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大余县普通高中2024-2025下学期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基础测试卷(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A.以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为主 B.空间结构简单,居住区规模最大C.各功能区分化明显,界线明确 D.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2.图中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城乡一体,区位优越 B.布局合理,方便出行C.邻里和睦,环境舒适 D.等级有序,设施完善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4.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M方向近郊区 B.M方向近商业区 C.N方向近文化区 D.N方向近行政区5.下图为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图中四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1948年,丹麦一家城镇规划协会发布了“哥本哈根指状规划”。该规划的原则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新型城镇,要求各城镇具备特殊职能,分工明确;二是依托铁路干线,形成“指状城市”;三是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并对一些贫瘠的土地进行开发;四是保留现有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建议在各个“手指”之间保留和营造楔形绿色开放区域并尽可能地使其延伸至中心城区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哥本哈根指状规划”得以实施的自然基础是()A.暖湿气候 B.广阔的海域C.平坦的地形 D.密布的水网7.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8.“哥本哈根指状规划”的实施,可以()A.降低人口密度 B.优化城乡用地结构C.促进城市竞争 D.提高乡村人口比重下表为某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距市中心距离(km)0123456789各种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相对数)商店1501005025500000住宅7260483624120000工业302724211815129639.有关该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距市中心距离2千米内付租能力最低的是住宅区B.城市的功能分区只受地租因素的影响C.城市规模越大,功能区的种类越多D.工业区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远近递变最慢10.从付租能力看,住宅区到市中心的最佳距离范围约为()A.0~2千米左右 B.0~4千米左右C.3~4千米左右 D.大于5千米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城区地价等值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A.① B.② C.③ D.④12.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逆城市化发展 B.原有基础设施完善 C.外来人口迁入 D.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地转给他人使用而的收入。肥力地租即农地地租,当区位地租低于肥力地租时,就不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T1、T2两个时期的区位地租与肥力地租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城市市中心区位地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交通条件改善 B.环境质量提升 C.用地竞争激烈 D.人口数量增加14.由T1到T2:时段,该城市()A.市中心人口减少 B.城区由丙扩展到丁 C.出现逆城市化 D.城郊农业快速发展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有桩式”公共单车和“无桩式”公共单车(下图)。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新能源电动车)也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共享汽车平台START已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完成下面小题。15.现在“有桩式”公共单车几乎“无人问津”,该现象对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缓解出行压力 B.妨碍市容市貌C.挤占人行通道 D.造成资源浪费16.下列关于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节省家庭或个人出行支出 B.减轻城市交通拥堵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D.解决大城市的“雾霾”问题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设计的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下图为我国南方某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提高()A.市中心气温 B.市中心产业集聚程度 C.生活空间宜居程度 D.郊区交通通达度18.该城市中“动植物园苗圃”的主要环境功能是()A.防风固沙地 B.加快下渗 C.减轻污染 D.减少蒸腾读“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水平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示时期内,表述正确的是()A.198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约为40% B.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超世界C.我国城镇化增长速度略慢于世界 D.世界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在增加20.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比城镇突出,主要原因有()A城乡经济发展平衡 B.农村经济发展较快C.农村人口出生率高 D.人口迁移的年龄结构我国传统民居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海草房以厚石砌墙,一般有两面屋顶,也有垒垛形的三角形屋顶,屋顶用晒干的海草苫盖,最厚处达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如下图)。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海草房反映当地气候特点是()A.雨季较长、台风频发 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C.雨多风大、冬寒夏热 D.夏多暴雨、冬多降雪22.海草房作为传统的生态民居,属于()A.民风民俗 B.文化景观 C.非物质遗产 D.非物质文化客家人历史上为躲避战乱迁居在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其民居四角楼(见下图)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四角楼建筑平面严格遵从中轴对称的格局,重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四角楼外墙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外宽内窄,是为了()A.防御游匪滋扰 B.遮挡盛夏阳光 C.稳固墙体立面 D.抵御台风侵袭24.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四角楼多选址在()A.背阴洼地 B.背阴缓坡 C.向阳洼地 D.向阳缓坡25.四角楼的布局体现当时的文化特征是()A.交流频繁,热情好客 B.志在四方,重商重利C.合族聚居,尊卑有序 D.重武轻文,救人急难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功能区是____;乙功能区是____。(2)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有____等。(3)图中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4)在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理由是什么?____。(5)说明在进行城市功能分区时需遵循的原则____。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下图为中原城市群范围示意图。材料二:下表示意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年份(年)特大城市数量(个)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60114625229.530.428.4198022210311934.033.434.6200040812927940.834.044.2材料三:下图示意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状况。(1)结合材料,说明城镇化的标志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简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区别。(3)根据材料三可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迅速,因此很多城市出现了“城市病”。请问常见的城市病有哪些并提出治理建议。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该城市①、②、③工业区分别为纺织工业区、石料开采工业区和钢铁工业区。(1)说出图示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2)评价图中①、②、③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3)该城市计划将长途汽车客运总站由图中④地搬迁至⑤地,分析搬迁的原因。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北京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重点保护一批中心城区“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4)规划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的关系,你认为对“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的改造应遵循什么原则?

