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矿产行业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TOC\o"1-2"\h\u22046第一章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2113791.1地质环境背景 3269701.1.1地质概况 3114911.1.2地貌特征 314661.1.3水文地质条件 367321.2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389671.2.1地质灾害 326741.2.2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342301.2.3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3178541.3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467641.3.1评价方法 480121.3.2评价结果 410270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 499242.1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 43022.1.1地质灾害类型 4188992.1.2地质灾害分布 459972.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5272492.2.1工程措施 5262692.2.2生物措施 5226222.2.3管理措施 5159952.3地质灾害预警与应急 5203452.3.1预警系统 5128492.3.2应急响应 527103第三章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61333.1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6112513.2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 687563.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616835第四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7226114.1矿山环境保护措施 7934.1.1矿山环境保护原则 788924.1.2矿山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748894.2矿山环境治理技术 817344.2.1矿山环境治理技术概述 8153294.2.2物理方法 843164.2.3化学方法 817834.2.4生物方法 840174.3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实例 855904.3.1某金属矿山环境治理工程 8158994.3.2某煤矿环境治理工程 8537第五章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8309535.1矿区水资源现状 983305.2水资源保护措施 9184695.3水资源治理工程实例 928108第六章土地资源保护与治理 10326726.1土地资源现状与问题 10310396.1.1土地资源现状 1063376.1.2土地资源问题 1020586.2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10143186.2.1政策法规保障 10147076.2.2技术手段支持 1087076.2.3生态补偿机制 10324876.3土地资源治理工程实例 11191216.3.1某地区土地复垦工程 1134296.3.2某地区土地改良工程 1110947第七章生态保护与恢复 11233407.1生态系统现状与问题 11178157.1.1生态系统现状 1150767.1.2生态问题 11162067.2生态保护措施 12323217.2.1政策法规保障 12126657.2.2技术手段 12274027.2.3社会参与 1267467.3生态恢复工程实例 1214160第八章环境监测与监管 13253238.1环境监测体系构建 1338658.2环境监管制度与政策 1367208.3监测与监管案例分析 1313223第九章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发展 14146099.1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发展趋势 14280059.2地质环境治理技术创新 1457339.3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1520062第十章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法规 151605210.1国家级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法规 152083410.1.1概述 151048910.1.2政策法规内容 1582610.2地方性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法规 162498010.2.1概述 16374310.2.2政策法规内容 161661310.3政策法规执行与监督 16225810.3.1执行机制 161331210.3.2监督机制 17第一章地质环境现状评估1.1地质环境背景1.1.1地质概况本地区地处我国重要成矿区带,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区域内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以及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次为褶皱构造,构造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1.1.2地貌特征本地区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貌特征受地质构造、岩性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山地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平原和盆地地势相对平坦。1.1.3水文地质条件本地区地下水分布广泛,主要受降水、蒸发、地表水体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地下水类型包括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等,水位变化较大,部分地区存在地下水资源匮乏和地下水污染问题。1.2地质环境问题分析1.2.1地质灾害本地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1.2.2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地质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和地下岩层的扰动,导致地面塌陷、裂缝等地质灾害。(2)矿山废弃物堆放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3)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1.2.3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导致植被破坏、土壤侵蚀、水源涵养能力降低。(2)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体污染。(3)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对地质环境产生负面影响。1.3地质环境质量评价1.3.1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综合评价法,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对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开发、人类活动等方面。1.3.2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方法,本地区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灾害频发,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2)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地质环境产生较大影响。(3)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加剧了地质环境问题。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2.1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2.1.1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矿产行业在开发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滑坡:由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性质等因素,使得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产生整体滑动的现象。(2)泥石流:在陡峭山区,由于地形坡度大、岩土体松散、降水集中等原因,使得地表松散物质在重力作用下迅速流动,形成具有破坏力的流体。(3)地面塌陷:由于地下采矿、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地质作用,导致地表岩土体失去支撑,产生塌陷。(4)地震:由于地壳运动,使得地表岩土体产生振动,引发地震灾害。(5)地面沉降: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工程建设等原因,导致地表岩土体下沉。2.1.2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地震带、泥石流多发区、滑坡多发区等地区。这些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对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2.1工程措施(1)滑坡防治:采用抗滑桩、锚固、排水等措施,增强滑坡体的稳定性。(2)泥石流防治:修建拦砂坝、谷坊、排水沟等设施,减少泥石流发生频率和破坏力。(3)地面塌陷防治:对地下采矿区域进行监测,及时采取填充、支撑等措施,防止地面塌陷。(4)地震防治: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5)地面沉降防治:合理开发地下水,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减少地面沉降。2.2.2生物措施(1)植被恢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强植被建设,提高地表抗侵蚀能力。(2)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风险。2.2.3管理措施(1)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2)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觉和处置地质灾害。(3)宣传教育: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2.3地质灾害预警与应急2.3.1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监测预警、信息传输、应急响应等环节。通过地面位移、地下水位、气象参数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动态,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2.3.2应急响应(1)应急预案: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体系、救援力量、物资储备等。(2)救援演练:定期开展地质灾害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救援队伍:组建专业化地质灾害救援队伍,保证救援任务的迅速、高效执行。(4)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防治格局。第三章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3.1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地质环境造成了影响。