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082-2024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_第1页
DB14T 1082-2024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_第2页
DB14T 1082-2024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_第3页
DB14T 1082-2024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_第4页
DB14T 1082-2024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2024-11-15发布2025-02-15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前言 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场址选择 35占地面积 36场区布局 37牛舍建筑与养殖设施 48设备配置 59饲养管理 6 710粪污处理 711制度建设及档案管理 7参考文献 8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代替DB14/T1082-2015《肉牛规模养殖技术规程》,与DB14/T1082-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标准名称为《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增加了“肉牛规模养殖场”的定义(见3.1,见2015版第3章);——更改了“场址选择”的相关要求(见4.2,4.3,见2015版4.2,4.3);——更改了“饲养管理”中“人员管理”(见9.1,见2015版9.1);——更改了“购牛”的相关要求(见9.2.1,见2015版9.2.1);——更改了“病死牛处理”的相关规定(见9.6,见2015版12.3);——删除了“饲养投入品”(见2015版第10章);——删除了“产品安全”(见2015版第11章)。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西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浩、董志芳、负红梅、张婷、徐芳、侯东来、张元庆、张丹丹、杨玉清、刘晓妮、焦光月、程景、王栋才、靳光、李博、孙锐锋、李军。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5年首次发布为DB14/T1082-2015;——本次为第一次修订。3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本文件规定了肉牛规模养殖场的术语与定义、场址选择、占地面积、场区布局、牛舍建筑与养殖设施、设备配置、饲养管理、粪污处理、制度建设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2663标准化养殖场肉牛NY/T2698青贮设施建设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肉牛规模养殖场指专门从事肉牛养殖,年存栏肉牛200头以上的养殖场。4场址选择4.1选择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地势高燥、通风良好、背风向阳、交通便利、水电供应稳定、隔离条件良好的地域建设。4.2场址选择应符合NY/T2663规定。4.3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5占地面积按照每头肉牛占地45m²计算,并留有发展空间。6场区布局6.1总体要求4场区布局应遵循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安全生产、节约用地、管理方便、利于防疫的原则;在满足当前生产需求的同时,兼顾未来改造和发展的需要。场区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隔离与无害化处理区4个功能区,各功能区界限明显,运行方便;场区与外环境隔离,四周设立围墙,场区出入口设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入口设人员消毒通道和更衣室。上风向到下风向以此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6.2生活管理区位于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设立门卫、办公、生活、生产辅助设施,与生产区严格分开。6.3辅助生产区位于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紧靠生产区布置,设立干草棚、饲料加工贮存间、青贮设施、供水和供电设施。6.4生产区位于生活管理区和辅助生产区下风向或侧风向,主要设施包括牛舍、运动场、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牛舍要合理布局,满足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各牛舍之间距离大于建筑物高度的2倍,便于防疫和防火。运动场面积头均≥6m²。6.5隔离区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地势较低处,应与生产区距离100m以上,设置隔离牛舍、兽医工作室、病畜处置室,并设立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6.6无害化处理区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设立堆粪场、废弃物堆放设施及病死畜处理设备。6.7其它场区及牛舍内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场区内道路硬化,裸露地面绿化。7牛舍建筑与养殖设施7.1牛舍建筑7.1.1标准化规模养殖肉牛场应建有单独的母牛舍、犊牛舍、育成牛舍、育肥牛舍并建有运动场。牛舍按开放程度分有窗式、半开放式、开放式,饲养密度≥3.5m²/头。牛舍建筑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地面、墙壁便于清洗和消毒。7.1.2牛舍一律采取对头式饲养设置,中央饲喂通道4m以上,两侧为就地饲槽,宽0.5m,槽后牛床1.5m~1.8m,沿墙侧为清粪通道,宽1m左右。舍外设置运动场。7.1.3牛舍通风、采光良好,满负荷饲养期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温度、湿度、气流、光照符合肉牛不同育肥阶段要求。7.1.4场门口有消毒池、人员更衣、换鞋室和消毒通道;场内有行人、车辆消毒槽。