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34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34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34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34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34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秋天〃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

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

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

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

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

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

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

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

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

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

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

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

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1.丛书简介《语文主题学习丛书》②之《奇趣的发现》中《秋韵如诗》10篇(首)文

章(诗),《心中的秋天》4篇文章,《斑斓秋色》9篇文章;《倾听秋雨》5篇(首)

文章(诗),共28篇(首)文章(诗)。

2.本单元“人文性主题”是体会作者喜爱秋天的感情;“工具性主题”是感受秋天景

色的美丽,学习“写景物,抓特点”的写作方法。

3.单元双线主题

人文性主题一一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

感受秋天的美好。

工具性主题一一阅读主题:随着课文的学习.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感悟思想内农以及朗

读背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的美好。

表达主题:用手中的笔,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c

4.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

趣;

5.鲁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6.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7.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8.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单元重点难点】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

词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4.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万面的作

用。

【单元“课时安排”】

周课时为8教学内容所需课时

节,两周共

计」6—节。

模块序号

第一模块1.精读课《古诗两首》3课时

2.《丛书》古诗五首

2、《丛书》古诗五首

第二模块1.精读课《风筝》2课时

2.《丛书》文章1篇《秋趣》

2、《丛书》文章1篇《秋趣》

第三模块1.精读课《秋天的雨》

2.《丛书》文章3篇《北大荒的秋天》《陕北八月2课时

天》《秋色如画》

2、《丛书》文章3篇《北大荒的秋天》《陕北八月

天》《秋色如画》

第四模块1.略读课《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2、《丛书》诗歌5首:《秋姑姑》、《秋天的歌》、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团泊洼的秋天》、《秋天的枫

树》

2.《丛书》诗歌5首:《秋姑姑》、《秋天的歌》、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团泊洼的秋天》、《秋天的枫

树》

2、《丛书》诗歌5首:《秋姑姑》、《秋天的歌》、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团泊洼的秋天》、《秋天的枫

树》

第五模块《丛书》群文阅读:14篇4课时

第六模块语文园地三4课时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教师教学设计

课题9.《古诗两首》课型

人文性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

主题热爱。

工具性阅读主题: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

主题思想情感,并注亘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表达主题: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

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

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学会四

步读诗法。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情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学

习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本

课以学习表达方法为核心,先初步感悟教材中两首诗的表达方法,然后发挥

从书资源优势,借助从书在自学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同时.,巧妙引

领,学习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使学习扎实而富有实效。

4.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共情。

4.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4.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时安3课时

教具学PPT课件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师生活动修改建议

一、交流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

资料,

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

了解背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景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

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

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

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

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

确这首诗。

二、自主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

学习,指点。

初步感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

知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

师巡回指导。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

师巡回指导。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己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

师巡回指导。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

师巡回指导。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三、再读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

感悟,说生动。

体会情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

感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

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

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

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

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四、图文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结合,

熟读成

五、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

写字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

动同学听听。

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修改建议

一.背诵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古诗,导2.出示《九月九三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

入新课维吗?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

维吗?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

维吗?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

维吗?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二.小组自学基本步骤.

合作,讨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论自学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

交流,解及解决的结果。

决疑难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感情?

四.感情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朗读,启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

发想象

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五.熟读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成诵,品

赏文字

五.熟读

成诵,品

赏文字

六.习写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生字,当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堂展评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七.拓展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活动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

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机会到公园或川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

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

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八、课堂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

练习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修改建议

1.(课前播放《明月千里寄相思》)听着这缠绵的歌曲,你感受到

了什么?

(指生说感受)

一、积累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距今800多年前的苏轼就曾这样

诵读入情写道一一(生共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境距今1200年前的工建这样书写着自己的思乡情(生共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距今1300年前的宋之问在归乡途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一一(生共

读)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距今160()年前的沈约站在这高台上,这样写道一一(生共读)高

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这些优美的诗句中,都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上节课我们通

过三个步骤(课件出示):⑴解诗题,⑵想画面,⑶梧情读,初步

学习了两首古诗(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体会了诗人浓浓思乡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

情的。

2.创设情境,师引读,生诵读《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师酌情指导朗读)

2.创设情境,师引读,生诵读《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师酌情指导朗读)

2.创设情境,师引读,生诵读《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师酌情指导朗读)

二、精讲1师.: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一一浓浓思乡情,那作

点拨悟方者是不是用相同的方式来表达的呢?

