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阅读理解难题解析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断句题要求:正确断句,理解文意,注意句首、句末虚词。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乃入见太宗曰:“陛下欲经营四方,其术安在?”A.乃/入见太宗/曰:“陛下欲经营/四方,其术/安在?”B.乃/入见太宗/曰:“陛下欲经营四方/,其术/安在?”C.乃入/见太宗/曰:“陛下欲经营/四方,其术/安在?”D.乃入见太宗/曰:“陛下欲经营四方/,其术/安在?”3.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A.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B.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C.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A.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B.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C.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D.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7.治国之道,富民为本。A.治国之道/,富民/为本。B.治国之道/,富民/为本。C.治国之道/,富民/为本。D.治国之道/,富民/为本。8.谁谓河广?一苇杭之。A.谁谓/河广?一苇/杭之。B.谁谓/河广?一苇/杭之。C.谁谓/河广?一苇/杭之。D.谁谓/河广?一苇/杭之。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A.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B.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C.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D.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二、文言文实词解释题要求:解释文中加点字词,注意词义和用法。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加点字:幼)A.幼小B.幼年C.年轻D.少年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加点字:俭)A.节约B.节省C.俭朴D.俭约3.治国之道,富民为本。(加点字:富)A.丰富B.富裕C.富饶D.富足4.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加点字:杭)A.船B.桥C.舟D.船桨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加点字:德)A.道德B.德行C.德性D.德行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加点字:忧)A.忧虑B.忧愁C.忧伤D.忧心7.治国之道,富民为本。(加点字:本)A.基础B.本质C.本源D.本质8.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加点字:杭)A.船B.桥C.舟D.船桨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加点字:存)A.保存B.存在C.生存D.保存1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加点字:幸)A.幸福B.幸运C.幸福D.幸运三、文言文翻译题要求:翻译文中句子,注意字词、句式和语气的准确表达。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2.乃入见太宗曰:“陛下欲经营四方,其术安在?”翻译:3.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翻译: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翻译: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翻译: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7.治国之道,富民为本。翻译:8.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翻译: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1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翻译:四、文言文句子排序题要求:根据句子内容和上下文逻辑,将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列。1.①故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先治其国;③欲治其国者;④必先齐其家;⑤然后修其身;⑥身修而后家齐。A.③①②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③②①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五、文言文综合分析题要求:分析文段内容,理解作者观点,结合文段和上下文回答问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子曰:“君子不器。”问:这句话中“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六、文言文作文题要求:根据文言文材料,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材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断句题1.A解析:根据句意,正确断句应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句首的“学”和“思”是主语,后面的“而不”是转折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因此“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两个完整的句子。2.B解析:根据句意,正确断句应为“乃/入见太宗/曰:‘陛下欲经营/四方,其术/安在?’”句首的“乃”是副词,表示顺承关系,后面的“入见太宗”是动词短语,作谓语,因此“乃”和“入见太宗”之间应断开。3.A解析:根据句意,正确断句应为“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句首的“于是”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后面的“秦王不怿”是主谓短语,作谓语,因此“于是”和“秦王”之间应断开。4.A解析:根据句意,正确断句应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句首的“知我者”和“不知我者”是两个并列的主谓短语,作主语,因此“知我者”和“不知我者”之间应断开。5.A解析:根据句意,正确断句应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首的“故”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后面的“不积跬步”和“不积小流”是两个并列的动宾短语,作谓语,因此“故”和“不积跬步”之间应断开。6.A解析:根据句意,正确断句应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句首的“夫”是发语词,后面的“君子之行”是名词短语,作主语,因此“夫”和“君子之行”之间应断开。7.A解析:根据句意,正确断句应为“治国之道/,富民/为本。”句首的“治国之道”是名词短语,作主语,因此“治国之道”和“富民”之间应断开。8.A解析:根据句意,正确断句应为“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句首的“谁谓”是疑问短语,作主语,因此“谁谓”和“河广”之间应断开。9.B解析:根据句意,正确断句应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句首的“道之所存”和“师之所存”是两个并列的名词短语,作主语,因此“道之所存”和“师之所存”之间应断开。10.A解析:根据句意,正确断句应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句首的“人之生也直”是主谓短语,作主语,因此“人之生也直”和“罔之生也”之间应断开。二、文言文实词解释题1.B解析:“幼”在这里指的是幼年时期,与“老”相对,表示年纪小。2.A解析:“俭”在这里指的是节约,与“养德”相呼应,表示通过节约来培养品德。3.B解析:“富”在这里指的是富裕,与“民”相呼应,表示使民众富裕。4.C解析:“杭”在这里指的是用船渡过,与“河广”相呼应,表示用一艘小船就能渡过宽广的河流。5.B解析:“德”在这里指的是德行,与“养”相呼应,表示通过修养来培养好的德行。6.A解析:“忧”在这里指的是忧虑,与“心”相呼应,表示内心感到忧虑。7.A解析:“本”在这里指的是基础,与“富民”相呼应,表示富裕的基础。8.C解析:“杭”在这里指的是用船渡过,与“河广”相呼应,表示用一艘小船就能渡过宽广的河流。9.B解析:“存”在这里指的是存在,与“道”相呼应,表示道德的存在。10.B解析:“幸”在这里指的是幸运,与“免”相呼应,表示侥幸地避免。三、文言文翻译题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2.乃入见太宗曰:“陛下欲经营四方,其术安在?”翻译:于是进入见太宗说:“陛下想要治理四方,您的策略在哪里?”3.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翻译:于是秦王不高兴,为了一次击打缶。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翻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虑,不了解我的人问我有什么追求。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