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高速公路明挖箱型隧道监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B36T-高速公路明挖箱型隧道监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B36T-高速公路明挖箱型隧道监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B36T-高速公路明挖箱型隧道监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B36T-高速公路明挖箱型隧道监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DB36/TXXXX—XXXX目次TOC\o"1-1"\h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规定 15变形监测 36衬砌应力监测 47土压力监测 58水压力监测 6附录A(规范性)监测测点布置示意图 7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1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速公路明挖箱型隧道监测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明挖箱型隧道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变形监测、衬砌应力监测、土压力监测及水压力监测。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明挖箱型隧道主体结构监测,其他等级公路箱型隧道主体结构监测可参照此规程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JG100全站型电子速测仪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366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明挖箱型隧道open-cutboxtunnel采用明挖法施工且截面型式为箱型的高速公路隧道。

箱型隧道主体结构mainstructureofopen-cutboxtunnel由顶板,底板及侧板组成的箱型隧道衬砌主体结构。

主体结构设计安全等级designsafetygradeofmainstructure由设计文件确定的箱型隧道衬砌主体结构安全等级。

结构差异沉降differentialsettlementofstructure隧道主体结构间的不均匀沉降。基本规定监测项目高速公路明挖箱型隧道主体结构监测包括以下内容:变形监测、衬砌应力监测、土压力监测及水压力监测,监测项目可按表1进行选择。高速公路明挖箱型隧道主体结构监测项目表监测项目主体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变形监测★★★衬砌应力监测★★◆土压力监测★◆△水压力监测★◆△★—应测项目;◆—宜测项目;△—可测项目。监测方案隧道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方及设计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况;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隧道周边环境状况;监测目的;编制依据;监测范围、对象及项目;监测点的布设要求及测点布置图;监测方法;主要仪器设备;监测期和监测频率;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监测预警、异常及危险情况下的监测措施;质量管理、监测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下列隧道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项论证:邻近重要建筑物、设施、管线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隧道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工程;其他需要论证的隧道工程。监测单位应按监测方案实施监测。当隧道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当符合下列规定时,宜实施自动化监测:需进行高频次或连续实时观测的监测项目;环境条件不允许或人工方式无法观测的监测项目。实施自动化监测的隧道工程,尚应符合下列规定:自动化监测系统应包括监测仪器设备、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及实时发布系统等;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精度和量程应满足工程要求;自动化监测系统应能进行数据异常情况下的自动预警或故障显示。监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隧道埋深、地质情况、断面大小、支护形式等确定。监测期间,监测单位应做好监测设施的保护,建设方及相关单位应协助监测单位保护监测设施。监测数据处理监测单位应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向建设方及相关单位进行反馈。监测数据达到监测预警值时应立即预警,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监测报告监测结束阶段,监测单位应向建设方及相关单位提供监测总结报告,并将下列资料组卷归档:监测方案;阶段性监测报告;监测总结报告。变形监测一般规定变形监测包括箱型隧道顶板下沉、底板上鼓、洞周收敛及结构差异沉降监测。测点埋设时间宜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应能真实地反映隧道动态变化信息。顶板下沉、底板上鼓及洞周收敛宜布置在相同里程断面。监测设备及要求全站仪应符合JJG100的规定,角度测量精度不应低于1″。