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3月)九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2.秦末汉初,百废待兴,社会上兴起了批秦之暴政、论秦之过失的思潮,引起了汉初统治集团的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客观上推动了汉初统治者()A.加强思想管控政策B.实行民族和亲政策C.采取休养生息政策D.坚持以法治国政策3.汉武帝时期设太学,教授《诗》《书》《礼》《易》《春秋》,如果能成为太学正式弟子,开支由朝廷负担,还享受免除徭役等特权。汉武帝此举()A.提高了儒学地位B.延续了百家争鸣C.保障了吏治清明D.减轻了百姓负担4.自西汉后期以来,大批农民沦为奴婢,很多奴婢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光武帝的这些举措()A.促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稳定社会局面C.彻底瓦解了封建等级秩序D.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5.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该图反映出丝绸之路()A.促进了古代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B.加强了汉朝对东南地区的管理C.密切了中外的政治友好往来D.增进了中国与美洲之间的交流6.“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于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其中“它”指的是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青藏公路建设通车7.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它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8.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9.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A.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B.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10.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A.法律法规 B.政治制度 C.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D.社会制度11.漫画中,拿破仑脚踩高跷,横跨欧陆,俯瞰着莫斯科和马德里,拿破仑从高处摔下来,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A.君主立宪制形成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共和制度的确立 D.法西斯国家扩张12.1947年后美国制作了多部电影,其中苏联的形象被塑造成“邪恶的、懦弱的、精神不稳定的、无情工作的机器人”,而美国的形象是“无辜的、勇敢的、守法的自由思想家”。这一现象是由于()A.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表现 B.“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C.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D.美苏战时盟友关系开始破裂13.下列年代尺所示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体现了()A.两次世界大战发展进程 B.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C.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D.亚非拉国家坚持不懈的斗争14.仔细观察下图漫画中的信息,对该漫画的内涵解读正确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破坏了苏联工农联盟B.西方的民主潮流推动苏联和平演变C.里根总统对苏联采取全面进攻态势D.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葬送了苏联15.某集邮兴趣小组搜集到一组纪念邮票(名称):《万隆会议十周年》《埃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巴拿马运河主权回归》。据此判断以上这些邮票所反映的主题是A.一战后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 B.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C.一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二、非选择题(共20分)。16.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建设领域失误与成就并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年到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例变化图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三钢铁元帅升帐,大中小结合万马奔腾,气壮山河,震动乾坤。谁说一千万吨不可能?全党办钢铁,全民办钢铁,小高炉布满了城市和乡村。我们武钢工人表心情:“天说天大,地说地大,什么也比不了我们的决心大!提早出铁,提早出钢,让铁钢汇成长江!今天我们实现了誓言,一号高炉提早出铁。”让我们欢呼钢铁的胜利,向全国人民报喜!——摘编自《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指出材料一中经济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一变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并分析该现象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7.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跌宕起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摘自二战后某组织文件条文(1)材料一中文件的各缔约国成立了什么组织?它与另一组织对抗形成了二战后初期的什么格局?材料二:(2)地图能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时局,阅读上面两幅地图,指出导致图一德国领土变更的原因;图二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它给欧洲地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的欧洲列强在经济上的虚弱不堪,来自东方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来自西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控制不断加强。欧洲的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必须作出改变:1952年7月,法国、西德和意大利等欧洲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欧洲共同体正式建立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2013年,欧盟成员国已经达到28个(3)材料三中“美国的经济控制”指什么?根据大事年表,归纳二战后欧洲发展呈现的趋势;并简要分析20世纪50年代开启这一趋势的目的。材料四:在两极格局下,世界各国竞争激烈。阅读下列大事年表:1964年匈牙利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1965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率达到9.9%1967年法、意等国成立了欧共体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以根本变革经济体制为主的改革纲领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4)根据上述大事年表,归纳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3月)九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春秋后期,D项正确;夏朝使用的工具主要以石器为主‌,辅以骨角器和蚌器,排除A项;商、西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未出现铁器,排除BC项。故选D项。2.秦末汉初,百废待兴,社会上兴起了批秦之暴政、论秦之过失的思潮,引起了汉初统治集团的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客观上推动了汉初统治者()A.加强思想管控政策B.实行民族和亲政策C.采取休养生息政策D.坚持以法治国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因严刑峻法、赋税徭役繁重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而灭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面对社会反思秦暴政的思潮,调整统治策略,他们推行“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采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鼓励农耕等措施,使经济和社会逐渐恢复,这一政策被称为“休养生息”,C项正确;汉初采用道家黄老之学,没有实行思想管控,排除A项;民族和亲属于民族角度,材料反映的是对于批秦思潮的影响,排除B项;汉初采用道家黄老之学,没有实行法家治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3.