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7篇
老师在教学前通常会准备教案,对上课内容进展具体
支配,教案要怎么写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是我为
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盼望对您有所
帮助!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展简洁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依次和笔算依
次是一样的。
3、让学生擅长视察发觉数学的隐私,能够对一
些有规律的数进展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展简洁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视察发觉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运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
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
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去除)
自己试试看:
26x39=3124-8=
I、你觉得运用计算器须要留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掘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60x2=
1101+49=50+30=
38x79=201+101=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
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干脆口算的、能简算
的题目,就不须要运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视察发觉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展)
101101x1=101101x2=101101x3=101101x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视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觉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依据你们的发觉大胆推想,能不用计算器,
干脆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101101x5=101101x7=101101x9=
师总结:遇到101101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
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
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竞赛的方式进展,以稳固学生运用计
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
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视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
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
知道1公顷=10100平方米,会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
积单位换算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造就学生相互合作的实力。
教学重点:
1、相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驾驭面积单位
间的换算关系。
2、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出示教学目标
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
三、老师精讲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日,小
明快乐的邀请小挚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
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此时此刻来到了哪儿?
3、视察画面,你发觉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
界。
(二)相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体育课上101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1
米有多长吗?
⑵、假如用4条101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
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⑶、小结:在数学中,
我们把边长10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
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0平
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1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
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1平方米。
(2)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
会这101平方米的大小吗?
(3)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100
平方米呢?
(4)101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100平方
米,也就是1公顷,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
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假如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
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
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4、相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相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
面积单位吗?
⑵小结:边长是10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
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lkm2。
1平方千米=101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
不但相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相识了平方千米,让我
们一起来用这些学问,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
填一填吗?
2公顷=()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顷
3平方千米=()公顷90000公顷=()平方千米
四、出示达标题
五、课后拓展、稳固应用
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相识了几个面积单位一一公顷和平方
千米。
六、作业布置
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
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相识线段、射线、直线。会用
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2、造就操作、视察、发觉、总结、概括等实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
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相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教学用具: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1、相识线段
⑴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相识端点
(3)画线段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线段,师巡察指画
法不同的学生画在黑板上,同位相互看一看画的线段,
反应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
向等。
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
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留意哪
几点?
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⑷读线段
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
怎么读呢?
依据学生的答复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
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随意一个端点读起。
⑸找线段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
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
2、相识射线。
⑴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
课件演示手电筒的灯泡放射出一束光线,问:你
看到了什么?
(2)画、读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
索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沟通。
师巡察发觉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刚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
解决?读射线呢?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
沿着随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
无限长我们只须要画出线的一局部就可以了。•为了便
利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
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
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
只有一种读法。
⑶找寻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
线?
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太阳、
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
线也是射线。
3、相识直线
⑴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
(2)画、读直线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
思索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沟通。
师巡察发觉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
端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
须要画出线的一局部就可以了。•为了便利读,要在直
线上随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
读作:直线AB(或BA),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
有两种读法。
⑷找直线
师:事实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线,比
方当一条笔直的马路一眼望不到头向两端直直的无
限延长时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条直线。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举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马路等。
(三)实践活动,归纳特征
比拟三线的区分与联系:
师:今日我们相识了三种线,请你谨慎视察它们
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说其余同学补充。
指出:看来三种线既有区分又有联系。
课件演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在直线上截取
1条线段;•一条线段去掉1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就
可以得到一条射线;•线段、射线也是直线的一局部。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师:今日我们相识了直线、射线、线段3位好挚
友,下面让我们和它们一起来玩玩闯关游戏,好吗?
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
2、无始无终(直线)
3、有始无终(射线)
其次关: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对)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错)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错)
第三关:试一试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随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着学生
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多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
追问:能不能再画呢?
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四关:你发觉了什么?
