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优化改造计划TOC\o"1-2"\h\u30738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 28541.1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 2178771.2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311748第二章智能电网规划与设计 445502.1智能电网规划原则与方法 4209612.1.1规划原则 4200902.1.2规划方法 4249312.2智能电网设计要点与优化 441552.2.1设计要点 420272.2.2优化策略 59054第三章电力系统智能化 5235353.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567003.2电力系统信息与通信技术 5198603.3电力系统智能调度与控制 614130第四章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 6174784.1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6325014.1.1分布式能源概述 6107734.1.2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6215954.1.3分布式能源的应用 6233014.2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 7238814.2.1微电网概述 7244844.2.2微电网的运行 764724.2.3微电网的控制 7219384.3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的优化 787434.3.1优化目标 7160254.3.2优化方法 738424.3.3优化效果 727391第五章智能电网设备与技术 7297065.1智能变电站与智能电网设备 8132625.1.1智能变电站的组成 835885.1.2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 8297735.2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8241615.2.1分布式发电技术 857075.2.2虚拟电厂技术 9259345.2.3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 9185445.2.4智能调度技术 9207985.3智能电网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 9307555.3.1故障诊断技术 9306455.3.2故障处理与维护 913234第六章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 10187706.1电力市场结构与发展 10324096.1.1电力市场概述 10172776.1.2电力市场发展现状 10125706.1.3电力市场结构优化 10133376.2需求响应的实施与效果 1014156.2.1需求响应概述 1020896.2.2需求响应实施策略 10186706.2.3需求响应效果评价 11256826.3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的优化 1146096.3.1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的互动关系 11324026.3.2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优化策略 11144546.3.3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优化实施 1110930第七章智能电网安全与防护 11225817.1智能电网安全风险分析 11223277.1.1物理安全风险 11181797.1.2信息安全风险 12263297.1.3管理安全风险 12226777.2智能电网安全防护技术 12293967.2.1物理安全防护技术 12276967.2.2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1293497.2.3管理安全防护技术 12225857.3智能电网安全监控与预警 1223587.3.1安全监控技术 12111127.3.2预警技术 1364067.3.3应急处置与恢复 1314462第八章智能电网投资与效益 13128778.1智能电网投资策略 13186008.2智能电网效益分析 1353628.3智能电网投资与效益优化 1429172第九章智能电网政策与法规 1414119.1智能电网政策环境分析 14149829.2智能电网法规体系 15158979.3智能电网政策与法规优化 1513943第十章智能电网项目实施与管理 151722810.1智能电网项目实施流程 153211510.2智能电网项目管理方法 16965910.3智能电网项目风险控制与评估 16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1.1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系统发展模式,是在传统电网基础上,通过集成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环保和智能化水平。智能电网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电力系统的可靠、高效、清洁和互动。智能电网的主要特点如下:(1)高度集成:智能电网将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形成一个高度集成、协调统一的电力系统。(2)信息交互: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信息实时交互。(3)自愈能力:智能电网具有自诊断、自修复能力,能够在发生故障时迅速恢复正常运行。(4)互动性:智能电网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提高电力需求侧的响应能力。(5)安全性:智能电网具备较强的安全防护能力,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6)高效能源利用:智能电网能够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2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智能电网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新能源接入:智能电网将大量接入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2)电力市场改革:智能电网将推动电力市场改革,促进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3)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将支持分布式发电,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4)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将广泛应用储能技术,平滑新能源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5)大数据应用:智能电网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6)用户侧响应:智能电网将推动用户侧响应,提高电力需求侧的灵活性和互动性。(7)国际合作:智能电网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第二章智能电网规划与设计2.1智能电网规划原则与方法2.1.1规划原则智能电网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电力的发生。(2)可靠性原则: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3)经济性原则: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环保性原则:减少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5)灵活性原则:适应电力市场变化,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2.1.2规划方法智能电网规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预测:根据历史数据、经济发展趋势、政策导向等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力需求。(2)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规划电力系统资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3)网络拓扑优化:优化电力系统网络结构,提高电力传输效率。(4)技术选型与评估:选择适合智能电网发展的技术,进行技术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5)政策法规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的顺利进行。2.2智能电网设计要点与优化2.2.1设计要点智能电网设计应关注以下要点:(1)坚强电网基础:保证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为智能电网提供稳定的基础。(2)信息通信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信息传递与共享。