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24小时
参考答案:B
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D.五带划分
参考答案:A
3.下列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D.五带划分
参考答案:B
4.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
B.太阳直射点每年两次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C.太阳直射点每年两次位于赤道和北极圈
D.太阳直射点每年两次位于赤道和南极圈
参考答案:B
5.下列关于地球五带的划分,正确的是:
A.热带、温带、寒带
B.热带、亚热带、温带
C.热带、亚热带、寒带
D.热带、温带、亚寒带
参考答案:A
6.下列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在远日点时最慢
B.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慢,在远日点时最快
C.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相同
D.地球公转速度全年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A
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D.五带划分
参考答案:A
8.下列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D.五带划分
参考答案:B
9.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
B.太阳直射点每年两次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C.太阳直射点每年两次位于赤道和北极圈
D.太阳直射点每年两次位于赤道和南极圈
参考答案:B
10.下列关于地球五带的划分,正确的是:
A.热带、温带、寒带
B.热带、亚热带、温带
C.热带、亚热带、寒带
D.热带、温带、亚寒带
参考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有: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D.五带划分
参考答案:AC
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有: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D.五带划分
参考答案:BC
3.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正确的有:
A.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
B.太阳直射点每年两次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C.太阳直射点每年两次位于赤道和北极圈
D.太阳直射点每年两次位于赤道和南极圈
参考答案:BD
4.下列关于地球五带的划分,正确的有:
A.热带、温带、寒带
B.热带、亚热带、温带
C.热带、亚热带、寒带
D.热带、温带、亚寒带
参考答案:AD
5.下列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正确的有:
A.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在远日点时最慢
B.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慢,在远日点时最快
C.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相同
D.地球公转速度全年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AB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简述地球自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答案: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由于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同时,地球自转还影响了风向和气压分布,进而影响了气候类型和降水分布。
2.简述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答案:地球公转导致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使得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四季的形成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季节性气候特征。
3.简述太阳直射点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答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地球公转的结果,它决定了热带、温带和寒带的位置和范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热带气候最为显著;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回归线时,温带气候变得明显;太阳直射点接近极点时,寒带气候占据主导地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还影响了正午太阳高度角,进而影响了气候的温度和降水分布。
五、论述题
题目:结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分析地球不同纬度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
答案:地球不同纬度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共同作用。
首先,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赤道地区全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多,而两极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少。这种辐射量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纬度地区温度的差异。
其次,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从而形成了四季变化。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在近日点时距离太阳较近,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距离太阳较远,公转速度较慢。这种公转速度的变化导致了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随时间而变化,形成了四季。
此外,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热带气候最为显著;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回归线时,温带气候变得明显;当太阳直射点接近极点时,寒带气候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影响了正午太阳高度角,进而影响了气候的温度和降水分布。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B
解析思路: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这是一个基本的天文知识。
2.A
解析思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包括昼夜更替、时区差异等,这是地球自转的直接结果。
3.B
解析思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包括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这是地球公转的直接结果。
4.B
解析思路:太阳直射点在春分和秋分时位于赤道,夏至时位于北回归线,冬至时位于南回归线,这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规律。
5.A
解析思路:地球五带的划分是基于太阳辐射和气候特征的,热带、温带、寒带是基本划分。
6.A
解析思路: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4日左右)时最快,在远日点(7月4日左右)时最慢,这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造成的。
7.A
解析思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包括昼夜更替、时区差异等,这是地球自转的直接结果。
8.B
解析思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包括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这是地球公转的直接结果。
9.B
解析思路:太阳直射点在春分和秋分时位于赤道,夏至时位于北回归线,冬至时位于南回归线,这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规律。
10.A
解析思路:地球五带的划分是基于太阳辐射和气候特征的,热带、温带、寒带是基本划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C
解析思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包括昼夜更替和时区差异,这些都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有关。
2.BC
解析思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包括四季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些都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有关。
3.BD
解析思路:太阳直射点每年两次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这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和倾斜角度造成的。
4.AD
解析思路:地球五带的划分是基于太阳辐射和气候特征的,热带和温带都包含在基本划分中。
5.AB
解析思路: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在远日点时最慢,这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造成的。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解析思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而不是24小时,24小时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2.×
解析思路: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而不是24小时,24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州市购销合同范本(定版)
- 幼儿早期学习支持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
- 2025合同法的新发展与实践应用
- 2025年家庭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年设备的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郑州市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总复习 数的运算第4课时 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2024年邵阳市民政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真题
- 2024年衢州市衢江区综合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 2024年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招聘真题
-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二级减速器搅拌机斜齿圆柱齿轮课程设计
-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课件【希沃白板初阶培训结营大作业】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1月份修订)
- GA/T 1323-2016基于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的痕量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
- 钢栈桥施工监理细则
- 优秀员工荣誉证书模板
- 金蝶PLM详细介绍
-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 高中语文《祝福》“谁是凶手”系列之祥林嫂死亡事件《祝福》探究式学习(教学课件) 课件
- 中国十大阶层的划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