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兆麟中学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兆麟中学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兆麟中学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兆麟中学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兆麟中学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兆麟中学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战略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此次军事行动A.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C.标志着解放战争开始了伟大转折 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2.国民党军统帅部在某次战役结束后的检讨中承认,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由于国军在战役中主力兵团全部被歼,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此次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3.近年来,“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渐成学术界共识,这主要是基于晚清A.政治体制的改革 B.文化传媒的发展C.民族工业的进步 D.社会转型的成果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A.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B.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C.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D.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5.列宁在1899年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这一观点A.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实际B.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C.预示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可能性D.指明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方向6.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广使用“国历”。参与此运动的人感慨地说:“为提倡公历,(我们)宣传演讲,可是结果到了旧历年关,他们虽然受了经济的限制,但仍拼命挣扎,以享受其新年的乐趣。”这说明A.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观念 B.近代国人素质普遍较低C.习俗进步依赖于经济发展 D.传统社会习俗根深蒂固7.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8.有学者在分析二战爆发原因时指出,1933年纳粹上台后,英国政府内部对德政策有过激烈争论,其中一种意见认为,英国要保持“行动自由”,英国的义务仅限于保持阿尔萨斯、洛林不再划归德国,不因法国的义务而受约束和牵连,不要卷入欧陆冲突。二战前夕,在是否与苏结盟问题上,英国政府的决策犹犹豫豫。正是由于英国政府的优柔寡断和动摇犹豫,破坏了希特勒最害怕的反侵略联盟,终于使希特勒决心提前发动战争。该学者意在说明A.世界大战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自发性 B.英国的代议制度削弱了制约战争的效果C.大国战略决策对世界战争发生具有重大影响 D.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是阻止法西斯的最后屏障9.早在400多年前,英国某乡村牧师就发现,以前40个人赖以生存的地方,现在只有1个人和他的1名牧人就把它占为己有了。造成此现象主要原因是A.宗教改革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圈地运动10.布衣将相之局基本结束了“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这个时代可确定的是A.夏、商 B.商、周 C.秦、汉 D.秦末以前11.中世纪城市“街道大部分狭小,弯曲小巷中人与兽穿梭往来,…猪可以自由行走于垃圾之间;雨后街道泥泞数日,……城市对脚和鼻子都不太安全。”造成“都不太安全”的最重要因素是A.城市设施落后 B.城市环境脏乱 C.瘟疫容易爆发 D.经济水平制约12.宋朝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作为叙级、定薪的依据;“职”是一种虚衔,授予某些有名望的官员;“差遣”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造成了“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怪现象,其目的是:A.明确职责,提高行政效率B.细化级别,加强官僚管理C.重文轻武,防止地方割据D.分化事权,加强中央集权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追求生活的幸福和美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材料二芝诺将幸福界定为“符合自然的生活”,并按此原则而将人的行为或行动分为符合自然的适宜行动和德性的完美行动。按照芝诺的看法,那些符合自然的事物值得人们欲求或选择,相反那些不符合自然的东西就应该被舍弃。——田书峰《斯多亚伦理学受到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影响吗?》材料三和同时代其他启蒙思想家截然不同,具有敏锐先见性的卢梭已经意识到征服论自然观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潜在威胁,开始以一种前瞻性、警示性的观点来看待因理性、科学和文明进步而导致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卢梭指出,“征服和统治自然也许会给人类带来一时的、自以为是的快乐,但由于失去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将承受长期的精神痛苦”。因此卢梭进一步提出要遵循自然规律,把人类的发展限制在自然能够承载,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田静《绿色的呐喊卢梭生态意识解读》(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其对柏拉图思想突破的主要表现及讲授《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学园名称。(2)据材料二,指出芝诺关于“幸福”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芝诺在斯多亚学派中的地位及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中的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卢梭在“理性、科学和文明进步”方面的认识及这种认识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积极影响。14.(20分)材料清政府《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年11月3日公布)第三条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第四条皇位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第五条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第六条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第八条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大臣推举,皇帝任命。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第九条总理大臣受国会弹动时,非国会解散,即内阁辞职。但一次内阁不得为两次国会之解散。第十条陆海军直接皇帝统率,但对内使用时,应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此外不得调遣。第十一条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第十二条官制官规,以法律定之。第十七条国务裁判机关,由两院组织之。(1)根据材料,概括《十九条》所设计宪政制度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发布《十九条》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宪政史上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题干“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战略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转为战略进攻”可知为自土地革命开始,共产党一直处于对国民党的战略防御局面,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共产党展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奠定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与抗战无关,排除A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指三大战役,排除B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指渡江战役,排除D项。故选C。2、D【解析】