法生自主学习:用横线标出引发作者思乡的事物,并想一想作

者分别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同桌交流收获与困惑。

3.班级交流:引发作者思乡情的事物分别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

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4.小结写法:《夜书所见》借景抒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景

事融情。

5.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不同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方法,

这是读诗的第4步一一思写法。

在以后读诗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课件出示):

⑴解诗题,⑵想画面,⑶悟情读,⑷思写法。

在以后读诗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课件出示):

⑴解诗题,(2)想画面,⑶悟情读,⑷思写法。

在以后读诗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课件出示):

⑴解诗题,⑵想画面,(3)悟情读,⑷思写法。

1.《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清》这本“语文主题学习”

丛书就收录了许多赞美秋韵、思念家乡的名诗名篇(课件出示《秋

诗五首》单元目录),

2.时至今日,有多少漂泊他乡的游子在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接

下来,我们走进《蜀中九月》,来探寻一下他们表达思乡情的方

三、拓展法。

诵读学方(1)生自读《蜀中九月》,找出寄托作者思乡情的具体事物。

法(2)总结写法:作者通过写九月登上望乡台,举杯之际分外愁,

我想北归鸿雁为何南来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3)师:你们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勃吗?(师介绍王勃生平)

(4)诗人身处他乡,却没有阻挡他的思乡情,他把自己缕缕乡

愁融进了一首首小诗中,我们把这种感受放进诗中,再来读一读

这首小诗。(男女生分角色,配乐读《蜀中九月》)

(5)尝试练笔:你能试着仿照《蜀中九月》的句式,书写一下

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吗?

(生练笔,并交流练笔,课后可继续完善练笔)

3思.念家乡

(1)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作者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自己情感

的方法,而在我们丛书的古典诗中,诗人用到了不同种事物表达

自己的思乡情,在读诗时你发现了吗?

(2)再次默读这几首古体诗,用横线画出寄托思乡情的景物。

(指生读)

(3)出示诗句,引读。

当王建望着明月,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一(生齐读)今

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而李煜看着春天勃勃生长的小草,感受的思乡情像春草一样

生长更是浓厚,于是写道一一(生齐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

还生。

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清。这样美的诗句,你能

试着背下来吗?

(4)生自主背诵积累。

(5)生配乐诵读积累。

今夜(),不知()。

——王建《一五夜望月》

离恨恰如(),更行更远()。

——李煜《清平乐》

蜡烛3还惜别,替人垂泪()。

——杜牧《赠别》

唯有(),春风()。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四、课1.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堂延伸促2.在《月是故乡明》的歌声中小结:希望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一

发展颗思乡的种子一一月是故乡明,孩子们,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无

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故乡啊!让我们再来齐读课

题一一(生齐)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亲。

2.在《月是故乡明》的歌声中小结:希望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一

颗思乡的种子一一月是故乡明,孩子们,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无

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故乡啊!让我们再来齐读课

题一一(生齐)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亲。

2.在《月是故乡明》的歌声中小结:希望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一

颗思乡的种子一一月是故乡明,孩子们,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无

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故乡啊!让我们再来齐读课

题一一(生齐)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亲。

2.在《月是故乡明》的歌声中小结:希望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一

颗思乡的种子一一月是故乡明,孩子们,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无

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故乡啊!让我们再来齐读课

题一一(生齐)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教师教学设计

课题10风筝课型精读课

人文性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对生活的热爱,激发课外观察

主题自然的兴趣。

工具性阅读主题: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

主题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感悟。

表达主题: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

情变化写详细而又具体的。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

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学具PPT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修改建议

一、谈话1.小朋友们,你们放过风筝吗?那你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么

导入,揭样的?

示课题2.风筝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那你们知道风筝的秘密

吗?老师这里有段小资料(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

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莺(yuGn),后来改用纸做,叫纸莺。

在纸莺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

有了风筝的称呼。山东潍(w6i)坊(fang)是著名的风筝之都,从

1984年开始,那旦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世界最大的风

筝博物馆也在潍坊。)孩了们先自己读读。你从这段资料中知道

了风筝的哪些秘密呢?

3.这不起眼的风筝藏着这么多秘密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

筝》,(板书:风筝)看看贾平凹先僧笔下的风筝藏着什么秘密?

