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节能建筑设计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节能建筑设计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节能建筑设计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节能建筑设计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节能建筑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节能建筑设计方案TOC\o"1-2"\h\u17408第一章节能建筑设计概述 2285511.1节能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304151.1.1定义 225081.1.2意义 2171621.2节能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3150071.2.1原则 3153961.2.2目标 318489第二章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 3219492.1国家节能设计标准 3114872.2地方节能设计规范 4106532.3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426982第三章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 547863.1建筑布局的节能优化 5319453.2建筑形态的节能设计 5278453.3建筑朝向与间距的优化 512669第四章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 617904.1外墙保温隔热设计 6139354.2外窗节能设计 619104.3屋面保温隔热设计 726819第五章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7123875.1室内温度控制设计 773845.2室内湿度控制设计 7152735.3室内光照与视觉舒适度设计 826651第六章建筑能耗分析与管理 8265686.1建筑能耗分类与评估 8150146.2能耗监测与控制系统 9270206.3节能改造与维护管理 920172第七章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 9204557.1太阳能利用技术 9261027.1.1概述 1050777.1.2太阳能热水系统 10177957.1.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1072387.1.4太阳能通风系统 10152407.2风能利用技术 10323427.2.1概述 10293407.2.2风力发电技术 11175127.2.3风力通风技术 11217927.3地热能利用技术 1168667.3.1概述 119257.3.2地源热泵技术 11305327.3.3地热供暖技术 1116171第八章节能建筑材料与构造 12143528.1节能建筑材料的选用 12286758.2节能构造设计 12253348.3材料循环与再生利用 1229094第九章建筑节能设计案例解析 13100299.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案例 13228509.1.1项目背景 1393979.1.2节能设计策略 13205409.1.3节能设计效果 13192549.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案例 13112719.2.1项目背景 13299579.2.2节能设计策略 14301269.2.3节能设计效果 14181679.3商业建筑节能设计案例 14263049.3.1项目背景 14256459.3.2节能设计策略 14200889.3.3节能设计效果 1415629第十章建筑节能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59010.1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151508410.2建筑节能政策与市场前景 151809810.3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15第一章节能建筑设计概述1.1节能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节能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及运营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材料和管理措施,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经济、环保的建筑。节能建筑旨在减少建筑对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负担,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1.1.2意义节能建筑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降低能源消耗:节能建筑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减轻环境负担:节能建筑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3)提高生活质量:节能建筑具有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可以提高居住和办公的舒适度,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4)促进经济发展:节能建筑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建筑材料、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1.2节能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1.2.1原则节能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节能设计理念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保证建筑整体节能效果。(2)适应性原则: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节能技术措施。(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节能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投资成本与收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4)舒适性原则:在满足节能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居住和办公的舒适度。1.2.2目标节能建筑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1)降低建筑能耗: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3)改善室内环境质量: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和选用环保材料,提高室内环境质量。(4)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节能建筑设计,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第二章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2.1国家节能设计标准国家节能设计标准是建筑行业实施节能措施的基本遵循,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制定。这些标准主要包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4112019)等。这些标准对建筑的能耗指标、围护结构的热工功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照明与电气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通过科学的设计,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了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原则,包括建筑的体型系数、窗墙面积比、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等关键参数,以保证建筑整体能耗的降低。