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题库_第1页
土壤肥料学题库_第2页
土壤肥料学题库_第3页
土壤肥料学题库_第4页
土壤肥料学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肥料学2015

土壤: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

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成土母质: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所产生的疏松物质

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

量和品质的功能物质

化肥:用物理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标明养分主要为无机盐形式的肥

土壤肥力: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

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自然肥力:土壤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

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人为肥力:土壤在耕、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

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有效肥力: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的那部分肥力。

潜在肥力:受环境条件和科技水平限制暂不能被植物利用的那部分肥

土壤矿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无机物的总和

土壤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化学结构和成分未改变的矿物

土壤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在风化或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分解、破坏

而形成的矿物

土壤粒级:根据土粒直径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

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出矿质营养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形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使

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

土壤孔隙性(孔性〉土壤孔隙度、大小孔隙搭配比例及其在土层中

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

土壤容重: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干质量。单位为:g/cm3

热容量: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耕性:指土壤在耕作时反映出来的一系列物理性和机械性的总称

土壤宜耕期:保持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的时间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

土、粘土三大类

土壤水:存在于土壤的表面和土粒间空隙的一种稀薄的溶液

吸湿水(紧束缚水):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属于无效

水分

膜状水(薄膜水):指由土壤颗粒表面吸附所保持的水层

毛管水:靠土壤中毛管孔隙所产生的毛管引力所保持的水分

重力水:是指土壤中充滞于充气孔隙中的水分

土壤水势:土壤水分在各种力作用下自由能的降低。包括若干分势:

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凋萎系数(萎蕉含水量):指植物因缺水凋萎并不能复原时的土壤含

水量

土壤有效含水量: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的含量(土壤有效水的

最大含量为田间持水量和土壤萎蕉系数之间的差值)

土壤胶体:土壤中颗粒直径大小在l-100nm之间的土壤固体颗粒

永久负电荷:土壤中矿质胶体(2:1型的)发生同晶异质替代,从而

产生的电荷

可变电荷:数量、性质都随介质pH改变而改变的一类电荷

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与溶液中的另一种阳离子进

行交换的过程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单位重量的土壤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数量

的总和。

土壤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反映

了土壤中致酸离子的含量,即土壤pH的高低。是土壤肥力水平的重

要指标)

土壤潜性酸:由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I3+所引起的酸度

土壤活性酸: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土壤缓冲性:土壤抗衡酸、碱物质,减缓pH变化的能力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

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营养元素:植物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诊断:以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等指标作为根据,判断植物

的营养状况

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缺乏该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的元素(17)

有益元素:不是必需元素,但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或刺激作用的一类

矿质元素的总称(Si是水稻必需的元素,Co是豆科作物共生固氮时

必需的元素,Na是甜菜必需的元素等,Se对其它作物有毒,而对黄

英有益)

大量营养元素:植物体内占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的必需营养元素

微量营养元素:植物体内占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下的必需营养元素

最小养分:环境中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最缺少的养分

生理碱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碱的肥

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酸的肥

截典—是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经过运输

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

的水势差,土壤水分由土体向根表流动,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

向根表迁移(植物蒸腾作用、养分迁移的距离长)

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

从而形成土体一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

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有速度慢、距离短的特点)

营养失调:作物体内的某些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

和出现生理障碍的现象

根际:受植物根吸收与分泌作用共同影响的土壤微域范围。是植物与

土壤相互作用的场所

养分归还学说: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

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应归还给土壤的论点

最小养分律:植物的产量或生长量受环境中最缺少养分的制约,并随

之增减而增减。

养分临界值: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养分数量和比例的范围

下限

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对养分供应不足或过多最为敏感的时期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效能的时期

养分胁迫:土壤中养分供应不足或过量而产生限制植物生长的现象

离子拮抗作用:介质中某种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植物对另一种离子吸收

或运转的作用

协同作用:一种养分离子促进另一种或多种养分离子吸收的现象

交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结合生理效应大于它们各自生

理效应之和的现象

被动吸收:养分离子移入植物根内是沿电化学势梯度扩散和道南平衡

的结果。它不需直接供应生物代谢能量

主动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有选择性地逆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

