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惠城区九年级十校联考化学试题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P-31Fe-5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关生肖蛇文物的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漆木龙蛇座豆 B.彩漆龙蛇豆陶俑C.青铜蟠蛇纹鼓座 D.玉蛇钮长方章料2.下列有关科学家主要贡献说法正确的是A.张青莲: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B.门捷列夫: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C.闵恩泽:研发石油化工催化剂 D.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表3.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符的是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工厂废气处理排放C.生活垃圾就地焚烧 D.提倡大力植树造林4.生活中如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可喝“葡萄糖酸锌”这里的“锌”是指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离子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A.2O B.O2 C.H2O2 D.O2﹣6.铝的用途广泛。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原子质子数13B.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3个电子形成D.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7.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实力,化学助力科学成果转化应用。歼-20是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战斗机。其中隐身材料的合成原料之一为间苯二胺(C6H8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间苯二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间苯二胺由16个原子构成C.间苯二胺由碳、氢、氮元素组成D.间苯二胺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4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氧气 B.水C.氯化钠 D.金刚石9.我国科研团队催化合成肼(N2H4)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C.该反应消耗和生成的个数比为1:1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正确的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我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请完成下面小题。10.以下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进行制取、收集、检验、验满的四步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制取 B.收集C.检验 D.验满11.实验安全是完成实验探究的保障,在探究蜡烛燃烧现象时,不相关的安全标识是A.护目镜 B.明火C.热烫 D.用电12.在实验室里,以下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鉴别氧气与二氧化碳闻气味B鉴别黄铜片与纯铜片相互刻画C鉴别和点燃,在火焰上罩干冷烧杯D除去硬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过滤A.A B.B C.C D.D13.在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的化学原理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原理A家务活动:自行车链条涂油防止链条中铁与水和空气接触B学校活动: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电极铅笔芯中石墨具有导电性C社区活动:用墨汁书写春联墨汁中碳具有还原性D研学活动:参观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净水活性炭可吸附色素和异味A.A B.B C.C D.D14.不同温度下,硝酸钾固体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知时所能溶解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B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硝酸钾C.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5%D.要使t2℃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可采用降温的方法15.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下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下列选项能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是A.对比实验甲和丙,可探究H2O2溶液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乙和丁,可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甲和乙,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甲和丁,可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16.我国人民有着丰富的劳动智慧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生产硫磺(S)的过程(如图所示)。(1)硫磺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熔炉周围堆砌煤饼,利用煤饼燃烧_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热量,使FeS2受热分解产生FeS和S蒸气,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S蒸气从熔炉进入钵孟得到液态硫,与下列基本操作中的___________原理相似。A.过滤 B.吸附 C.冷凝(4)S蒸气有毒,生产过程将熔炉密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5)现代工艺生产硫,还进一步用CO将FeS转化为S,与古代方法对比,该工艺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科普阅读】17.臭氧(O3)主要分布在臭氧层中,能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常温下,臭氧为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具有强氧化性,在水中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制取臭氧的方法大致有紫外线法、电晕法和电解法。紫外线法为通过紫外线使空气中的氧分子电离,产生臭氧。该方法制取臭氧效率低,且对人体有一定伤害,因此应用较少。电晕法的原理如图1所示。电解法原理如图2所示,以水为原料通过低压电解的方式获得臭氧。使用打印机或复印机数量较多的场所容易产生高浓度的臭氧。长期暴露在臭氧超标的空气中会造成咽喉肿痛。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一条臭氧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2)电解水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限制紫外线法大规模制取臭氧的原因是___________。(4)图1中,利用制取属于___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图2中,电极a应连接电源的___________极。(5)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臭氧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B.