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很多条道路,哪条路最
短?(小结:两点间的全部连线中,线段最短)
(五)检测O
判定题:
(1)直线AB长30cm。()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⑶线段CD长5cm。()
⑷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线与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
帮助学生相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用字母表示。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问的了解和驾驭打下良好
的根底。
教材处理:
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比拟抽象的平面图形,
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化了解,鉴
于学生的思维依靠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用教
具,在试验、演示、操作、视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
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
学生的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踊跃性。以探究活动为
主的教学模式,边设疑边探究;边试验边总结,最终由
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L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相识直线、线段与
线段。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洁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即一根长长的线由
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
盒子里,卜剪刀、手电筒、尺。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
射线,还有学生答复为毛线、白线等等)
师:同学们答复得不错,但毛线和白线是一种生
活中的实物,而直线、射线、线段是将生活中的线抽
象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今日我们就具体来探究它们。
板书:直线射线线段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启程点,有利于
帮助学生找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的原
认知构造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呼喊力”,同时也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初步了解学生对学问的了解程
度。】
二、试验验证探究真理
(一)分组活动
活动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1、选两名学生每人拿一个盒子分别向两边拉,
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生谨慎视察整个过程。
2、汇报视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觉盒里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
生:我发觉线是直的。
生:我想我接着拉必需会到头。
师:依据视察到的这些你们认为它属于你们说的
哪种线呢?(有的说直线、有的说是射线)
师:它是直线,今日我只拿来直线的一局部让大
家视察。一会你们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是射线了。
师:你们视察到直线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端都可以不停的拉长。
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
生:直线是无限延长的。
老师板书直线的特点:直直的、无限延长
活动2
1、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剪断,然后一
名学生将线头固定不动,另一生将线接着拉长。共同
视察其特点。
2、汇报视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觉只有一段可以拉长。
生:这一端也是可以无限延长,另一端固定不动
的。
生:这条线也是直的。
生:固定不动的那一端是端点。
师:哪是它的端点呢?用手指一指。
生:那个线头就是
老师板书:一个端点、直直的、一端可无限延长
活动3
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的另一端剪断,然
后两名学生再向两端拉。共同视察其特点。
汇报视察到的结果
生:线的两头不能延长了。
生:它有两个端点。
生:它也是直直的。
老师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合理的设计试验过程,缔造良好的
探究情境,能引出学生探究心理,快速集中留意力,
使其带着深厚的爱好起先踊跃探究思索。在操作的过
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视察、试验、思索、探究,使学
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在试验、探究中去发觉直
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造就学生的探究实力、科学的探究方法、实事求是的
看法。】
(二)手势表示法:鼓舞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用
手势表示三种线的特点。
学生表示的方法为:直线一一两手相向向水平方
向不停运动,射线一一一手固定,另一只手水平方向
运动,线段一一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运动,然后停顿
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
征的理解。】
(三)介绍线的读法
三、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1、找寻生活中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体。
生:太阳光线是射线。
生:视线是线段。
生:我觉得视线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一样,是
射线。
师:假如从人的眼睛到所看到的物体,你认为这
一段视线是什么?(线段)
生:火车道是直线。我的课桌的边是线段。
生:..
2、完成书中画一画、练一练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实际应用充分表达数学解决实际问
题的作用,造就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修养。】
四、总结
谁想当小老师,总结一下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爱好,通过自己的总结
即起到了稳固新知的作用,学生的归纳总牢固力、语
言表达实力也得到了造就。】
五、评价
说一说老师今日的表现怎样?再说说你的表现怎
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下节课哪方面你会表现的更
好!
【设计意图:通过课时的总结评价可以使大家刚
好地相识自己,找到优点和缺乏;同时也能使大家取长
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5
教材分析:在本节课的教材设计中,主要是借助方
格纸作为载体,让学生自主的比拟各种不同形态图形
面积的大小,体验到比拟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有
多种方法.
学情分析:因为我班的学生动手实力比拟差,
以前没有多少根底,虽然训练一个学年,但是还是
不令人特别满意
o因此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带着想知道每个图形
的面积是多少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面积呢?先
独立操作,然后再小组沟通,集中小组中不同的解法。
然后再全班以组进展汇报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干脆判定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沟通,知道比拟图形面积大小的根本方
法。
3、体验图形形态的变更与面积大小变更的关系。
老师应留意的训练意识:视察、比拟、独立思索、
操作、沟通,学问、方法并进。
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拟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比拟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出示挂图)
1、提出看图要求:你都望见什么图形?
⑵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动手操作
(翻开学具袋,运用与挂图配套的图形进展比
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不规那么
图形。)
提问:想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你用什么
方法知道它们的面积呢?
(数方格)
2、提出活动要求:此时此刻请大家数一数每个
图形的面积
预设:⑴通过数格子得到图形面积
(2)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不出来怎么办?
