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青蛙音乐会》听辨乐曲中青蛙的蛙鸣声,能用打击乐器和人声模仿蛙鸣,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感受大自然的美。2.能用弹力彩带与肢体动作配合,体会《青蛙音乐会》中旋律的强与弱,快与慢,动与静的不同音乐表现手法。并且根据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说一说,做一做“青蛙音乐会”上的不同情景进,一步感受乐曲活泼、欢乐、优美抒情的风格;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选择表现的方式,如弹性彩带与肢体律动、打击乐、声势、体态、分组合作等形式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教学重点:1.聆听音乐,通过肢体动作和弹性彩带的配合,个人与小组的合作,感受音乐强与弱、快与慢、动与静的变化,抒发情绪,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进行音乐创作,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难点:1.能够通过弹力彩带的张和弛,正确表现音乐的强与弱、快与慢、动与静。2.用体态、弹力彩带、打击乐器等表现乐曲《青蛙音乐会》的不同乐段。3.通过实践、编创、情景表演等不同方式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话筒、弹力彩带(见最后一页备注)、蛙鸣筒、铃鼓、响板、等乐器若干教学过程:一、音乐律动进课堂(《小青蛙找家》)学生跟随教师律动进走进音乐教室。二、音乐与弹力彩带的游戏1.聆听钢琴曲《袋鼠》(一年级上)应用弹力彩带模仿袋鼠的“跳跃”与“观望”。教师播放钢琴曲《袋鼠》,学生边听音乐,边观看老师手中的弹力彩带和音乐的强弱、速度、音乐旋律的高与低有什么关系?2.师生交流。教师总结:弹力彩带的张与合,跟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旋律的高低进行变化的。3、学生实践----使用弹力彩带实践与音乐进行配合表演。三、课题导入,揭示主题《青蛙音乐会》1.谈话导入教师:小袋鼠给我们出了一道音乐难题,在接下来的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小动物的叫声?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彩带来表现动物的叫声呢?2.学生实践----用弹力彩带表现音乐中的蛙鸣声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聆听,用弹力彩带表现音乐旋律(B1、C1段音乐)3.教师反馈点评,揭示音乐主题《青蛙音乐会》四、欣赏《青蛙音乐会》1.完整聆听乐曲,学生用弹力彩带表现部分音乐(1)教师谈话:袋鼠妈妈和小袋鼠们也赶着去听森林音乐会!我们小朋友也一起去听一听。听音乐,告诉老师,哪段音乐是刚才小袋鼠出的难题,你能在听到那段音乐时,用弹力彩带表现音乐吗?(2)播放音乐,学生聆听并作出反应2.聆听C1、C2乐段(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想象=1\*GB3①教师播放C1和C2乐段,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描绘了音乐会中的什么情景?=2\*GB3②学生:歌唱/舞蹈/弹琴/伴奏。=3\*GB3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歌声、姿态、五弦琴、打击乐等为C1、C2乐段表演。(2)C1乐段的歌唱=1\*GB3①教师为C1乐段创编歌词,PPT屏幕出示歌词——“快快来吧,快快来吧,让我~们来歌~唱”。教师弹旋律,学生跟着钢琴用“wu”模唱旋律,模唱准确后加入歌词唱一唱。=2\*GB3②接着请班级中的小歌手带上青蛙歌王的头饰并且演唱这一段的主旋律,其余学生拉动手上的弹力彩带轻声哼唱,为“青蛙歌王”作伴唱。(3)C1乐段的舞蹈教师邀请四位学生扮演“青蛙舞王”,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的高低,依次在“五线谱池塘”中摆好造型(即C段第3个乐句);(4)C2乐段的弹琴教师邀请十位学生,用手中的弹力彩带装扮成五弦琴,再邀请一位学生来“演奏”五弦琴。