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丹《阿炘的二胡》阅读答案_第1页
钱国丹《阿炘的二胡》阅读答案_第2页
钱国丹《阿炘的二胡》阅读答案_第3页
钱国丹《阿炘的二胡》阅读答案_第4页
钱国丹《阿炘的二胡》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钱国丹《阿炘的二胡》阅读答案阿炘的二胡钱国丹20世纪50年代,父母前往山区,带走了三个小弟妹,把10岁的我和8岁的弟弟阿炘留在家里。阿炘话不多,整天沉着脑袋进进出出,好像有满肚子心事。不知谁给他起了个外号——“沉头虎”。新学期开学了,沉头虎自作主张,非要辍学给生产队放牛去。因为放牛一天能赚1个工分。牛一天也不能挨饿,所以他一年能赚365个工分。凭这,阿炘差不多能养活半个自己了。牧童们爱把牛放到附近的山上,山上野草丰饶,不必担心因牛偷吃生产队的稻秧或麦苗而被扣了工分。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山上没有大人的管束,牧童们爱怎么撒野就怎么撒野。阿炘他们最喜欢的是扯着喉咙唱歌,他们的山歌词语生动,曲调悠扬。那首后来上了央视的民歌《对鸟》就是阿炘他们的杰作:“青翠飞过青又青,白鸽飞过打铜铃哎。尖嘴鸟飞过红夹绿,长尾巴丁飞过抓把胭脂搽嘴唇哎……”我家东邻是五可家,他家有二胡有笛子还有扬琴。他们几兄弟能用这些乐器奏出许多美妙的曲儿,这让阿炘羡慕得不行。他很渴望得到一把二胡,然而按当时我家的条件,连一根二胡的弓毛也买不起。有一天,沉头虎带着斧子上山,砍回了一截粗粗的毛竹,放在檐廊上晾着。我家的檐廊总是空着,所以木匠阿海师傅长年累月在这里做橱柜桌椅。有一天,趁阿海叔回家吃午饭的间隙,沉头虎抄起他的锯子,对着他的那截毛竹开始锯。可是竹皮很顽固,锯口一碰就打滑。结果,非但没锯进竹子,倒把阿炘自己的小腿锯了个口子,血汪汪的。阿海叔饭毕回来,一看这模样,不知是心疼我炘弟的小腿还是心疼他自己的锯子,对阿炘吼道:“以后不许再乱动我的家伙!有活儿交给我干!”阿炘比画着,说想做一把二胡,要先锯个琴筒。阿海叔明白了,三下五除二就弄妥了。我在一旁看着,心想,光有个破琴筒有什么用,离二胡还差十万八千里呢。阿海叔对阿炘有求必应,用自己的零头碎料,陆陆续续地帮阿炘把二胡的琴杆、弦轴、琴码都给弄好了。一个雷暴天气的下午,被淋得落汤鸡般的炘弟连滚带爬地从山上下来。他脸色铁青,浑身淌水,我则被他抓住的那条蛇吓得浑身筛糠。沉头虎大口大口地喘着气,镇定地告诉我,他要截取中间最好的一段蛇皮,蒙在之前弄好的琴筒上。第二天他又砍回一根小竹子,用火将两头燂了燂,弯成了琴弓。他摆弄着琴弓,重重地叹了口气,说:“最难弄的就是马尾了。”五可家祖祖辈辈开着大药房。自我记事起,他父亲卓然先生和他哥哥大可就是坐堂医生。因为出诊的需要,他们家养着两匹高头大马,那是从内蒙古草原买来的骏马,体形彪悍,神采飞扬。五可放马的时候,常用一把梳子梳理马尾巴。那马尾巴自上到下都是5寸宽,质地饱满,油光水滑,像黑色的瀑布一泻到它们的后脚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阿炘只要上山放牛,一准要捎上五可家的两匹马。他精心挑选山坳,让马儿吃上最肥美的青草,因此这两匹马见了他就喜形于色;五可省去放马的工夫和辛苦,见了他也喜形于色。一日,那匹枣红马正咀嚼着鲜美的牛奶株(这种草的茎叶里储满乳白色的汁液,是牛马们的最爱),阿炘则抚摸着吃得正香的枣红马,手从它的背部滑到它的屁股,最后落在那油亮的马尾巴上。他弹琴般拨弄着那让他着迷的马尾毛,忽然一揪,一根马尾毛就到了他的手里。枣红马以为是遭了牛虻攻击,只是甩了甩尾巴,继续享用牛奶株。阿炘把那根马尾毛塞进口袋深处,然后移身到白马身旁,用同样的手法揪下一根马尾毛。那天回家后他找出我们家唯一的一个饼干桶,把马尾毛放了进去。我问揪马尾毛做什么,沉头虎回答道:“我要揪足200根,做一支正经的二胡弓子!”