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小微湿地建设指南_第1页
DB36T-小微湿地建设指南_第2页
DB36T-小微湿地建设指南_第3页
DB36T-小微湿地建设指南_第4页
DB36T-小微湿地建设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ICS号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FORMTEXT     DBFORMTEXT36DBFORMTEXT36/FORMTEXTT1545—FORMTEXTXXXXFORMTEXT修订FORMTEXT小微湿地建设指南FORMTEXTGuidelinesfortheConstructionofSmallandMicroWetlands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FORMDROPDOWNFORMTEXT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XX/TXXXXX—XXXXI小微湿地建设指南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小微湿地建设的基本原则、认定条件、管理规范、建设目标、内容及维护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小微湿地的建设与管护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708-2009湿地分类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42481-2023《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DB/36T1378-2021湿地修复与建设技术规程《江西省小微湿地保护利用示范点建设导则》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小微湿地smallandmicrowetlands在自然界演变形成的全年或季节性水淹且水源较稳定的小型、微型湿地,指湿地面积在0.066hm2~8hm2(120亩)的坑塘湿地、沼泽湿地和宽度小10米的河流、小溪等天然湿地,也包括小型水库、坑塘、沟渠、景观水面和净化湿地池等人工湿地。均由边岸、底床、水体、水陆缓冲过渡(交错)带及生物群落组成。小微湿地建设microwetlandsConstruction通过适当的生态技术和工程措施,利用城市、乡村的建设用地、造林地块的低洼地以及预留的集水坑、塘、渠等,按照生态系统服务目标需求新建小微湿地。小微湿地群Smallwetlandscomplex由多个小微湿地组成的湿地群。各小微湿地之间在空间上相近,水系相连,处于相同的生态环境的区域。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ecosystem是指湿地生物与周围环境要素共同组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构成。栖息地Habitat生物生存和繁衍地的物理和生物的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光线、湿度、筑巢地点等,所有这些因素一起构成适宜于动物居住的某一特殊场所,它能够为生物生存提供食物、防御捕食者、避难和一定生存空间的场所。湿地斑块Wetlandpatch在一定尺度上,以湿地为主体的,个体间具有不连续性,内部均质性较强的,并与周围环境在性质或外观上不同的空间实体。湿地植被wetlandvegetation指生活在地表过湿或有季节性或常年性积水、土壤潜育或有泥炭的地段上,生长由湿生植物或水生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集合体。入侵物种invasivespecies指由于自然、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将域外生物带入境内,并对本地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的生物物种。生态平衡ecologicalequilibrium指在一定时间内\t"/item/%E7%94%9F%E6%80%81%E5%B9%B3%E8%A1%A1/_blank"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t"/item/%E7%94%9F%E6%80%81%E5%B9%B3%E8%A1%A1/_blank"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基本原则和认定条件基本原则生态优先原则通过低影响的措施来建设小微湿地,为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更加良好的栖息空间;优先使用与湿地生境友好的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本土生态材料和工艺;岸带宜采用自然或生态的护岸措施。经济适用原则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正常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最经济适用的科学方案,降低造价。整体融合原则应维持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以及生态过程的连通性,使湿地生物与水体和土壤基质、地形地貌等组成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因地制宜原则小微湿地建设可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地域特色和现有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因地制宜,体现湿地的独特性、协调性、可观赏性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认定条件选址与面积选址符合当地城市(乡镇)总体规划和土地规划要求。小微湿地面积一般以0.066hm2~8hm2。小微湿地中的水域面积一般应占总面积的60%以上。权属与水源建设范围内土地权属明晰、无争议。湿地生态需水应得到保证,周期性积水每年积水时间不低于2个月。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湿地生态系统,且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突出性.