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高中历史笔记(部编版)必修上 教师版第十单元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_第1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笔记(部编版)必修上 教师版第十单元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_第2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笔记(部编版)必修上 教师版第十单元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_第3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笔记(部编版)必修上 教师版第十单元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_第4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笔记(部编版)必修上 教师版第十单元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程标准

1.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

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实证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树立制度自信,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担大任的情怀。

2.通过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感受祖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信。

3.通过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型大国外交成就,树立国家自信。

4.核心概念: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国两制”“九二共识”、《反分裂国家法》、“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

知识点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20世纪80年代重大成就

(1)原因:全面改革的推动。

(2)表现

国民经济1984-1988年,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①1983年,成功研制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填补了国内

科技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

②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2.20世纪90年代重大成果

(1)原因: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

(2)表现

①1990年,提前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

国民经济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1997年提前3年完成

①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

人民生活②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①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

得重大突破

科技②1999年,“神威”计算机的问世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

封锁

③重大工程: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

风险应对1997年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胜利;1998年,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3.21世纪重大成果

(1)原因: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2)表现

国民2000年,“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0

经济年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人民2006年取消农业税;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

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风险

战胜非典疫情;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应对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太空漫步;

科技

“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2011年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

基建

网网民数居世界第一位

透析教材

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历史纵横”,思考:863计划实施的背景及历史意义有哪些?

提示背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展开,科技和教育改革也提上日程。意义:对

我国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取得了丰硕成果。

图解历史三步走战略部署

透析教材

2.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图片《河北灵寿农民王三妮自铸“告别田赋鼎”》,指出其反映的历史

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

提示事件:国家取消农业税。

意义: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促进了农业健康发展;提

高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2)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

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实践

①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分别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签

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香港、澳过程

②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③1999年12月20日,

门回归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意义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①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②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关于内地

举措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

内地和港澳

③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扩大人民币在香港、澳门

交流合作

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港澳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

意义

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

2.海峡两岸关系

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

缓和

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①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

对话

②1993年4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

法律保障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政党交流2005年4月,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成功开启两岸政党交流

2008年12月,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通

三通

商、通航的“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

图解历史

“一国两制”构想

透析教材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学思之窗”,思考: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及实施,对深化内地和香港、

澳门的交流合作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中央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的协议,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和世

贸组织的框架内作出的特殊安排,体现了中央政府和祖国人民对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关心

和支持。这些协议能够为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提供实际帮助。

误区警示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

(1)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台湾问题属于国家内部事务问题。

(2)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台湾和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

分,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知识点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外交政策

①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战略性调整。

②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世界上所有国家一律平等。

③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

④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

(2)主要史实

(3)影响:中国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一个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

形成。

2.20世纪90年代

(1)表现

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

双边关系

关系的基本框架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2001年,

中美关系

美国战机在中国南海空域挑衅,发生了撞机事件。中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周边国家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多边外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

交活动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影响

①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3.21世纪:中国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外交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

双边关系

战略伙伴关系

2002年,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相关国家在南海开展务实

周边国家

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从2009年开始,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积极参与安全

多边外交

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

透析教材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图片《利比亚撤侨》及相关内容,思考:中国政府能够将在利比亚的侨民

迅速全部安全撤回的原因。

提示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遗余力地维护境内外中国公民安全与权益;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周边国家的配合。

历史认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正

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

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主题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中国现代工业化发展成就

材料1984—1992年,中国GDP增长1.1倍,年均增速9.5%;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年

均增长12.3%。1985年,中国水泥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7年,煤炭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8

年,中国电视机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96年,化肥和钢产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1978—2001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23.7倍,年均增长15.0%。同时,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发生重大

变化。1978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只占50.0%,2001年已上升至90.1%。到2001年,中国机

电产品出口额已超过900亿美元,在各类出口产品中居第一位;中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8.9%,而同期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8%和-7.4%。

——摘编自周维富《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探析》

解读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如“1984—1992年”“煤炭产量”“工业制成品”等并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即可。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1年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提示原因:社会稳定;之前工业化建设成就的奠基;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制

定的正确发展战略。意义: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就业;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

升级;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升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和影响力。

主题二推进祖国统一的新构想

“一国两制”

