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20.01
□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XXXXXXX-XXXX
湿地调查技术规程
Wetlandinventory-Codeofpractic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2020-XX-XX发布2020-XX-XX实施
发布
DBXXXXXXX-XXXX
目次
前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总体原则..................................................................................3
4.1调查目的.............................................................................3
4.2调查范围.............................................................................3
4.3调查周期.............................................................................3
4.4数学基础...........................................................................3
4.5调查单元.............................................................................3
5程序确立..................................................................................3
6基本属性调查..............................................................................4
6.1边界划定..............................................................................4
6.2湿地类................................................................................4
6.3湿地面积..............................................................................5
6.4位置..................................................................................5
6.5海拔..................................................................................5
6.6所属流域............................................................................................................................................................5
7地表基质与土壤调查.......................................................................5
7.1地表基质..............................................................................5
7.2湿地土壤.............................................................................5
8水文水环境调查...........................................................................6
8.1水文特征.............................................................................6
8.2水质.................................................................................6
S湿地植物调查..............................................................................7
9.1植被调查.............................................................................7
9.2植物群落..............................................................................7
10湿地动物调查............................................................................8
10.1鸟类调查............................................................................8
10.2两栖、爬行动物调杳.................................................................8
10.3兽类调查............................................................................8
10.4鱼类调查............................................................................8
10.5水生无脊椎动物调查.................................................................8
11保护和利用状况调查......................................................................8
11.1湿地利用方式调查...................................................................8
11.2保护状况调查........................................................................8
11.3受威胁状况调查......................................................................8
12数据库与管理系统........................................................................9
12.1基本内容............................................................................9
12.2数据入库...........................................................................9
I
DBXXXXXXX-XXXX
12.3质量控制............................................................................9
13质量检查.................................................................................9
13.1检查形式............................................................................9
13.2检查方法............................................................................9
13.3检查内容...........................................................................10
13.4验收与质量评定.....................................................................10
14调查成果................................................................................10
14.1县(市/区)级调查成果..............................................................10
14.2省级调查成果.....................................................................11
附录A(规范性)遥感划界技术要求........................................................12
A.1数据准备.............................................................................12
A.2判读流程.............................................................................12
A.3外业调查及举证......................................................................14
附录B(规范性)吉林省一、二、三级流域划分.............................................16
附录C(规范性)湿地受威胁状况分级分类.................................................17
附录D(规范性)数据库结构..............................................................18
附录E(资料性)湿地调查记录月表.........................................................23
附录F(资料性)湿地调查质量检查用表.....................................................32
图1湿地调查技术流程图.....................................................................4
表1土壤调查指标及方法.....................................................................6
表2水质测试指标及方法.....................................................................7
表B.1吉林省一、二、三级流域及其代码表...................................................16
表C.1湿地受威胁类型、强度及其代码表.....................................................17
