化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物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发觉能耗漏洞,制定节能措施,降低运营成本。2.3.3空间管理基于BIM模型,可以对建筑空间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同时为建筑物的功能调整和改造提供便捷。2.3.4应急预案与灾害应对利用BIM技术,可以制定应急预案,模拟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在紧急情况下,通过BIM模型快速查询关键信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第3章协同设计理念3.1协同设计的定义与意义协同设计是指在建筑行业中,通过BIM技术将不同专业、不同角色的人员在项目设计阶段进行有效协作的一种工作方式。它将建筑设计、结构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管理等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数据集成在统一的BIM模型中,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作业,从而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降低项目成本。协同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设计质量:协同设计有助于各个专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设计冲突和错误,保证项目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缩短设计周期:协同设计可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加快项目进度,有助于缩短设计周期。(3)降低项目成本:通过协同设计,可以提前发觉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返工,从而降低项目成本。(4)促进知识共享与团队协作:协同设计有助于各专业之间的知识共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为项目成功奠定基础。3.2协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流程协同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统一标准:协同设计应采用统一的BIM技术标准,保证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2)明确分工与协作:明确各专业、各角色的职责和任务,保证协同设计的高效进行。(3)实时沟通与反馈: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保证设计过程中问题能够及时发觉、反馈和处理。(4)信息共享与数据安全:保证各专业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共享所需信息,同时保障数据安全。协同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参与人员及职责,制定协同设计计划。(2)BIM模型创建:各专业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创建各自的BIM模型。(3)协同设计:各专业将创建的BIM模型进行集成,开展协同设计,解决设计冲突,优化设计。(4)设计审查:对协同设计的成果进行审查,保证设计质量。(5)设计修改:根据审查意见,各专业进行设计修改,直至满足项目要求。(6)成果提交:将协同设计的最终成果提交给甲方和施工方,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7)项目总结:总结协同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第4章BIM协同设计平台4.1BIM协同设计平台的组成BIM协同设计平台是一个集成化、协同化的工作环境,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4.1.1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设计人员与BIM协同设计平台交互的媒介,应具备友好、直观、易操作的特点。它包括图形用户界面和命令行界面,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4.1.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存储和管理BIM模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几何信息、属性信息、结构信息等。它应支持多种数据格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4.1.3协同设计工具协同设计工具是BIM协同设计平台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模型创建与修改工具:支持设计人员创建、修改和更新BIM模型,保证模型的一致性。(2)协同合作工具:实现设计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编辑和版本控制,提高设计效率。(3)模拟分析工具:对BIM模型进行功能分析,如能耗分析、结构分析等,为决策提供依据。(4)可视化与渲染工具:将BIM模型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设计人员和非专业人士,提高沟通效果。4.1.4网络通信模块网络通信模块负责实现BIM协同设计平台中各个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保证协同设计的实时性和高效性。4.2BIM协同设计平台的功能BIM协同设计平台具备以下功能,以满足建筑行业的设计需求:4.2.1模型创建与管理支持设计人员创建、修改和更新BIM模型,实现模型元素的参数化、组件化,提高模型的可重用性。4.2.2协同合作(1)实现设计团队之间的实时协同编辑,减少重复工作,提高设计效率。(2)支持版本控制,记录模型的历史版本,便于追溯和对比。(3)提供权限管理功能,保证数据安全和团队协作的有序性。4.2.3功能分析(1)对BIM模型进行能耗、结构、光照等功能分析,为设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支持自定义分析参数,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4.2.4信息共享与交流(1)实现模型信息的实时共享,便于团队成员了解项目进展。(2)支持多种沟通工具,如文字聊天、语音通话、视频会议等,提高沟通效果。4.2.5可视化与渲染(1)提供丰富的可视化效果,如线框图、渲染图、动画等,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2)支持多种输出格式,便于项目汇报和成果展示。4.2.6模型审查与碰撞检测(1)实现模型元素之间的碰撞检测,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冲突问题。(2)支持自定义审查标准,保证设计质量。4.2.7项目管理(1)提供项目进度管理功能,实时监控项目进度,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2)支持成本管理,实现项目成本的实时分析和控制。