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封汽车线束》 征求意见稿_第1页
《自密封汽车线束》 征求意见稿_第2页
《自密封汽车线束》 征求意见稿_第3页
《自密封汽车线束》 征求意见稿_第4页
《自密封汽车线束》 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CSXXXX—XXXX自密封汽车线束本文件规定了自密封汽车线束的一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自密封汽车线束的生产和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17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8815—2008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GB/T18380.33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A类GB/T18380.34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B类GB/T18380.35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C类GB/T18380.36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D类GB/T19666—2019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GB/T25085(所有部分)道路车辆汽车电缆GB/T25087道路车辆圆形、屏蔽和非屏蔽的60V和600V多芯护套电缆GB/T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GB/T30512汽车禁用物质要求HG/T2196汽车用橡胶材料分类系统JB/T6313.1电工铜编织线第1部分:一般规定JB/T6313.2电工铜编织线第2部分:斜纹编织线(套)JB/T6313.3电工铜编织线第3部分:直纹编织线QC/T238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T/CSXXXX—XXXX2QC/T349塑料紧箍带QC/T1067.1—2017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QC/T1067.2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第2部分:插头端子的型式和尺寸QC/T1067.3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第3部分:电线接头的型式、尺寸和特殊要求QC/T29106—2014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QC/T29106—201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一般要求4.1电线束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4.2电线束用零部件和材料在图样及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a)电线应符合GB/T25085(所有部分)的规定;b)绞合线、屏蔽线应符合GB/T25087的规定;c)铜编织线应分别符合JB/T6313.1、JB/T6313.2、JB/T6313.3的规定;d)端子应分别符合QC/T1067.1、QC/T1067.2、QC/T1067.3的规定;e)塑料紧箍带应符合QC/T349的规定;f)橡胶制品材料应符合HG/T2196的规定;g)热收缩双壁管应符合QC/T29106—2014附录B的规定;h)压敏胶粘带应符合QC/T29106—2014附录C的规定;i)波纹管应符合QC/T29106—2014附录D的规定。5技术要求5.1外观5.1.1电线及零部件的型号应符合图纸及技术文件要求。5.1.2电线及零部件不应有损伤、变形等缺陷。5.1.3端子在连接器中不应脱出;连接器二次锁止应按压到位。5.1.4套管颜色应符合图纸要求。5.1.5护套顶部开口尺寸应均匀一致,无明显大小孔,堵孔缺料现象,公端插针应无歪斜变形,插针片开口等不良。5.1.6密封胶套、密封圈应无破损、变形等不良现象。5.2尺寸线束尺寸应满足图纸尺寸要求。5.3PVC护套5.3.1拉伸强度PVC护套拉伸强度应大于或等于17MPa。5.3.2热老化质量损失T/CSXXXX—XXXX3在100℃±2℃,240h条件下,PVC护套热老化质量损失应小于或等于11g/m2。5.4端子与电线的连接应符合QC/T29106—2014中4.4的规定。5.5接点应符合QC/T29106—2014中4.5的规定。5.6阻燃性能线束阻燃性能应符合GB/T19666—2019中6.1.2的规定。5.7电性能对所有电路进行通电检测应无短路、断路、错路现象。5.8环境适应性5.8.1耐温度性能线束按图样及技术文件规定的下限工作温度-40℃和上限工作温度125℃,分别进行耐低温、耐高温、耐温度变化性能试验后,应能正常装配;各部件不应出现焦融现象;手动折弯电线后进行观察,电线绝缘皮外观应无龟裂现象;各锁扣呈正常锁止状态;外观和电路测试应无异常。5.8.2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线束经耐温度、湿度循环试验后,外观和电路测试应无异常。5.8.3耐振动性能线束经耐振动试验后,外观和电路测试应无异常,去掉电线保护管,电线应无肉眼可见的磨损现象。5.8.4耐盐雾性能线束经耐盐雾试验后,外观和电路测试应无异常。5.8.5耐化学性能线束应进行化学性能试验,试验液体种类推荐采用玻璃清洗剂、车用无铅汽油或柴油、汽油机油或柴油机油、发动机冷却液。试验后,外观和电路测试应无异常。5.9禁用物质产品的禁用物质应符合GB/T30512的规定。6试验方法6.1外观明亮光线下,目测检查。6.2尺寸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量具测量。6.3PVC护套6.3.1拉伸强度T/CSXXXX—XXXX4按GB/T1040.1和GB/T1040.2的规定进行,拉伸速度为250mm/min。试样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状态调节不少于4h。6.3.2热老化质量损失按GB/T8815—2008中6.12的规定进行。6.4端子与电线的连接按QC/T29106—2014中5.4的规定进行。6.5接点按QC/T29106—2014中5.5的规定进行。6.6阻燃性能按GB/T18380.33~GB/T18380.36的规定进行。6.7电性能使用专用电回路检测装置或导通器进行检验。6.8环境适应性6.8.1耐温度性能6.8.1.1耐低温试验按GB/T2423.1—2008试验Ad进行,试验温度-40℃±2℃,持续时间为4h。6.8.1.2耐高温试验按GB/T2423.2—2008试验Bd进行,试验温度125℃±2℃,持续时间为8h。6.8.1.3耐温度变化性能试验按GB/T2423.22—2012试验Nb进行,暴露时间为2h。6.8.2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按QC/T1067.1—2017中4.10的规定进行。6.8.3耐振动性能按QC/T1067.1—2017中4.11的规定进行,振动试验参数按GB/T28046.3—2011中4.1确6.8.4耐盐雾性能按GB/T2423.17的规定进行,试验周期为48h。6.8.5耐化学性能按QC/T29106—2014中5.14的规定进行。6.9禁用物质按GB/T30512的规定进行。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2组批以同一工艺、同一原辅材料生产的同一规格产品为一组批。T/CSXXXX—XXXX57.3出厂检验7.3.1线束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逐批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书后,方可出厂。7.3.2出厂检验应符合表1的规定,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注2:抽检按GB/T2828.1—2012的规定进行,检查水平S-3,接收质量AQL1.5,7.4型式检验7.4.1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也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鉴定时;b)正式生产,如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时;c)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d)产品停产12个月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e)行业主管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提出要求时。7.4.2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文件第5章中的全部项目。7.4.3型式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抽取数量应满足检测要求。7.4.4当型式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文件要求时,判型式检验合格。若检验中出现任何一项不符合,允许加倍重新抽取样品进行复检,复检后,若全部符合本文件要求时,判型式检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1标志8.1.1销售标志应至少含有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b)产品责任单位名称及地址;c)出厂日期、批号;d)执行标准号;e)产品合格标识。8.1.2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GB/T191的规定选择使用。8.1.3标志应清晰、牢固,不应因运输条件和自然条件而褪色、变色、脱落。8.2包装8.2.1产品包装应保证产品不受损伤,应防尘、防震,便于运输和贮存。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按合同有关规定进行。8.2.2包装箱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