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密★考试结束前2025年春季学期学生综合素养阶段性练习七年级历史(1)试题卷【命题范围:1-7课】(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有后世学者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有雄才大略。”据此可知,隋文帝最大的作为是A.加强中央集权B.开创科举取士制度C.结束分裂实现统一D.开通了大运河2.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达12米。这反映出隋朝A.疆域辽阔B.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C.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D.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3.据唐代杜佑《通典》记载:“(大运河)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据此可知,大运河的开通A.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往来C.加强了南北地区联系D.维护了社会秩序安定4.隋朝与秦朝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王朝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A.实行残暴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民族压迫D.加强文化专制5.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鉴于此,唐太宗A.任用贤才,善于纳谏B.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完善科举制度6.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恰当的应该是A.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B.滥杀无辜,唐朝由盛转衰C.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对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极盛时期8.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材料中户数的变化主要是源于统治者的哪一项措施A.注重文教,编修经籍B.整顿吏治,裁减冗员C.发展经济,改革税制D.广纳贤才,知人善任9.作为史料,下图文物共同反映了唐代A.经济繁荣B.农业先进C.民族交融D.对外开放10.唐都长安城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荟萃之地,由宫城(皇帝居住及处理朝政处)、皇城(政府机关所在地)和郭城(居民区和商业区)三部分组成。《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可能发生在长安城的A.宫城B.皇城C.郭城D.外城11.假如你是历史情景剧《安史之乱》的导演,剧中你不会安排的历史场景是A.安史叛军攻占长安B.唐玄宗被叛军杀死C.北方少数民族协助平叛D.名将郭子仪大败叛军12.“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掾······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史料反映安史之乱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B.失去对少数民族的控制C.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力量D.促进了人口的大量南迁13.学习历史事件应该全面掌握它的原因、经过与影响,下面属于唐末农民起义影响的是A.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B.使唐朝遭到致命打击C.推翻了唐朝的统治D.造成宦官专权局面14.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是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五代”的五个政权都在长江流域B.“十国”的十个政权都在南方地区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经济停滞15.唐朝时期,位于西南的云南与中原王朝联系密切,当时被唐朝册封为“云南王”的南诏首领是A.松赞干布B.颉利可汗C.大祚荣D.皮逻阁16.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如表可知唐朝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吐蕃和亲文成公主人藏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唐玄宗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鞨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A.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B.开创了和亲政策先例C.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灵活D.军事征服各民族政权17.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华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藩王能汉语”反映出A.繁荣的唐朝经济B.民族的交往交融C.频繁的对外交往D.多彩的文学艺术18.“唐代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具有巨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外来的文化能平等对待,吸收其有益的成分。”下列历史事件可以印证这个特征的是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玄奘西行19.新罗仿唐制设国学,教授《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成为新罗学生必读书,后又仿唐朝置算学博士和医学博士,分别讲授《九章算术》《本草经》等。这说明A.唐朝政治制度先进B.中华文明历史悠久C.中国文化影响深远D.中朝民间交往密切20.如图所示图片是唐代墓葬或遗址中出土的货币,它们共同反映了唐代A.货币样式多样B.外商财力雄厚C.币制管理混乱D.中外贸易繁荣21.雕版印刷是把要印制的内容刻在木板上,然后在木板上刷墨印刷。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是在A.两汉时期B.三国时期C.两晋时期D.隋唐时期22.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突出,名医辈出,这其中,撰写《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是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23.宋代人洪迈谈唐诗时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这表明唐诗繁荣的原因是A.时局动荡不安B.题材内容广泛C.风气包容开放D.诗人地位提高2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鉴真25.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唐朝时名家辈出,其中,骨力劲健,留下传世作品《玄秘塔碑》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欧阳询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0分,共50分)26.(14分)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王朝,但是极为繁华,为之后的大唐盛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的局面······在接下来的岁月中,需要为这片辽阔的版图植入新的体制,从根本上消除国家分裂的因素。-卜宪群《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材料二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南北社会政治经济的交流,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加强联系。-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材料三运河通航后,沿运河两岸兴起了杭州、扬州等商业都市,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商业都会,这些城市不仅是一方繁盛都市,而且也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张强《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唐】胡曾《咏史诗·汴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隋朝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并写出大运河的南北两个起点。(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2分)(4)材料四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对此,你怎么看?试说说你的理由。(4分)27.(12分)科举制度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废了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取消了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考试。-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该制度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与以往士子被动地等待举荐入选有本质区别,而考试成绩是取舍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性的等额录取,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相比之前以名望等模糊标准,这又是进步。-赵家冀《中国教育通史隋唐卷》材料三科举制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朝廷。科举制还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打破了官僚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流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因此,科举制度不但得到了唐代统治者,而且得到了以后各个王朝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结合所学,隋文帝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他统治期间以什么方式进行人才选拔?(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度的特点。(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在唐代产生的影响。(4分)(4)结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人才选拔的认识。(2分)28.(14分)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空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的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那时和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的有70多个。唐政府机构中有鸿胪寺,专门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立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再加上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汇集了众多的外国宾客,是世界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长安的太学里有外国留学生。-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大化四年,派使者赴唐,大使二人,副使二人,学生沙门(僧人)等随之,约二百四十人余,乘两艘船往。-摘编自《新编日本通史》材料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摘编自郭沫若《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周年纪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原因。(4分)(2)材料二中派往唐朝的使者被称为什么?他们来唐朝的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中外交往的哪个史实?这个事件有何作用?(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的对外政策对我们今天的对外交往有何启示?(2分)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小论文。材料唐太宗统治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统治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治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5年春季学期学生综合素养阶段性练习七年级历史(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345678910111213CBCABDACAABA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DCBDCDDDCBC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0分,共50分)26.(14分)(1)历史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写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政治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提高行政效率。(写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2)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2分)起点: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2分)(3)意义: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发展,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写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4)看法: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答不全面、不客观、有一定的道理等皆可)。理由:大运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不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引发了农民起义和各种势力反隋。(开放性问题,观点不得分,主要看理由,写出两点合理的理由,符合题意即可,4分)27.(12分)(1)魏晋时期标准:门第出身;(1分)隋文帝标准:学识(或才能);(1分)选拔方式:分科考试。(1分)(2)特点:自由报考;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意思相近即可,每点1分,共3分)(3)影响: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提高了官僚队伍文化素养;成为历朝主要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等。(每点1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共4分)(4)认识:人才选拔过程要体现公平公正;人才选拔要注重人的学识和才能等。(写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