(3)分布式能源接入:鼓励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需求侧管理:加强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5)电力市场建设: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2.2.2优化策略智能电网设计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电网结构优化:通过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力传输效率,降低线损。(2)设备选型与升级:选择高功能、低损耗的设备,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3)控制策略优化:采用先进控制策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4)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电力系统运行数据,为优化决策提供支持。(5)智能化运维:采用智能化手段,提高电力系统的运维水平。第三章电力系统智能化3.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智能电网优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监控、保护、控制和自动装置等方面。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监控环节。通过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为调度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已广泛应用遥测、遥信、遥调等远方监控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保护环节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保护装置可实时检测线路、设备等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切除故障,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保护技术已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控制环节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环节。通过自动化装置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负荷控制等功能。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已广泛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等,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精确控制。3.2电力系统信息与通信技术电力系统信息与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支撑。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大量的数据传输、处理和分析依赖于高速、可靠的通信网络。电力系统信息与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网络通信等。光纤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无线通信技术则具有灵活性高、部署方便等特点,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临时通信需求。网络通信技术则实现了电力系统内部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电力系统智能化提供了基础。3.3电力系统智能调度与控制电力系统智能调度与控制是智能电网优化的关键环节。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预测分析、优化调度等手段,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实时监测技术可实时获取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为调度人员提供决策支持。预测分析技术则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预测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导调度人员进行优化调度。优化调度技术则根据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制定合理的调度策略,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电力系统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还包括分布式能源管理、微电网控制、储能系统控制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四章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4.1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与应用4.1.1分布式能源概述分布式能源是指以小型、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利用各种能源进行发电和供热的能源系统。其特点是靠近用户侧,能够实现能源的就近供应,减少能源传输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1.2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分布式能源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也积极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将其作为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4.1.3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分布式能源在电力、热力、气体、氢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为我国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4.2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4.2.1微电网概述微电网是指将分布式能源、储能装置、负荷和控制系统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运行的电力系统。其特点是灵活、高效、可靠,能够满足用户多元化的能源需求。4.2.2微电网的运行微电网的运行主要包括发电、储能、负荷管理、保护与控制等功能。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微电网可以实现与主电网的互联互通,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4.2.3微电网的控制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包括分布式能源的调度、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控制、负荷需求响应等。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微电网的高效运行和可靠供电。4.3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的优化4.3.1优化目标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的优化目标主要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等。4.3.2优化方法针对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的优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能源结构优化:根据不同能源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各类能源,实现能源的互补和综合利用。(2)运行策略优化:通过调整发电、储能、负荷等环节的运行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电可靠性。(3)控制策略优化:结合微电网的运行特性,优化控制策略,实现能源的实时调度和需求响应。4.3.3优化效果通过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的优化,可以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五章智能电网设备与技术5.1智能变电站与智能电网设备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节点,承担着电能的接收、分配、控制和保护等功能。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网设备的实时监控、自动控制和远程调控。智能电网设备主要包括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智能保护装置、智能电能表等,这些设备具有高度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点。