时间消消停停地过去,饼干桶里的马尾毛越积越多。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正在河埠头洗菜,阿炘的一个牧友一路狂奔,喊道:“不得了不得了了!阿炘被枣红马踢了一脚,快没命了……”我被他这一惊吓,差点一头栽到河里去。我问阿炘现在在哪里,他说在五可家马厩那边。我发疯般地往五可家跑去,见到五可正把肇事的枣红马牵向远处,那马的鼻孔在愤怒地喷着粗气,仿佛被踢坏的不是阿炘倒是它。阿炘躺在马厩门口,满脸是血,人事不知。大可把炘弟抱回到我家床上。卓然先生也过来了,他又是掐人中,又是扎针灸,忙活了半个时辰,炘弟才悠悠地醒了过来。炘弟在床上躺了半个月,也吃了卓然先生半个月中药。待到他晃晃悠悠地能起床走动时,我问他:“平日里马跟你很友好啊,那天它为什么变凶了”他说:“是我太贪心了,一下子想揪它两三根马尾毛,枣红马怒了。”那天五可也来了,他打开了饼干桶,数了数阿炘的“收藏”,说:“还不够呢。”第二天,五可送过来十几根马尾毛。阿炘的二胡总算完工了。虽然粗陋,但拉起“青翠飞过青又青,白鸽飞过打铜铃”,那曲调和他唱的一模一样。(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炘很有主见,他决定去放牛,展现了他不想上学的孩子天性与养活自己的担当,“非要”一词强调了阿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特点。B.文中说阿炘他们“扯着喉咙唱歌”,又说“山歌词语生动,曲调悠扬”,甚至上了央视,体现了“我”对他们既有点轻视又忍不住赞美的矛盾心理。C.文中插叙五可家世代行医和养着两匹骏马的情节,并专写那马尾质地饱满、油光水滑,为后文写阿炘揪马尾毛反被马踢伤及五可的父亲为其医治的内容作铺垫。D.文中阿海叔的形象虽着墨不多却很丰满,他因阿炘擅动他的锯子而大发雷霆,显示其不善良的一面;后来对阿炘有求必应,默默帮他做好了二胡的多种部件,表现他善良的一面。7.关于文中阿炘揪马尾毛这一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炘揪马尾毛并非直奔目标,而是抚摸正沉浸于吃草的枣红马,一个“滑”字体现了阿炘动作的轻柔与小心翼翼。B.阿炘揪马尾毛的动作又稳又准又快,枣红马以为是遭了牛虻攻击,作者从阿炘和马两个角度来写是为了突显枣红马对阿炘的信任。C.阿炘“弹琴般拨弄着”马尾毛,不仅体现出他对马尾毛的着迷,更激发读者想象,仿佛他拨弄的不是马尾毛而是二胡的琴弦。D.枣红马踢伤了阿炘“我”很着急,但后文阿炘却说是因为自己“太贪心了”,写出了“我”与阿炘迥然不同的心理。8.文章在叙事过程中,对主人公的称呼在“阿炘”“炘弟”和“沉头虎”之间变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4分)9.本文以一个10岁孩子的眼睛来观察并进行叙述,在行文中体现出浓郁的儿童化色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6.C7.B8.①称呼“阿炘”侧重客观的叙述,感情相对冷静客观。②称呼“炘弟”侧重感情的抒发,体现了对弟弟的怜惜、疼爱,如阿炘在雷暴天被淋得落汤鸡般并连滚带爬地从山上下来以及他的腿被锯子伤到和阿炘被马踢伤后被大可抱回时,称呼“炘弟”表现了对他的怜惜、疼爱。③称呼“沉头虎”侧重形象的塑造,重点体现了阿炘“满肚子心事”,内心极有主意,做事出人意料的特点。(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9.①淡化情节,只是抓住几个重要的事件来叙述,重点记述了做琴筒、揪马尾毛等事件。②人物性格单一,文中重点刻画了阿炘内心极有主意,为了梦想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