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题集中训练题50题(含参考答案)_第1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题集中训练题50题(含参考答案)_第2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题集中训练题50题(含参考答案)_第3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题集中训练题50题(含参考答案)_第4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题集中训练题50题(含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题集中训练题50题(含答案解析)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理解。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榔去之。又尝同

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现。宁割席分座,日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乘轩冕:乘车。

1.写出句子大意。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2.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字个是怎样的人?

阅读《自相矛盾》片段,回答问题。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目:“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4.给下面加点的字读音。

木厦()f()之曰()弟()

5.解释下列句中的"其''字又誉其矛曰()其人弗能应也()

6.“楚人”听了别人的质问为什么“弗能应也”?

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腺,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不,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雨疏风骤”中的“疏”的意思是(

A.稀疏B.密集C.疏远、生疏D.开通

9.“残酒”指的是()

A.上次自己没有喝完的酒B.别人喝后剩下的酒

C.质量低劣的酒D.还未消尽的醉意

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谁说的?说话者的语气是怎样的?()

A.浓睡人教训语气B.卷帘人责备、焦虑的语气

C.卷帘人不耐烦的语气D.浓睡人责备、焦虑和惋惜的语气

1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A.初春B,暮春C.盛夏D.金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鹉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①方出②曝,而鹉啄其肉,

蚌合而③知其喙。鹊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鹉曰:'今日不

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鹊!‘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④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

相支,以⑤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日:“善。”乃

止。

【注】①方:刚刚。②曝:晒。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④禽:同“擒”,捕

捉,抓住。⑤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2.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苏代把国和国比成了故事中的鼬和蚌,把________国比成了渔者。

14.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

宜。”竞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5.解释下面划线词。

①将援弓射之

试卷第2页,共30页

②童土而讼於社伯

1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意见是;弟弟的意见是;社伯的意见是

17.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日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其鸣自祓(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音同“音”)于东海。津水出焉,东流注于

河。——《山海经》

【注释】

1.日:叫作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4.

状:形状5.乌:乌鸦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7.其鸣自祓:

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8.是:这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10.

故:所以11.湮:填塞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

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

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

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

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18.“精卫”鸟的外形是:(用原回答)

19.“精卫填海”的原因是

20.“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其他别名,说说它们的意思。

誓鸟:___________________

冤禽: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精卫”能填平东海吗?结合生活中实际情况,说说你的理解和认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便弈秋诲(hui)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滤鹄将至,思援弓燃(zhu6)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使弈秋海二人弈()

(2)非林也()

(3)思援弓缴而射之()

23.阅读《学弈》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I)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一个

,告诉我们。

2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事,主要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叠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5.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众皆弃去()

(2)光持石击瓮碘之()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光持石击瓮破之(阳光)

B.群儿戏于庭(在)

C.众皆弃去(全、都)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8.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试卷第4页,共30页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相委而去

③下车引之

④甚聪惠________

30.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

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

也,则描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

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3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

(I)以污其在乎()(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累寸不旦()(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32.用“产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人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34.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

其然也,日扳伸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

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节选自王安石《伤

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

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

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

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④,无若际泰者。(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

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

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3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能丛师丛外兄①所获《书经》

B.传一乡秀才观之久之,返临川

C.取财疾走学画时习之

试卷第6页,共30页

D.即书诗四句贫,不能从师,又无书

3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5)取而疾走()

(6)遂毕身不忘()

3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38.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王安石认为造成这种结

局的主要原因是;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

来却能“(用原文语句填空)

39.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0.解释句中画线的词。

(1)相委而去()(2)入门不顾()

(3)陈太丘与友期行()(4)太丘舍去()

41.翻译

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3.“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对吗?

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

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选

自《后汉书•承宫传》)

4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2)见而欲笥之()

(3)为人惇猪()

45.请你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见而欲笞之。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C.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D.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6.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47.阅读文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承宫的性格特点。

48.读完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曾哀公

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49.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I)回年二十九,发尽白()

试卷第8页,共30页

(2)弟子孰为好学()

(3)今也则亡()

(4)不贰过()

50.请你选出与下面例句相同句式的一项()

例句: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A.孔子哭之恸。

B.不幸短命死矣。

C.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D.有颜问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51.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52.颜回勤奋好学具体表现在哪方面呢?请用原文回答。

53.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请你写出四个典故名称。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

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③。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

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④。世

间愚人亦复如是。(选自《百愉经》)

【注】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

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④直:通“值”。

5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方得一车(2)以其贵故(3)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5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56.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习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玳,为屿,为崛,为岩。青树基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B.4折蛇行4:像北斗七星那样

C.卷石底以出卷:弯曲

D.僧然不动怡:愉快,欢快

5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妖,为屿为宫室器皿

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如鸣环,心乐之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

59.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因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

B.“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C.文章中“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的描写,说明小石潭起名的缘由。

D.“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感觉描写,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

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60.阅读第I卷文言文后,你认为文章写了小石潭哪些主要特征?