进入细胞质膜的过程

激发效应:施入氮肥使土壤氮矿化作用增强的现象

复合肥料:同时含有N、P、K肥料三要素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

的化学肥料

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在溶解过程中,溶液中的Ca/P比

不断变化的现象

基肥: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

追肥: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种肥:播种和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同播或用来进行种子处理

的肥料

根处追胜_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借助雾器械喷洒于作物地上

部的一种施肥方法

灰分元素:样品经高温灼烧后剩下的不能再氧化的残渣(灰分)中所

含的元素。

缓效钾(非交换性钾):被2:1型层状黏土矿物所固定的钾离子以及

黑云母和部分水云母中的钾。反映土壤钾潜力的主要指标。

速效钾:通常指土壤中水溶性钾与交换性钾的总和。

硝化作用:土壤中的镂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转化为硝酸根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硝酸根在通气不良时转化为气态氮损失的过程

枸溶性磷肥:养分标明量主要属弱酸溶性磷的磷肥

1.土壤是由、、三相组成的,固

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包括和。

2.土壤矿物质来自,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

和O

3.土粒根据其大小和性质分为、、

三级,其中、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4.土壤胶体是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O

5.土壤热量主要来源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

温度差异较大除了与土壤热量平衡有关外,还与土壤和

等热特性有关。

1.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种,按其在植物体内的

含量可分为元素、元素及元素。通常把

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2.所谓C/N转折点是指(1分)。在

施用新鲜的作物秸杆时,因分解前的C/N大于,易发生

的现象,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3.土壤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四组,即:、、

和o通常将称为速效钾。

4.与单元肥料相比,复合肥料具有、、

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

5.玉米缺锌易发生病,苹果缺锌易发生病。

1.土壤孔性包括和。土壤孔性的数量一般用

表示,一般是通过土壤和来计算。

2.根据结构体的大小、外形以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常见的结

构体可分为、、、等,其中以

结构最为理想。

3.土壤耕性是指,耕性的内容一般

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和o

4.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

一是o这两个过程的进行均受到、、

及等因素的影响。

1.肥料发展的趋势主要有:、、、

2.植物根际pH的改变主要是由根吸收不平衡引起的。

根际养分的丰缺状况则取决于根吸收能力与吸收

能力的相对强弱。

3.在0〈边际产量〈价比的情况下,继续增施肥料将会导致作物

产量,经济效益。

4.养分离子间的交互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即:、

5.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包括和两类,其

中的方法,具有用量少和见效快的特点,因而被认为是微量

元素肥料最经济有效的施用方法。

6.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有法和法两类。在

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用这两类方法测定的利用率存在差异,

导致该差异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

7.按溶解性能,化学磷肥可分为、和

三类。

1.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

。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0

2.土壤胶体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因而可对土壤中的阳离子产生

吸附,其特点是和o

3.土壤酸性主要与土壤胶体吸附的致酸离子和

有关,根据致酸离子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可以将土壤酸度分

为和两种类型。

4.土壤导热率的变化主要受及的影响。湿土

比干土导热(快、慢),低湿度时,导热率与土壤容重成

(正、反)关系。

5.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叫,通常

将其分为三级,即、和o

1.施用高C/N比有机肥料(如秸杆直接还田)时;在分解前期

往往会发生现象,微生物与作物争夺土壤中原有的

从而导致作物生长不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

2.施肥包括基肥、、及四个基本环

下。

3.根外追肥时,养分主要通过及进入叶片。

双子叶植物根外追肥效果一般好于单子叶植物,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1分)。

4.化学氮肥可分为、、、

及长效氮肥等几种类型,其中尿素属于,是目前世界上含氮

量最高的o

5.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条件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随土

壤pH升高,的有效性下降,而的有效性提高。

6.复合肥料的主要缺陷在于:和o

1.腐殖质是高分子含氮化合物,其主体是与金属离

子的结合的盐类,其主要成分是、等。

2.阳离子交换量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和O

3.土壤耕性的好坏,应根据、和三

方面来判断,它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

4.假设某土壤只有K、Ca、Mg、H、Al五种阳离子,其含量均

为5cmol/kg,则此土壤的CEC为,盐基饱和度为,

Ca离子的饱和度为o

5.某地耕层土壤含水量为21%(重量%),土壤容重为1.33g/kg,

土壤总孔隙度为,则土壤的含水量(容积%)为,

土壤固相:液相:气相为o(土壤比重为2.65)