具体而言,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形地貌改变:开采活动会改变地表形态,造成地形地貌的剧烈变化,进而影响地表水流和土壤结构。土地资源破坏: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伴地表植被的破坏和土地的占用,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与破坏:开采过程可能引发地下水位变化,同时尾矿及废水的排放会对地表及地下水造成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开采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全方位的,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链的破坏等。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开采活动可能引起地表沉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3.2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EIA)是预防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手段。针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法与指标: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以及综合评价等。其中,定量评价包括模型预测法、指数法等;定性评价则侧重于专家评估和公众参与。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具体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水质污染指数、地质灾害风险指数等。3.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以下以某地区铁矿山开发项目为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项目背景:某地区铁矿山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矿山开发历史悠久,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变化、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污染、生态系统影响以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评价过程: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模型预测等方法,对矿山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矿山开发将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尤其是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问题较为突出。减缓措施: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包括改进开采技术、加强废弃物处理、生态恢复等措施,以减轻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四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4.1矿山环境保护措施4.1.1矿山环境保护原则在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应充分预测和预防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2)源头控制,全过程管理。从矿山规划、设计、施工、生产到闭坑阶段,都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实施全过程管理。(3)技术创新,科学发展。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影响,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4.1.2矿山环境保护具体措施(1)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优化矿山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减少资源浪费。(2)矿山绿化。加强矿山绿化工作,提高矿山植被覆盖率,恢复矿山生态环境。(3)废水处理。对矿山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4)废气处理。对矿山废气进行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5)固废处理。对矿山固废进行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风险。4.2矿山环境治理技术4.2.1矿山环境治理技术概述矿山环境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相互结合,以达到治理矿山环境的目的。4.2.2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土地复垦、地形重塑、植被恢复等。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改变矿山地形地貌,恢复土壤结构和植被,实现矿山环境治理。4.2.3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改良、重金属固定、水质净化等。这些方法通过化学反应,降低污染物含量,改善矿山环境。4.2.4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这些方法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降低污染物含量,恢复矿山生态环境。4.3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实例4.3.1某金属矿山环境治理工程某金属矿山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矿山开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1)土地复垦。对矿山废弃地进行土地复垦,恢复土壤结构和植被。(2)重金属固定。采用化学方法,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其迁移性。(3)植被恢复。采用生物方法,恢复矿山植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4.3.2某煤矿环境治理工程某煤矿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矿山开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1)废水处理。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矿山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2)废气处理。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矿山废气进行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3)固体废弃物处理。对矿山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第五章水资源保护与治理5.1矿区水资源现状矿区水资源现状的调研与评估是实施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的基础。矿区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当前,我国矿区水资源面临着以下问题:(1)水资源总量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矿区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地表水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2)水质污染。矿区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3)生态环境破坏。矿区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产生破坏,影响地表水循环和水资源的补给。5.2水资源保护措施针对矿区水资源现状,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加强矿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矿区水资源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实施总量控制和水质保护。(2)优化开采工艺。改进开采技术,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废水处理与利用。对矿区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利用,降低水资源浪费。(4)生态修复。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水资源补给能力。(5)法律法规保障。加强矿区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保证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5.3水资源治理工程实例以下以某矿区为例,介绍水资源治理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1)矿区概况。该矿区位于我国某省份,矿产资源丰富,但开采过程中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2)治理目标。通过对矿区水资源进行治理,实现水质达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恢复矿区生态环境。(3)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废水处理站建设、矿区排水系统改造、地下水补给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4)治理效果。经过治理,矿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恢复。(5)启示。该矿区水资源治理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其他矿区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第六章土地资源保护与治理6.1土地资源现状与问题6.1.1土地资源现状我国地质矿产行业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土地资源现状表现为以下几点:(1)土地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区域土地质量较差,耕地面积减少,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2)地质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3)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土地破坏严重,形成大量废弃地、塌陷地等。6.1.2土地资源问题(1)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部分企业存在乱占滥用土地、破坏土地资源的问题。(2)土地质量下降,土壤污染、耕地质量降低等问题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3)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6.2土地资源保护措施6.2.1政策法规保障(1)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执行土地法律法规,规范土地使用行为。(2)完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6.2.2技术手段支持(1)推广土地改良技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2)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减少矿产资源开采对土地的破坏。