同时该标准还强调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在建筑中的集成应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则针对住宅建筑的特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设计要求,如隔热、保温、通风等方面的标准,以改善居住环境,降低住宅建筑的能耗。2.2地方节能设计规范地方节能设计规范是在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气候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建筑特点等因素制定的。这些规范更加贴近地方实际,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寒冷地区的地方规范会着重强调建筑的保温功能,而炎热地区则会更注重建筑的隔热功能。地方规范通常会对建筑的体型、朝向、窗墙面积比、外围护结构的热工功能等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也会涉及到建筑内部照明、空调、热水供应等系统的节能措施。这些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地方建筑的节能水平,减少能源浪费。2.3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与监督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是保证建筑节能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国家及地方部门需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在实施方面,应加强对建筑设计师的培训,提高其节能设计意识和能力。同时推广使用节能设计软件,辅助设计师进行节能设计。在项目审批环节,应对设计方案的节能性进行严格审查,保证项目符合相关节能标准。在监督方面,部门应定期对建筑项目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等。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应依法进行处罚,并督促整改。还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和反馈机制,提高社会公众对建筑节能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度。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与监督,可以有效推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贯彻执行,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3.1建筑布局的节能优化建筑布局是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布局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以下为建筑布局的节能优化措施:(1)功能分区与空间组合: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合理划分各个区域,实现功能分区的明确与高效。同时注重空间组合,提高空间利用效率,降低无效空间比例。(2)自然采光与通风: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提高室内光环境和空气质量。在建筑布局中,充分考虑窗户、门、通风井等设计,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降低空调等设备能耗。(3)热环境优化:通过合理布局,降低室内外温差,减少空调等设备的使用。例如,在冬季,将建筑主体朝向阳光充足的方向;在夏季,利用绿化、水体等自然元素,降低建筑周围温度。3.2建筑形态的节能设计建筑形态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建筑形态的节能设计要点:(1)体形系数控制:合理控制建筑体形系数,降低建筑能耗。体形系数较小的建筑,其保温隔热功能较好,有利于降低空调等设备能耗。(2)建筑表面积优化:通过优化建筑表面积,减少建筑外表面的热损失。例如,采用曲面、斜面等设计,使建筑表面更加紧凑,降低热损失。(3)建筑造型与结构一体化:将建筑造型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实现建筑自重减轻、结构优化,降低建筑能耗。例如,采用钢结构、预制构件等现代化建筑技术,提高建筑节能功能。3.3建筑朝向与间距的优化建筑朝向与间距的优化是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建筑朝向与间距的优化措施:(1)建筑朝向: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例如,在寒冷地区,将建筑主体朝向阳光充足的方向;在炎热地区,避免建筑朝向阳光直射的方向。(2)建筑间距:合理确定建筑间距,既能保证室内外环境质量,又能降低建筑能耗。在建筑间距设计中,考虑建筑之间的相互遮挡、风向、光照等因素,实现建筑间的和谐共生。(3)建筑间距与绿化:在建筑间距设计中,注重绿化配置,提高建筑周围环境质量。绿化可以降低建筑周围温度,减少空调等设备能耗,同时提高室内外空气质量。第四章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4.1外墙保温隔热设计外墙作为建筑物的最外层,其保温隔热功能对于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具有的影响。外墙保温隔热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合适的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应具有较好的保温功能、防火功能、耐久功能和施工方便性。目前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2)保温层厚度。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墙传热系数等要求确定。(3)外墙保温构造。外墙保温构造应采用外保温、内保温和夹心保温等形式。外保温具有施工方便、保温效果较好等优点,但需注意保温层与基层墙体之间的粘结强度。内保温施工简单,但容易产生冷桥现象。夹心保温适用于高层建筑,但保温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要求较高。4.2外窗节能设计外窗是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高功能的玻璃。高功能玻璃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如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2)窗框材料。窗框材料应具有较好的导热系数、耐久功能和施工方便性。常用的窗框材料有塑钢、铝合金、断桥铝合金等。(3)窗型设计。窗型设计应考虑采光、通风、景观等因素,同时减少冷热桥现象。窗型可分为平开窗、推拉窗、固定窗等。(4)窗墙比。窗墙比是影响建筑节能的关键因素。合理确定窗墙比,既能满足室内采光和通风需求,又能降低建筑能耗。4.3屋面保温隔热设计屋面保温隔热设计对于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屋面保温隔热设计的要点:(1)选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屋面保温材料应具有较好的保温功能、防火功能、耐久功能和施工方便性。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2)保温层厚度。屋面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屋面传热系数等要求确定。(3)屋面防水。屋面防水是保证屋面保温隔热效果的关键。应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防水构造,保证屋面防水层的完整性和耐久性。(4)屋面绿化。屋面绿化可以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功能,同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设计屋面绿化时,应注意绿化植物的选用、屋面排水和防水等问题。