6.某土壤CEC为12cmol/kg,盐基饱和度为60%,则每亩耕层

土壤潜性酸的总量为厘摩尔,需要用公斤CaO来中

和酸性(每亩耕层土重15万斤)。

1.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当作物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时,缺素症状最早出现的部位

与该元素在作物体内的有关。作物缺铁时,症状一般最早出

现于,主要表现为。

3.土壤中难溶性磷化合物在酸性土壤中以为主,而碱

性土壤中以为主。

4.磷矿粉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效果好。

5.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很可能是由于缺_B

所引起的。

6.土壤养分由根外移至根表的途径有、、

三种。其中作物通过所获得的养分是很少的。不同

养分向根表移动的方式可能不同,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Ca、Mg以

移动为主,而P、K则以为主。

7.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条件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

内,当土壤pH升高时,元素的有效性提高;有机质含量过

高,可能会诱发作物缺;施磷过量则可导致缺o

8.目前商品钾肥的主要品种是,其制造方法有—溶

解结晶及浮选法—两种。

1.土壤有机质中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将其分为二大类:

一是,主要是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成分,约占

土壤有机质总量的;二是,在矿质土壤中占有机质

总量的O

2.整个土壤胶体分散系可分为胶核―、双电层―

—胶团间溶液—三大部分,其中胶核的成分由一腐殖质、

无定型的二氧化硅—、—蛋白质分子等的分子团组成。

5.一亩(即667m2)土地耕层厚度0.2m,容重为1.15t/m3,

则它的耕层土总重量为吨,现有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

水后达25%,则每亩灌水定额为吨。

1.硝态氮向根表迁移的主要方式是,磷、钾向根表迁

移的主要方式是。

2.对大多数作物来讲,氮、磷、钾营养最大效率期在

生育阶段。

3.容易发生植物缺铁的土壤是—碱性土壤o

4.根系吸收、不平衡可引起根际pH的改变,

当根系吸收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时,根际pH,而阴离子的

吸收量大于阳离子吸收量时,根际pH就o

5.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受、、的影响

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pH的升高的有效性相应降低,而

的有效性则提高。土壤还原性增强,则的有效性提

高。

6.测定土壤有效性氮含量常用的化学方法是o中性、

石灰性土壤速效磷测定的提取剂是0

7.高等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包括种,其中为

大量元素。

8.复合肥料的优点主要在于

(1•分)。

1.N素主要促进器官及部位的生长,而对器

官及部位作用很小,甚至无效,这一规律是确定N肥施用时期的重要

依据。

2.按土壤条件及作物需求把下列肥料填入表格,每一空格只能

填一种肥料(肥料品种为:碳镂、硫俊、硫酸钙、尿素)。

土壤作物肥料品种

盐碱土马铃薯

棉花_____

酸性土甜菜

水稻_____

3.土壤中的N03-N主要存在于中,而NH4+-N则有三

种存在方式,即、、O所谓的土壤速效氮

是指。

4.“早发型”土壤,一般作物生长前期土壤供N较大,

而供N较小,N肥施用上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基肥的主要作用是(1分),因此,

常用肥料作基肥。

6.测定旱地土壤水解性氮时,需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亚铁,其作

用是,土壤中的速效钾一般采用提取。

1.常用化学氮肥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一般情况下,酸性土壤较易缺等元素,而石灰性土

壤则易缺等元素,在有机质含量较多或一次性大量施用有机

肥的土壤易诱发缺等元素。

3.碳酸氢镂是一种化学性质碱性、极易分解挥发的肥料,施用

时应注意(1分)。

1.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为、和

2.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以、和

状态存在。

3.水分特征曲线表达了土壤中和的关

系。

4.盐基饱和度的计算应知道土壤的和土壤的

_________含量。

6.当土壤有机质中C/N小于时,才有细菌利用多余

的NH3供硝化过程的进行或供植物直接利用。

7.一般水稻适宜在氧化还原的条件下生长。

8.补偿离子和决定电位离子组成。

13.植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包括:、、

及。

14.导致根际pH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当时,根际pH下降。

1.土壤水分类型可分为、、、

和O

5.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

是反映土壤氧化或还原程度的重要指标,称为。

10.土壤中镂离子的存在方式有:水溶性镂离子、及

1.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具有()