江西省大余县普通高中2024-2025下学期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基础测试卷(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A.以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为主 B.空间结构简单,居住区规模最大C.各功能区分化明显,界线明确 D.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2.图中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城乡一体,区位优越 B.布局合理,方便出行C.邻里和睦,环境舒适 D.等级有序,设施完善【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B错误,D正确;乡村内部功能区分化不明显,界限模糊,C错误;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无明显的商业区、行政区,A错误。故选D。【2题详解】由图可知:不靠近道路的乡村都进行了拆除,居民迁移到靠近道路的乡村里,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使乡村布局合理,B正确;图中都是乡村,不存在城乡一体,A错误;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邻里和睦,C错误;图中不能体现乡村等级,且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等级有序,D错误。故选B。【点睛】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无明显的商业区、行政区,农业区规模最大,居住区分散在其间,功能区分化不明显,界限模糊。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4.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M方向近郊区 B.M方向近商业区 C.N方向近文化区 D.N方向近行政区【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7-8点钟,上车人数增加很多,出行人数增多;17点左右下班时间下车人数增多,回家人数增多,说明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居住区,C正确;商业区在人们工作学习时间内人流量少,消费人群不会集中于7-8点或17点左右的上下班时间,A错误;若是工业区或文化区,7-8点上班或上学时间,应该是人们到达目的地后下车人数较多,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我国街道行车均为靠右行驶,从图中可以看出7-8点,甲站上车人数增加很多,行车方向是M方向,通向人口活动比较多的地区,可能是繁华的商业区,不太可能是人口活动较少的近郊区,A错误,B正确;7-8点去N方向人数较少,说明N方向不是人们上班或上学等人口活动较多的地区,应该不是行政区或文化区,CD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主要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市中心地价最高,向郊区地价逐渐降低,在交通路口处容易出现地租次高峰。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5.下图为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图中四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地租的空间分布规律,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地租高低的最基本规律: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好地租高。①位城市中心地带,道路密度大,因此①处的地租最高,②距中心较近,道路密度较高,故地租次高是②,然后是④,③距中心最远,道路密度最小,地租最低。故答案选B项。1948年,丹麦一家城镇规划协会发布了“哥本哈根指状规划”。该规划的原则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新型城镇,要求各城镇具备特殊职能,分工明确;二是依托铁路干线,形成“指状城市”;三是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并对一些贫瘠的土地进行开发;四是保留现有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建议在各个“手指”之间保留和营造楔形绿色开放区域并尽可能地使其延伸至中心城区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哥本哈根指状规划”得以实施的自然基础是()A.暖湿的气候 B.广阔的海域C.平坦的地形 D.密布的水网7.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8.“哥本哈根指状规划”的实施,可以()A.降低人口密度 B.优化城乡用地结构C.促进城市竞争 D.提高乡村人口比重【答案】6.C7.A8.B【解析】【分析】【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丹麦全境多为平原,城市建设受地形影响小,城市设施和规划可自由布局,故C正确;城市规划和气候、海域面积无关,故AB错误;水网密布,不利于城市的自由规划,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7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哥本哈根城市规划依托铁路干线,形成“指状城市”,因而交通线路是城市延伸的重要轴线,故A正确;该地区地形平坦,城市规划受其影响小,故B错误;根据材料市场和水源不是“手指”延伸方向的影响因素,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A。【8题详解】根据材料“哥本哈根指状规划”依托交通线在城市之间留有绿地等,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故B正确;该城市规划对人口密度没有影响,故A错误;根据材料“该规划建设新型城镇,各城镇具备特殊职能,分工明确”促进了城市分工协作,故C错误;“哥本哈根指状规划”主要针对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布局,对乡村人口比重影响不大,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丹麦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丹麦地势低平,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地形限制小,便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根据材料“哥本哈根指状规划”“手指”沿交通线延伸,交通便利,同时使城区尽可能靠近乡村,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下表为某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距市中心距离(km)0123456789各种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相对数)商店1501005025500000住宅7260483624120000工业302724211815129639.有关该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距市中心距离2千米内付租能力最低的是住宅区B.城市的功能分区只受地租因素的影响C.城市规模越大,功能区的种类越多D.工业区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远近递变最慢10.从付租能力看,住宅区到市中心的最佳距离范围约为()A.0~2千米左右 B.0~4千米左右C.3~4千米左右 D.