臭氧可用于污水的处理C.打印机使用频繁的场所要多开窗通风 D.长期处于臭氧浓度过高的环境容易损害人体健康(6)和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18.实验室制取气体。(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用A装置制取气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___________。(2)用B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装置的特点是是___________。(3)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操作现象结论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填字母)a.甲中铁锈溶解,有少量气泡冒出b.乙中冒出大量气泡c.反应后溶液都为无色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某些盐发生反应。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4)如图是“检测站”测到惠城区3月24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当天___________(填“非常适合”、“不适合”)户外运动,其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___。(5)若要获得天气的其他情况,“检测站”还需选择___________(答一种)等气象传感器。【科学探究】19.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水平。(1)“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青铜的硬度比纯铜______(选填“大”或“小”)。(2)“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将生铁炼成钢时,主要是降低了生铁中的______。(3)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暖宝宝”发热原理和主要成分很感兴趣,买来一盒“暖宝宝”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木炭、铁都是黑色粉末、木炭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探究】Ⅰ.小林认为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生石灰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Ⅱ.小李认为小林的说法不对,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快,温度高,容易灼伤皮肤,于是小李剪开“暖宝宝”看到内容物为黑色粉末,于是进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黑色粉末部分溶解,______,溶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②另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在白纸上,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③将操作Ⅱ余下的黑色粉末放在燃烧匙中,用酒精灯的外焰灼烧,罩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黑色粉末燃烧,______。黑色粉末中含有炭。【探究结论】“暖宝宝”发热是因为铁粉在空气中发生氧化而放热。【拓展反思】①小芳认为操作Ⅲ的结论不严密,因为______,应重新设计实验检验是否含有炭。②小芳打开外包装,发现“暖宝宝”装在真空袋中,目的是______。20.铜箔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一种制造铜箔工艺的主要工序如图1所示。(1)“溶铜”前,粉碎处理铜原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2)①“溶铜”中,存在铜与氧气及稀硫酸()在8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工业生产时可用纯氧代替空气。这一措施能排除其它气体的影响,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②“操作1”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该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3)“制箔”中,发生的反应:,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物质X可用于___________工序。(4)“制箔”中,需生产抗拉强度大于355MPa且延伸率大于13.5%的铜箔,据图2可知,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内(填字母)。a.45~49℃b.50~52℃c.53~55℃d.56~60℃21.磷酸铁(FePO4)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前体。(1)已知FePO4中含,则Fe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2)一种制备FePO4的工艺反应原理为:2Fe+2H3PO4+H2O2=2FePO4+2H2O+2H2↑,若制备15.1吨FePO4理论上需要铁_____吨。(写出具体计算过程)(3)制得FePO4样品中因混有含磷杂质,铁、磷元素质量比会不同,当样品铁磷比≥1.71符合制备电池标准,且比值大更理想。不同制备温度下,样品中磷元素质量分数和铁磷比如图所示。i.FePO4中Fe与P的质量比为_____。ii.图中最低温度为_____℃时,样品达制备电池的最低标准。FeP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时,样品性能最佳。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惠城区九年级十校联考化学试题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P-31Fe-5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关生肖蛇文物的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漆木龙蛇座豆 B.彩漆龙蛇豆陶俑C.青铜蟠蛇纹鼓座 D.玉蛇钮长方章料【答案】C【解析】【详解】A、漆木龙蛇座豆是由木头制成,木头属于天然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B、彩漆龙蛇豆陶俑是陶瓷制品,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C、青铜蟠蛇纹鼓座是青铜制品,青铜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符合题意;D、玉蛇钮长方章料是由玉石制成,玉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有关科学家主要贡献说法正确的是A.张青莲: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B.门捷列夫: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C.闵恩泽:研发石油化工催化剂 D.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表【答案】C【解析】【详解】A、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A错误;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B错误;C、闵恩泽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故C正确;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故选C。3.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符的是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工厂废气处理排放C.生活垃圾就地焚烧 D.