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指南_第1页
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指南_第2页
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指南_第3页
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指南_第4页
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指南TOC\o"1-2"\h\u26077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 379241.1农业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3120581.1.1自然资源 3318301.1.2社会经济资源 4193991.2农业资源的重要性 4264841.2.1保障粮食安全 4102681.2.2促进经济发展 4220271.2.3维护生态平衡 4152921.2.4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416029第二章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 4211912.1农业资源调查方法 4219712.1.1现场调查法 531382.1.2资料收集法 5285912.1.3遥感技术法 584292.1.4地理信息系统法 5275332.2农业资源评价标准 5240162.2.1土地资源评价标准 523172.2.2水资源评价标准 5225172.2.3生物资源评价标准 5136502.3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 6192432.3.1数据采集与整理 669772.3.2数据库设计与建立 6255532.3.3数据录入与更新 6221742.3.4数据查询与分析 629680第三章农业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 6269433.1农业资源保护政策概述 6220643.2农业资源保护法规体系 7191203.3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实施 75484第四章农业资源合理利用 8281424.1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8261004.2农业资源利用优化策略 8138754.3农业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89652第五章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9232685.1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97425.1.1实施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9317735.1.2加大土地整理与开发力度 994585.1.3加强土地生态保护 9298095.2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9209045.2.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966165.2.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963985.2.3强化土地资源综合利用 10283845.3土地资源管理与监测 1091965.3.1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 1037445.3.2加强土地资源监测能力 10264145.3.3强化土地资源执法监管 1012537第六章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10166126.1水资源保护措施 10210366.1.1水源涵养与保护 101106.1.2水资源污染防治 1081396.1.3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1046016.2水资源合理利用 1178246.2.1水资源优化配置 1150116.2.2水资源开发利用 11224406.2.3水资源应急管理与调度 1119846.3水资源管理与监测 1144506.3.1水资源管理机制 11148286.3.2水资源监测体系 11303206.3.3水资源监测与评估 1119242第七章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12266517.1生物资源保护措施 12210187.1.1生物多样性保护 12233157.1.2生态系统保护 1238357.1.3野生动植物保护 12234897.2生物资源合理利用 12320347.2.1优化资源配置 12323377.2.2生态农业建设 1355017.2.3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13245157.3生物资源管理与监测 13291217.3.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3186287.3.2加强执法监管 13159897.3.3建立监测预警体系 13184697.3.4提高公众参与度 136656第八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325938.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13126308.1.1概述 1368768.1.2常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14120398.1.3技术发展趋势 14301398.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政策 14306458.2.1概述 1442208.2.2政策体系 14182308.2.3政策实施效果 15185048.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管理 1571658.3.1概述 1520648.3.2管理体系 1526748.3.3管理措施 1531464第九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1582929.1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16292579.1.1生态环境总体状况 161899.1.2主要问题 16100839.2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16251179.2.1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6306849.2.2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16120429.2.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64349.2.4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6155679.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6243579.3.1监测内容 16302879.3.2监测方法 1727549.3.3评价方法 175839.3.4评价结果应用 1729968第十章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国际合作 172684310.1农业资源保护国际组织 172469210.2农业资源利用国际合作项目 17676210.3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 17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1.1农业资源的定义与分类农业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参与农业生产、影响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质量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农业技术等。1.1.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包括耕地、草地、林地、水域等。土地资源具有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和地域性等特点。(2)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水资源具有流动性、可更新性和地域性等特点。(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包括光、热、水、气等要素,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气候资源具有季节性、不稳定性和地域性等特点。(4)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包括动植物资源,如农作物、林木、牧草、家禽、家畜等。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可更新性和地域性等特点。1.1.2社会经济资源社会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农业技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政策等。(1)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包括农业劳动者和农业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具有数量、质量、结构和地域性等特点。(2)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加工、保鲜等技术,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农业机械、仓储物流等设施,对农业生产具有支撑作用。(4)农业政策:农业政策是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影响。1.2农业资源的重要性农业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1.2.1保障粮食安全农业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2.2促进经济发展农业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2.3维护生态平衡农业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农业资源,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2.4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第二章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2.1农业资源调查方法农业资源调查是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农业资源调查方法:2.1.1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是指调查人员直接进入调查区域,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取样等方式,收集农业资源的原始数据。该方法适用于对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农业资源的调查。2.1.2资料收集法资料收集法是指通过查阅文献、报告、统计数据等现有资料,获取农业资源的相关信息。该方法适用于对农业资源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2.1.3遥感技术法遥感技术法是指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获取农业资源空间分布信息,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快速、大面积调查。该方法适用于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农业资源的调查。2.1.4地理信息系统法地理信息系统法是指将地理信息与农业资源数据相结合,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实现对农业资源的综合调查。该方法适用于对农业资源空间分布、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调查。2.2农业资源评价标准农业资源评价是对农业资源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估的过程,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农业资源评价标准:2.2.1土地资源评价标准土地资源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地形坡度、水源条件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确定土地资源的适宜性、生产潜力和可持续利用程度。2.2.2水资源评价标准水资源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水质、水量、水资源开发潜力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确定水资源的可用性、开发潜力和保护措施。