(适当提出来大家探讨方法,或者选择出能数方格
的图形)
(3)可能有局部学生能通过不同方法得到图形面
积。
自我留意:教材中把方格纸作为载体,呈现各种形
态的平面图形。借助方格比拟图形面积的大小,是为
了学习没有格时怎样求图形面积做准备。
⑷汇报沟通: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①4.5②6③4.5④9⑤6⑥6@9⑧12
@4.5@10.5(11)15(12)15(13)15
3、比拟图形面积的大小
⑴将图中面积相近的图形分类,让学生分组比拟
图形面积的大小
提出操作要求:你想怎么比拟呢?
(巡察了解活动状况,个别指导,发觉多数学生存
在的问题。)
⑶在小组活动之后,同学进展沟通方法。(主要
是相互沟通经验,)
1=32=5=65+6=81+3=4=79+10=11=12=13
(4)思索: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汇报时,要指导学生说清自己发觉的方法,
和操作过程。)
个人留意:学生归纳整理出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
比拟的方法。然后再全班以小组代表进展汇报,一个
组说后其它组补充,能边汇报边展示,汇报时可以是
组内成员合作进展
我应当预设可能的汇报结果;即我的教案中的几
种都要心中有数,但此时学生可能只能汇报出书上提
示的几种。这时学生汇报有几种就引导大家总结出几
种,不必把每种都总结出来评价应依据汇报的状况随
机进展。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能选择
不同的图形进展面积大小的比拟,并通过图形面积大
小的比拟,驾驭一些比拟的方法。)
三、稳固练习(完成后面几个图示的任务)
1、你们能用自己归纳出来的方法判定下面哪些
图形的面积与图(一)一样大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第一个练习重点用分割、平移的方法来判定。)
个人留意:假如学生在第一环节没这类方法,这时
应引导归纳并补上。主要须要学生去体会图形变更面
积没变,为什么面积没变就须要分割平移?去证明体会
是目的,而是体会图形变更面积没变=等积变形。渗
透一种数学思想
,为今后学习面积公式推导打根底,还有解决问题的
思维习惯。不用给学生概念,会意就行了,只要老师
自己明白就行,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以后的面积计算作
铺垫。
2、你认为下面的哪个图形补上去就能使这个图
形变得完整?为什么?
(让学生探讨视察补哪块图形好,造就学生视察实
力。)
3、同学们用心想想:假如下面的方格图中,每
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一平方厘米,你能画出三个面积
都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图形吗?
用你们手中的方格纸试一试。
(依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否12平方
厘米都可以。)
⑴独立操作
(巡察检查并且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完成的状
况,巡察的过程中应留意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展展
示。)
(2)全班沟通一
个人留意:我觉得画图型的这道题比拟重要,假
如学生画的比拟简洁,我可以提示一下。这个学习活
动中学生画出来的图形不用分类,只是鼓舞学生尽量
画出矩形以外的其它图形就行,目的是体会等积变形
O
4、拿出学具袋里两个图形,请你试一试它们可
以拼成下面的哪个图形?
⑴独立操作
(2)沟通演示
(3)扩展:你还能用这两个图形拼成新的图形吗?
⑷独立操作
⑸在黑板上粘贴沟通演示
实力升华:通过刚刚的活动,你们是否发觉了哪
些有数学思索价值的东西呢?
学生归纳:图形的形态不同,但它们的面积都
是相等的。
或者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比方装修中,地板或墙壁
的图案,很多都是用的等积变形而构成的,把这道变成
与生活接近的,让学生去当设计师。(此环节视状况而
定)
个人留意:学生操作时应下到组里,指导学生,
了解学生的状况。多数人出现的问题集体解决,个别
的当场解决
,并且不必需要老师解决,提出来让同学帮助解决,尽
量让学生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
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造就
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问题的实力。
2、通过探究、思索、总结,阅历除数是整十数
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沟
通,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造就
学生书写干净、计算谨慎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驾驭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列竖式计算:964-81454-6
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
位,假如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
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需比除数(小)。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
算除法,老师想考考大家。
老师出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卡,让学生边读
题,边说出答案。
604-30=350+70=2404-60=1404-20=2704-90=
5604-80=4204-70=320+80=
同学们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驾驭特殊好,在生
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学们今日上
午交上来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一:学校买来92根跳绳,假如每班
3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第一个问题告知我们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决
吗?(92+30)
为什么用除法?(这道题是让我们求92里面有几
个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3(个))
92+30,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
的笔算除法。(老师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你会算吗?