聆听音乐,用手指按照节奏拨动五弦琴(弹力彩带)的琴弦,表现出音乐会弹琴演奏的场景。(5)C2乐段的伴奏教师摆放各种简易打击乐器,邀请若干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为乐段伴奏。3、对比聆听A1、A2、A3乐段(1)A1乐段音乐中模仿青蛙的蛙鸣声=1\*GB3①教师谈话教师:你听到了青蛙的蛙鸣声,你们能不能有节奏、有强弱的用弹力彩带来模仿小青蛙的歌声呢(青蛙音乐会A段)?连续的蛙鸣出现了几次?每次有几下?(教师可用手中的彩带进行音乐强弱的指挥)=2\*GB3②学生回答(四次,每次6下)并模仿演唱,同时用手中的弹力彩带表现蛙鸣声和力度的变化。力度由弱到强,手中的弹力彩带也随之由松及紧。(注意A1具有弱起的节奏特征。)=3\*GB3③学生边听音乐边表演(2)A2乐段中模仿青蛙的蛙鸣声=1\*GB3①教师谈话教师提问:你听到几次连续的蛙鸣声?数一数、比一比和A1次的蛙鸣声次数一样吗?除了鸣叫的次数不同以外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听出次数和节奏的不同)=2\*GB3②学生回答并用弹力彩带表现学生回答(持续而完整的蛙鸣声有三次,每次6下)并模仿演唱,同时用手中的弹力彩带表现蛙鸣声和力度的变化。力度由弱到强,手中的弹力彩带也随之由开与合。(3)A3乐段中模仿青蛙的蛙鸣声+学生创编=1\*GB3①教师谈话、学生作答教师提问:这次你听到几次连续的蛙鸣声?和A1、A2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共出现了四次,区别是出现了许多小青蛙重重叠叠的蛙鸣声=2\*GB3②学生编创表现蛙鸣教师请同学自己创编,如何表现蛙鸣声由弱到强?如何表现重重叠叠的蛙鸣声学生:用打击乐表现铃鼓+青蛙刮+响板+三角铁表现青蛙的重重叠叠;通过增加表演人数的方法,用层层递进,表演人数一排加一排表现音乐由弱到强。4、聆听B1、B2乐段(1)用弹力彩带表现B1段音乐学生根据音乐的三拍子开合手中的弹力彩带,静静地欣赏音乐(2)学生模仿蛙鸣重叠的声音请学生用手中的弹力彩带和自己的声音模仿重重叠叠的蛙鸣声(3)B2乐段出现时重复B1乐段的表演。5、完整表现整首乐曲《青蛙音乐会》(1)A1乐段:学生手持弹力彩带,有节奏规律地开合,并用人声表现蛙鸣声,注意由弱到强的表现效果;二三个学生用青蛙刮乐器表现青蛙的蛙鸣声。(2)B1乐段:音乐进入轻柔优美的B段,全场气氛安静,一个学生手持铃鼓,击打节拍三拍子节奏;若干组学生用弹力彩带配合三拍子的节奏张合摆动;(3)C1段音乐:在B段音乐表演的基础上,“青蛙歌王”手持话筒领唱,有表情地演唱“快快来吧快快来吧让我们来歌唱”;四位“青蛙舞王”在池塘中起舞,在特定的乐摆好造型。(4)A2乐段:用手中的弹力彩带表现蛙鸣声和力度的变化。力度由弱到强,手中的弹力彩带也随之由开与合。用人声表现众蛙鸣声,也可请二三个学生用青蛙刮乐器表现青蛙的蛙鸣声。(5)B2乐段重复B1(6)C2乐段演奏五弦琴并加入打击乐器伴奏(7)A3乐段:用弹力彩带和人声模仿出蛙鸣,用打击乐(铃鼓+青蛙刮+响板+三角铁/)并通过增加表演人数的方法,层层递进,表现出音乐会众蛙齐鸣的欢乐场景。音乐会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属结构合同范本
- 空调外包承揽合同范本
- 租赁和使用合同范本
- 农村门面承租合同范本
- 环境维护合同范本
- 日本技能实习合同范本
- 电气配件购买合同范本
- 剪辑制作费合同范本
- 技术扶贫产业合同范本
- 皮革布料采购合同范本
- 自行车发展历史
- 《基础写作教程》 课件全套 第1-11章 基础写作概论- 理论文体
- 护士如何处理患者的不合理诉求和抱怨
- 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 液压式随钻震击器设计
- 广东省义务教育学生毕(结、肄)业鉴定表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选择题】专项复习训练真题100题(附答案解析)
- H3C新员工文化培训报到指引(201607期)
- 《辅酶q10》教学讲解课件
- 第十章痰液检查课件
- 《融媒体实务》教学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