A.土壤矿物质B.土壤有机质

C.土壤肥力D.土壤胶体

2.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导热率与土壤容重的关系是()

A.成正比B.成反比

C.无关D.不确定

3.不同质地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田间持水量最大的土壤是

()

A.砂土B.壤土

C.粘土D.不能确定

4.土壤比重(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中的()

A.土壤质地B.土壤矿物组成

C.土壤容重D.孔隙状况

5.下列几种土壤中最不理想的一种是()

A.上为砂土(20cm),下为粘土(60cm)B.粘质土壤(地

下水位高)

C.粘质土壤(地下水位低)D.壤土

1.在稻、麦轮作时,磷肥的最佳施用时间是()

A.麦生长前期B.麦生长后期

C.稻生长前期D.稻生长后期

2.肥料混合的最基本原则是()

A.避免混合后理化性质恶化B.保证各种养分齐备

C.混合要均匀D.降低成本

3.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很可能是因为缺乏()

A.铁B.硼

C.磷D.钾

4.市场上的“红色钾肥”是()

A.硫酸钾B.碳酸钾

C.磷酸二氢钾D.氯化钾

5.粪尿类有机肥料一般含()较多,同时也含有丰富的微量

元素。

A.氮、钾B.磷、钾

C.氮、磷D.钙、镁

1.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进行矿质化(分解)过程和腐殖化(合成)

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关系是()

A.先分解,后合成

B.先合成,后分解

C.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相同

D.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不同

2.有关腐殖质的错误说法是()

A.腐殖质是组成和性质不同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的混合

B.其主体是腐殖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盐类

C.其三个组分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均能被提取出来

D.在它的表面既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

3.不同质地的土壤,其对酸碱缓冲性次序是()

A.粘土〉壤土〉砂土B,砂土〉壤土〉粘土

C.壤土〉粘土〉砂土D.壤土〉砂土〉粘土

4.在高雨量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一般比在低雨量条件下形成的

土壤pH值()

A.高B.低

C.相同D.不确定

5.某土壤样品湿土重1000克,经烘干其土重800克,其含水

量质量百分数为()

A.20B.25

C.30D.40

1.水旱两熟制下,磷肥优先分配在旱作上,原因是()。

A.旱作需磷更多B.旱作施磷方法更简单

C.旱作土壤磷有效性差D.旱作土壤氮、钾供应能力很强

2.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碱性肥料的是()

A.氯化钾B.硝酸钠

C.磷酸镂D,硝酸铁

3.碱性、石灰性土壤上较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包括()o

A.Zn,Mn,CLB,MoB.Zn,Cu,Fe,Mn

C.Zn,Cu,B,MoD.Fe,B,Mo,Mn

4.所谓碳镂性质的“二重性”是指()

A.既可用于水田,也可用于旱地B.虽含酸根,但不影响

土质

C.本身化学性质不稳定,但农化性质较稳定D.含氮量低,

同时又易分解挥发

5.不属于二元复合肥的有()

A.磷镂B.偏磷酸钾

C.硫衣尿素D.硝酸钾

1.下列几种土壤中,最不适宜做树木苗圃地的土壤是()o

A.砂质壤土B.轻壤土

C.上层为砂土,下层为粘土D.粘夹砂层(粘质层厚)

2.整个土壤胶体分散体系可分为()三大部分。

A.胶核、双电层胶团间溶液

B.胶核、决定电位离子层、补偿离子层

C.胶核、胶粒胶团

D.胶核、决定电位离子层、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3.某土壤比重为2.68gcm3容重为1.34tm-3,则一亩地耕作

层15cm厚的土壤重量为()吨。

A.134.1B.268.2

C.200.1D.150

4.以下关与腐殖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每克有机质进入土壤后,最终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

数为腐殖化系数。

B.水田较旱地腐殖化系数高。

C.粘重土壤的腐殖化系数比轻质土壤要低。

D.同一物质的腐殖化系数一般是不固定的。

5.土壤中所有的大小孔隙都充满水时,水分流动的推动力是

()。

A.重力势和压力势B.基质势和重力势

C.基质势和压力势D.基质势、重力势和压力势

1.土壤保肥能力最强的是()。

A.粘土B.砂土

C.壤土D.石灰性土壤

2.有机肥料的改土作用越来越大,是因为()o

A.改土内容更丰富B.改土方法更有效

C.供应养分的数量在减少D.化肥用量不断增加

3.在生产上施用微量元素的原因主要是()o

A.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不足B.土壤中有效态大量元素

不足

C.土壤中微量元素总量不足D.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

4.过多地施用水溶性磷肥较易诱发()