表D.1湿地斑块属性数据库结构表............................................................18
表D.2湿地区属性数据库结构表.............................................................22
表E.1湿地斑块记录表......................................................................23
表E.2地表基质与水文记录表................................................................23
表E.3重点湿地土壤调查表..................................................................24
表E.4重点湿地水质调查表..................................................................24
表E.5湿地植被记录表......................................................................25
表E.6样地描述记录表......................................................................25
表E.7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表(乔穴层).......................................................26
表E.8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表(灌木层).......................................................26
表E.9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表(草本层).......................................................27
表E.10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表(苔碎层)......................................................27
表E.11植物图片记录表.....................................................................28
表E.12重点湿地鸟类调查记录表.............................................................28
表E.13重点湿地两栖、爬行动物调杳记录表..................................................29
表E.14重点调查湿地兽类野外调查记录表....................................................29
表E.15重点调查湿地鱼类调查记录表........................................................30
表E.16重点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调查记录表..................................................30
表E.17湿地保护利用记录表.................................................................31
II
DBXXXXXXX-XXXX
表F.1遥感判读质量评定表..................................................................32
表F.2外业调查质量评定表..................................................................32
III
DBXXXXXXX-XXXX
,4―A—
刖百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宪国、祝占胜、薛振山、刘波、徐春光、武立军、高炳浩、李正东、武海涔、
姜明、邹元春、宗翔、杨铎。
IV
DBXXXXXXX-XXXX
湿地调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湿地调查的程序,规定了属性、区位、地表基质与土壤、水文水环境、湿地植物、湿
地动物、保护和利用状况调杳的方法,描述了过程记录、标记等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内陆地区自然湿地的调杳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板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4708湿地分类
GB/T2528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GB/T27648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632土壤总磷的测定碳熔-铝锚抗分光光度法
HJ710.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
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
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
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
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HJ717土壤质量全氮的测定凯氏法
1
DBXXXXXXX-XXXX
LY/T1237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NY/T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SL79矿化度的测定:重量法
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TD/T105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DB22/T2951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湿地边界wetlandboundary
湿地与非湿地之间的地表界线。
3.2
湿地植物wetlandplants
在湿地上生长并繁殖的植物,能够适应淹水或饱和土壤。主要包括能够适应淹水的维管植物及苔薛。
3.3
湿地土壤wetIandsoiI
在生长季节水分饱和、淹水或积水足够长的时间,处于厌氧状态的土壤。包括湿地泥炭土壤和湿地
矿质土壤。湿地泥炭土壤一般表层20cm有机质含量230%,其他为湿地矿质土壤。
3.4
内陆滩涂inlandbeach
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及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
[来源:TD/T1055—2019,附录A,有修改]
3.5
重点湿地keyv/etIand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内的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以及
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
3.6
全覆盖调查fullcoverageinventory
调查所有湿地的基本特征,包括基本属性调查、区位调查、地表基质调查、水文特征调查、植被调
查、保护和利用状况调查。
W7
重点调查keyinventory
在全覆盖调查基础上,对重点湿地还应开展水环境、湿地土壤、植物群落、湿地动物等指标的调查。
3.8
湿地斑块wetlandpatch
2
DBXXXXXXX-XXXX
湿地特征、影响因素相对一致的湿地单元,是湿地调杳、统计的最小基本单位。
3.9
湿地区wetIandarea
由多块湿地斑块组成的、具有一定水文联系和生态功能的湿地复合体。
4总体原则
4.1调查目的
为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满足国上空间规划和
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统•确权登记等工作的需要。
4.2调查范围
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湿地类参照GB/T24708。最小调查面积按照TD/T1055的规
定执行。
4.3调查周期
每5年调杳一次,其中,湿地基本属性每年调查一次。
4.4数学基础
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方式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1:2000、1:5000、110000比例尺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3度分带。
4.5调查单元
4.5.1湿地区
4.5.1.1湿地区划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按功能区划分为独立湿地区:不是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的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为独立湿地区;其他湿地依据
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貌单元的独立性及县级行政区划分湿地区。
4.5.1.2湿地区命名:根据现有的湿地区名称或地形图上就近自然地物、居民点等对湿地区进行命名。
4.5.1.3湿地区编码:单独区划的湿地区,编码固定为5位:第一位为2级湿地类代码,为数字2-4,
参照GB/T24708:编码第二位为扩充码,暂时为0:编码第三、四、五位为湿地区顺序码。其他湿地区,
编码固定为9位,前六位是各县(区、市)的行政区划国标代码,编码第七、八、九位为湿地区顺序吗。
县级行政编码参照GB/T2260执行。
4.5.2湿地斑块
4.5.2.1湿地斑块划分:下列因子之一有差异时,应单独划分湿地斑块:三级流域、湿地类、积水状
况、县级行政区域、土地权属、保护状况、湿地受威胁等级、湿地主导利用方式。
4.5.2.2湿地斑块编码:湿地斑块应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编号16位:前9位为斑块所在湿地区编
码,编码第10位为2级湿地类代码,编码后6位为斑块序号。
5程序确立
3
DBXXXXXXX-XXXX
湿地调查技术流程见图lo
5.I位置调去(见7.l>5.2(A7.2>5.3所属流械谓瓷《见73)—5EfiW*(SL7>
6.1地表*历谓会(史《.1》6.2岸地土壤调去(见8.2)6地表我H与土弟说叁(见8》
7.1水文特征调查<O.1)7.2水质词爻《见9.2》—7水文水环境蠲查(见9)
8.1溺姓国彼调玄(见10.1)&2M四口落调查《史10.2)8湿地植物潮查(010》
岛类调登9.2两栖,辰行动119.3&笑泅宣|9.4鱼炙调食(了119.5水生元力椎动|4,.