5.1.1智能变电站的组成智能变电站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一次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2)二次设备:包括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监控装置等;(3)通信设备: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4)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5)人机交互设备:包括显示屏、操作面板等。5.1.2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次设备智能化:通过采用传感器、执行器等装置,实现一次设备的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和故障诊断;(2)二次设备智能化:通过采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实现二次设备的保护、控制和监控功能;(3)通信技术:通过采用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实现变电站内部及与上级电网的实时信息交互;(4)信息处理技术:通过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对电网运行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5)人机交互技术:通过采用可视化、语音识别等,实现与操作人员的便捷交互。5.2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是实现智能电网优化改造的基础。以下对几个关键技术进行简要介绍:5.2.1分布式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是指将小容量发电设备安装在负荷中心,实现能源的就近供应。分布式发电技术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运行灵活等优点,能够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5.2.2虚拟电厂技术虚拟电厂技术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将分布式发电资源、储能装置和可调节负荷等进行集成,实现对电网的优化调度。虚拟电厂技术可以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成本。5.2.3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是指将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装置,实现与电网的互动。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可以平衡电网负荷,提高能源利用率。5.2.4智能调度技术智能调度技术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预测分析和优化调度。智能调度技术可以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5.3智能电网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智能电网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是保障智能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对故障诊断与维护的几个方面进行介绍:5.3.1故障诊断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是通过采集电网设备的运行数据,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检测、定位和预测。故障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传感器监测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2)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觉故障规律;(3)模型驱动技术:通过建立设备故障模型,实现对故障的检测和定位。5.3.2故障处理与维护故障处理与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自动恢复: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切换至备用设备,保证电网正常运行;(2)预防性维护:根据故障诊断结果,提前进行设备检修,防止故障发生;(3)状态维修: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合理安排维修时间和周期;(4)人员培训: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故障处理时间。第六章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6.1电力市场结构与发展6.1.1电力市场概述电力市场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优化利用。电力市场结构包括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市场机制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电力行业的改革,提高电力供应效率,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6.1.2电力市场发展现状我国电力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多级市场体系。当前,电力市场主要包括发电侧市场、售电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发电侧市场以竞争性上网电价为特征,售电侧市场以用户选择权和电力销售为特点,辅助服务市场则包括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6.1.3电力市场结构优化为进一步优化电力市场结构,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完善市场规则,保证市场公平竞争;(2)推进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3)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4)推动电力市场与能源市场、碳排放市场等其他市场的融合发展。6.2需求响应的实施与效果6.2.1需求响应概述需求响应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用户在特定时段调整用电行为,以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需求响应的实施有助于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用电成本。6.2.2需求响应实施策略我国需求响应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价格信号引导:通过调整电价,引导用户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2)直接负荷控制:通过远程控制用户设备,实现电力需求的削峰填谷;(3)需求侧管理: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用户用电效率;(4)合同能源管理:通过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实现电力需求调整。6.2.3需求响应效果评价需求响应实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了电力峰值需求,减轻了电力供需压力;(2)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降低了系统故障风险;(3)降低了社会用电成本,提高了电力资源利用效率。6.3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的优化6.3.1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的互动关系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电力市场为需求响应提供了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有助于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需求响应的实施则有助于优化电力市场供需结构,提高市场运行效率。6.3.2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优化策略为进一步优化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的互动关系,以下策略:(1)完善需求响应市场机制,提高市场参与度;(2)加强需求响应与电力市场的信息共享,提高市场透明度;(3)推动需求响应与电力市场政策协同,形成合力;(4)加强需求响应技术创新,提高响应效果。6.3.3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优化实施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优化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完善电力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保证市场公平竞争;(2)加强需求响应能力建设,提高用户参与意愿;(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需求响应产业发展;(4)加强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的监测与评估,持续优化市场运行。