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张家洋路(吉鸿路—莲池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TIME\@"EEEE年O月"二〇二二年十一月1.建设项目概况张家洋路(吉鸿路—莲池路)道路工程,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其中吉鸿路—油车桥路段长1268米,道路红线宽36m米;油车桥路—莲池路段长532米,道路红线宽20m米。沿线设置4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和3座桥梁。项目总投资约4600万元。工程拟于2015年1月开工,2016年12月完工,工期约24个月。1.1张家洋路(吉鸿路—莲池路)道路技术经济指标表1-1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指标1道路性质-新建2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3设计车速km/h30/404线路全长m18005红线宽度m20~366路面类型/透水沥青低噪路面7相交道路处78相交河道处29桥梁工程座310总投资万元46001.2道路工程(一)道路横断面设计本项目张家洋路道路横断面采用四块板形式。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如表1-2所示:表1-2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道路名称横断面方案张家洋路(吉鸿路—油车桥路)四块板形式:3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8m(机动车道)+3m(中央分隔带)+8m(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36m张家洋路(油车桥路—莲池路)一块板形式:3m(人行道)+14m(机动车道)+3m(人行道)=20m道路横断面示意见图1-1。图1-1道路横断面示意(二)道路路面设计路面按照环评要求采用透水沥青低噪路面。1.3交通量预测根据设计院提供的道路设计通行能力,张家洋路(吉鸿路—莲池路)近、中期平均车流量估算见表1-3,车型比见表1-4。表1-3道路不同路段、不同年份、昼夜车流量预测结果路段运行状态预测车流量2017年2024年2031年张家洋路(吉鸿路—油车桥路)昼间小时平均(辆/h)403689964夜间小时平均(辆/h)99170237张家洋路(油车桥路—莲池路)昼间小时平均(辆/h)172447626夜间小时平均(辆/h)42108152表3-7车型比例表时段大客车(大型车)普通汽车(中型车)小汽车(小型车)昼间(6:00~22:00)张家洋路(吉鸿路—油车桥路)12%4%84%张家洋路(油车桥路—莲池路)8%4%88%夜间(22:00~6:00)张家洋路(吉鸿路—油车桥路)2.4%0.8%96.8%张家洋路(油车桥路—莲池路)1.6%0.8%97.6%1.4桥梁工程1)张家洋路1号桥位于道路与油车桥路交叉口南侧跨河道处,桩号:0+441.693,结构形式为10+20+10m三跨简支梁桥。桥面标高6.287m。2)张家洋路2号桥位于道路与油车桥路交叉口北侧跨河道处,桩号:0+618.715,结构形式为13+25+13m三跨简支梁桥。桥面标高6.108m。3)张家洋路3号桥位于道路墩余路—西陈路段跨河道处,桩号:0+875.333,结构形式为10+20+10m三跨简支梁桥。桥面标高5.934m。以上3座三跨简支梁桥:上部结构采用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下部为桩柱式桥墩,重力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台后采用挡墙与其相接,造型简洁,与周围环境协调较好,基本能满足整体景观和道路布置要求。该桥型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施工工艺成熟,需要支架少,施工工期短,施工方案采用预制吊装,造价低。2.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1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正效益分析:张家洋路(吉鸿路—莲池路)道路工程的建设将促进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的实施。改善该区块的交通状况。道路建成后将促进市政雨、污水系统建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现有居住环境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通过铺设城市污水干管连通三墩镇与城西污水处理厂,对改善这个片区的环境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将有效提升城市整体景观。(2)社会环境负效益分析:道路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和噪声将对附近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由于运输材料等问题,加重现有周边交通网的压力。因此应该合理安排筑路材料车辆的运输时间,合理设置辅道,减少干扰周围民众的出行。2.2声环境(1)声环境现状由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拟建道路区域内主要为农居、小企业及园地等,目前道路周边环境噪声监测点17#、7#、8#,其没有列车通过时环境噪声昼间监测值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夜间有超标情况出现。当有火车通过时,噪声监测结果相比环境噪声会有所增大。17#监测点的昼间及夜间噪声均有一次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这说明绕城高速交通噪声对声环境质量有影响。10#监测点现状监测结果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2)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道路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应采用低噪声机械,注意日常维护;昼间除打桩机、空压机、起重机外的施工机械在30m外的平均等效A声级可达到GB12523的要求;夜间各种机械都不能达到此标准要求。