提倡大力植树造林【答案】C【解析】【详解】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选项符合主题;B、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能够减少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进入大气,降低大气污染,这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故B选项符合主题;C、生活垃圾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恶英等)和烟尘,这些物质会污染空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故C选项不符合主题;D、大力植树造林,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作用,对改善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故D选项符合主题。故选:C。4.生活中如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可喝“葡萄糖酸锌”这里的“锌”是指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离子【答案】A【解析】【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锌”不是以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A.2O B.O2 C.H2O2 D.O2﹣【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O表示2个氧原子,符合题意;B、“O2”可以表示氧气这种物质,1个氧分子,1个氧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C、“H2O2”可以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1个过氧化氢分子,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D、“O2﹣”表示一个氧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6.铝的用途广泛。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原子质子数为13B.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3个电子形成D.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答案】D【解析】【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故铝的质子数为13,选项正确;B、铝字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C、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核外有13个电子分三层,由内至外分别为2、8、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3个电子形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Al3+),选项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表示“g”,选项错误;故选D。7.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实力,化学助力科学成果转化应用。歼-20是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战斗机。其中隐身材料的合成原料之一为间苯二胺(C6H8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间苯二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间苯二胺由16个原子构成C.间苯二胺由碳、氢、氮元素组成D.间苯二胺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4【答案】C【解析】【详解】A、间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2×6):(1×8):(14×2)=72:8:28,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A错误;B、间苯二胺由间苯二胺分子构成,1个间苯二胺分子由6+8+2=16个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间苯二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间苯二胺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6):(1×8)=72:8=9:1,故D错误;故选:C。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氧气 B.水C.氯化钠 D.金刚石【答案】C【解析】【详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不是由离子构成,该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并非由离子构成,该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该选项正确;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不是由离子构成,该选项错误。故选C。9.我国科研团队催化合成肼(N2H4)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C.该反应消耗和生成的个数比为1:1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是NH3,反应后生成了N2H4、H2,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NH3在催化剂、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2H4、H2,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消耗(NH3)和生成(H2)的个数比为2∶1,该选项说法错误;D、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正确的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我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请完成下面小题。10.以下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进行制取、收集、检验、验满的四步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制取 B.收集C.检验 D.验满【答案】A【解析】【详解】A、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到液面下,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A错误;B、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C、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二氧化碳,可将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燃着的火柴熄灭,表明二氧化碳集满。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A。

11.实验安全是完成实验探究的保障,在探究蜡烛燃烧现象时,不相关的安全标识是A.护目镜 B.明火C.热烫 D.用电【答案】D【解析】【详解】A、在探究蜡烛燃烧现象时,为避免伤害眼睛,应使用护目镜。A为相关的安全标识,不符合题意;B、在探究蜡烛燃烧现象时,为避免火灾发生,应注意安全,以防失火。B为相关的安全标识,不符合题意;C、在探究蜡烛燃烧现象时,为避免烫伤,应注意安全,以防热烫事故发生。C为相关的安全标识,不符合题意;D、在探究蜡烛燃烧现象时,与用电无关。D为不相关的安全标识,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D。

