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国)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高三历史仿真模拟 1_第1页
高考历史(全国)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高三历史仿真模拟 1_第2页
高考历史(全国)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高三历史仿真模拟 1_第3页
高考历史(全国)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高三历史仿真模拟 1_第4页
高考历史(全国)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高三历史仿真模拟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00仿真模拟1历史单科标准练(A)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春秋时期的政治基本上是贵族化的礼乐政治。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以富国强兵、兼并土地为主要目标,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人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这一变化反映出()A.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宗法制淡出历史舞台D.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答案:B解析:由春秋时期贵族化的礼乐政治到战国时期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的变化,可知战国君主更青睐官僚政治,反映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故D项错误。25.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时期经济政策出处汉文帝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班固《汉书》卷六十四“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盐铁论·错币》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班固《汉书·食货志》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B.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D.协调了农工商的关系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反映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允许百姓铸钱、冶铁和煮盐,这些政策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实施盐铁官营始于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协调了农工商的关系,故D项错误。26.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履行养亲义务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致仕、辞官养亲。据此可知,宋代统治者()A.以养亲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B.重视官员的忠孝一体化C.弱化了血缘亲情对社会的影响力D.意在强调官员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宋代官员履行养亲义务具有多种选择,这体现了宋代统治者倡导官员忠孝两全,即忠孝一体化,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宋代官员养亲有多种选择,但并没有强调把养亲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故A项错误;宋代政府为官员履行养亲义务提供了多种选择,有利于强化血缘亲情,故C项错误;材料未强调官员要知行合一,故D项错误。27.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建筑、医药、饮食、服饰、礼俗等为一体,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代的文学发展。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反映了文学世俗化发展趋势,故D项正确;《红楼梦》虽多次遭政府查禁,但仍在民间流传,说明皇帝好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故A项错误;《红楼梦》的创作在前,流传民间在后,因而其创作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故C项错误。28.下图为1872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图文广告《成衣机器出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新式广告促进社会价值观更新B.西方文明助推社会生活变化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当时外国“成衣机器”在中国市场销售,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故A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洋装”“洋布”等进入中国百姓生活并逐渐改变中国传统服饰,但“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9.下面为1909年中国大学生分布图。这反映出()A.民主革命斗争的区域分布不平衡B.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控制范围不同C.清末改革对各地的影响程度有别D.新文化运动在各地发展存在差异答案:C解析:材料中各省区大学生在全国的占比情况,反映出清末“新政”对不同省区影响的程度有别,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出A、B两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30.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为此国民政府组织了会战,该会战()A.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阻碍了沿海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D.迟滞了日军南下进攻武汉的速度答案:D解析:依据“1938年初”“打通津浦路”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会战是徐州会战。该会战迟滞了日军南下进攻武汉的速度,故D项正确;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是平型关战役,故A项错误;该会战并没有阻碍沿海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故B项错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故C项错误。31.1979年7月,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一是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二是给企业一定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和资金运用的权力,以打破企业是政府机关附属物的体制。该方案实际上是()A.调整国民经济结构B.放权让利以调动企业积极性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答案:B解析:材料所示,政府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及生产、购销、资金运用权利,反映了政府通过对企业放权让利来调动企业积极性,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2.在古代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是法律人格。而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表明罗马法()A.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围C.明确了身份和权利继承的关系D.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材料中罗马法规定“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奴隶不具备自由身份,再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罗马法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公法和私法的范围界定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身份和权利继承关系的信息,故C项错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是维护平民的利益,这与材料反映的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33.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局面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D.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说明当时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故B项正确;据材料“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可知A项说法错误;《权利法案》对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等进行限制,但国王仍有部分行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内阁权力极度膨胀,故D项错误。34.法国百科全书派代表狄德罗论证了除去物质宇宙之外再也不存在任何别的实体,物质实体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这表明()A.路德教“因信称义”论受到质疑B.理性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C.百科全书派主导了启蒙运动进程D.