断面仪测距精度不应低于±1mm,测角精度不应低于0.1°。激光测距仪测距精度不应低于±1.5mm。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分辨率不应低于0.02mm,精度不应低于±0.2%F.S。测点布置顶板下沉、底板上鼓每个监测断面应各布置1~3个测点,顶板下沉与底板上鼓测点可对应设置,洞周收敛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布置不应少于1对测点,具体布置示意图见附录A。结构差异沉降监测测点宜布置在衬砌接头两侧各1m~2m处,测点布置示意图见附录A。高水压、偏压、膨胀岩土等地段宜加密布置测点。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不应低于下表规定。变形监测频率位移速度(mm/d)监测频率≥5(2~3)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3~7)d监测方法顶板下沉、底板上鼓及洞周收敛全站仪法采用全站仪监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膜片式反射器作为监测点靶标,用直径22mm、长约400mm钢筋制作成预埋件,外露端焊接50mm×50mm钢板,靶标粘附在钢板上;埋设监测点时,在隧道衬砌表面钻孔,将带有膜片式反射器的监测点锚固在钻孔中,将膜片式反射器面向全站仪设站一侧,尽量使预埋件与周边轮廓线垂直;监测基点设置时,埋设点应确保在监测期间不沉降、不位移、不变形、不被破坏,并应进场进行校核。当监测基点距离监测断面较远、作为后视点通视困难时,可将后视点布置在稳定的衬砌周边,作为临时基点,并确保后视点与全站仪站点、全站仪站点与测点通视;监测方法包括自由设站和固定设站两种,通过全站仪读取各靶标坐标及三维坐标计算,可求得顶板下沉、底板上鼓及洞周收敛变化量。断面仪法采用全站仪监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监测断面隧道衬砌底板位置选取测点架设断面仪,按照JTGF80/1的规定对监测断面进行轮廓检测;对比不同时间段同一监测断面的轮廓线,可求得顶板下沉、底板上鼓及洞周收敛变化量。激光测距仪法采用激光测距仪监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隧道衬砌顶板或底板布置水平板,侧板监测点拱腰处位置布置2~3个激光测距仪传感器;通过激光测距仪测定传感器安装位置与各平板的距离,可求得顶板下沉、底板上鼓及洞周收敛变化量。结构差异沉降采用压差式静力水准仪监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安装静力水准仪及储液罐,静力水准仪储液罐支架位置应保证储液罐的出水口高于引压口的位置,水箱液面与静力水准仪引压口高度差不应超过静力水准仪量程;按要求安装水路、气路及线缆并进行调试。监测预警隧道主体结构变形监测预警值应根据设计安全等级、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计算结果等因素确定。衬砌应力监测监测设备及要求混凝土应变计精度不应低于±0.1%F.S。测点布置每个监测断面测点应布置在应力集中部位,其中顶板、底板及外侧侧板位置布置各不应少于1个测区,每个测区应在衬砌内外侧布置2个混凝土应变计测点,具体布置示意图见附录A。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不应低于下表规定。衬砌应力监测频率衬砌浇筑后时间监测频率1d~15d(1~2)次/d16d~1个月1次/2d1个月~3个月(1~2)次/周大于3个月(1~3)次/月监测方法采用混凝土应变计监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应变计应平行于衬砌主筋安装在指定位置,并用电工胶带将其固定,安装时应保证混凝土应变计横向及轴向不受力;从安装处把混凝土应变计电缆引至安全监测处,并做好电缆保护工作,便于后续监测;混凝土应变计应对称布置在衬砌内外两侧;混凝土应变计应在衬砌混凝土浇筑前埋设,并宜在混凝土降至常温状态后测得初读数。监测预警应绘制衬砌应力-时间曲线图,预测隧道主体结构后期应力值,判定其安全状态。当隧道主体结构承受的应力实测值与设计值之比大于或等于0.8时,应进行监测预警。土压力监测监测设备及要求土压力计精度不应大于0.5%F.S。测点布置每个监测断面测点应布置在土压力变化部位,其中底板及外侧侧板位置布置各不应少于1个测点,具体布置示意图见附录A。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符合6.3相关规定。监测方法采用土压力计监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将土压力计固定在衬砌背后结构物上,受压面朝向待测量的壁界面;从安装处把土压力计电缆引至安全监测处,并做好电缆保护工作,便于后续监测;土压力计应与接触面紧密接触;土压力计应在衬砌混凝土浇筑前埋设,并宜在浇筑后及时测得初始读数。监测预警应及时处理监测数据,绘制接触土压力-时间曲线散点图,预测隧道主体结构所承受的土压力值,根据设计压力值判定其安全状态。当隧道主体结构承受的土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大于或等于0.6时,应进行监测预警。水压力监测监测设备及要求孔隙水压力计精度不应大于0.1%F.S。测点布置每个监测断面测点应布置在水压力变化部位,其中底板位置布置不应少于1个监测孔。垂直方向测点应根据应力分布特点和地层结构布置。多个测点的测点间距宜为2m~5m,具体布置示意图见附录A。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符合6.3相关规定。监测方法采用孔隙水压力计监测时,应符合JTG/T3660相关规定。监测预警应及时处理分析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绘制水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预测作用在隧道主体结构上的最大孔隙水压力,判定其安全状态。当隧道主体结构承受的土压力实测值与设计值之比大于或等于0.6时,应进行监测预警。

(规范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