第5章BIM协同设计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5.1项目前期策划与设计5.1.1项目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建立BIM模型,对项目进行模拟分析,评估项目投资估算、建设周期、经济效益等关键指标,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5.1.2设计方案比选利用BIM技术,可以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比较和优化。通过BIM模型,设计师可以直观地查看各方案的空间布局、结构形式、材料功能等信息,从而选出最佳设计方案。5.1.3设计协同BIM协同设计可以实现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在设计阶段,各专业设计师基于同一BIM模型进行设计,实时查看其他专业的设计成果,有效减少设计冲突和错误,提高设计质量。5.2项目施工与实施5.2.1施工模拟BIM技术可以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解决方案。通过施工模拟,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组织效率。5.2.2施工深化设计基于BIM模型,可以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法。通过对BIM模型的细化,明确各施工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提高施工质量。5.2.3施工协同管理BIM协同设计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可以实现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通过BIM平台,各方可以实时查看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信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5.3项目交付与运维5.3.1竣工验收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BIM技术可以提供完整的模型信息,包括设计、施工、设备等数据。通过比对BIM模型与实际工程,保证项目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提高竣工验收效率。5.3.2设施运维BIM技术可以为项目设施运维提供有力支持。基于BIM模型,运维人员可以实时获取设施设备的详细信息,实现设施运维的智能化、高效化。5.3.3节能减排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物的能耗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节能减排措施。通过优化建筑运维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3.4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设计、施工、运维到拆除,为建筑物的每个阶段提供信息支持。通过BIM模型,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全面、动态、精细化管理,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第6章BIM协同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6.1建筑结构协同设计6.1.1概述建筑结构协同设计是基于BIM技术的一种高效协作方式,通过实现各专业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施工风险。本节主要探讨BIM在建筑结构协同设计中的应用。6.1.2BIM结构协同设计流程(1)模型创建:各专业设计师根据设计需求,创建各自的BIM模型。(2)信息共享:通过BIM协同平台,实现各专业模型的信息共享。(3)冲突检测:利用BIM软件进行模型碰撞检查,发觉并解决设计中的冲突问题。(4)协同修改:针对检测出的冲突,各专业设计师共同协商,进行模型修改。(5)审核批准:完成修改后的模型,需经过审核批准,保证设计质量。6.1.3应用案例分析以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通过BIM结构协同设计,有效解决了各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6.2建筑给排水协同设计6.2.1概述建筑给排水协同设计是利用BIM技术,实现给排水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保证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6.2.2BIM给排水协同设计流程(1)模型创建:给排水专业设计师创建BIM模型,包括管道、设备等。(2)信息共享:通过BIM协同平台,实现给排水专业与其他专业模型的信息共享。(3)空间协调:利用BIM软件进行空间协调,保证给排水管道与其他专业设备之间不发生冲突。(4)协同修改:针对发觉的问题,与相关专业共同协商,进行模型修改。(5)审核批准:完成修改后的模型,需经过审核批准,保证设计质量。6.2.3应用案例分析以某医院项目为例,通过BIM给排水协同设计,有效避免了给排水管道与其他专业设备之间的冲突,提高了设计质量。6.3建筑电气协同设计6.3.1概述建筑电气协同设计是利用BIM技术,实现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电气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6.3.2BIM电气协同设计流程(1)模型创建:电气专业设计师创建BIM模型,包括电缆、设备等。(2)信息共享:通过BIM协同平台,实现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模型的信息共享。(3)系统协调:利用BIM软件进行系统协调,保证电气系统与其他专业系统之间不发生冲突。(4)协同修改:针对发觉的问题,与相关专业共同协商,进行模型修改。(5)审核批准:完成修改后的模型,需经过审核批准,保证设计质量。6.3.3应用案例分析以某办公楼项目为例,通过BIM电气协同设计,有效解决了电气系统与其他专业系统之间的冲突,提高了设计质量和安全性。第7章BIM协同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7.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衡量建筑环境功能的重要工具,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BIM协同设计过程中,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以保证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各阶段均能实现环境友好、节能高效的目标。本节主要介绍国内外主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及BIM技术如何与之相结合。7.2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加精确、高效的设计方案。以下是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关键应用:(1)建筑信息模型构建:BIM技术可实现对建筑信息的数字化建模,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详尽的信息支持。(2)能源分析与模拟:BIM软件可进行能耗、光照、通风等模拟分析,帮助设计师优化建筑布局、材料选择及设备配置,降低建筑能耗。(3)绿色建筑指标监测:通过BIM模型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结合,实时监测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绿色指标,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绿色功能。