典型性该湿地生态系统在所在区域内具有典型意义或典型特征。代表性该湿地生态系统是所在区域内主要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多样性该湿地生态系统在所在区域内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的特征。突出性在该区域内该湿地在水质净化、气候调节、蓄表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游憩等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湿地水文功能面积8公顷及以内的湿地斑块或多块具有水文或生物连通的小微湿地复合体。该湿地斑块或湿地复合体在区域的自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区域生态和水文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在调节水量、控制洪水、防治侵蚀、补充地下水、调节小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物种重要性支持着极危、濒危、易危生物物种或国家II级(及以上)保护动物或植物生存繁衍的湿地。该湿地至少调查到极危、濒危、易危(IUCN物种濒危等级)或国家II级保护动物或植物1种以上,且湿地在其生存繁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着江西省特有乡土植物或动物生存繁衍的湿地。该湿地至少调查到1种以上江西省特有乡土植物或动物。动植物生境为湿地植物提供可适应的生存环境;为动物生活史重要阶段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或在最不利的生存生态条件下为其提供庇护场所的湿地。该湿地至少为1种湿地植物提供可适应的生存环境。该湿地至少为1种动物在其生活史的脆弱阶段(繁殖期、育幼期等)提供重要的、关键的或必需的栖息地,以及迁徙动物重要的季节性栖息地或迁徙途中关键停留地点。湿地文化该湿地在保护、培育和弘扬区域重要历史文化和某些独特地域文化,开展科学研究与自然教育,提供人类食物及生活必需物质,改善社区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大价值。该湿地是江西省某一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或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管理规范凡申请省级小微湿地保护利用示范建设的项目,参照以下认定管理规范。基本要求凡同时符合本文件第4.2项和4.2.3~4.2.7项任一指标的,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可认定为江西省小微湿地。管理流程认定流程江西省小微湿地认定采取申报的形式,江西省林业局湿地与草地管理处负责省内小微湿地名录认定、建设指导和审核工作。江西省小微湿地申报确认由湿地所在地县(区)级人民政府或具有同等级别的湿地管理部门机构,逐级提出申请并提交材料;在征求有关意见并经主管部门同意后,经专家评审后,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确认纳入江西省小微湿地名录。按照《江西省小微湿地保护利用示范点建设导则》规范执行。提交材料县(区)湿地管理部门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重要性,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逐级申报。江西省小微湿地认定,需填报江西省小微湿地名录信息表、发布图件及江西省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项目申报实施方案,市林草管理部门同意后,经省级专家论证、审核公示后批准建设公布。认定江西省小微湿地必须提交下列材料:江西省小微湿地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申报书;按照附表B。江西省小微湿地名录信息表;按照附表C。图件应以最新行政区划图和遥感影像为底图,注明经纬坐标网,标记湿地等基础地理信息。反映湿地生态资源及环境现状、重要物种资源的照片、影像及其他有关材料。名录管理命名规范江西+县(区)/(单位)+村+湿地名+小微湿地类型。例如:江西兴国睦埠村龙湖小微湿地、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城郊小微湿地群。名录管理小微湿地建设名录应当包括:小微湿地名称、行政区域、四至范围、总面积、湿地面积、湿地类型、湿地海拔、保护方式、保护管理机构、责任主体等内容。调整备案纳入名录管理的小微湿地,因范围变化、面积增减,或主管部门、管理单位等发生变化的,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进行调整。确需调整(包括内部调整、核减、增加)的小微湿地,由县(区)级湿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经市、省级湿地管理部门审核公示后批准调整,并做好备案。依法占用小微湿地的,由市、县(区)湿地管理部门审批,并报省林草部门备案。发布更新小微湿地名录在公布前应当公示,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湿地面积、范围、土地权属、主管部门、管理单位等,公示期限为15日。小微湿地名录及名录调整、更新公布后,应当及时通过政府网站以及本行政区域范围内主流媒体刊载。江西省小微湿地名录的调整、更新应当在公布后的30日内报上级林草部门备案。保护与利用小微湿地在典型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方面具重要意义,市、县(区)林草部门应监督责任管理单位,加强小微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发挥其生态服务价值和自然教育功能。市、县(区)林草部门应对认定的小微湿地进行有效保护,设置保护界标,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市、县(区)林草部门负责组织小微湿地的定期监测,确保小微湿地的结构和生态功能稳定。建设目标与内容建设目标在对小微湿地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示范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可持续利用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保护湿地的意识;科学合理地建设,使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有效功能,为周边社区服务。