A.缺锌B.缺铁

C.缺铝D.缺硼

5、作物缺()时,缺素症状首先在新生部位出现。

A.CaB.P

C.MgD.K

1.土壤中的阴离子与土壤胶体之间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o

A.由正电胶体静电引力吸附

B.被负电胶体排斥,即负吸附

C.由不带电的胶体产生专性吸附

D.由于静电引力吸附,可使土壤胶体负电荷增加

2.设甲土的CEC为8cmol/kg,交换性Ca2+为6cmol/kg,乙土的

CEC为30cmol/kg,交换性Ca2+为10cmol/kg,则Ca2+的利用率是()。

A.甲〉乙B.乙〉甲

C.一样大D.无法确定

3.盐基饱和度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母质与耕作施肥也有一定

的影响。因此,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我国从南到北,除少数土壤外,盐基饱和度逐渐增加

B.我国从东到西,出少数土壤外,盐基饱和度逐渐增加

C.南方土壤均为盐基不饱和土壤,北方土壤均为盐基饱和

土壤

D.经耕作施肥的土壤,盐基饱和度通常增大

4.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胶体的性质,常称为()。

A.粘土矿物B.原生矿物

C.次生矿物D,变质矿物

5.不同质地的土壤田间有效贮水量不同,有效贮水量最多的土

壤是()o

A.壤土B.砂土

C.粘土D.不确定

1.作物生长后期追施化学氮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中

粗蛋白的含量,农产品的品质()o

A.提高B.降低

C.不一定提高D.不受影响

2.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是因为()。

A.作物对这三种元素的需求量最大B.土壤中这三种元素

的供应量最少

C.这三种元素的营养价值最大D.这三种元素常常供不应

3.增施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作物氯离子中毒症,其原因是

增施磷肥可导致()。

A.土壤中氯离子的含量减少B.作物体内氯离子失活

C.微生物对氯离子的利用增加D.进入作物体内的氯离子

的量减少

4.所谓“最小养分”是指()的养分。

A.土壤中含量最少B.环境中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最缺少

C.作物体内含量最少D.对作物生长最不重要

5.如果某作物仅适宜在水溶性养分浓度较高的环境中种植,则

该作物养分吸收动力学方程中的()。

A.Km较大而Vmax较小B.Km较小而Vmax较大

C.Km和Vmax均较小D.Km和Vmax均较大

1.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o

A.母质形成之后,必需经过生物的作用和土壤形成过程,

才能转变为土壤。

B.风化过程的结束,标志着成土过程的开始。

C.母质与土壤相比,在四大肥力因素上还有质的区别。

D.母质与岩石相比,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即母质已具备了

初步肥力。

2.某土壤CEC为15cmol/kg,其中交换性Na占25%,欲用Ca

交换Na,则每亩耕层要用()kg的CaSO4(每亩耕层土重150000

公斤)。

A.191.3kgB.765kg

C.382.5kgD.256kg

3.土壤诊断学分类的依据是()。

A.成土因素B.成土过程

C.土壤属性D.土壤形态

4.土壤碱化是指吸收钠离子的饱和度高,即钠离子占阳离子交

换量的()%以上。

A.6B.30

C.20D.5

5.大多数土壤中盐基离子主要以以下四种离子为主:()。

A.Ca、Mg、K、NaB.Ca、Mg、Al、H

C.Ca、Fe、Al、KD.Fe、Al、H、Na

1.判断某种养分离子由细胞的膜外进入膜内是主动过程还是

被动过程应看该养分离子()。

A.半径的大小B.是否逆电化学势梯度

C.是否逆浓度D.带电的性质

2.高产施肥量与最佳施肥量间的差距决定于()o

A.肥料的品质B.肥料价格与农产品价格之比

C.农产品的价格D.农产品价格与肥料价格之比

3.硫酸铁、硫酸钾等含硫酸根的化肥一般不宜在长期淹水的土

壤中施用,其主要原因是()0

A.硫酸根对水生作物有害B.硫酸根被还原为硫化氢后对

作物不利

C.水生作物一般是忌硫的D.硫酸根易流失

4.作物缺少下列哪种元素会首先在新生叶片表现“脉间失绿”