(5)屋面通风。屋面通风有利于降低室内外温差,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效果。设计中应考虑合理的通风口设置和通风面积。第五章建筑室内环境设计5.1室内温度控制设计室内温度控制是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环节,其目标是保证室内温度在舒适范围内,并降低能耗。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因素:(1)建筑朝向与布局:合理布局建筑朝向,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降低空调能耗。(2)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功能:选用高功能的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墙体、屋顶和地面的保温隔热功能。(3)通风换气:合理设计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空调能耗。(4)空调系统设计: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优化空调系统运行参数,实现温度精确控制。5.2室内湿度控制设计室内湿度控制对室内舒适度和空气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为室内湿度控制设计的要点:(1)建筑防潮防水: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潮防水功能,避免室内湿度偏高。(2)新风系统设计:合理设计新风系统,引入室外新鲜空气,降低室内湿度。(3)空调系统除湿功能:空调系统应具备除湿功能,以降低室内湿度。(4)室内绿化:适当增加室内绿化,提高室内湿度调节能力。5.3室内光照与视觉舒适度设计室内光照与视觉舒适度设计对于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相关设计要点:(1)自然采光:充分利用自然光,提高室内光照质量,降低照明能耗。(2)照明系统设计: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合理布置灯具,实现室内照明的均匀性和舒适性。(3)室内色彩搭配:合理搭配室内色彩,提高室内视觉效果。(4)遮阳与调光:采用遮阳和调光技术,调节室内光照强度,满足不同场景需求。(5)视觉景观设计:注重室内视觉景观设计,提高室内环境的美观度和舒适度。第六章建筑能耗分析与管理6.1建筑能耗分类与评估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力、燃气、热力、水资源等。建筑能耗分类如下:(1)电力能耗:包括照明、空调、电梯、水泵等设备的电力消耗。(2)燃气能耗:包括供暖、热水、炊事等设备的燃气消耗。(3)热力能耗:包括供暖、空调、热水等设备的热力消耗。(4)水资源消耗:包括给水、排水、绿化等用水消耗。建筑能耗评估是对建筑物的能耗水平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能耗总量评估:对建筑物在一定时期内的能耗总量进行统计和分析。(2)能耗强度评估:对建筑物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人口的能耗水平进行评估。(3)能耗结构评估:分析建筑物各类能耗的占比和变化趋势。(4)能耗效益评估:分析建筑物能耗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6.2能耗监测与控制系统能耗监测与控制系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能耗监测:通过安装能源监测仪表,实时监测建筑物各类能耗数据,为能耗分析和节能改造提供依据。(2)能耗分析:对监测到的能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找出能耗异常原因,为节能措施提供依据。(3)能耗控制:根据能耗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水平。(4)能耗优化:通过能耗监测与控制系统,不断优化建筑物能源使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3节能改造与维护管理节能改造是建筑行业实现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围护结构改造:对建筑物的外墙、屋顶、门窗等围护结构进行保温、隔热、密封等改造,降低建筑物的能耗。(2)供暖空调系统改造:对供暖空调系统进行优化,提高设备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照明系统改造:采用高效节能灯具,优化照明设计,降低照明能耗。(4)能源管理系统改造: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维护管理是保证建筑节能效果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设备维护:定期对建筑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能源审计: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分析建筑物能耗情况,找出节能潜力。(3)人员培训:加强节能意识教育,提高人员操作技能,降低人为因素对能耗的影响。(4)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保证建筑节能工作的持续开展。第七章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7.1太阳能利用技术7.1.1概述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章主要介绍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通风系统等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7.1.2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管道和控制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将水加热,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储热水箱,供用户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减少传统电热水器或燃气热水器的能耗,降低建筑运行成本。(2)环保:太阳能热水系统无污染排放,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3)稳定: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7.1.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主要组成部分为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蓄电池和控制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减少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耗。(2)环保: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无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3)可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稳定,维护简便。7.1.4太阳能通风系统太阳能通风系统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能量,通过管道将热空气送入室内,实现室内空气流通的一种技术。太阳能通风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太阳能通风系统可减少空调、风扇等设备的能耗,降低建筑运行成本。(2)环保:太阳能通风系统无污染排放,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3)舒适性:太阳能通风系统可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7.2风能利用技术7.2.1概述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本章主要介绍风力发电和风力通风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7.2.2风力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主要设备包括风力发电机、塔架、控制系统等。