在沿线各敏感点距路较近的路段施工时,应采取临时性的隔声降噪措施;加强对施工期间的管理后,施工噪声影响可相对减少,且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道路红线处及红线外40m处:张家洋路设计为城市次干路,属于交通干线,根据GB/T15190-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有关规定,交通干线两侧第一排居民住宅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其余区域道路红线40m外的区域划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①张家洋路(吉鸿路—油车桥路)路段采用普通路面,空旷条件下:昼间近中远期噪声预测结果表明4a类区和2类区均可达标;近期夜间噪声预测结果表明4a类区及2类区夜间均达标,中期4a类区夜间超标范围在红线外3m范围内(最大超标1.1dB),远期4a类区夜间超标范围在红线外6m范围内(最大超标2.6dB),2类区夜间预测值未出现超标情况。在采用低噪路面后,中远期夜间不再超标。②张家洋路(油车桥路—莲池路)路段采用普通路面,空旷条件下:昼间预测结果表明,近中远期4a类区和2类区均可达标;近期夜间噪声预测结果表明4a类区及2类区夜间均达标,中期4a类区夜间超标范围在红线外3.5m范围内(最大超标2.1dB),远期4a类区夜间超标范围在红线外6m范围内(最大超标3.5dB),2类区夜间预测值未出现超标情况。在采用低噪路面后,中期夜间不再超标;远期超标范围和超标幅度均降低,远期夜间超标范围约1m(最大超标0.5dB)。现状及规划敏感点:本项目对现状保护目标徐家塘、八字桥、东门村、董家门、莲池河头的影响,可以看出近期在采用低噪路面情况下,各现状保护目标昼夜间交通噪声预测值均达标。叠加本底后有3处夜间超标;其余叠加值均达标。中期在采用低噪声路面情况下,昼夜间交通噪声预测值均达标。叠加本底后有5处现状保护目标出现超标情况,其余均达标。从以上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现状位于铁路和张家洋路之间的八字桥和东门村民房,在铁路噪声和道路噪声双重影响下,噪声污染比较严重。其余张家洋路以西的现状保护目标噪声预测同样有超标情况出现。因此,本环评要求项目道路沿线现状保护目标上隔声门窗。具体范围是:所有现状位于铁路和张家洋路之间的八字桥和东门村民房;张家洋路以西红线外20m范围内民房。根据道路红线范围,总户数约37户。近、中期采用低噪路面情况下,规划初中和小学距张家洋路最近保护目标(分别为行政楼5F、办公楼4F)各层噪声预测结果均能达到2类区标准要求。目前项目周边配套尚未齐全,道路尚未建成,规划住宅用地等具体建设内容未确定。根据已批准的《杭州市三墩北单元(XH01)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本项目道路周边的B-R21-03、B-R21-06、B-R21-07、B-R21-08、B-R21-09、B-R21-10居住用地地块建筑限高100m(具体见附件)。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对于36m宽城市道路高度为75m至100m(含)高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距离为11.2m;对于42m宽城市道路,高度为75m至100m(含)高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距离为14m。因此本环评特预测高度为75m至100m(含)高层建筑控制线外1m处的近、中期噪声值。张家洋路(吉鸿路-油车桥路)路段道路红线外11.2m处第一排建筑受噪声影响的情况,近、中期采用低噪路面,各楼层昼夜间预测值及叠加值均达标。张家洋路(油车桥路-莲池路)路段道路红线外7m处第一排建筑受噪声影响的情况,近、中期采用低噪路面,各楼层昼夜间预测值及叠加值均达标。张家洋路沿线保护目标规划均为限高100m的高层建筑,因高度较高考虑日照等因素间距均较大。在此,按不利情况即距离道路红线40m处的第二排高层建筑来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张家洋路36m宽及20m宽路段道路红线外40m处第二排高层建筑受噪声影响的情况,近、中期采用低噪路面各楼层昼夜间预测值及叠加值均达标。2.3环境空气(1)环境空气现状由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可知,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各污染物监测值均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之内,项目建设地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可达到环境空气功能区要求。(2)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道路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污染物、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其中粉尘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突出,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可以减轻。根据类比资料,道路现场摊铺沥青时产生的沥青烟气影响范围一般在50m之内。(3)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张家洋路(吉鸿路~莲池路)建成后,近期和中期在各风向D类稳定度下红线范围处,平行风向NO2最大占标率近期为15.7%,中期为26.7%,不会对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造成超标影响。2.4水环境(1)水环境质量现状从分析结果来看,项目建设地附近地表水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要求,其中贝家支河东陈路断面NH3-N、TP及石油类均超标,污染最严重,属劣Ⅴ类水质;油车桥港莲池路断面、贝家桥港莲池路断面NH3-N、石油类超标,属Ⅴ类水质。