物璃加ll.2)||(疝【3)|]||1嬴.5)|9名地动物潮/(见ro1i1l:
10.1湿地利用方式,调点《见10.2%地保罗状况谢先(见10.3受威胁状况倜去:见
12.1)12.2)12.3)
11数烟与句管理娘挽(兄13)
图1湿地调查技术流程图
6基本属性调查
6.1边界划定
湿地边界划定具体方法和要求参照附录Ao
6.2湿地类
6.2.1依据历史调查数据,初步识别湿地类,建立解译标志库,解译标志应能够充分体现各类湿地的
影像特征,例如色彩、灰度、阴影、形状、大小、纹理、图案、地理位置、空间布局等:
4
DBXXXXXXX-XXXX
6.2.2完善遥感解译标志库,采用室内建标和野外建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已经建立完整判读标志的,
可以直接采用,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分类信息,结合实地调查确定湿地类。湿地类参照GB/T24708,
记录到第3级,填写表E.I。
a)室内建标:将遥感影像与已有湿地调查数据库进行叠加分析,选择前后期遥感影像特征没有
变化的区域,与湿地数据库记录不同类型图斑进行对照分析,形成各类型与遥感影像特征对
应关系;
b)野外建标:以影像景幅为单位,选取有代表性、实况资料好、类型齐全和交通便利的地块进
行实地踏察,将影像特征与实地进行对照,记录各种类型影像的色调、纹理、大小、形状、
地形地貌及地埋位置.(包括地名)等因素,拍摄地面实况照片,形成遥感特征与类型对应关联
的认识,建立解译类型与现地对应关系。
6.3湿地面积
6.3.1按照TD/T1055规定的方法,汇总得到单块湿地的面积,填写表E.1。
6.3.2重点湿地的范围按照管理部门批复的边界范围为准,湿地面枳为范围内各类型湿地的面积。
6.4位置
湿地斑块所在的县级行政区从省行政区划图上查取。记录湿地斑块中心位置及四至的经纬度坐标,
填写表E.1.
6.5海拔
依据实地调查或基础测绘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计算湿地斑块的平均海拔,填写表E.1。
6.6所属流域
湿地斑块所属流域从吉林省三级流域划分图上套取,参照附录B,填写表E.L
7地表基质与土壤调查
7.1地表基质
地表基质类型调查记录填写表E.2。
7.2湿地土壤
7.2.1样品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原则、采样方法、样品制备与保存、质量左制按HJ/T166的规定执行。沉降物
样品的采集方法、样品制备与保存方法按SL219的规定执行。
7.2.2调查指标及方法
见表1。
5
DBXXXXXXX-XXXX
表1土壤调查指标及方法
调查指标方法
有机废,%LYAT1237
泥炭层厚度,cmGB-T25283
pHNY.T1121.2
总氮,nig/kgHJ7I7
总磷,mg/kgHJ632
e水文水环境调查
8.1水文特征
8.1.1水源补给方式
按照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补给4个类型,填写主要补给方式,存在多种
补给方式的按照补给量从大至小依次填写:调查记录填写表E.2。
8.1.2水源补给稳定性
近5年内水源补给稳定性,分为稳定、持续增加、持续减少3种状况填写;调查记录填写表E.2。
8.1.3人工补给水量
近5年年均补给量,调查记录填写表E.2。
8.1.4水深
8.1.4.1地表有积水的湿地,测定地表平均积水深,参照GB/T27648的规定执行。
8.1,4.2地表无积水的沼泽湿地,调查上层滞水平均水深,方法为:在地表挖50cm深的坑,I5min后
测量坑内水面与地表间的垂直距离。调查记录填写表E.2。
8.1.5坡度
依据基础测绘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生成坡度图,套合湿地图斑,获取湿地的坡度。调查记录
填写表E.2。
8.2水质
8.2.1对于地表有积水的湿地,雨查地表积水的水质:对于地表无积水的沼泽湿地,调查上层滞水水
质。测试指标及方法见表2,调查记录填写表E.4。
6
DBXXXXXXX-XXXX
表2水质测试指标及方法
调查指标调查方法
矿化度SL79
PH
溶解领、五日牛.化需氧量(BOD)、化学需领量(CODcJ、总赳、觌氮、总璘,GB3838