12.在实验室里,以下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鉴别氧气与二氧化碳闻气味B鉴别黄铜片与纯铜片相互刻画C鉴别和点燃,在火焰上罩干冷烧杯D除去硬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过滤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无味的,闻气味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B、黄铜(铜锌合金)硬度大于纯铜,相互刻画时纯铜会留下较多划痕,方法正确,符合题意;C、点燃,在火焰上罩干冷烧杯,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烧杯内壁均有水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用该方法鉴别氢气和甲烷,不符合题意;D、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可通过蒸馏或煮沸除去硬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13.在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的化学原理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原理A家务活动:自行车链条涂油防止链条中铁与水和空气接触B学校活动: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电极铅笔芯中石墨具有导电性C社区活动:用墨汁书写春联墨汁中碳具有还原性D研学活动:参观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净水活性炭可吸附色素和异味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自行车链条涂油,可以防止链条中铁与水和空气接触,防止其生锈,不符合题意;B、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电极,是因为铅笔芯中的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C、用墨汁书写春联,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受日光照射或与氧气接触,也不易起变化,符合题意;D、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净水,是因为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故选C。14.不同温度下,硝酸钾固体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知时所能溶解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B.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硝酸钾C.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5%D.要使t2℃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可采用降温的方法【答案】C【解析】【详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越高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故选项正确;B、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硝酸钾,故选项正确;C、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4%,故选项不正确;D、要使t2℃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故选项正确;故选C。15.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下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下列选项能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是A.对比实验甲和丙,可探究H2O2溶液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乙和丁,可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甲和乙,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甲和丁,可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控制变量法,甲、丙的变量是温度,则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错误;B、实验乙和丁的变量有浓度和二氧化锰,变量不唯一,则甲、乙不能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错误;C、根据控制变量法,甲和乙的变量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则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错误;D、对比实验甲、丁,变量是二氧化锰,则可以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16.我国人民有着丰富的劳动智慧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生产硫磺(S)的过程(如图所示)。(1)硫磺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熔炉周围堆砌煤饼,利用煤饼燃烧_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热量,使FeS2受热分解产生FeS和S蒸气,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S蒸气从熔炉进入钵孟得到液态硫,与下列基本操作中的___________原理相似。A过滤 B.吸附 C.冷凝(4)S蒸气有毒,生产过程将熔炉密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5)现代工艺生产硫,还进一步用CO将FeS转化为S,与古代方法对比,该工艺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答案】(1)纯净物(2)①.释放②.(3)C(4)防止生成的S蒸气逸出,造成污染和原料的浪费(5)能提高硫的产率【解析】【小问1详解】硫磺是由硫元素组成的单质,只含一种物质,根据纯净物的定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知硫磺属于纯净物。【小问2详解】煤饼燃烧会释放热量;FeS2受热分解生成FeS和S蒸气,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S蒸气从熔炉进入钵盂得到液态硫,是气态的硫变为液态的硫,这一过程与冷凝原理相似,冷凝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而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杂质等,均不符合此过程。故选C。【小问4详解】因为S蒸气有毒,若熔炉不密封,S蒸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既会造成空气污染,又会造成原料的浪费,所以要将熔炉密封。【小问5详解】古代方法中FeS2分解部分硫元素转化为S蒸气,而现代工艺用CO将FeS进一步转化为S,相比古代方法可提高硫的产率。【科普阅读】17.臭氧(O3)主要分布在臭氧层中,能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常温下,臭氧为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具有强氧化性,在水中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制取臭氧的方法大致有紫外线法、电晕法和电解法。紫外线法为通过紫外线使空气中的氧分子电离,产生臭氧。该方法制取臭氧效率低,且对人体有一定伤害,因此应用较少。电晕法的原理如图1所示。电解法原理如图2所示,以水为原料通过低压电解的方式获得臭氧。使用打印机或复印机数量较多的场所容易产生高浓度的臭氧。长期暴露在臭氧超标的空气中会造成咽喉肿痛。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一条臭氧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2)电解水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限制紫外线法大规模制取臭氧原因是___________。(4)图1中,利用制取属于___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图2中,电极a应连接电源的___________极。(5)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臭氧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B.臭氧可用于污水的处理C.打印机使用频繁的场所要多开窗通风 D.长期处于臭氧浓度过高的环境容易损害人体健康(6)和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具有强氧化性(2)(3)制取臭氧效率低,且对人体有一定伤害(4)①.化学②.负(5)ABCD(6)分子构成不同【解析】【小问1详解】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文中明确提到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这个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小问2详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根据文中“该方法制取臭氧效率低,且对人体有一定伤害,因此应用较少”可直接得出答案。