症状?()

A.BB.K

C.FeD.Ca

1.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缺磷现象时,采用哪种方法解决较好()

A.增加磷肥用量B.施用生理碱性肥料

C.施用中性肥料D.配合施用有机肥料

2.下列哪组肥料的混合是最不合理的()o

A.硫钱一过磷酸钙B.硝酸铁一新鲜厩肥

C.氯化钾一硝酸镂D.磷矿粉一硫酸钾

4.作物生长停滞,老叶呈现紫红色,此时植物可能缺乏()0

A.铁B.硼

C.磷D.锌

5.作物苗期钾营养不足,主要是因为土壤中()含量少而引

起的。

A.矿物钾B.缓效钾

C.速效钾D.有机质中钾

1.从作物特性和生长时间上考虑,磷肥应首先满足()o

A.大豆B.水稻

C.小麦D.油菜

2.导致根际土壤pH不同于非根际土壤pH的本质原因是()。

A.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于非根际土壤

B.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与非根际土壤不同

C.根对阴阳离子吸收的不平衡

D.肥料种类不同可改变土壤性质

3.一般而言,最佳施肥量要低于高产施肥量,两者间的差距决

定于()o

A.肥料的价格B.农产品的价格

C.A和BD.肥料的种类

4.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o

A.氯化钾B,硝酸钠

C.磷酸锈D.硝酸钙

5.某种复合肥的养分含量为15、20、10,则该复合肥是()»

A.高浓度复合肥

B.低浓度复合肥

C.NPK复合肥,N、P、K的含量分别是15%、20%、10%

D.化成复合肥

1.土壤中NO3-易流失,主要原因是()o

A.土壤胶体带负电荷B.土壤还原性强

C.硝态氮为氧化氮6微生物利用

2.尿素属于()0

A.有机肥料B.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C.酰胺态氮肥D.缓释氮肥

3.普通过磷酸钙的制造方法是()

A.酸制法B.热制法

C.机械法D.混合法

4.制造混合肥料时,造粒的作用主要是()o

A.便于包装B.减少损失

C.避免肥料分层D.提高养分效率

L下列岩石,哪种是火成岩?

A.花岗岩B.砂岩

C.石灰岩D.大理岩

2.土壤空气与大气相比

A.氮气浓度低B.氧气浓度高

C.二氧化碳浓度高D.二氧化碳浓度低

3.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A.水层厚度B.相对含水量

C.容积含水量D.土水势

4.下列最好的土壤结构是

A.棱柱状结构B.粒状结构

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5.哪个数值不直接用来指示土壤的通气状况?

A.土壤容重B.土壤孔隙度

C.土粒相对密度D.土壤孔隙比

植物必需营养因素分为:大量营养元素(>lg/kg)、微量营养因素、

中量营养因素

NPK——植物营养三要素、肥料三要素

养分的跨膜吸收分为:主动吸收、被动吸收

岩石风化作用类型: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质量含水量

2)容积含水量

3)相对含水量

4)土壤水贮量

什么是土壤结构,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管理

土壤结构:土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含结构体和结构性。

土壤结构管理的主要途径:

(1)增施有机肥

(2)实行合理轮作

(3)合理的耕作、水分管理及施用石灰或石膏

(4)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5)盐碱土电流改良

什么是土壤质地?三类质地的土壤肥力各有何特点?不同土壤质地

的土壤如何利用和改良?