大于5千米【答案】9.D10.C【解析】【分析】【9题详解】距离市中心2千米范围内付租能力最低的是工业区,只有24,A错误;城市功能分区除了受地租因素影响,还与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等有关,B错误;城市规模越大,功能区的种类越多,不能从材料体现,C错误;工业区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远近递变最慢,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读表中数据可知,在3-4千米上住宅区的付租能力超过商业区和工业区,故判断为住宅最佳距离范围,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商业区一般在最中心,其次是住宅区、工业区最远距离市中心。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大城市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城区地价等值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A.① B.② C.③ D.④12.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逆城市化发展 B.原有基础设施完善 C.外来人口迁入 D.高附加值产业集聚【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中心商务区付租能力最强,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处附近的地价最高处,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其应位于②,②地位于城区中心处附近,且地价高于周边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图示④地因奥体新区和创意软件园的建设,高附加值产业集聚使周围的地价上涨,D正确;图示没有显示外来人口的迁入和基础设施完善的相关信息,无法判断,排除BC;该城市没有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故选D。【点睛】城市地价的高低主要影响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环境条件、历史因素、政治政策影响等因素。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地转给他人使用而的收入。肥力地租即农地地租,当区位地租低于肥力地租时,就不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T1、T2两个时期的区位地租与肥力地租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城市市中心区位地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交通条件改善 B.环境质量提升 C.用地竞争激烈 D.人口数量增加14.由T1到T2:时段,该城市()A.市中心人口减少 B.城区由丙扩展到丁 C.出现逆城市化 D.城郊农业快速发展【答案】13.C14.D【解析】【分析】【13题详解】相对于T1时期,T2时期该城市市中心区位地租升高,这是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经济发展,导致城市功能活动用地竞争加剧,在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地租不断上涨,因此该城市市中心区位地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用地竞争激烈,C符合题意;随着城市化发展,该城市的交通和环境压力可能不断上升,因此交通条件改善和环境质量提升可能不是导致地租变化的原因,更不是直接原因,排除AB;随着城市化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可能间接导致中心区地租上涨,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故选C。【1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该城市为我国城市,我国城市一般均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由T1到T2时段,该城市人口数量应快速增长,对城郊农业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促进城郊农业快速发展,D正确;没有信息表明,该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减少,有可能因功能分区而人口减少,也有可能因快速城市化而人口增多,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当区位地租低于肥力地租时,就不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图中显示,T2时期丁处区位地租明显低于肥力地租,因此城区不会扩展到丁,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该城市为我国城市,我国城市一般均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的可能性小,C错误。故选D。【点睛】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二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一般来说,距离市中心越近,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越高,地租往往越高,越往城市外围,地租越低。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有桩式”公共单车和“无桩式”公共单车(下图)。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新能源电动车)也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共享汽车平台START已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完成下面小题。15.现在“有桩式”公共单车几乎“无人问津”,该现象对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缓解出行压力 B.妨碍市容市貌C.挤占人行通道 D.造成资源浪费16.下列关于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节省家庭或个人出行支出 B.减轻城市交通拥堵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D.解决大城市的“雾霾”问题【答案】15.A16.D【解析】【分析】本题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为背景,考查共享出行的利弊。【15题详解】“有桩式”公共单车无人问津的状态下会妨碍市容市貌、挤占人行通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BCD均为该现象对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有桩式”公共单车几乎“无人问津”,说明其几乎不被使用,这种状态下是无法起到缓解出行压力作用的,故A不是对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本题选择不包括的选项,故排除BCD,A正确。故选A。【16题详解】共享新能源汽车可节省家庭或个人购买汽车的出行支出;交通车辆数量减少,可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共享汽车为新能源电动车,减少私家车的化石能源消耗,因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因此ABC均为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好处;共享新能源汽车会缓解大城市的“雾霾"问题,但不会解决”雾霾”问题,因本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第1题公共单车无人问津不会缓解出行压力,注意;第2题,共享新能源汽车会缓解大城市的“雾霾"问题,但不会解决”雾霾”问题。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设计的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下图为我国南方某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提高()A.市中心的气温 B.市中心产业集聚程度 C.生活空间宜居程度 D.郊区交通通达度18.该城市中“动植物园苗圃”的主要环境功能是()A.防风固沙地 B.加快下渗 C.减轻污染 D.减少蒸腾【答案】17.C18.B【解析】【分析】【17题详解】从图中看,生态城市绿化带、林荫带和动植物园苗圃面积较大,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有为利于降低市中心的气温,生活空间宜居程度提高,A错、C正确;从图中看,市中心以居住小区为主,产业集聚程度较低,B错;建设生态城市对郊区交通通达度影响较小,D错。故选C。【1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不需要防风固沙地,A错;植被可涵养水源,“动植物园苗圃”可加快下渗,B正确;从图中看,该城市工业用地较少,污染问题不严重,减轻污染不是其主要功能,C错。植被增加,可增加蒸腾,D错。故选B。