3.这不起眼的风筝藏着这么多秘密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

筝》,(板书:风筝)看看贾平凹先僧笔下的风筝藏着什么秘密?

3.这不起眼的风筝藏着这么多秘密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

筝》,(板书:风筝)看看贾平凹先僧笔下的风筝藏着什么秘密?

3.这不起眼的风筝臧着这么多秘密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

筝》,(板书:风筝)看看贾平凹先僧笔下的风筝藏着什么秘密?

二、初读1.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课文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先让我们认读词语,边读边回忆当时作者的心情。“风筝、精心、

憧憬、依然、幸福鸟、一紧一松、凌空飞起、翩翩起舞、快活地

喊叫、拼命地奔跑、大惊失色、干呼方唤、垂头丧气、水磨坊”

(自读、指名逐行读,齐读,辨认多音字,“丧”的笔画)

(自由认读,指生认读,全员跟读。)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希、奔、丧”三个字。

4.自由读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六不”要求:不错读、不

加字、不丢字、不重复、不断读、不唱读)

4.自由读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六不”要求:不错读、不

加字、不丢字、不重复、不断读、不唱读)

三、读文(一)整体把握

感悟1.理清课文思路,课文分别写了()风筝、()风筝、()风筝。

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

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画下来并读一读。(学

生默读、进行标画、练习朗读、反馈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

指导画出心情变化的词语句子。(感受心情变化的描写是可以通

过具体事例和一些动作、神态来表现的。)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

找风筝的情景。

(二)重点感悟

1.指导学习方法

①选择“感悟点”,(重点感悟人物的心情变化)。

②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人

物心情的变化的?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自读自悟

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示,进行自读自悟。

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示,进行自读自悟。

四、小组1.指导“说悟”方法:

交流。①说“感悟点”的思想内容。

②说通过哪些词句读懂的(品词析句)?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

手法及表达效果?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五、识字1.出示课后横线上要求会认的5个生字。他们都是你的朋友了

写字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提示:“磨坊”在本课都

是多音字)

2.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帮助他?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修改建议

一、复习1.字词复习(认读词语)

导入精心、希望、依然、拼命、奔跑、飞舞、抖动、磨坊、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风筝》,这节课我们深入

研读这篇课文一一齐读课题

3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风筝》,这节课我们深入

研读这篇课文一一齐读课题

二、汇报(一)整体回顾

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

一起()、()、()的情景。

(二)品读重点

自读二至四自然段:感受秋天的快乐

1.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词语。(也可用换词

理解的方法。)

2.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中哪些句子?找到句子后请划上“______

一"美美地多读几遍。

3汇.报交流

4.体会、美读重点句子。

预设:

1.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男同学有感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女同学倾听,比比谁

更认真。

(2)通过朗读和倾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

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谁能用“憧憬”说一句话。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用换词法“仍然”,或联

系上下文理解。)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4)感情朗读,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孩子。(指导读出“快活”的心

情,强调“依然)

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2.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哪些词语体现了放风筝的动作?(托、牵、跑、叫)

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我们当时的心情?

(3)出示重点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

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

心情?(板书:拼命)

<2>想象一下当时我们会喊些什么?

<3>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3.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自由朗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

找风筝的心情。

(2)学生分别找出以下三句话,教师用幻灯片出示: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的坐在田坡上。

(3)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

过程。

(4)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

唤、哭、垂头丧气)

理解“垂头丧气”(可让学生表演),相机指导“丧”字,注意“丧”

是平舌音,“丧”字下面没有一撇。

(5)指名读,教师范读,再挑战读,齐读。

(6)小组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

吗?

小结: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动作、神态将自己的心情表达的淋漓

尽致,让我们感受了作者童年的快乐,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动作、神态将自己的心情表达的淋漓

尽致,让我们感受了作者童年的快乐,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动作、神态将自己的心情表达的淋漓

尽致,让我们感受了作者童年的快乐,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学完了《风筝》这篇课文,你一定还想知道秋天里还有

哪些乐趣吧?从竹中的《秋趣》会告诉我们的。

1.出示“学习单”

学习方法提示学习内容要求

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丛书》文章:《秋

悟内容趣》。《》写了带

去,

______看到的秋景和感受到秋天

的________J

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_之情。

关注描写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句段,体会这

品特点些句子的表达特点,练习有感情朗读。

2.学生汇报交流

(1)整体感知悟内容:

《》写了带去,看到的秋景

和感受到秋天的。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之情。

(2)关注描写品特点

《秋趣》

1.儿子兴奋地说:“妈妈,一片片叶子就像黄蝴蝶在空中飞呢

2.儿子迫不及待地在上面跳了起来,高兴地说:“真好玩,就像

跳跳床一样/我也按捺不住未泯的童心,同他一起玩了起来,

叶子在我们脚旁上下翻飞,沙沙作响,似乎在弹奏着一首欢快

而动听的秋之旋律。(略)

2.学生汇报交流

(1)整体感知悟内容:

《》写了带去,看到的秋景

和感受到秋天的。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之

情。

(2)关注描写品特点

《秋趣》

1.儿子兴奋地说:“妈妈,一片片叶子就像黄蝴蝶在空中飞呢

2.儿子迫不及待地在上面跳了起来,高兴地说:“真好玩,就像跳

跳床一样。”我也按捺不住未泯的童心,同他一起玩了起来,叶

子在我们脚旁上下翻飞,沙沙作响,似乎在弹奏着一首欢快而

动听的秋之旋律。

2.儿子迫不及待地在上面跳了起来,高兴地说:“真好玩,就像

跳跳床一样我也按捺不住未泯的童心,同他一起玩了起来,

叶子在我们脚旁上下翻飞,沙沙作响,似乎在弹奏着一首欢快而

动听的秋之旋律。

2.儿子迫不及待地在上面跳了起来,高兴地说:“真好玩,就像跳

跳床一样。”我也按捺不住未泯的童心,同他一起玩了起来,叶

子在我们脚旁上下翻飞,沙沙作响,似乎在弹奏着一首欢快而动

听的秋之旋律。

四、课堂秋天里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回想或亲身体验一次快快写下来

练笔(作吧。

业)

五、课后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作业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心情的词语,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10风筝

“幸福鸟”希望

快活非常快活伤心

做放找

教学反思

2017—2018学年笫一学期

语文教师教学设计

课题11.秋天的雨课型精读课

人文性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秋天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主题

工具性阅读主题: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感悟思想内容以及朗读背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

主题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表达主题: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够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的修

辞手法;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总分的结构。

4.积累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

5.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够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5、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够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修改蔽

一、激趣1.谈话

导入落叶飞舞,满眼金黄,果实累累……这些美丽的景象都像在诉说

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走进秋,感受它的饱满;走进秋,聆听它

的语言;走进秋,触摸它的丰硕;走进秋,欢呼它的绚烂。秋天

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而秋的深刻更让人铭记在心。

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的生动吧,相信在秋日斑斓的色彩里,也会

留下你的足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课文识字2.、自主识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指名

读。全员跟读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书写左宽右窄“邮”、半包围“扇”、上下

结构“梨”三个字。

4、自由读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六不”要求:不错读、

不加字、不丢字、不重复、不断读、不唱读)

4.自由读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六不”要求:不错读、不

加字、不丢字、不重复、不断读、不唱读)

4、自由读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六不”要求:不错读、

不加字、不丢字、不重复、不断读、不唱读)

三、读文整体把握:

感悟一1.找各段中心句

默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可适当提不,课

文的每个自然段且可都有一句话藏着答案呢,你能找到吗?)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

教师板书: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来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

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

乐的歌。

小结:同学们,我们读着读着就成了一首小诗,这首小诗的诗句

里都包含了课文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这种句子我们把它称

之为中心句,它通常出现在文章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它能一下

就让读者明白这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指导“总一一分”结构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

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二)重点感悟

1.指导学习方法

①选择“感悟点”,(重点感悟第二段)。感悟思想内容:主要写

了什么内容?

②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哪些词句读懂的?作者

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自读自悟

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示,进行自读自悟。

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示,进行自读自悟。

四、小组1.指导“说悟”方法:

①说“感悟点”的思想内容。

交流。

②说通过哪些词句读懂的(品词析句)?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

手法及表达效果?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修改建议

一、复习1.字词复习(认读词语)

导入钥匙趁你没留意柿子菠萝喇叭衔来树枝衣裳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秋天的雨》,这节