试卷第10页,共30页

6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例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6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

例题:学弈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厚二人弈,其一人,b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思接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供学,o为是

?日:非然也。

65.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

66.《学奕》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家、家。《孟子》

记录了孟子的和。

6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诲();之();援();俱

68.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a.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在线。(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

一儿日:“(),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70.按原文填空。

71.”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

72.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73.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74.这个楚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和盾呢?

75.这个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弗能应也”?

76.你觉得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卖东西会产生什么后果?

77.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用“自相矛盾”写一句话。

试卷第12页,共30页

阅读理解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

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喀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撑)

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式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

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跨胯)一掀,掀将起

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辞)(历雳),

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

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

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78.把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用“小标出来。

79.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

,说明了。

80.老虎进攻的招式是、、,武松应对的方式是、

81.武松在面对老虎的进攻时,连续三“闪”避其锋芒,从这个“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

么?

82.武松不直接正面同老虎进行搏斗的原因是()

A.老虎太凶猛了。B.武松害怕了。

C.武松是在避其锋芒,耗尽老虎的力气,挫伤老虎的锐气,再寻找时机打虎。

83.从文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课内阅读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大大小小的沏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

般的沟谷中。湖水,湖底石块O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

当天气晴朗时,篮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

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

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

花四溅,蔚为壮观。

84.把原文补充完整。

85.照样子,写词语。

一座座雪峰一幅幅一道道

86.选文主要描写了、、、这四种景物,这些景物

各自的特点是、、、o

87.用“横线①”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用来比喻,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O

88.瀑布是怎样形成的?用“横线②”标出文中的语句。

89.这些湖泊为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池”?用“”在文中标出来。

90.九寨沟这么美,请你用一句简短的话来宣传它。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丽i),峨峨兮

(xi)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

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9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讲的是时期和

成为知音的传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叫做“知音”,

用“高山流水''比喻或O

9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峨峨:(2)若:

洋洋:(4)破琴绝弦:

(5)终身:(6)复:

9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伯牙善数奉,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苣泰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

期死,伯牙遇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94.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善:若:洋洋:谓:

95.解释下列句子。

试卷第14页,共30页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96.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

将至,思援①弓缴②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注释:①援:拉。②弓缴:弓箭。

97.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A.诲:B.俱:

98.请翻译句子大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

偶•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

尔。”殊不知古方乃修字,饬即濡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饭类

耳!

注: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场:读Gng,同“糖

9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2)|XI•医家术甚高

(3)走而告之曰

(4)偶一求药者既去

100.翻译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

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0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伯牙善鼓琴鼓:

②洋洋兮若江河洋洋:

••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知音:

••

④乃破琴绝弦乃:

10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0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05.“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文言文阅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

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6.用斜线划分朗读节奏。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07.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鞠,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邯郸学步

试卷第16页,共30页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①,又复失其故步②,遂匍匐而归耳③。

注释】①曾:却。未:没有。得:学会。仿佛:大概。②故步:原来走路的步法。

③遂:于是。匍匐:爬行。但:回去。耳:语气词。

108.文中的“学步于邯郸者”去邯郸学步的结果是。(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109.选一选,填一填。(填字母)

A.鹦鹉学舌B.标新立异

C.独辟蹊径D.东施效颦(pin)

(1)选出反义词。

邯郸学步()()

(2)选出近义词。

邯郸学步()()

110.用自己的话说说,,,邯郸学步,,告诉了我们个什么道理?

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_儿曰:“”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111.在横线上填空并加上标点符号。

112.给下面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为:A.是B.说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孰为汝多知乎()

(2)其:A.那B.它

①及某日中如探汤()

②问”故()

113.翻译画线句子。

11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115.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①,使炫邹②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炫邹有罪三,

请数③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

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岛而轻

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选自《晏子

春秋.外篇》)

【注释】(①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岛。②烛邹:人名。他是齐国大夫。③数:列

举。

116.写出下面句中加点“之”的意思。

(1)召吏欲杀之()(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3)使诸侯闻之()(4)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5)召而数之公前()

117.解释下面的文言句子。

(1)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以吾君重鸟而轻士。o

(3)其人闻命矣。。

“8.请你分析晏子斥责烛邹罪状的用意和效果。

119.你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晏子怎样的语言艺术?

课外阅读。

何晏

何晏七岁,艺若若神,魏式奇爱之,以晏在官内,因”以为子。晏7画地令方,

自处其中。人问其茗,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120.解释文中加点词。

明慧:欲:乃:故:

试卷第18页,共30页

121.“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是什么意思?