mg/L
8.2.2根据重点湿地面积设定取样点数,分为V1000ha.1000-10000ha、>10000ha三个等级。其
中VlOOOha的湿地取3个采样点;100070000ha的湿地按照每600ha】仅1个采样点,不足3个取样
点的,以3个采样点作为最少采样点;>10000ha的湿地按照每900ha取1个采样点。
8.2.3调查季节按照DB22/T2951的规定执行。
8.2.4采样方法、样品运输和保存按照SL219的规定执行。
9湿地植物调查
9.1植被调查
包括湿地植被的类型、分布、面积和主要优势种,调查方法参照GB/T27648的规定执行,填写表E.5。
9.2植物群落
9.2.1调查时间
在植物生物量高峰期开展调查。
9.2.2样地布设
9.2.2.1样地形状一般采用方形:也可采用矩形、圆形或带状样地,样地面枳不小于400n/:
9.2.2.2以10()ha湿地面积设置1个样地为标准,不足lOOha的设置1个样地,且每个重点湿地各植
被类型样地数量至少为1个:
9.2.2.3样地描述记录按表E.6填写。
9.2.3样方设置
9.2.3.1主林层为乔木层,每个徉地设置1个乔木群落调查样方;主林层为其他层片,在样地内隧机
设置5个样方;
9.2.3.2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本群落样方面积的设定参照DB/T2951,苔辞群落样方面积为0.25
ITIXO.25m»
9.2.3.3样方调查结果按照表E.7-210填写。
9.2.4分层调查
7
DBXXXXXXX-XXXX
如果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层片,即群落中出现乔木层、灌木层、草
本层与苔辞层不同层片的组合,则需进行分层调查。首先要确定主林层开展调查,最后在主林层样地内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设置次林层的样方,进行各个次林层的植物调查。
9.2.5图片采集
选择完整、正常、未遭病虫害的湿地植物拍摄图片。在构图上确保良好的视角效果,尽量简单、突
出重点。拍摄内容包括生境、植株、果实、叶、花或茎的特写。调查记录填写表E.11。
10湿地动物调查
10.1鸟类调查
调查指标包括种类、分布、数量和栖息生境。调查方法参照HJ710.4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填写表
E.120
10.2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调查指标为种类、观察物、数量/数量级。具体方法和要求参照町710.5和m710.6的规定执行。
调查记录填写表E.13。
10.3兽类调查
调查指标为种类、数量/数量级。调查方法参照HJ710.3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填写表E.14。
10.4鱼类调查
调查指标为种类和数量状况,调查方法参照HJ710.7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填写表E.15。
10.5水生无脊椎动物调查
调查指标主要为种类和生物密度。采样频次和方法参照DB22/T2951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填写表
E.16。
11保护和利用状况调查
11.1湿地利用方式调查
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和访谈等方式获取。调查记录填写表匕17。
11.2保护状况调查
通过资料收集和访谈等方式获取。调资保护地的名称、面积和分级分类管理情况。调杳记录填写表
L170
11.3受威胁状况调查
以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湿地的破坏和受威胁情况,综合判定威胁因子和受威胁
等级,参见附录C,受威胁因子较多时,按威胁面积或程度大小记载。调查记录填写表E.17。
8
DBXXXXXXX-XXXX
12数据库与管理系统
12.1基本内容