近代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影响巨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物质宇宙”是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受到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宗教改革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理性主义的社会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启蒙运动进程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35.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国际政治体系”“充满不确定性”“减震器”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对各国间政治冲突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因此B项错,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单极世界的信息,A项错;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不是世界和平与全球治理的关系问题,D项错。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和国防公路战略构想。195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公路信托基金”,接受专用于公路目的的税收。此条款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上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千米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摘编自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摘编自徐丽等《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13分)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美国国内统一市场发展的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借鉴德国经验;联邦政府的支持;加强国防的需要;“冷战”的影响;法律政策的延续性。(1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6点即可)(2)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成就巨大;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形式多样。(7分)意义: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社会团结。(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汽车工业的发展、统一市场发展的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借鉴德国的经验、联邦政府的支持等方面思考。第(2)问,“特点”依据材料二逐句分析。“意义”依据材料二及所学从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生活、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等角度思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下表是其中三个情节。情节一孙悟空无视天庭玉帝,自称“齐天大圣”,偷吃蟠桃,搅了王母的蟠桃宴;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降旨请来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情节二唐僧、孙悟空等师徒四人继续向西天前进,来到了西凉女国,女王见唐僧仪容俊美,情愿以身相许,让位于唐僧,这下可急坏了唐僧。幸亏孙悟空机灵,用计稳住了女王,并乘机得到了通关文牒,师徒四人终于逃离了西凉女国情节三六耳猕猴不甘心失败,三番五次假扮孙悟空,迷惑了唐僧。唐僧中计将悟空赶走。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求助于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直到在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才原形毕露请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上述内容梗概中提取两个细节,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事件)并进行简要说明。[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历史现象(事件),对历史现象(事件)的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细节历史现象(事件)说明唐僧、孙悟空等师徒四人继续向西天前进唐僧到印度求佛法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人善于学习的精神;促进了中国佛教和文化的发展西凉女国少数民族地区存在母系氏族部落中原汉文化的先进性,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对落后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儒学的教化作用儒学的发展和世俗化(理学);教化作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直到在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才原形毕露佛教的流行唐代的开放;统治集团的态度;社会发展对佛教的需求孙悟空无视天庭玉帝,大闹天宫反封建专制斗争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细节的选取需要联系所学知识,例如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可以联系唐代玄奘西去印度取经这一历史事件;“说明”主要是对选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分析、解释,可从历史现象的出现原因、影响以及其反映的本质等方面思考。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其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在中国古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了郎中以外,考功司员外郎、主事、令史、书令史、掌固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二十七条相对具体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簿”,再逐级检勘、汇总、上报,然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其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考课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考课制度的作用。(7分)答案:(1)特点:日臻完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考核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考核内容广泛,标准详细系统;考核程序严密;考核结果与官员奖惩相结合。(8分)(2)作用: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激励官吏改善吏治;巩固和扩大唐朝统治基础;对后世有借鉴作用。(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在中国古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除了郎中以外,考功司员外郎、主事、令史、书令史、掌固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逐级检勘、汇总、上报,然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等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提高政府效能、改善吏治、扩大统治基础、对后世的借鉴作用等角度分析。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在此之前,蒋介石认为“日苏必战”,误判了苏联的缔约动机。蒋介石最忧虑的是,日本既利用欧洲的混乱要挟列国对其退让,实际上又不介入欧局,而集中全力压迫中国。反之,他最期待的是,日本在侵华战争尚未结束之际,就同时介入欧局,或北进攻苏,或南进掠取欧美的亚洲殖民地。因此,蒋介石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速订军事同盟,即间接促使日本决意和德意结盟,从而使苏联与日本都不能对欧战旁观坐大,苏日战事或不能免。1939年5月,蒋介石在分析国际局势时指出,“只要美国对远东方针不变,九国公约存在,则中国之地位当然有利”。——摘编自鹿锡俊《蒋介石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反应》(1)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前国际形势的认识及对策。(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对远东局势的影响。(6分)答案:(1)认识:日本会趁欧洲混乱之机,加紧侵略中国;苏日战争在所难免;苏德为自保会互相利用;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有利于中国抗战。对策: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结盟,德国与日本结盟,促成苏联与日本的对抗;寄希望于美国支持。(9分)(2)影响:使中国抗战更加艰难;有助于加强苏联在远东的防御力量;打破了日军的“北进苏联”计划。(6分)解析:第(1)问,“认识”,根据材料“日苏必战”“日本既利用欧洲的混乱……集中全力压迫中国”“只要美国对远东方针不变,九国公约存在,则中国之地位当然有利”等概括。“对策”,依据材料“推动苏联与英法速订军事同盟,即间接促使日本决意和德意结盟,从而使苏联与日本都不能对欧战旁观坐大,苏日战事或不能免”“只要美国对远东方针不变,九国公约存在,则中国之地位当然有利”等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中国、苏联、日本的影响方面分析。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935年,钱学森远赴美国求学,准备离开祖国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