1)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按各粒级土粒含量的百分率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2)不同质地的土壤中含有不同的成土矿物,因而性质相差很大

①砂土主要以原生矿物为主,因此孔隙度大,通气性好,但保肥保水

能力差,且增温降温变化较快,“发小苗不发老苗”

②粘土以次生硅酸盐类矿物为主,质地较细,孔隙度较小,通气性差,

但保肥保水能力强,且增温降温变化较慢,“发老苗不发小苗”

③壤土的组成介于粘土和砂土之间,有一定的保肥保水能力,通气状

况一般也较好,养分供应适当,是最适宜耕作土壤

3)利用

①砂土宜于种植生长期短的作物及块根块茎类作物,而需肥较多的或

生长期较长的谷类作物,则一般宜在粘质壤土和粘土中生长

②一些耐旱耐瘠的作物以及实施早熟栽培的作物,也以砂质至砂壤质

土壤为宜

③单季晚稻生长期长,需肥较多,宜种在粘质壤土至粘质土壤中,而

双季稻则因要求其早发速长,故宜在灌排方便的壤质和粘壤质土壤中

生长

④果树一般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到中壤质的土壤。茶树以

排水良好的壤土至粘壤土最为适宜

4)土壤质地的改良:

①增施有机肥料②掺砂掺粘、客土调剂③翻淤压砂、翻砂压淤④引洪

放淤、引洪漫沙⑤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为什么南方的土壤常向酸性度方向发展?是否南方土壤均属于酸

性?

1)主要是由南方的气候条件决定的;同时因为氢离子和铝离子的较

强的吸附性。

2)土壤的酸碱性除了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外,还受到生物、母质的影

响,所以南方的土壤不一定都是酸性的

南方土壤的保肥能力一定比北方土壤的保肥能力弱。对吗?为什么?

不对。土壤保肥能力的强弱与很多因素有关。不仅仅与土壤pH有关,

还与土壤性状及土壤孔隙度、粘度等因素有关

试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2)提高土壤保肥性、缓冲性

3)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

4)提高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促进养分转化

土壤水势由哪几个分势组成

1)基质势是由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壤水势

2)压力势是指在土壤水饱和的情况下,由于受到压力而产生的土壤

水势

3)溶质势(渗透势)是指由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而引起土壤水势的

变化

4)重力势是指由重力作用而引起的土壤水势的变化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温度:提高温度能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

2)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时会导致有机质积累,

土壤干湿交替会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3)植物残体:碳氮比不同对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有重要影响

4)粘粒含量:粘质土通常比砂质土含有更多的有机质

5)土壤pH:对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和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氮肥在土壤中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1)淋洗损失:硝酸盐带负电荷,是最易被淋洗的氮形态

2)径流损失:硝酸盐、土壤粘粒表面吸附的钱离子和部分有机氮可

以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3)气体损失:土壤氮可通过反硝化作用和氨挥发两个机制形成气体

氮进入大气,从而引起氮损失(氨挥发易发生在石灰性土壤上)

根据水田的特点说明水田镂态氮肥深施的作用

(水田表施钱态氮肥后通过反硝化作用而损失的氮量相当可观。试分

析原因,并提出减少该损失的途径)(水田施用尿素,深施较浅施效

果佳的原因)

1)水田水层以下有一层较薄的氧化层,氧化层以下为还原层。

2)如果镂态氮肥表施,由于钱离子可被土壤胶体吸附,较多地集中

于氧化层,在氧化层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的硝酸根渗漏至还原层,在

还原层发生反硝化作用,从而造成氮素的气态损失

3)所以,应将镂态氮肥直接深施至还原层,这样可以减轻反硝化损

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某地常年实行小麦与水稻轮作,磷肥分配的重点是小麦还是水稻?为

什么?(水旱轮作制中,化学磷肥的施用原则是“旱重水轻”,其依

据是什么)(水田磷肥利用率较旱田高的原因)

施磷的重点是小麦,稻田土壤磷的有效性要高于麦田

1)土壤淹水后磷的总溶解量增加

2)淹水后土壤pH趋于中性,磷有效性提高

3)土壤Eh下降可导致高价铁还原为低价铁,提高了磷酸铁盐的有效

性,同时有利于闭蓄态磷的释放

4)淹水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不完全

5)磷主要依靠扩散到达根际,淹水有利于磷的扩散。

为什么在生产实际中常将磷肥,特别是过磷酸钙或钙镁肥作为基肥或

种肥而不作追肥?