【点睛】不同地区植被的作用:丘陵、山地主要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的地区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为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道路两侧为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读“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水平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示时期内,表述正确的是()A.198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约为40% B.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超世界C.我国城镇化增长速度略慢于世界 D.世界乡村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在增加20.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比城镇突出,主要原因有()A.城乡经济发展平衡 B.农村经济发展较快C.农村人口出生率高 D.人口迁移的年龄结构【答案】19.A20.D【解析】【19题详解】图示曲线分别表示“中国城镇化水平”、“中国与世界城镇化水平的差距变化幅度”,其中“中国与世界城镇化水平的差距变化幅度”若为负值表示低于世界城镇化水平数值,若为正值表示高于世界城镇化水平数值,若为0表示与世界城镇化水平持平。图示时期内,198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约为20%,中国城镇化水平比世界城镇化水平低20%,因此世界城镇化水平约为40%,A正确;2010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水平的差距变化幅度为0,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与世界持平,B错误;我国城镇化长速度略快于世界,C错误;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世界乡村人口的比重在减少,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比城镇突出,主要原因包括城乡经济不平衡,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外迁,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比城镇突出,A错误,D正确。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出生率不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比城镇突出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点睛】由于城乡经济不平衡,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外迁,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比城镇突出。我国传统民居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海草房以厚石砌墙,一般有两面屋顶,也有垒垛形的三角形屋顶,屋顶用晒干的海草苫盖,最厚处达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如下图)。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海草房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A.雨季较长、台风频发 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C雨多风大、冬寒夏热 D.夏多暴雨、冬多降雪22.海草房作为传统的生态民居,属于()A.民风民俗 B.文化景观 C.非物质遗产 D.非物质文化【答案】21.C22.B【解析】分析】【21题详解】海草房屋顶坡度大,说明该地降水量较大;海草房房顶及墙壁较厚,建筑材料保温隔热,说明该地冬寒夏热﹔海草房房顶层层压叠,用渔网覆盖,重物压坠,说明该地多大风天气,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海草房是传统民居,是传统的民族建筑,属于文化景观,A错误,B正确。海草房是物质文化遗产,CD错误。故选B。【点睛】海草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特别是荣成地区更为集中。荣成地处沿海,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民居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于是,极具聪明才智的当地居民根据长期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独特的建筑经验,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海草房。海草房的构造样式、功能布局、空间形态、装饰题材,都显示出一定的适用性、经济性以及美学价值,是极具有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客家人历史上为躲避战乱迁居在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其民居四角楼(见下图)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四角楼建筑平面严格遵从中轴对称的格局,重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四角楼外墙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外宽内窄,是为了()A.防御游匪滋扰 B.遮挡盛夏阳光 C.稳固墙体立面 D.抵御台风侵袭24.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四角楼多选址在()A.背阴洼地 B.背阴缓坡 C.向阳洼地 D.向阳缓坡25.四角楼的布局体现当时的文化特征是()A.交流频繁,热情好客 B.志在四方,重商重利C.合族聚居,尊卑有序 D.重武轻文,救人急难【答案】23.A24.D25.C【解析】【23题详解】注意材料信息“客家人历史上为躲避战乱迁居在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四角楼外墙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外宽内窄,易守难攻,主要是为了防御游匪滋扰,A正确;盛夏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难以起到很好的遮挡作用,也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稳固墙体立面以及抵御台风侵袭等不一定要使得外墙呈现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的建筑特点,CD错误。故选A。【24题详解】注意材料关键信息“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山区为采光需要,应选址在阳坡而非阴坡,AB错误;区域降水丰富,洼地易积水,应建在缓坡,一是排水较好,二是坡度相对和缓,利于建设,C错误,D正确,故选D。