并有环境消毒设7.2养殖设施57.2.1牛床牛床地面应结实、防滑、易于冲刷,并向粪沟作1.5%坡度倾斜。牛床以牛舒适为主,母牛可采用垫料、锯末、碎秸秆、橡胶垫层,育肥牛可采用水泥地面或竖砖铺设,也可使用橡胶垫层或木质垫板。头均牛床面积:成年母牛(1.60~1.80)m²×(1.10~1.20)m²,围产期牛(1.80~2.00)m²×(1.20~1.25)m²,育肥牛(1.80~1.90)m²×1.10m²,育成牛(1.50~1.60)m²×(1.00~1.10)m²,犊牛1.20m²×0.90m²。7.2.2牛栏采用金属颈枷式限位牛栏,与牛床同宽,高出中央通道1.2m~1.3m。7.2.3运动场牛舍向阳侧设立运动场。头均面积成年母牛20m²~25m²、育成母牛15m²~20m²、犊牛8m²~10m²。运动场地面以三合土为宜,周边设围栏,围栏外设排水沟,向牛舍远侧呈2%的坡度。7.2.4饮水槽运动场边设饮水槽,每头牛占位20cm,槽深60cm,水深不超过40cm。若用自动恒温饮水器,则每30头牛安装一台2位式饮水器。牛舍有自动饮水器或独立饮水槽。7.2.5平地饲槽不专门设计饲槽,即舍内中央通道与牛栏相接部位作为饲槽,该部位应坚实、光滑、不漏水,接缝处做成弧度,不留死角。7.2.6凉棚运动场中央搭建凉棚,头均面积成年牛4m²~5m²、青年牛与育成牛3m²~4m²。7.2.7草料库饲草棚应满足3个月~6个月生产需要,饲料原料库要满足1个月~2个月生产需要。7.2.8青贮窖建于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青贮窖建设应符合NY/T2698的规定。7.2.9饮水设施规模肉牛场一律采用各种形式的自动饮水设施。满足肉牛全天候自由饮用清洁饮水。7.2.10排水设施一般采用斜坡式排水沟,分设明沟与暗沟。暗沟排水系统如果长度超过100cm,则应增设沉淀井,其距离水源至少应有200cm以上的距离。寒冷地区暗沟的深度应达冻土层以下。7.2.11管理设施配备牛体自动刷拭器、修蹄床架。此外应有兽医室、装牛台、地磅等设施。8设备配置68.1饲养设备规模肉牛场应配备全混合日粮(TMR)搅拌机具、专用青贮饲料取用机械。如采用固定式TMR机械,8.2饲料加工设备应配备饲料加工机组,具备谷实粉碎,饲料混合搅拌功能。8.3饲草加工设备应配备青贮制作切草机等设备,大规模肉牛场可配备青贮饲料田间收切机械、运送机械、碾压机械等设备。8.4行为监测与人工授精设备应配备整合式或独立式发情监测仪以及全套人工授精设备和器材。9饲养管理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经过消毒通道,进行严格消毒。饲养人员上岗前,应更换工作服。不得将工作服带出生产区。任何人员不得携带动物及其产品进入生产区,并禁养其它动物。9.2.1购牛严禁从疫区引种。购进的牛必须有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购进后,要在隔离场(区)观察不少于15d,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转入生产群。9.2.2分群按照性别、年龄和体重进行分群管理,每个组群中年龄差异不超过半岁(老龄牛育肥除外),体重差异不超过50kg。9.2.3适应期管理新引进的牛应进行不少于15d的新日粮适应性训练,同时进行驱虫。9.3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选择,应符合《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饲料添加剂使用参照《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饲料卫生应符合GB13078要求。不应添加和使用国家农业行政部门公布的禁止使用的物质。9.4兽药使用兽药使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9.5消毒7严格门卫消毒制度,消毒池设在大门口及生产区出入口,进入牛场的车辆必须通过消毒池,采用含氯消毒剂、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2%烧碱等高效消毒剂进行浸液消毒,消毒药品每3d~7d天更换一次;人行通道设在消毒间内,消毒间安装紫外线灯或喷雾消毒设施,并设计洗手池和更衣柜等。9.5.2器械消毒,器械和饲具采用戊二醛类等腐蚀性较小的消毒剂每月进行一次清洗消毒。9.5.3每年春秋两季对牛舍及牛群活动场地进行定期消毒,用火碱类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结合生产周期、牛群周转进行不定期的环境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或醛类消毒剂进行熏蒸消毒。9.5.4按照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及流行病学的特点随时进行应急性消毒。9.6疫病防控9.6.1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疫病的诊疗由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的人员执行。按照当地兽医主管部门的安排,及时进行免疫接种。9.6.2当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对重大疫情先封锁、隔离,取样送检、确诊,并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采取控制、扑灭措施。9.7病死牛处理病死牛应及时定点无害化处理,且不得在场内解剖。9.8治疗普通原因或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疾病对症治疗;如发现具有传染病特征病牛,应尽早隔离,并消毒处理其粪便、垫草和行走过的场地、圈舍。10粪污处理10.1育肥场有固定的牛粪储存、堆放场所,堆放场所大小与生产规模相匹配,并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10.2采用干清粪法,牛舍、运动场的粪便以及草料残渣每天收集一次。10.3粪便处理应符合NY/T1168的要求;排放应符合GB18596规定。10.4育肥场的污水,通过沟渠、管道,汇集于化粪池,经发酵、沉淀后,用作农田灌溉。11制度建设及档案管理11.1制度建设建立生产管理制度、物品管理制度、出入场管理制度、兽药和疫苗购进使用管理制度、饲料加工使用管理制度、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卫生防疫制度、卫生消毒制度、档案制度、病死牛无害化处理制度、疫情监测报告制度、技术培训制度等。11.2档案建设与管理11.2.1根据《畜禽标识与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和《牲畜耳标技术规范》,对牛群进行标识和建档,建立肉牛日常生产记录。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