此外,可以在水面、岸坡上配置植物,起到调节小气候及美化净化环境的作用。建成后水质逐渐达到GB3838的要求。建设内容建设类型主要有自然保育型、水质净化型、生境恢复型、景观营造型、文化展示主导型、调蓄调节主导型、湿地资源利用型和多功能型复合型。参照GB/T-42481-2023执行。小微湿地修复设计小微湿地修复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水文、湿地基底、岸线、湿地植物、动物等因素,整合优化方案。修复流程和技术规范参照DB/36T1378-2021执行。地形改造总体地形以近自然的不规则形状为宜,岸线具有一定的蜿蜒和曲折。因地制宜营造生境岛、规整小型水面的形状,改善和营造湿地植被和水鸟的生存环境,增加湿地生境的空间异质性和结构稳定性。水域建设小微湿地的水量与来水方式应能维持其湿地生态特性,并满足不同湿地的功能需求。湿地水域建设可通过补水、滞水、适当增加水域面积等措施来实现。湿地基质湿地基质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对土壤贫瘠区域回填种植土,增强湿地基质储存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能力,为植被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为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岸线建设湿地岸坡护坡可采用木桩护坡、块石护坡、生态砖、生态混凝土护坡、生态袋护坡、植物护坡、生物工程护坡等方法。植被建设根据湿地植物的干、枝、叶、花、果等观赏要素与季相特征、塑造不同季节的湿地植被景观;根据湿地植物自然形态、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配置方法,塑造各种形态的植物生境,湿地植物名录见附录A。动物及生境恢复动物恢复以自然恢复为主。可根据鱼类、两栖类、昆虫类、鸟类等不同目标对象的生境特点,种植食源植物、营造目标物种的觅食地、隐蔽地、夜栖地、巢址地等栖息生境场所。可结合地形建设,在小微湿地内建设生态岛屿。人工恢复,可适当投放鱼、虾、泥鳅等动物,促进小微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基础设施小微湿地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区、主水区、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并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监测设施根据建设和管理需求,增加监测设施,如监控摄像头、红外摄像头、水质监测点等。宣教设施采用牌示或物品展示等形式设置。人文环境建设营造步道、木栈道等应与湿地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湿地所在地的民俗、乡土文化和风土人情等地方特色。维护管理基本要求7.1.1应由设施的所有者或其委托方维护管理,统一负责小微湿地的规划、建设、保护、恢复、合理利用与科学评估以及经营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知识与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7.1.2小微湿地建设项目应由县(区)林业局湿地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开展项目验收和修复成效评估工作。设施维护7.2.1进水口、出水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7.2.2警示标识、安全护栏等损坏或缺失时,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完善。7.2.3护坡出现坍塌应及时加固。7.2.4应及时修剪补种植物、清除杂草。常用湿地植物名录(资料性)常用湿地植物名录植物类型中文名拉丁学名挺水植物菖蒲*Acoruscalamus金钱蒲*Acorusgramineus泽泻*Alismaorientale芦竹*Arundodonax花叶芦竹Arundodonaxvar.versiocolor水生美人蕉a水芋*tris紫芋*tonoimo风车草(旱伞草)lternifolius荸荠*Eleocharisdulcis黄花鸢尾Iriswilsonii灯心草*Juncuseffusus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莲(荷花)*Nelumbonucifera水芹*Oenanthejavanica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香菇草ileapeperomioides梭鱼草Pontederiacordata石龙芮*Ranunculussceleratus酸模*Rumexacetosa慈姑*Sagittariatrifolia水毛花*Scirpustriangulatus藨草*Scirpustriqueter水葱*Scirpusvalidus南荻a香蒲*菰*Zizanialatifolia浮叶植物芡实*Euryaleferox水罂粟Hydrocleisnymphoides黄花水龙*Ludwigiapeploides萍蓬草*Nupharpumila白睡莲Nymphaeaalba表A.1常用湿地植物名录(续)植物类型中文名拉丁学名浮叶植物黄睡莲睡莲*水金莲花小荇菜水皮莲荇菜*菱*沉水植物伊乐藻水筛*光滑水筛无尾水筛有尾水筛八药水筛金鱼藻*黑藻*罗氏轮叶黑藻狐尾藻中华茨藻大茨藻小茨藻纤细茨藻菹草*微齿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篦齿眼子菜*刺苦草密刺苦草苦草*漂浮植物水鳖*浮萍*槐叶萍*湿生植物石菖蒲*美人蕉*水松姜花*水鬼蕉水杉表A.1常用湿地植物名录(续)植物类型中文名拉丁学名湿生植物乌桕*池杉落羽杉中山杉东方杉注:*为本土植物。江西省小微湿地保护利用示范建设项目申报书表B.1江西省小微湿地保护利示范建设项目申报书湿地名称(江西+县(区)+村+湿地名+小微湿地)行政区域(湿地所在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地理坐标(小微湿地所跨的经纬坐标)四至范围(通过行政区界、地名、水位线或交通线路等形式,对小微湿地的范围和四至界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