项目建设地附近地表水水质较差,主要超标原因是沿河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的影响。(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道路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少量施工废水、施工材料堆放以及桥梁施工对水体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施工现场将建临时厕所,由环卫部门定期抽运。临时食堂含油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抽运。严禁外排进入附近的雨水管网或河道内。②施工废水工程产生的少量泥浆废水若直接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影响水质。因此,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施工废水进入水体,施工废水沉淀后上清液回用于场地洒水抑尘。③桥梁施工及施工材料堆放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采用围堰等对水体扰动较小的施工工艺,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对水体的扰动。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及一些粉末状材料)若堆放在该水体附近,如果保管不善或受暴雨冲刷等原因可能进入水体,也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因此,施工材料的堆放区应远离水体,并对堆场采取适当的防雨淋冲刷等措施,减少对附近河道水质的影响。(3)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道路工程建成后采用雨污分流制,铺设了城市雨、污水管,提高了沿线地区生活及工业污水截污率,可减少内河的污染,使沿线河道的水质得到改善。2.5生态环境(1)生态环境现状根据对道路沿线地区的实地踏勘和调查分析,道路所在地原为城郊结合部,沿线所经区域并无森林或较大面积的树林,工程区域内现状用地主要以农居、菜地等为主,工程沿线未发现珍稀野生动植物。(2)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施工活动包括土石方工程、道路平整、施工机械的活动、材料堆放、临时营地都会破坏地表植被,使区域内地表裸露增加,环境稳定性下降;此外,桥梁施工会对河道中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3)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道路建成营运后,由于沿线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规划的实施,导致道路两侧地块用地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道路建设将清除地表原有的植被,由于裸露的路面热容量小,反射率大,蒸发耗热几乎为零,下垫面温度高,升温快,粉尘和二氧化硫含量高,形成一条“热浪带”。这些都将造成小环境的改变,局部小气候恶化。道路建成后将实施合理的绿化进行一定的生态补偿,有利于改善道路局部小气候。2.6环保措施污染防治措施清单见下表2-1:表2-1污染防治措施清单项目主要环保措施和对策预期效果施工期水体污染防治措施①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产生的钻渣和泥浆不得弃入河体,应经沉淀池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施工或场地洒水抑尘;填河路段清理的河道底泥,其干化处理上清液回用于施工或场地洒水抑尘。②施工现场建临时厕所,厕所污水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临时食堂含油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后由环卫定期清运。严禁外排进入附近的雨水管网或河道内。③泥浆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严禁直接外排。机械冲洗废水、路面养护水等其他施工废水集中收集和处理后用于降尘。施工废水不外排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认真执行《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①施工工地周围根据要求设围档。②施工方案中明确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并严格遵守和实施;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和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冲洗干净后出场,保持出入口通道及道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整洁。③建筑垃圾、渣土等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需设置临时性密闭堆放设施并采取防尘措施。④施工期尽量避开易产生扬尘的天气。⑤禁止现场实施消化石灰、拌合石灰土等有严重粉尘污染的施工作业,采取边施工边防尘的作业方式。⑥道路施工时,同步通行机动车辆的临时道路应当硬化,并配备洒水设备,采取逐段施工的方式,已完工的道路部分应当保持整洁。⑦运输车辆实行密闭化,不得沿路泄漏、遗撒。⑧应采取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行驶。⑨采用商品沥青、商品混凝土,禁止现场设置拌合站等设施。减少扬尘等对周边环境影响噪声污染防治措施①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选用低噪声的施工工艺。②加强运输车辆、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使其处于良好、噪声较低的工作状态。③严禁夜间施工,若因施工工艺需要,需向有关部门申请并向公众公告。