122.何晏“何氏之庐也”的回答,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123.你怎么评价何晏这个孩子?

124.文言文拾趣。

文言文语言凝练,含义深刻,读来别有一番情趣。“伯牙善鼓圣,钟子期善听。”

这句中的两个“善”字的意思是o“伯牙鼓圣,志在高山,钟子期日:

,善哉,城峨兮若泰山!'”

这句中的“善''表示的意思。《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

近,而。,一儿以,而日中时近也。“比较两

儿的对话,可知语言的凝练。

阅读《画蛇添足》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尼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

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

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R注》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

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尼(zhT):古代装酒具。

125.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①引酒且饮之印:_________________

②夺基卮日其: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还饮其酒遂: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终亡其酒___________________

12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27.本文的文体是

128.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

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展,峨峨兮!”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乃破率绝弦,终生不复鼓。

129.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130.选择带画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7”。

①伯牙鼓琴

A.乐器()B.弹奏()C.发动()

②洋洋乎益江河

A.如果()B.好像()C.你()

③志在流水

A.志向()B.记住()C.记号()

131.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读精段,品意境。

(一)

楚人有常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二)

那小蛾(飞跑)了一会儿,落在一片稻叶上,简直像不觉得稻草人在那里(驱逐追

逐)似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可是他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

里,想往前移动半步也做不到;扇子尽管扇动,那小蛾却依旧稳稳地歇着。他想到将来

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但

是邓小娥是歇定了,(不管即使)怎么赶,他就是不动。

132.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其人兆能应也(不)

133.《自相矛盾》选自,它比喻o

134.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飞跑)了(驱逐追逐)(不管即使)怎么

试卷第20页,共30页

135.稻草人心如刀割,因为他想到了()

A.可恨的小蛾

B.主人的悲惨命运

C.自己太辛苦

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回答问题。

郑①人买履

郑人且置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而忘操⑤之,己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6归取之。及反,市罢7,遂⑧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⑨信度,无⑩自信也。”

注释: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②履:鞋子。

③度(du6):量长短,动词。

④坐:同“座”,这里指座位。

⑤操:拿、带。⑥反:同“返”,就是回去的意思。⑦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

市散了。⑧遂:于是。

⑨宁(ning):宁可。⑩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136.给带点的字注意。

(1)郑人且置履者()(2)度其足()

137.根据注释解释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138.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的道理是()

A.做事情要善于变通,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不能迷信教条,否则是不会取得成功

的。

B.做事要善于应付,否则就会失败。

C.做事情要认认真真,不能随随便便。

139.联系自己的学习,你认为自己从这则寓言中学到了什么?

140.请试着再写出几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不少于四个)

阅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或日: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

世而立。

14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

语词)

142.“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14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14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理解。

刻舟求剑

楚人有遗江者,其剑自舟中坚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娶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美,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45.给加线字注音。

涉()坠()

契()矣()

14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7.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遽契其舟。

试卷第22页,共30页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48.读完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学弈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b-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思搔弓缭;而射之。虽与之俱学,o为是

?日:非然也。

149.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

150.《学奕》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家、家。《孟子》

记录了孟子的和。

151.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5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管宁,华歆共园中短菜,见地有片金,管挥他与瓦石不异,歆浜而掷去之。又尝同

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日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本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乘轩冕:乘车。

153.写出句子大意。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154.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155.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一个是怎样的人?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

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5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157.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158.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学弈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b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

文,一心以为有,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供学o为是?

日:非然也。

159.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

160.《学奕》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一家、_______一家。《孟子》

记录了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O

16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诲()之()

援()俱()

162.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16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学弈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b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玄,一心以为有思提弓缴而射之。虽与之傻学,o为是

?曰:非然也。

164.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

165.《学奕》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家、家。《孟子》

记录了孟子的和O

16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诲();之();援();俱()

167.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精彩回放。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169.,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日:非然也。

试卷第24页,共30页

170.这篇短文选自《》。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171.请将短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17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小在音节下面标出)

思援弓缴(jiSozhud)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ydyU)

17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究()

②非然也()

③思援另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置弗若与?()

174.根据下面的意思,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

只听弈秋讲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人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

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

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

176.解释字的意思。

(I)识;(2)欲:

177.翻译下列句子。

(1)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78.北人食菱,并壳人口。是因为()

A.连壳吃可以清热。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

179.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

180.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

阅读冲浪

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家,或失则易,或失

则止③,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过失,铁点②多: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

理各有不同

18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吸失则多,或失则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能教其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3.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欣赏。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184.解释加点的字。

置之其坐。之:O且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