(3)实施土地复垦工程,恢复废弃地、塌陷地的土地功能。6.2.3生态补偿机制(1)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对受损土地进行补偿,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提高补偿标准,调动企业和个人参与土地资源保护的积极性。6.3土地资源治理工程实例6.3.1某地区土地复垦工程某地区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废弃地、塌陷地。为恢复土地功能,当地采取以下措施:(1)对废弃地进行土地复垦,采用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提高土地质量。(2)对塌陷地进行填充,恢复土地原貌,实现土地再利用。6.3.2某地区土地改良工程某地区耕地质量较差,存在土壤污染、耕地质量降低等问题。为改善土地质量,当地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土地改良技术,提高土壤肥力。(2)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降低化肥使用量,减轻土壤污染。(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抗灾能力。第七章生态保护与恢复7.1生态系统现状与问题7.1.1生态系统现状我国地质矿产行业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矿区生态系统呈现出以下特点:(1)地貌形态改变:开采活动导致地表地貌发生改变,原有地形地貌遭受破坏,植被覆盖度降低。(2)土壤质量下降: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尾矿等对土壤产生污染,降低土壤质量,影响植物生长。(3)水资源破坏:开采活动对地下水、地表水产生污染,影响水生生态系统。(4)生物多样性减少:开采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7.1.2生态问题(1)土地资源浪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地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2)生态环境恶化:开采活动导致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3)生态修复难度大:开采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生态修复任务艰巨。7.2生态保护措施7.2.1政策法规保障(1)制定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2)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监管,保证开发活动符合生态保护要求。7.2.2技术手段(1)采用绿色开采技术,降低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2)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3)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加快矿区生态恢复。7.2.3社会参与(1)加强矿区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居民参与生态保护。(2)发挥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作用,共同推进矿区生态保护。7.3生态恢复工程实例以下以某矿区为例,介绍生态恢复工程的具体实践:(1)植被恢复:在矿区废弃土地上采用植被恢复技术,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提高植被覆盖度。(2)土壤改良:对污染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质量,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3)水资源治理:对矿区水资源进行治理,减少污染,保障周边居民用水安全。(4)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矿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保护和恢复矿区生物栖息地。通过上述措施,该矿区生态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地质矿产行业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了有益借鉴。第八章环境监测与监管8.1环境监测体系构建环境监测是地质矿产行业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对地质环境的有效监测,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指标体系:根据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指标,包括地下水、土壤、地表水、大气等环境要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2)监测点位布局:根据监测目的和区域特点,合理设置监测点位,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3)监测技术手段: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监测设备等,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质量。(4)监测数据管理:建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应用。8.2环境监管制度与政策环境监管制度与政策是保障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手段。以下为我国地质环境监管制度与政策的主要内容:(1)法律法规: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与地质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为地质环境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2)政策规划:国家及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政策规划,如《全国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等。(3)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管机制,包括行政审批、执法检查、责任追究等环节,保证政策法规的实施。(4)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8.3监测与监管案例分析以下为两个监测与监管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某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当地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监测与监管:(1)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定期采集地下水样品,分析水质指标。(2)对污染源进行排查,加强污染企业的监管,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3)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降低污染物浓度。案例二: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监管某矿山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监管:(1)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和任务。(2)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定期评估治理效果。(3)对矿山企业进行执法检查,保证治理措施落实到位。(4)对违反地质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进行处罚,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第九章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发展9.1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质环境保护已成为地质矿产行业的重要课题。当前,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勘查技术。为减少地质勘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绿色勘查技术逐渐成为主流。该技术主要包括低污染、低噪音、低碳排放的勘查设备,以及环保型勘查方法。(2)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地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等,有助于提高地质环境保护的监测、预警和决策能力。(3)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生物体的代谢作用,对污染土壤、水体等进行修复,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4)固废处理技术。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越来越多,固废处理技术成为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尾矿综合利用、废石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9.2地质环境治理技术创新在地质环境治理领域,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以下几种技术创新值得关注:(1)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土壤、水体等进行修复,具有高效、安全、无污染等优点。(2)纳米材料修复技术。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等。(3)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构建生态工程体系,恢复受损的地质环境,如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4)岩土工程治理技术。采用岩土工程方法,对不稳定地质体进行加固、支挡等,防止地质灾害发生。9.3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应用案例:(1)某煤矿区地质环境治理。采用微生物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对煤矿区污染土壤、水体进行治理,恢复了矿区生态环境。(2)某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利用纳米材料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处理,降低了重金属含量,实现了土壤安全利用。(3)某滑坡地质灾害防治。采用岩土工程治理技术,对滑坡体进行加固,有效防止了地质灾害的发生。(4)某城市地质环境保护。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了城市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了城市地质环境保护水平。第十章地质环境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市职业大学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垂直绿化》课件
- 短视频剪辑课件下载
- 食品安全及传染病防控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3
- 农村共有住宅房屋买卖协议
- 药学人员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充电站出售转让协议书范文模板
- GB/T 33629-2024风能发电系统雷电防护
- 中建项目质量验收管理手册
- 《灰尘的旅行》导读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自然教育》课件-概述与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