汉武帝时期设太学,教授《诗》《书》《礼》《易》《春秋》,如果能成为太学正式弟子,开支由朝廷负担,还享受免除徭役等特权。汉武帝此举()A.提高了儒学地位B.延续了百家争鸣C.保障了吏治清明D.减轻了百姓负担【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汉武帝时期设太学,教授《诗》《书》《礼》《易》《春秋》,如果能成为太学正式弟子,开支由朝廷负担,还享受免除徭役等特权”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太学教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并且成为太学正式弟子有诸多优待。这使得学习儒家经典、投身儒学的人增多,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实行“尊崇儒术”,是尊崇儒学,抑制其他学派发展,并非延续百家争鸣,排除B项;题干中只是提到太学弟子的相关待遇以及教授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到吏治清明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保障了吏治清明这一结论,排除C项;题干主要围绕太学弟子的待遇和儒学教育,与百姓负担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4.自西汉后期以来,大批农民沦为奴婢,很多奴婢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光武帝的这些举措()A.促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稳定社会局面C.彻底瓦解了封建等级秩序D.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和所学知识可知,释放奴婢能让更多人从事农业生产等活动,惩处虐待伤害奴婢者可使奴婢处境改善,这都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进而为社会生产创造良好环境,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的盛世,与东汉光武帝的政策无关,排除A项;光武帝的政策并未彻底改变封建等级秩序,奴婢制度依然存在,只是对奴婢的待遇有所改善,排除C项;限制地主阶级的发展才能抑制了土地兼并,与题干所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该图反映出丝绸之路()A.促进了古代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B.加强了汉朝对东南地区的管理C.密切了中外的政治友好往来D.增进了中国与美洲之间的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丝绸、漆器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核桃、良种马、宝石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通过丝绸之路,西方的核桃、良种马等传播到了汉朝,而汉朝的丝绸、漆器及一些技术传播到了西方,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汉朝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不能通往东南地区,无法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管理,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不是政治交流,排除C项;汉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而不是美洲,丝绸之路不能通往美洲,排除D项。故选A项。6.“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于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其中“它”指的是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青藏公路建设通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底,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藏民结束农奴生活,翻身做主人,C项正确;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排除A、B项;青藏公路建设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7.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它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可得出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C项;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8.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有成功的探索,如中共八大的召开。也有失败的教训,如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一系列成就。所以是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D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是建国以来的最严重的挫折和错误,“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由于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进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得到持续和稳定发展,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排除C项。故选D项。9.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A.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B.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著名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这种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的做法最终导致企业效益下滑,因此该商场需要通过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来提高其经济效益,C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将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相联系,克服长期以来在分配上吃“大锅饭”的弊病,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改革需要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问题,无法看出其改革需要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排除D项。故选C项。10.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A.法律法规 B.政治制度 C.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D.社会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经济特区的“特”指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并在进出口、减免关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C项正确;全国实行法律法规是一样的,排除A项;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体现在经济上,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11.漫画中,拿破仑脚踩高跷,横跨欧陆,俯瞰着莫斯科和马德里,拿破仑从高处摔下来,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A.君主立宪制形成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共和制度的确立 D.法西斯国家扩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横跨欧陆,俯瞰莫斯科和马德里”、“可谓雄霸欧洲”、“从高处摔下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因此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拿破仑对外战争,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战争,与近现代政治制度无直接关系,排除A、C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拿破仑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1947年后美国制作了多部电影,其中苏联的形象被塑造成“邪恶的、懦弱的、精神不稳定的、无情工作的机器人”,而美国的形象是“无辜的、勇敢的、守法的自由思想家”。这一现象是由于()A.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表现 B.“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C.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D.美苏战时盟友关系开始破裂【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后美国制作的多部电影都丑化苏联,美化美国,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美苏战时盟友关系开始破裂,两国进行了冷战。