出示学习指导:
1、先独立思索计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2、同桌沟通,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算?
2、让学生上台板演竖式,并说出笔算的方法。
学生在说完笔算方法后,追问3为什么写在个位
上。
3、出示问题二:学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牵大手,
平安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让学生独立解决,独立笔算后汇报。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要看前三位)
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6”,“6”应写在哪一位上
面。
三、稳固内化
1.用竖式计算。
604-20964-401404-20160+30585+80
2.改错题(看书上的83页)
3.问题三:一个足球2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
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哪
些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
位,假如前两位不够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
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需比除数(小)。
5.问题四:学校组织学生秋游,共有师生280人,
假如每辆车能坐50人,一共须要支配多少辆车?
四、全课总结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相识平行,感知平行线的特征,初步学会画
平行线,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造就空间想象实力与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实力。
3、感受数学的价值,造就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过程]
一、相识平行
1、初步感知,尝试判定
师;上课一起先,让我们先来看一小段录像(播放
录像)
师:录像里的小挚友在干什么啊?生:开窗户。
师:开窗户过程中,这扇窗户在做什么运动呢?
生:平移
师:是的,平移是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学问,你
们学得很好。我们看,窗户的一条边一起先在这个位
置;平移之后,到了这个位置。你知道这条边与这条边
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平行
师:你的学问面真广,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平行线。
师:你知道平行线吗?
高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图
画出了你心目中的平行线?
生1:第1幅、第5幅、第7幅。
生2:就第1幅
生3:1和5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行线都有自己的相识。原
委你的想法对不对呢?,学完这节课后,坚信你必需能
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2、充分体验,探讨本质
师:那么数学上,究竟什么是平行线呢?
我们来看:
窗户这两条直直的边我们可以看成是两条线段,
这条线段假如向两端无限延长、延长。闭上眼睛想象
一下,你看到的两条直线会怎样?会相交吗?
生:不会
师:都说眼见为实,这两条直线我看到的局部的
确是不相交的,可是无限延长之后我看不到,你凭什
么说他们恒久不会相交呢?
生1:因为延长是不会弯过来的。
生2:他们不会越来越近,最终靠在一起。
生3:它们之间的宽度始终不会变的。
师:宽度一样,其实就是说他们的距离到处相等。
(课件验证)
因为他们的距离到处相等,无限延长之后始终保
持着这样的距离,所以,他们恒久不会相交。
3、提升概念,再次判定
(板书并口述: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师: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我们也可以说其中一条
就是另一条的平行线。
假如我们把两条直线分别标上名字,AB和CD,
我们就说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HCD
师:我此时此刻假如把这两条直线都斜过来,此
时此刻他们相互平行吗?
生:平行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永不相交。
师:我们回头再来看刚刚的8幅图。
⑴你能利用刚刚学习的概念,找出这里的平行线
吗?要说出充分的理由。
(重点探讨学生初次判定错误的、有争议的或不敢
确定的。是平行线,为什么是;不是,又为什么。使学
生对平行的相识更加深刻)
(2)指图⑦只有一条直线,你能帮他找一天和他平
行的直线吗?
生:图1
师:上面一条还是下面一条
生:两条都和图7的直线平行
4、生活中的平行线
师:这些直线是相互平行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
这样的平行线吗?
生1:黑板的上面和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屋租赁合同协议范文
- 2025股权分配协议建筑工程用地合同
- 2025年二建《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通关必做强化训练试题库300题及详解
- 安徽省蚌埠市四校联考2025年3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 桥隧工技能鉴定理论资源高级技师习题(附答案)
- 试管婴儿护理健康计划
- 违纪学生协议合同书范例
- 基于主机的反弹shell检测思路
- 政府与中原证劵最紧密战略
- 车位转让协议与租赁合同
- 施工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
-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 高中学籍档案课程学分填写样式-历史化学政治
- (正式版)JBT 2930-2024 低压电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 灭火器检查的流程与步骤详解
- 南京市旭东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厂内检验员基础知识培训
- 马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有趣的故事 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员工雇主责任险操作管理规定
- 工业机器人基础及应用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