(4)可持续设计策略:BIM技术可辅助设计师采用可持续设计策略,如绿色屋顶、雨水收集、太阳能利用等,提高建筑的绿色功能。7.3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中的应用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阶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中的应用:(1)能源管理:BIM技术可实时监测建筑能耗,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2)设备维护:基于BIM模型,实现对建筑设备的智能监控与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3)室内环境质量监测:BIM技术可监测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等参数,为室内环境优化提供依据。(4)建筑功能评估:通过BIM模型对建筑功能进行长期跟踪评估,为绿色建筑的持续优化提供参考。(5)资产管理:利用BIM技术实现建筑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通过以上应用,BIM技术为绿色建筑在运营与维护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第8章BIM协同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8.1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是指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将建筑物的结构、围护、装饰、设备等部分在工厂预制成组件、部件,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标准化、模块化、工业化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8.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的建筑行业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管理方法。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BIM技术具有以下应用价值:(1)提高设计效率:通过BIM软件,设计师可以快速创建、修改和优化建筑模型,实现结构与设备、构件与节点的一体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2)优化构件设计:BIM技术可以实现构件的参数化设计,使得构件尺寸、形状、材料等信息更加精确,有利于提高构件的标准化、通用性和互换性。(3)减少设计错误:BIM模型具有可视化、协调性强的特点,可以在设计阶段发觉和解决潜在的冲突和问题,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返工。(4)支持预制构件生产:BIM技术可以为预制构件生产提供详细的制造信息,如构件尺寸、材料、工艺等,有利于提高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和效率。8.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BIM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1)施工模拟:通过BIM技术,施工人员可以模拟施工过程,提前发觉施工中的难点、风险点,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2)构件安装指导:BIM模型可以为构件安装提供精确的位置、尺寸和方向信息,提高安装效率,减少误差。(3)施工进度管理:BIM技术可以与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实现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控和调整,保证工程按计划推进。(4)质量安全管理:通过BIM技术,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状况,发觉问题及时整改,降低质量、安全风险。(5)信息协同:BIM技术可以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提高工程管理效率,降低沟通成本。BIM协同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设计、施工水平,实现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第9章BIM协同设计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9.1道路桥梁协同设计9.1.1设计前期协同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前期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项目协同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质量。此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等环节。通过BIM平台,各专业设计人员可以共享模型信息,实现设计数据的实时更新和交流。9.1.2详细设计协同在详细设计阶段,道路桥梁工程的各个专业设计人员可以通过BIM协同设计平台,对桥梁结构、道路线形、排水系统等进行分析和优化。同时利用BIM技术的碰撞检测功能,提前发觉并解决设计中的冲突问题,降低施工阶段的变更风险。9.1.3施工图设计协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协同设计可以实现各专业设计成果的整合。通过BIM模型,设计师可以直观地展示桥梁、道路的构造细节,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指导。协同设计还有利于提高设计变更的响应速度,保证项目顺利推进。9.2水利水电协同设计9.2.1项目策划与设计协同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策划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有助于实现项目目标的一致性。通过BIM平台,各专业设计人员可以共同参与项目论证,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9.2.2初步设计与详细设计协同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BIM协同设计可以促进各专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共享模型数据,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协调水工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专业设计,提高设计质量。9.2.3施工图设计协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协同设计有助于整合各专业设计成果,保证设计文件的一致性。利用BIM模型,设计师可以直观地展示水利水电工程各部位的构造细节,为施工提供准确指导。9.3市政工程协同设计9.3.1设计前期协同在市政工程设计前期,通过BIM协同设计,各专业设计人员可以共同参与项目策划和可行性研究,保证项目顺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