12.1.1应建立包括全部调查因子的全省湿地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以空间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形式表
达。
12.1.2数据库应包含湿地斑块数据所有调查表、湿地区数据汇总表,数据库结构见附录D。
12.1.3数据库对象包括表、视图、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字段、数据库文档。每张表设立每一条
记录的唯一标识(即主键)。数据库满足可扩充、可共享的要求。
12.2数据入库
12.2.1对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非重性等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按照入库程序,进行入库工作,并
做好痕迹记录。
12.2.2根据遥感解译判读结果和现场调查成果,将各湿地斑块及其属性数据依次以统•格式输入数据
库中。
12.2.3入库完成后,要对入库的过程、入库结果进行检查,是否所有满足入库要求的数据都完好无缺
地完成了入库工作。
12.3质量控制
12.3.1质量控制采用分阶段检查制度,即每•阶段成果需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阶段。阶段性
质量检查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
12.3.2质量检查内容包括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属性数据准确性、调查数据正确性、拓扑正确性、
数据库更新及数据版本正确性七个方面,具体内容和检查方法参照TD/T1055的规定执行。
13质量检查
13.1检查形式
13.1.1县级自检
在市(州)级的组织下,县(区/市)级对调查成果进行100%全面自检。
13.1.2省级检查
13.1.2.1检查的外业工作量应占全部工作量的5%以上。
13.1.2.2遥感判读样地检查数量应占图斑总数的10%以上,并针对不同的湿地类及要求制订不同的图
斑判读合格率。只有达到要求的判读合格率时,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
13.1.2.3内业阶段其他各项工作应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工作重点是样地调直记录,各工组应全面复核,
并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检查人员进行100%检查,复位样地要检查有关的调查材料。
13.2检查方法
13.2.1质量检查一般采用原调查方法进行检查。外业检查时应尽量使用原用仪器和专业工具。内业检
宜由被检查人员提供成品交检有人员检查。
13.2.2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所检查对象,应根据检查的数据在开展工作前统一按随机方法抽取,外业检
9
DBXXXXXXX-XXXX
查时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检杳对象能客观反映其质量。上一级检查下一级工作,被检查的外业样地应
有部分重复,重复率应不低于10机
13.3检查内容
13.3.1遥感判读质量检查
13.3.1.1遥感影像的获取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要求。
13.3.1.2判读样地应通过其地理指标固定。
13.3.1.3解译标志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类型齐全,与现地调售结果相符。
13.3.1.4判读的辅助信息资料如地形图、土壤图、植被图等应收集齐全。
13.3.1.5各判读因子的正判率达到规范要求。
13.3.2外业调查质量检查
13.3.2.1湿地斑块的判读类型与现地的•致性:湿地斑块界线与现地实物是否吻合。
13.3.2.2样地位置:坐标与记载内容相符,其坐标误差不得大于10m。
13.3.2.3湿地类及分布、水文水环境、地表基质与土壤、湿地植物类型、湿地动物类型、保护、利用
和受威胁状况记录准确、无遗漏.