达到GB12523-2011相应标准要求固废污染防治措施①生活垃圾设专门容器收集,就近与环卫部门联系,委托其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材料包装物应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宣传,防止白色污染。②弃方根据《杭州市建筑工程渣土管理办法》及水保要求进行运输、处理。③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并处置。规范处置营运期水体污染防治措施①营运期间道路因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雨水管道排入附近河道。②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保持路面清洁,防止生活垃圾等随降水进入雨水管网,维护好雨污管道,保持排水顺畅。③加强桥梁防护栏的设计、施工,建议加大桥梁的防撞等级。④建议营运部门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事故应急计划,配备必要的资金、人员和器材,并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⑤加强车辆运输管理。运送化学危险品必须向公路管理站申报并办理准运证。道路管理部门对此类车辆按规定安检。运输车辆上要有明显标志,并保持车速和车距,防止事故发生。严加监控,事故多发地段设置限速标志,大雾、积雪等恶劣天气实行限行限速。⑥做好污水管道的衔接工作,确保工程沿线两侧截污范围内的污水顺利接入市政污水管道。尽量减少对周边水体的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和避免塞车现象发生。加强道路洒水及清扫工作。②要求交通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关于杭州市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2007年7月1日起,新车执行“国III”标准,在用车实行环保标志管理,对达到“国I”排放标准以上的车辆发放绿色标志,对达不到“国I”排放标准的车辆发放黄色标志。本项目路段对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高排放车辆采取限行措施。③做好中央隔离带、机非隔离带以及行道树的维护及管理工作。现状及规划保护目标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噪声防治建议根据环保部文件《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应明确责任和控制目标要求如下:a、在规划或已有地面交通设施邻近区域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建设单位应当采取间隔必要的距离、传声途径噪声削减等有效措施,以使室外声环境质量达标。b、因地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运行造成环境噪声污染,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应当采取间隔必要的距离、噪声源控制、传声途径噪声削减等有效措施,以使室外声环境质量达标;如通过技术经济论证,认为不宜对交通噪声实施主动控制的,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应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保证室内合理的声环境质量。通过对道路沿线现状保护目标的预测,张家洋路近、中期对现状保护目标影响较大,要求所有现状位于铁路和张家洋路之间的八字桥和东门村民房、张家洋路以西红线外20m范围内民房上隔声门窗。根据道路红线范围,总户数约37户,具体见表4-13。要求由有资质单位设计施工,隔声量不低于25dB(A),确保室内声环境达标。相关政府部门应重视地块的拆迁工作,最好在较短时间段内按照规划要求将现状保护目标全部拆迁完毕。2)工程及管理措施①工程建成初期周围有敏感点,沿线住宅、学校等开始施工,道路主要作为周边地块工程运输道路。经常维持路面的平整度,地面道路应重点关注跨河桥梁两端与路堤连接处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而引起交通噪声的增大;②与交管部门协调,安装超速监控设施,防止车辆超速行驶;③全路段设置禁鸣标志,避免由鸣号导致的交通噪声增大情况;④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严禁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农用车上路行驶,并设立禁鸣、禁行、限速、严禁停车等交通管理标识,减少道路的交通噪声影响。3)要求道路运营期采用透水沥青低噪路面。现状及规划保护目标处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固废污染防治措施沿线布置垃圾桶,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进行处置。及时收集、处置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绿化工程采用中央隔离带、机非隔离带以及行道树的方式进行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水土保持按照《三墩北单元吉鸿路地块9条市政道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及其批复要求实施。达到水保治理目标社会环境保护对策①政府相关部门需根据有关规定做好拆迁、安置工作。②施工场地人流车流密集处设置指挥员一名,疏导人流、车流,并张贴施工公告,明确建筑物的拆迁和道路建设可能影响的范围,提出人流、车流新的替代通道。确保社会和谐风险预防措施建议道路管理部门对附近区域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和运输方式登记注册,尤其要加强对各类化学物品的管理,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污染事故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处理方案,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以备万一发生此类风险事故,及时做无害化处理。