根据题干中“华东地区”“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可知,这次战役是战略决战,根据地点可以判断这是淮海战役,选项D正确;选项A、C均不是华东地区;渡江战役不属于战略决战,排除B。3、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伴随了列强的入侵、外来文化的传播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为五四运动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启迪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故D符合题意。这三项都是晚清社会转型的其中一方面,不全面,故排除ABC。4、B【解析】由材料“合意缔结契约之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可见,罗马法的此项规定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故选B。材料仅反映交易双方的意愿,不同于居民的意愿,故A项错误;C、D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5、C【解析】

材料中列宁指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A、B、D材料未体现,排除。6、D【解析】

材料说明,民国政府推行公历,但民众仍然倾向于“旧历年关”,说明了传统习俗或文化的深远影响,故选D;A项“民主共和”,B项“素质普遍较低”,C项“依赖”等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排除。7、D【解析】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的“三环外交”以英国为中心,是建立在二战之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削弱的基础之上的,目的是希望重振英国以及欧洲的雄风,故选D;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于1955年,故A不符合史实;英国外交政策在二战之后首先是关注自身地位的提高而不是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故B不符合史实;欧共体开始建立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故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C。8、C【解析】

该学者指出“正是因为英国政府的犹豫和动摇,破坏了欧洲反侵略联盟的建立,使得希特勒决心提前发动战争”,其意在说明大国战略决策对世界战争发生具有重大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世界大战爆发的偶然与自发性,A项错误;“代议制度”削弱了制约战争的效果与英国“在与苏结盟问题上”“犹豫不决”不符,B项错误;“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最终并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成为阻止法西斯的最后屏障,D项错误。9、D【解析】

材料中的现象主要和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关。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改变了英国的土地所有制,相应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D选项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属于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的结果是确立君主立宪制,B选项排除;工业革命最大的特征就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10、B【解析】

根据所学,“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是指先秦时期的商、周贵族政治时代,B正确;夏朝并不是贵族政治时期,排除A项;CD项已经是官僚政治时代,排除。11、D【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世纪时欧洲的城市设施落后、环境脏乱,由此导致瘟疫容易爆发,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的落后,无力进行城市建设,因此ABC项都属于表现,只有D项是原因,故选D项。12、D【解析】

结合题中“官、职、差遣”制度及其具体的划分规则可知,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分化事权的方法,D项正确。分化事权会造成冗官的现象,最终导致行政效率降低,A项错误,排除。细化级别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观点:“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突破:主张人可以追求现实的幸福;认为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学园:吕克昂学园。(2)认识: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地位: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影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并影响罗马自然法的产生。(3)认识:阐述“主权在民”政治理性的同时,又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知识进步有害于人类幸福;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影响:给人类留下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使人文精神得到深刻圆满的体现。【解析】

(1)观点:依据材料“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并结合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提出“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突破:依据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人可以追求现实的幸福,认为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名称:依据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园讲授《尼各马科伦理学》。(2)认识:依据材料“芝诺将幸福界定为‘符合自然的生活’,并按此原则而将人的行为或行动分为符合自然的适宜行动和德性的完美行动”来看,芝诺认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地位:依据所学可知,芝诺是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影响:依据斯多亚学派知识可知,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并影响罗马自然法的产生。(3)认识:依据材料“开始以一种前瞻性、警示性的观点来看待因理性、科学和文明进步而导致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来看,卢梭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知识进步有害于人类幸福;依据材料“提出要遵循自然规律,把人类的发展限制在自然能够承载,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来看,卢梭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影响;依据卢梭的思想可知,卢梭给人类留下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使人文精神得到深刻圆满的体现。14、(1)特点:实行虚君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实行三权分立。(2)背景:《钦定宪法大纲》激起朝野的普遍不满;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独立;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积极影响:《十九条》初步确立了有关宪法的制定、修改、颁布和地位的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