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D项正确;题干内容是美国丑化苏联,不是歌颂,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斯大林模式”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列年代尺所示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体现了()A.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进程 B.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C.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D.亚非拉国家坚持不懈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年代尺所示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年代尺反映了三次世界格局变化历程:1914——1919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底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因此题干年代尺所示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体现了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C项正确;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底苏联解体与两次世界大战进程无关,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例如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等,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亚非拉国家的斗争,例如万隆会议、非洲年等,排除D项。故选C项。14.仔细观察下图漫画中的信息,对该漫画的内涵解读正确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破坏了苏联工农联盟B.西方的民主潮流推动苏联和平演变C.里根总统对苏联采取全面进攻态势D.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葬送了苏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苏联”“改革”“多党制”“私有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关,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D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与题干“多党制”等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苏联内部的因素,并未涉及西方的民族潮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苏联的改革,无法得知里根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5.某集邮兴趣小组搜集到一组纪念邮票(名称):《万隆会议十周年》《埃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巴拿马运河主权回归》。据此判断以上这些邮票所反映的主题是A.一战后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 B.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C.一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英、法资本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给英、法以沉重打击。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区全部主权,这是主权回收的见证,摆脱美国等帝国主义的控制。这三个事件发生在二战以后,反映了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故B正确;AC错误;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综上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20分)。16.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建设领域失误与成就并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年到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例变化图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三钢铁元帅升帐,大中小结合万马奔腾,气壮山河,震动乾坤。谁说一千万吨不可能?全党办钢铁,全民办钢铁,小高炉布满了城市和乡村。我们武钢工人表心情:“天说天大,地说地大,什么也比不了我们的决心大!提早出铁,提早出钢,让铁钢汇成长江!今天我们实现了誓言,一号高炉提早出铁。”让我们欢呼钢铁的胜利,向全国人民报喜!——摘编自《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指出材料一中经济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主要原因,并简述这一变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并简述这一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并分析该现象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主要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原因: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受帝国主义的封锁孤立包围;加强军事国防力量等。(答出任意一点)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原因:“大跃进”运动;影响: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改革不符合国情、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左”错误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答出任意一点)【解析】【小问1详解】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1952到1956年”以及图示的私有经济比重逐渐下降到消失,公有经济比重逐渐上升到最后百分之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都来欺负我们”等可知,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受帝国主义的封锁孤立包围;加强军事国防力量等。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三“全党办钢铁,全民办钢铁,小高炉布满了城市和乡村。”和时间“1958年9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改革不符合国情、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左”的错误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7.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跌宕起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摘自二战后某组织文件条文(1)材料一中文件的各缔约国成立了什么组织?它与另一组织对抗形成了二战后初期的什么格局?材料二:(2)地图能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时局,阅读上面两幅地图,指出导致图一德国领土变更的原因;图二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它给欧洲地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的欧洲列强在经济上的虚弱不堪,来自东方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来自西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控制不断加强。欧洲的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必须作出改变:1952年7月,法国、西德和意大利等欧洲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欧洲共同体正式建立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2013年,欧盟成员国已经达到28个(3)材料三中“美国的经济控制”指什么?根据大事年表,归纳二战后欧洲发展呈现的趋势;并简要分析20世纪50年代开启这一趋势的目的。材料四:在两极格局下,世界各国竞争激烈。阅读下列大事年表:1964年匈牙利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1965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率达到9.9%1967年法、意等国成立了欧共体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以根本变革经济体制为主的改革纲领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4)根据上述大事年表,归纳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答案】(1)组织:北约;格局:两极格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