将风险影响降至最低2.7公众参与1、个人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16%的人表示了解本项目,43%的人表示听说过本项目,41%的人表示不了解;14%的人对目前交通现状表示满意,59%的人认为一般,27%的人对目前交通现状表示不满意;25%的人认为目前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48%的人认为一般,27%的人认为目前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轻度污染;73%的人认为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79%的人同意本项目建设,21%的人表示无所谓;对于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其中54%选择噪声,31%选择废气,9%选择生态。从反馈的意见来看,公众对项目的实施持积极赞成的态度,公众比较关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要求对施工期的“三废”进行防治。有一位被调查对象提出:目前马路上灰尘太大了,无洒水车。对于此意见本环评予以采纳,建议有关部门在道路建设和运营后注意洒水抑尘工作。2、团体调查结果被调查团体中,20%的表示了解本项目,55%的表示听说过本项目,25%的表示不了解;10%的对目前交通现状表示满意,45%的认为一般,45%的对目前交通现状表示不满意;5%的5人认为目前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55%的认为一般,40%的认为目前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轻度污染;80%的认为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85%的单位同意本项目建设,15%的单位表示无所谓;对于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其中47%选择噪声,44%选择废气,6%选择废水。总体来说,受调查的群众和团体均赞成该项目的建设,无人由于环保问题反对项目的建设。3、公示结果根据有关要求,在建设单位委托环评单位展开环评工作7个工作日内,进行了环保公告,公告时间为2011年9月22日~2011年10月10日;并在环评编制过程中,上报审批之前进行了环保公示,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0月25日。在公示期间,相关单位及民众积极阅读公示内容,公示期间无人与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联系,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综上所述,从公众参与结果来看,受访公众和单位总体上赞成张家洋路(吉鸿路~莲池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没有受访者因为道路工程的施工扬尘、施工噪声以及营运后的交通噪声等环保问题而反对项目的实施。2.8环境可行性分析(一)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报批稿),根据《杭州市主城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报批稿),本项目建设地址处于“西湖三墩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Ⅰ1-10106D06)”,为优化准入区。本项目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属于《杭州市2011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中的鼓励类项目,能够加快道路沿线的截污纳管建设进度,有利于道路沿线生活污水的收集,改善当地水体环境。运营过程中无水污染物排放,可在限制准入区和重点准入区中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符合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中的建设开发活动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保护要求,只要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产废水处置等生态保护工作,工程建设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要求。(二)达标排放原则符合性分析通过污染防治对策措施治理,本工程废气、废水等均可做到达标排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下实验班试卷及答案
- 七年级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份3月游戏机租赁设备脑区激活监测免责声明
-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课件
- 腹腔镜胃癌护理查房
- 隔墙砌筑施工方案
- 2025年2月党建文化墙智能交互装置安装调试协议
- 2024年秋新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2 Unit review
- 增加混凝土强度施工方案
- 铝合金造型施工方案
- 保险公司首转对团队的意义方法课件
- TAVI(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后护理
- 6.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课件(共15张PPT)
- 建筑消防设施巡查记录
- 混凝土护栏检查记录表
- 常见生物相容性实验汇总
- DBJ04∕T 258-2016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课堂运用)
- 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管理台账
- 社会团体民办非清算审计报告模板
-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收费项目及标准表6726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