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卷 八年级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卷 八年级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卷 八年级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卷 八年级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卷 八年级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历史温馨提示:本试卷共两道大题,20小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8分)ABCD1840年1858年1894年1900年制作历史事件年代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某同学自制的近代列强侵华事件年代尺,图中B处应是

ABCD1840年1858年1894年1900年有学者在评论近代某条约时指出,这个条约是清朝统治者给自己立下空前的卖身契,标志着清朝统治者完全投降了帝国主义列强。该条约

A.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材料指的是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B.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C.反击日军,中炮牺牲的左宝贵 D.重创吉野号,黄海殉国的邓世昌《申报》评论道:“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民用企业远超于日本 B.海上交通运输发达

C.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 D.旧式兵器全部淘汰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从此,在西学和新学的冲击下,中国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材料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A.完成了政治变革 B.促进了思想启蒙

C.宣传了革命思想 D.摧毁了封建制度“它”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以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也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觉,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变法维新 D.民主科学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校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____”处应填的是搜集的资料探究主题①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

②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联使者;

③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

④共产国际在华联络地点。______于上海的条件A.新文化运动兴起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竞猜卡毛泽东的军事主张被肯定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纠正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贵州境内右边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

容。由歌词可以判断出,当时中国革

命的方向是

A.走“实业救国”道路

竞猜卡毛泽东的军事主张被肯定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纠正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贵州境内根据下面卡片的关键词,判断它反映的是

A.文家市决策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时刻,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诞生,这一精神之源是指

A.建党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西柏坡精神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习历史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

下面提供的关键词,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军长征最终到达陕北并不是预先设定的,长征的路线和目的地是根据军事形势和作战情况而不断变化的。这最能说明

A.国共关系趋于缓和 B.中国共产党政策灵活务实

C.长征精神内涵丰富 D.国际形势影响了战略转移“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材料中张学良“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

A.反对台湾地区割让给日本 B.要求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C.发动“兵谏”,逼蒋下台 D.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9月26日,时任八路军旅长的陈赓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胜利。”这一次“胜利”是指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

A.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

B.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0分,共52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材料二: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模仿西方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一次军事较量,同时也是对两国“被动模仿”成效的一次大检验。自此中国在贫弱的道路上继续衰落,半殖民地化更加严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

=1\*GB2⑴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述战争名称。(2分)并指出该战争期间割占中国领土的两个国家。(4分)

=2\*GB2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结束后日本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再次割让了大片领土。(2分)

=3\*GB2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从清政府方面探究晚清时期中国领土不断丧失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6分)

中国近代民族意识伴随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不断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时期“师夷制夷论”的提出,到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被经过维新的东邻小邦战败的强烈的历史震撼,使许多中国人从“洋务救国”的梦中惊醒,把中国近代化运动推进到效法西方改革政治的阶段。

——摘编自顾晓红《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主线—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抗争》

材料二: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发出了中华民族不甘沉沦的怒吼。

(1)材料一中“洋务救国”和“效法西方改革政治”分别指的是近代中国什么事件?(4分)

(2)根据材料二,“全面觉醒”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一特点?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怎样的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危险的敌人是谁?(2分)歌曲凝聚了这一时期怎样的民族精神?(2分)综上,分析民族意识觉醒对近代中国的推动作用。(2分)

康有为是中国晚清到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1858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到北京参加乡试未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1884一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编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4分)

(2)根据材料,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4分)

(3)根据材料,概括康有为的两段人生经历,并据此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6分)

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复杂而多变的历程。从19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