风力发电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风力发电可减少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耗。(2)环保:风力发电无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3)可靠:风力发电设备运行稳定,维护简便。7.2.3风力通风技术风力通风技术是利用风能驱动通风设备,实现室内空气流通的一种技术。风力通风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风力通风系统可减少空调、风扇等设备的能耗,降低建筑运行成本。(2)环保:风力通风系统无污染排放,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3)舒适性:风力通风系统可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7.3地热能利用技术7.3.1概述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利用率。本章主要介绍地源热泵技术和地热供暖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7.3.2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恒定的温度特性,通过热泵设备实现建筑物供暖和制冷的一种技术。地源热泵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地源热泵系统可减少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耗。(2)环保:地源热泵系统无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3)稳定: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7.3.3地热供暖技术地热供暖技术是利用地下热能,通过管道将热能输送至建筑物,实现供暖的一种技术。地热供暖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地热供暖系统可减少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耗。(2)环保:地热供暖系统无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3)舒适性:地热供暖系统可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第八章节能建筑材料与构造8.1节能建筑材料的选用在建筑行业中,节能建筑材料的选用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建筑节能目标,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材料选用的优化:(1)保温隔热材料:选用具有良好保温隔热功能的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等,可降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减少室内外温差引起的能量损失。(2)门窗材料:选用高功能的门窗材料,如断桥铝门窗、双层玻璃等,可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空调能耗。(3)屋面材料:选用具有良好保温隔热功能的屋面材料,如挤塑聚苯乙烯板、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可降低屋面传热系数,减少空调能耗。(4)地面材料:选用具有良好保温隔热功能的地面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橡胶地板等,可降低地面传热系数,减少空调能耗。(5)可再生能源材料:选用可再生能源材料,如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设备等,可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8.2节能构造设计节能构造设计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朝向与布局:合理设计建筑朝向和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空调能耗。(2)外围护结构设计: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减少室内外温差引起的能量损失。(3)门窗设计:合理设计门窗大小和位置,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空调能耗。(4)屋面设计:采用绿色屋面、保温隔热屋面等设计,降低屋面传热系数,减少空调能耗。(5)地面设计:采用保温隔热地面设计,降低地面传热系数,减少空调能耗。8.3材料循环与再生利用材料循环与再生利用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材料利用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材料浪费。(2)回收与利用废弃物: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3)推广绿色建材: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如环保型混凝土、生态砖等,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4)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供应。(5)政策引导与监管: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推动建筑行业材料循环与再生利用的健康发展。第九章建筑节能设计案例解析9.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案例9.1.1项目背景本项目为一座位于我国某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地上五层,地下二层,总建筑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图书馆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建筑节能的需求,力求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9.1.2节能设计策略(1)建筑布局:图书馆采用紧凑型布局,减少建筑体形系数,降低能耗。(2)围护结构:采用高功能的保温材料,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3)照明系统:采用LED灯具,实现节能照明。(4)空调系统: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实现高效制冷与供暖。(5)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9.1.3节能设计效果经计算,本项目节能设计达到65%以上,年节电量约为100万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0吨。9.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案例9.2.1项目背景本项目为一座位于我国某二线城市的住宅小区,共12栋楼,均为地上18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建筑节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9.2.2节能设计策略(1)建筑布局:采用行列式布局,提高通风效果,降低能耗。(2)围护结构:采用高功能的保温材料,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3)照明系统:采用LED灯具,实现节能照明。(4)空调系统: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实现高效制冷与供暖。(5)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9.2.3节能设计效果经计算,本项目节能设计达到65%以上,年节电量约为200万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00吨。9.3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