课我们深入研读这篇课文一一齐读课题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秋天的雨》,这节课

我们深入研读这篇课文一一齐读课题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秋天的雨》,这节

课我们深入研读这篇课文一一齐读课题

二、汇报(一)整体回顾

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

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二)品读重点

默读第二自然段:感悟秋的色彩

1.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边读边想你最喜欢秋雨姑娘把颜色送给了谁?找到句子

后请划上“_______”美美地多读几遍。

3汇.报交流

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色淡黄色雪白色

我来说一说:黄色:(银杏树);红色:(枫树)金色:(出

野)橙红色:(果树);紫红色、淡黄色、雪白色:(菊花)

教师小结:孩子们,这么丰富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美不胜收,用书

中一个词表示,那就是?(一一五彩缤纷)。其实生活中还有许

多表示颜色丰富的词语,你知道吗?我们从颜色这个大主题引

中出了这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其实课文就是在悄悄地告诉大

家,善于积累的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词语积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色彩斑

4体.会、美读重点句子。

a.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b.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c.橙红色是给果机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小结:这一段写秋天颜色的特点,作者抓住了秋天颜色的特

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描写,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5我.会仿写

秋天的雨用那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把万物描绘得如此美丽。在你的

眼中,它一定还会把这些颜料撒向更多的地方,展现出更动人的

画面。那么,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写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送给

谁?

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玛瑙)

一样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三、拓展我们学完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那么想不想听听秋的声音?

阅读想不想听听黄叶道别大树的话音?想不想听听蟋蟀与夏天告别

的歌韵?那么我们来读读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诗中写了秋天里的哪些声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你听到的“秋的声音”吧。

2.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你听到的“秋的声音”吧。

2、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你听到的“秋的声音”吧。

四、主题

我们学完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你一定还想知道秋天里还有

阅读

哪些颜色吧?《北大荒的秋天》、《陕北八月天》、《秋色如画》

这三篇《丛书》文章会告诉我们的。

1.出示学习内容要求

“学习

单”

学习方

法提示

整体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三篇《丛书》文章:

知《北大荒的秋天》、《陕北八月天》、《秋色如画》。

悟内容《__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等

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

关注描找出描写秋天颜色的段落,体会这些颜色的特点,

写练习有感情朗读。

品特点

2.学生汇报交流

(1)体感知悟内容:

a.《北大荒的秋天》通过描写天空、小河、原野等景物特点,

表达了作者喜爱北大荒的秋天的思想感情。

b.《陕北八月天》通过描写各种植物的景物特点,表达了作

者喜爱陕北八月天的思想感情。

C.《秋色如画》通过描写云朵、枫叶、菊花、天空、各种植

物等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2)关注描写品特点

a.《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果灰、一道橘黄、一

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

锦缎。

挺拔的高梁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

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

人们的心地给燃烧起来了。

b.《陕北八月天》

现在,而向八月的高原,糜谷是黄灿灿的,高梁是红彤彤

的,养麦是粉楚楚的,棉花是白生生的,绿豆荚是绿油油的,白

菜是绿莹莹的,玉米亮开自己金黄的肤色,烤烟袒露出它青油油

的胸脯……五彩斑斓的秋色错落有致地塞满沟沟壑壑,山山洼

洼,川川畔畔。

C.《秋色如画》全篇

五I总结

全文

六、课堂秋天还有哪些颜色,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进行描写。

练笔(作

业)

七;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布置:2.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用你手中的画笔为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3.用你手中的画笔为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板书设计给颜色

秋天的雨藏气味丰收

传信息欢乐

教学反思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教师教学设计

12听听,秋的声音

课题课型略读课

人文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感受秋天的美。

主题

工具性阅读主题: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从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

主题

表达主题:仿照诗歌的形式,学习续写诗歌的方法。

教学目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标2、一边读一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歌。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歌。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歌。

课时安1课时

教具学PPT课件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师生活动修改建议

、师: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秋天的样

创设子。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

情境,导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

入备过冬的粮食)秋天到了--------

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秋天:可以说()的秋天(金色的,丰

收的,收获的,凉爽的,硕果累累的,美好的,美丽的)

“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有一位诗人在秋天

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我们就一起来

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

要求读得美一点。

“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有一位诗人在秋天

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我们就一起来听

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要

求读得美一点。

—•、1.范读。

初步整体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感知课3、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正音

文。3.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正音

3、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正音

三、品读1.自由读广3节。思考:诗人听到了秋天什么声音?

2.交流、小结。

想象,交

3、开展想象活动,出示课件:

流体会。大树抖拌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