第七章智能电网安全与防护7.1智能电网安全风险分析7.1.1物理安全风险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物理安全风险日益凸显。主要包括设备故障、自然灾害、外部攻击等。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电网运行不稳定,影响供电可靠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对电网设施造成破坏;外部攻击包括物理攻击和网络攻击,可能对电网造成严重损害。7.1.2信息安全风险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泄露、恶意攻击、系统漏洞等。数据泄露可能导致用户隐私泄露,损害用户利益;恶意攻击可能导致电网控制系统瘫痪,影响电力供应;系统漏洞可能导致电网运行异常,甚至引发。7.1.3管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方面。管理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安全风险无法及时发觉和处理;人员素质不高可能导致误操作,增加安全风险;应急响应能力不足可能导致处理不及时,扩大影响。7.2智能电网安全防护技术7.2.1物理安全防护技术物理安全防护技术主要包括设备加固、隔离措施、冗余配置等。设备加固可以提高设备抗攻击能力;隔离措施可以降低攻击面,减少攻击风险;冗余配置可以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降低单点故障风险。7.2.2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主要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防火墙可以阻止非法访问,提高系统安全性;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并处理安全风险。7.2.3管理安全防护技术管理安全防护技术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操作行为,降低安全风险;加强人员培训可以提高人员素质,减少误操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可以保证处理及时有效。7.3智能电网安全监控与预警7.3.1安全监控技术智能电网安全监控技术主要包括实时监测、数据挖掘、态势感知等。实时监测可以实时掌握电网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数据挖掘可以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安全分析提供支持;态势感知可以预测电网安全风险,为决策提供依据。7.3.2预警技术智能电网预警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模型的预警、基于规则的预警、基于机器学习的预警等。基于模型的预警通过构建数学模型,预测电网安全风险;基于规则的预警通过制定规则,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判断;基于机器学习的预警通过学习历史数据,发觉潜在风险。7.3.3应急处置与恢复智能电网应急处置与恢复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恢复措施等。应急预案可以指导处理,降低影响;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证处理及时有效;恢复措施可以尽快恢复电网正常运行,减少损失。第八章智能电网投资与效益8.1智能电网投资策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智能电网投资策略:(1)明确投资方向:根据国家能源战略,以清洁能源接入、分布式能源发展、电网升级改造等为重点,明确智能电网投资方向。(2)优化投资结构:合理配置投资比例,加大对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3)强化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智能电网投资提供有力保障。(4)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智能电网技术交流与合作。8.2智能电网效益分析智能电网投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电力系统运行,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2)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多种能源的优化调度,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3)提升用户服务水平:智能电网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4)降低运维成本:智能电网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自动故障诊断等功能,降低运维成本。(5)促进产业升级:智能电网产业链较长,投资智能电网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8.3智能电网投资与效益优化为实现智能电网投资与效益的最大化,以下优化措施:(1)完善投资决策体系:建立健全投资决策机制,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2)强化项目管理:对智能电网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3)优化资金配置:合理利用资金、企业自筹、社会资本等多种渠道,优化资金配置。(4)推进技术创新:加大智能电网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5)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智能电网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通过以上措施,有望实现智能电网投资与效益的优化,为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九章智能电网政策与法规9.1智能电网政策环境分析智能电网作为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层面制定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如《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智能电网建设实施方案》等,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具体指导。地方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智能电网在本地区的落地实施。例如,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智能电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电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9.2智能电网法规体系智能电网法规体系是保障智能电网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智能电网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2)能源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等,对智能电网的能效、环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为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4)标准规范: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对智能电网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9.3智能电网政策与法规优化为了更好地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翻新垫资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家居定制装修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物业绿化委托的合同书
- 2025房屋租赁合同主体变更协议书
- 潜水船租赁合同
- 遗产放弃继承合同范本
- 工程项目测绘合同协议书范本
- 土地临时租赁合同
- 2025年签订租赁合同的步骤详解
- 2025委托合同范本标准咨询服务的委托合同
- 历史的三峡:近代中国思潮与政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挂靠租车合同范本
- 2024年中国壁球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水杨酸产品原材料供应与需求分析
- 地下车库等环氧地坪漆工程投标文件(技术标)
-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 解读
- 1《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生物试卷(含答案)
- 21《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JBT 5928-2014 工程机械 驱动桥 试验方法
- 小升初小学生简历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