【25题详解】注意材料信息“为躲避战乱”、“四角楼建筑平面严格遵从中轴对称的格局,重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为躲避战乱,应合族聚居,相互照应,提高防御游匪能力;重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体现了尊卑有序的观念,C正确;多战乱,四角楼的布局主要为了防御游匪滋扰,并不是热情好客,A错误;“志在四方,重商重利”以及“重武轻文,救人急难”均不是四角楼布局文化特征的体现,与材料关键信息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点睛】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功能区是____;乙功能区是____。(2)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有____等。(3)图中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4)在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是____,理由是什么?____。(5)说明在进行城市功能分区时需遵循的原则____。【答案】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任答两项即可)④.交通便利⑤.地租较低⑥.d⑦.理由:①远离工业区;②地势高且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③位于城区河流上游。⑧.①各功能区力求完整连片;②提高用地经济效益并满足环保、安全要求;③功能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又互不干扰;④空间组合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相关知识,城市内部功能分区要结合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各功能区对于土地需求的不同以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详解】(1)甲功能区分布范围最广,属于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为住宅区;乙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位于高速公路旁,交通便利,为工业区。(2)图中绿化带位于高速公路和工业区的旁边,具有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的作用。同时,城市绿化带还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3)批发市场占地面积也较大,位于城市边缘的交通干线交汇处,交通便利,且地价较低。(4)影响高级住宅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环境,故图示d位于河流的上游,邻近风景区,且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故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5)城市功能分区时需遵循的原则:各功能区之间具有明确的界线,互不干扰,且区域之间有便捷的交通,便于联系;各功能区要各自集中连片;在城市规划时要考虑用地的经济效益并兼顾环保以及安全的各项要求;各功能区的空间组合状况,要结合城市本身的特点,综合考虑城市的景观以及城市规划的整体效益等。【点睛】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下图为中原城市群范围示意图。材料二:下表示意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年份(年)特大城市数量(个)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60114625229.530.428.4198022210311934.033.434.6200040812927940.834.044.2材料三:下图示意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状况。(1)结合材料,说明城镇化的标志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简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区别。(3)根据材料三可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迅速,因此很多城市出现了“城市病”。请问常见的城市病有哪些并提出治理建议。【答案】(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提高。(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出现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城市病;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措施: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对城区进行合理规划;在大城市周围建新城或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原城市群范围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城镇化的标志、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问题及对策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二、三可知,城镇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即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同时,随着城市人口增多,大城市的个数增加,城镇用地规模也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提高。。【小问2详解】从特大城市数量的数量变化看,自196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的数量增长速度低于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发展中国家,说明发展中国家城镇发展速度更快,出现了一系列城镇化不合理发展情况,如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1960年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数量较少,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较低,说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小问3详解】城市病即大城市中易出现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相应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适度控制城市规模,合理规划城区缓解交通拥堵;在大城市周围建新城或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避免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带来的各种问题。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该城市①、②、③工业区分别为纺织工业区、石料开采工业区和钢铁工业区。(1)说出图示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2)评价图中①、②、③工业区布局否合理。(3)该城市计划将长途汽车客运总站由图中④地搬迁至⑤地,分析搬迁的原因。【答案】(1)市中心为商业区,外围为住宅区,住宅区外围为工业区;城市地域结构为同心圆模式。(2)①工业区以污染较轻的纺织工业为主,对河流和住宅区的环境污染较小,布局合理;②为石料开采工业区,粉尘多,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