1)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小,极易被土壤固定。

因此使用时,须尽量减少其与土壤的接触面,增加其与根层的接触机

会。用作基肥既可以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又可以提高局部土壤

溶液中磷的浓度,使施肥点与根系之间形成浓度梯度,以利于磷酸根

离子向根系扩散

2)作物的磷营养临界期一般都在生育早期,作基肥,是满足作物磷

营养临界期对磷的需要,充分发挥肥效的有效措施。

为何磷肥的利用率较低?如何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原因:

1)磷在土壤中的极易被固定

2)磷在土壤中扩散缓慢

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

1)根据不同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

2)根据土壤的质地条件、物理性状

3)根据磷肥的特性

4)配合施用氮磷钾肥。

为提高过磷酸钙的肥效应应采取哪些措施

1)集中近根施肥

2)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3)提倡根外追肥

4)不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5)旱重水轻

为何要避免在水田或排水不良土壤施用新鲜有机质

(1)因为水田或排水不良土壤处于嫌气状态,主要是嫌气微生物对

有机质进行厌气分解,产生大量的还原性有害物质,不利于植物生长

(2)由于新鲜有机质含有较高的C/N比,所以微生物与植物竞争矿

质氮,使得植物缺氮

试比较有机肥与化肥的主要差异(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在养分供应上

的特点)

1)养分含量:有机肥低,化肥高

2)养分种类:有机肥全面,化肥单纯

3)养分释放速度:有机肥慢,化肥快

4)肥效:有机肥较长,化肥短暂

5)有机肥可改良土壤,有些化肥长期施用后会影响土质,还会对生

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当前农业生产上单纯依赖化肥忽视有机肥施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且有利于农田养分循环及

提高农业环境质量

土壤的酸碱性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1)影响养分存在状态

2)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3)影响粘粒矿物的形成

4)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

化学氮肥是如何分类的

镂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硝镂态氮肥与长效氮肥

合理施用氮肥的原则是什么

因土;因作物;因肥料

简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注意事项

1)针对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施用微肥

2)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现状

3)改造土壤环境,提高肥料的可给性

4)把施用大量元素放在重要位置上

5)严格控制用量,力求使用均匀

有人认为:某个特定地区的“最小养分”总是保持不变的。试说明这

种观点正确与否

该观点是不正确的

“最小养分”是指环境中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最缺少的养分

最小养分与非最小养分间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两者在一定条件

下(如施肥)可以相互转化。

两种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

(1)差减法:(2)同位素15N法: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差减法利用率包含“激发效应”的影响,测定结果往往比同位素法氮

肥利用率高,但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外形诊断(2)根外喷施诊断(3)注射诊断(4)化学诊断

土壤孔隙有哪几种类型?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

1)通气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三种类型

2)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孔隙状况是:

①耕层的总孔隙度为50-56%,通气孔隙8-10%以上

②土体内的孔隙垂直分布是“上虚下实”,“上虚”有利于通气透水和

种子发芽、破土,“下实”有利于保土和扎稳根系

土壤中的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哪几组?分别评价各组分钾的有效性

1)水溶态钾就是土壤溶液中的钾

2)交换态钾吸附在带有负电荷的土壤粘粒和有机质的交换点上

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都是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因此常统称为速效

钾。

3)非交换态钾是层状粘土矿物所固定的钾离子和黑云母及一部分水

云母中的钾,是土壤速效钾的贮备。

4)矿物钾主要是指构成矿物或深受矿物结构束缚的钾,是土壤全钾

量的主体,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风化才能释放出钾离子,是土壤钾的

后备部分

氮缺乏

整株:植株矮小,瘦弱

叶片黄花:老叶开始出现症状

种子、果实:少且小,星熟,不充实

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

磷缺乏

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

植株叶小、叶色暗绿或灰绿、缺乏光泽

作物分薨延迟或不分蕤

根系不发达

晚熟、籽实细小

严重缺磷时,在不少作物茎叶上明显地呈现紫红色的条纹或斑点(花

青甘)甚至叶片枯死脱落,症状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

钾缺乏

老叶和叶缘先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

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处仍保持绿色,

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

氮过剩

1)细胞增长过大,细胞壁薄,细胞多汁,因而植株茎秆柔弱,叶片

肥大,贪青晚熟,易倒伏

2)易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虫害侵袭。如大麦褐锈病、小麦赤霉病、水

稻褐斑病

磷过剩

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

谷类无效分薨,枇粒增加;

叶肥厚而密,植株早衰;

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何异同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1)土壤空气中C02含量高于大气。原因是在于土壤中生物活动,有

机质的分解和根的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C02

2)土壤空气02的含量低于大气。原因是微生物和根系的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