13.3.3内业汇总质量检查
13.3.3.1应建立内业汇总结果质量审查制度,对内业汇总的各环节进行自查自纠。
13.3.3.2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汇总结果异常的,应及时到现场进行检查核实。
13.3.3.3资料的汇总和数据处理符合本规程的要求,无遗漏。
13.4脸收与质量评定
13.4.1遥感判读质量评定
13.4.1.1遥感解译正判率N85%为合格,低于85%则为不合格,应重新判读。
13.4.1.2湿地边界划分、面积求算、属性数据逻辑关系、空间拓扑关系、图斑和属性数据的关联性必
须全部合格,不合格时应立即进行修改,直至合格。遥感刊读质量评定填写表F.1。
13.4.2外业调查质量评定
以湿地斑块为单位,逐一评价受检查湿地调查质量。调查质量评分100分为满分,得分295的评定
为优、得分>80且<95的为合格、得分交0的评定为不合格。外业调查质量评定填写表F.2。
14调查成果
14.1县(市/区)级调查成果
1411调杳实施方案。
14.1.2调查记录表。
14.1.3湿地分布图(含流域分布图)。
14.1.4统计汇总表。
14.1.5质量检查报告。
10
DBXXXXXXX-XXXX
14.1.6调查成果报告。
14.2省级调查成果
14.2.1湿地调查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14.2.2调查数据记录表、调杳成果统计表。
14.2.3湿地分布图(含流域分布图)、其他专题图。
14.2.4湿地调查成果报告。
14.2.5调杏质量检告报告。
14.2.6湿地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11
DBXXXXXXX-XXXX
附录A
(规范性)
遥感划界技术要求
A.1数据准备
A.1.1获取调查区相关图件和资料
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包括调查区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流域等专题图,湿地二调成果
图集及泥炭资源及碳库调查数据库;多年平均水边线数据;多年平均JL壤含水量数据;多年平均植被盖
度。
其他资料:湿地植物名录等有关的文字资料和统计数据。
A.1.2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多光谱遥感数据应采用亚米级高分系列数据,光学数据单景云雪量一般不应超过10船特殊情况不
应超过20乐且云雪不能覆盖重点周查区域。
A.1.3遥感数据源处理
对遥感数据要以湿地为主体在行图像增强处理,并进行几何精校正。数学基础上采用“2000国家大
地坐标系''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经过处理的遥感影像数据,按标准
生成数字图像或影像图。
A.2判读流程
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确定疑似湿地斑块及其湿地类。
A.2.1“自上而下”的方法
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如第二次湿地调查成果、泥炭资源调查成果、全国第三次土地(国土)调查遥感
解译结果或最新湿地专项调查成果数据,解译图斑地类为湿地且在历史数据中均为湿地的斑块,利用遥
感数据修一正箕边界,并获取湿地类、而枳、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水源补给稳定性、
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历史数据图斑不为湿地的,逐一
核实湿地斑块。
A.2.2“自下而上”的方法
对于近期历史数据图斑不为湿地的,结合地方湿地管理部门上报信息和遥感解译结果,确定疑似湿
地斑块的分布位置,进行现场逐一核实,获取湿地斑块边界、类型、面枳、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
平均海拔、植被类型、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稳
定性、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湿地边界等数据。
A.2.3建立解译机制
1)调查线选设
选设3〜4条调查线,原则包括在遥感假彩色上色彩齐全,对工作区有充分代表性,实况资料好,类
型齐全,交通方便。
12
DBXXXXXXX—XXXX
2)线路调有
通过对遥感假彩色像片识别,利用GNSS技术,建立起直观影像特征和湿地实况的对应关系。
3)室内分析
依据野外调查确定的影像和地物间的对应关系,借助有关辅助信息(湿地图、水系图、湿地分布图
及有关物候等费料),建立遥感假彩色影像上反映的色调、形状、图形、纹理、相关分布、地域分布等
特征与相应判读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
4)制定统一的解译标准,填写判读解译标志表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判读类型的定义、现地景观形成统一认识,并对各类型在遥感信息影像
上的反映特征的描述形成统•标准,形成解译标志,填写判读解译标忐表。不同遥感影像资料或遥感影
像资料时相差异大的,应分别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5)判读工作的正判率考核
选取30〜40个判读点,要求判读人员对湿地类进行识别,只有湿地类正判率超过90舟时才可上岗。
不足90%进行错判分析和纠正,并第二次考核,直至正判率超过90心并填写判读考核登记表和修订判读
解译标志表。
A.2.4判读解释
1)内业图斑勾绘