2.2.3生物资源评价标准生物资源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确定生物资源的保护价值、利用潜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2.3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农业资源数据库是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重要成果,其建设旨在实现对农业资源信息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数字化管理。以下是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2.3.1数据采集与整理数据采集与整理是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工作,包括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遥感数据等来源的数据。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整合,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2.3.2数据库设计与建立数据库设计应根据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需求,确定数据库结构、数据表和字段。数据库建立需要选用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关系型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2.3.3数据录入与更新数据录入是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数据库结构进行录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更新是指定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修订、完善,保持数据的时效性。2.3.4数据查询与分析数据查询与分析是指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对农业资源数据进行检索、统计和分析,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决策支持。第三章农业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3.1农业资源保护政策概述农业资源保护政策是指国家为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和措施。这些政策旨在维护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资源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对农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监测和评估,掌握农业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5)加强农业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行为。3.2农业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农业资源保护法规体系是我国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实施的重要法律保障。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保障农业的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的任务。(2)农业法。农业法是农业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农业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3)土地管理法、水法、草原法等专门性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资源,规定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4)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农业资源保护提出了要求。(5)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农业资源保护进行了具体规定。3.3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实施农业资源保护政策的实施涉及多个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业资源保护政策,提高全社会的资源保护意识,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业务素质。(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3)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农业资源保护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4)加强执法监管。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农业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权威。(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农业资源保护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农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第四章农业资源合理利用4.1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农业资源种类繁多,涵盖了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多个方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人均占有量较低。同时耕地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土地退化、盐碱化等问题严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地浪费现象。水资源利用方面,我国农业用水量较大,但利用率较低。农业灌溉方式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对水环境造成较大压力。生物资源利用方面,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但过度开发和利用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珍稀物种面临灭绝风险,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挑战。在气候资源利用方面,我国气候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4.2农业资源利用优化策略针对农业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2)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利用。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水环境。(3)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开发生物资源,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适应性强的农业技术,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4.3农业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在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保证生态安全。(2)注重效益最大化。在农业资源利用中,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3)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有力保障。(4)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农业资源利用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将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第五章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5.1土地资源保护措施5.1.1实施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为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国必须实施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各级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明确土地用途,规范土地使用行为,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滥用。5.1.2加大土地整理与开发力度土地整理与开发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各级应加大土地整理与开发投入,提高土地整理与开发质量,保证新增耕地质量达到标准。5.1.3加强土地生态保护在土地资源保护过程中,要加强土地生态保护,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等问题。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土地抗蚀能力,保持土地生产力。5.2土地资源合理利用5.2.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各类用地。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用地,兼顾生态建设、工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用地需求。5.2.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降低土地占用率。5.2.3强化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土地资源与矿产、水资源等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土地资源综合效益。5.3土地资源管理与监测5.3.1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明确各级部门职责,形成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5.3.2加强土地资源监测能力提高土地资源监测能力,建立和完善土地资源监测网络,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实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5.3.3强化土地资源执法监管加大对土地资源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土地资源执法监管机制,保证土地资源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第六章水资源保护与利用6.1水资源保护措施6.1.1水源涵养与保护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需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涵养。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水源保护区,实行分级管理,保证水源水质安全;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严格控制在水源保护区内开展各类开发活动,防止水源污染。6.1.2水资源污染防治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6.1.3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推广节水型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建立水资源节约激励机制,鼓励水资源节约行为。6.2水资源合理利用6.2.1水资源优化配置根据水资源分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水资源调配机制,实现水资源跨区域、跨流域调配;推进水资源有偿使用,促进水资源合理分配。6.2.2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鼓励水资源开发利用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2.3水资源应急管理与调度建立水资源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水事件的能力;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保证水资源在紧急情况下的合理分配;加强水资源调度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调度效率。