【小问4详解】利用O2制取O3,过程中有新物质臭氧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从图2可知电极a产生的是氢气,所以电极a应连接电源的负极。【小问5详解】A、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是空气污染物之一,该选项正确;B、臭氧在水中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所以可用于污水的处理,该选项正确;C、使用打印机或复印机数量较多的场所容易产生高浓度的臭氧,所以要多开窗通风,该选项正确;D、长期暴露在臭氧超标的空气中会造成咽喉肿痛,即长期处于臭氧浓度过高的环境容易损害人体健康,该选项正确。故选ABCD。【小问6详解】O2由氧分子构成,O3由臭氧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构成决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18.实验室制取气体。(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用A装置制取气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___________。(2)用B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装置的特点是是___________。(3)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操作现象结论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填字母)。a.甲中铁锈溶解,有少量气泡冒出b.乙中冒出大量气泡c.反应后溶液都为无色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某些盐发生反应。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4)如图是“检测站”测到惠城区3月24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当天___________(填“非常适合”、“不适合”)户外运动,其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___。(5)若要获得天气的其他情况,“检测站”还需选择___________(答一种)等气象传感器。【答案】(1)①.酒精灯②.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①.②.可以控制反应速率(3)①.ab②.活泼金属(4)①.非常适合②.O3(5)温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图像,仪器a是酒精灯;在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小问2详解】B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用于制取氧气时,药品通常是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使用该装置时,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小问3详解】生锈的铁片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铁,甲中氧化铁先与稀盐酸反应,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当铁锈反应完后,铁继续与稀盐酸反应会有少量气泡冒出。乙中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会剧烈反应,冒出大量气泡,故选ab;这两个实验现象分别体现了酸能与金属氧化物(氧化铁)、某些活泼金属(铁)、某些盐(碳酸钙)发生反应。小问4详解】空气质量指数(AQI)为28,属于“优”的级别。当空气质量为优时,空气清新,污染物含量低,是非常适合户外运动的;从图中各污染物的数值来看,O3在几种污染物中数值最大,所以它是首要污染物。【小问5详解】如果要全面了解天气情况,除了空气质量相关数据外,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气象要素,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温度;湿度传感器能检测空气湿度,了解空气的干湿程度;风速传感器则可以测量风速大小等,这些都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天气状况。【科学探究】19.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水平。(1)“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青铜的硬度比纯铜______(选填“大”或“小”)。(2)“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将生铁炼成钢时,主要是降低了生铁中的______。(3)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暖宝宝”发热原理和主要成分很感兴趣,买来一盒“暖宝宝”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木炭、铁都是黑色粉末、木炭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探究】Ⅰ.小林认为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生石灰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Ⅱ.小李认为小林的说法不对,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快,温度高,容易灼伤皮肤,于是小李剪开“暖宝宝”看到内容物为黑色粉末,于是进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黑色粉末部分溶解,______,溶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②另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在白纸上,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③将操作Ⅱ余下的黑色粉末放在燃烧匙中,用酒精灯的外焰灼烧,罩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黑色粉末燃烧,______。黑色粉末中含有炭。【探究结论】“暖宝宝”发热是因为铁粉在空气中发生氧化而放热。【拓展反思】①小芳认为操作Ⅲ的结论不严密,因为______,应重新设计实验检验是否含有炭。②小芳打开外包装,发现“暖宝宝”装在真空袋中,目的是______。【答案】(1)大(2)含碳量(3)①.②.有气体生成③.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酒精燃烧也会有二氧化碳生成⑥.隔绝氧气和水【解析】【小问1详解】铜比较软,但青铜硬,则说明青铜的硬度比铜大;【小问2详解】生铁和钢均为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则将生铁炼成钢,主要降低了生铁的含碳量;【小问3详解】[实验探究]Ⅰ.生石灰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放热,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Ⅱ.①由于结论为其中含有铁粉,而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③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拓展反思]①由于酒精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则即黑色固体中不含碳,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浑浊;②由于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则应将“暖宝宝”装在真空袋中,隔绝氧气和水,防止变质。20.铜箔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一种制造铜箔工艺的主要工序如图1所示。(1)“溶铜”前,粉碎处理铜原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2)①“溶铜”中,存在铜与氧气及稀硫酸()在8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工业生产时可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