判读工作人员在正确理解分类定义的情况下,参考有关文字、地面调查资料、多年平均水边线数据;
多年平均土壤含水量数据:多年平均植被盖度,在GIS软件支持下,将相关地理图层叠加显示,全面分
析遥感影像数据的色调、纹理、地形特征等,将判读类型与其所建立的解译标志有机结合起来,准碓区
分判读类型。依据多年平均水边线数据、多年平均土壤含水量数据、多年平均植被盖度确定湿地各类型
界线,以面状图斑和线状地物分层解译。建立判读卡片并填写遥感信息判读登记表。
2)图斑判读要求
以图斑为基本单位进行判读时,采用遥感影像图进行勾绘判读或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进行勾绘判读
为主,CNSS野外定位点为辅。每个判读样地或图斑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号,作为该判读单位的唯一识
别标志。并按判读单位逐一填写判读因子,生成属性数据库。
3)双轨制作业
以样地为单位进行判读时,要求两名判读人员对同幅地形图内的遥感判读样地分别进行判读登记。
判读类型一致率在90%以上时,元对不同点进行协商修改,达不到时重判。
以图斑为单位进行判读时,要求一人按图斑区划因子进行图斑区划并进行判读,另一人对前一人的
区划结果进行检查,发现区划错误时经过协商进行修改;区划确定后第一人进行“背靠背”判读,判读类
型一致率在90%以上时,可对不同图班进行协商修改,达不到时重判。
湿地类的判读精度要求90%以上。对遥感影像的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判读的准备与培训、判读
及外业验证等各项工序和成果进行质量检查,组织对当地熟悉和有判读实践经验的专家对解译结果进行
检查验收,对不合理及错误的解译及时纠正。
A.2.5图斑调绘
13
DBXXXXXXX-XXXX
各县(市、区)以全国三调办下发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将调查底图登加第二次湿地调查成果、泥炭资
源调查成果、全国第三次上地(国土)调查遥感解译结果或最新湿地专项调查成果数据。解译图斑地类为
湿地且在上述历史数据中均为湿地的斑块,利用遥感数据修正其边界。解译图斑地类为湿地而历史数据
图斑不为湿地的,逐图斑检查图斑地类、边界、影像的一致性。友于其它达到最小调查上图面积标准
(40(W)的湿地图斑,进行各地类预判和内业图斑边界勾绘。所有图斑生成图斑预编号、湿地类、而枳、
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水源补给稳定性、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
况、所属三级流域等基本信息,制作外业调查数据。
A.3外业调杳及举证
外业调查及举证工作是对符合上图标准的图斑的逐一核实工作。对于不能准确判定湿地类的图斑,
将举证照片上传共享平台进行讨论识别。
A.3.1补充调查
1)湿地类图斑补充调查
依据调查底图,针对需要核实的湿地斑块实地逐图斑调查,调绘图斑边界。当有更高精度航空影像
时,也可采用其影像特征作为图底边界调绘的依据。
按照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逐图斑核实确认图斑地类及标注信息,补充调绘图斑边界,核实
并记录土地权属等相关网性信息:对外业调查数据逐一调查核实,按实地现状调查:对影像未能反映的
新增地物进行补测并全部实地举证。
补测主要采用仪器补测法和简易补测法,为了提高调查的效率和成果精度,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卫星
定位仪器补测法,无条件的地区兀采用简易补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工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职责
- 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措施实施细则
- 网络安全案例分析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 超市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 住宅电梯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 教育培训课程风险控制措施
- 教育行业未来发展与综合评价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课后辅导作业管理措施
- 高铁施工中的环保措施与实践
-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育计划
- 第16课《有为有不为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火锅店创业计划书:营销策略
- 交通大数据分析-深度研究
- 基础护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 DB11-T 1754-2024 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
- 招聘团队管理
- 【课件】用坐标描述简单几何图形+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电商运营岗位聘用合同样本
-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租赁钻杆合同范例
- 消毒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