6.3水资源管理与监测6.3.1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水资源管理职责;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6.3.2水资源监测体系建立水资源监测网络,实现水资源信息实时传输;加强水资源监测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监测能力;完善水资源监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水资源监测数据应用。6.3.3水资源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水资源质量监测,掌握水资源质量变化趋势;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保证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建立水资源监测评估制度,对水资源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第七章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7.1生物资源保护措施7.1.1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农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如下:(1)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关键生态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2)推广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3)加强生物入侵物种管理。及时监测、预警和控制生物入侵物种,防止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7.1.2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是生物资源保护的基础。以下措施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1)保护天然植被。加强天然林、草地、湿地等植被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2)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生态用地需求。(3)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7.1.3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植物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措施有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1)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禁止非法捕猎、贩卖和食用野生动物,提高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2)保护植物多样性。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禁止非法采伐和破坏。7.2生物资源合理利用7.2.1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生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推广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用节水、节肥、节能等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7.2.2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下措施:(1)推广生态农业模式。采用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等模式,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7.2.3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生物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综合利用,以下措施可供借鉴:(1)发展生物质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开发生物质能源。(2)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工业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7.3生物资源管理与监测7.3.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各级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责任与义务。7.3.2加强执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采伐等破坏生物资源的行为。7.3.3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生物资源监测预警体系,定期评估生物资源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7.3.4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和保护意识。第八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8.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8.1.1概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是指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转化为可再利用资源的方法。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8.1.2常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1)堆肥化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生物质能源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等。(3)饲料化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4)工业化利用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工业化处理,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生物质炭、生物塑料等。8.1.3技术发展趋势科技进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将朝着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未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提高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拓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3)研发新型环保材料,替代传统材料;(4)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集成创新。8.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政策8.2.1概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政策是指为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旨在规范农业废弃物处理行为,引导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8.2.2政策体系(1)法律法规:制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法律法规,明确农业废弃物处理的责任和义务。(2)财政政策: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3)技术政策: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市场政策:培育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引导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5)宣传教育政策:普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知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8.2.3政策实施效果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政策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取得了以下效果:(1)降低了农业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风险;(2)提高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率;(3)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增加了农民收入。8.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管理8.3.1概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管理是指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资源化利用的过程。管理内容包括政策制定、技术指导、市场培育、宣传教育等方面。8.3.2管理体系(1)政策管理体系:制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明确各级部门、企业和农民的责任和义务。(2)技术管理体系: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3)市场管理体系:培育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规范市场秩序。(4)宣传教育体系:普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知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8.3.3管理措施(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识;(2)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体系,提供技术支持;(3)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4)培育市场,引导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加强监管,保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的落实。第九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9.1农业生态环境现状9.1.1生态环境总体状况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呈现局部改善、总体恶化、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9.1.2主要问题(1)农业用地质量下降。长期过度利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污染等问题。(2)水资源浪费与污染。农业用水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加剧。(3)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森林砍伐等问题依然严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9.2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措施9.2.1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广高效、低耗、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9.2.2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1)推广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如节水灌溉、节肥栽培、节能技术等。(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9.2.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1)加强土壤保护。推广保护性耕作、土壤改良等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