材料在“一国两制”实践中,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接口”日益增多,与内地在

贸易链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方面不断深化,人、财、物全产业要素跨境流动变得更加

通畅、便捷,让港澳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研、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核心

优势得以持续保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为国家构建海内外经

济合作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桥头堡作用。——摘编自常柏《“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迈向新起点》

解读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核心优势”“桥头堡”等并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即可。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在港澳实践“一国两制”的措施及其价值。

提示措施:全力支持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与港澳特区政府签订经贸协定;促进

内地与港澳之间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

游;扩大人民币在港澳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价值:成为解决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为港澳经济转型、制度优化

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为新时代“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家国情怀——“一国两制”的特点

创新性允许与自己不同的、对立的社会制度存在

科学性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

示范性为和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争端提供借鉴

原则性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策略性照顾实际,符合港、澳、台地区及内地(大陆)人民利益

包容性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包容于一个统一国家内

开放性两种制度取长补短,和谐共存

知识体系学科术语

1.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赢得世界的赞誉。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

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

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

作,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家国情怀《反分裂国家法》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了以非和平方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种情形,针对的是“台

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不是针对台湾同胞。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我们必须牢

记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初心和使命,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

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在〈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解读《反分裂国家法》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法律基石,它既是一部反“台独”反分裂的

法律,又是一部促进和平统一的法律,更是一部切实管用的法律。

情境阅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同意以和平方式而不诉诸威胁

或使用武力,由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解决他们

的领土和管辖权争端。宣言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区层面处理南海问题的首份政治文件,

意义重大。——摘编自李金明《从东盟南海宣言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解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签署对处理南海问题的启示有:加强区域内各国间的合作,

通过协商、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和区域的稳定。

感悟与思考记录点滴心得培养历史学科素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已经坚持了30多年全国对口援藏援疆,为大凉山深处几十名彝族孩子专门铺就上学

路,为云南怒江7000余名独龙族群众开辟独龙江公路。这些举措旨在()

A.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

B.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C.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

D.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答案A

解析援助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强,实现共同富裕,故选

A项。

2.(2023·宣城高一校联考)如图是某同学以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主题制作的

时间轴,图中留白框内应填的是()

A.《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连战率代表团访问大陆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提出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

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B项正确;1984年12

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排除A项;2005年,

连战率代表团访问大陆,排除C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构想,排除D项。

3.(2023·甘肃学业水平考试)1980-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57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39273亿元(人民币),世界排名由第26位上升到第7位。这主要得益于()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答案C

4.(2023·赣州高一下期末)“军报记者”新浪官微评论中国的维和部队:“中国维和部队成员

在世界上最贫穷、危险的国家和地区,守卫着和平和希望。他们不是太阳的后裔,他们是给

大地带来光明的太阳。”材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日益活跃在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中

C.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正稳步推进

D.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派出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表明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A项;中国参与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

外交,并不是地区性组织的活动,排除B项;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并不是在周边邻国,排除

C项;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

5.(2023·6月浙江选考,8)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

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

是()

A.东南亚国家联盟B.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C

解析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

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即上海合作组织,C项正确;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与材料时

间不符,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最初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

德国科隆倡议成立,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与材料不符,

排除D项。

课时精练[分值:57分]

1.(2023·临沂期末)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边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从调查

结果中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A.法治建设B.教育发展

C.改革开放D.“双百”方针

答案C

解析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可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故

选C项。

2.(2023·太原高一上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增长,高铁里程世界第

一,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快速发展。这反映了我国()

A.科技创新领先世界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小康社会全面建成D.基础建设不断发展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得,这些成就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故选B项;据题干材料不能得

出科技创新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并未提到小康社会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载

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都不属于基础建设,排除D项。

3.(2023·杭州高一上期末)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他们印发了30万份《我们已沉默

了四十年》的传单,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

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

A.香港澳门的回归产生了重大影响

B.台湾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的状态

C.“九二共识”引起了台湾民众的共鸣

D.“一国两制”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追求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台湾民众要求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故选B项;香港回归

于1997年,澳门回归于1999年,排除A项;“九二共识”达成于1992年,排除C项;“两

岸人民的共同追求”不合题意,当时大陆与台湾官方间还没有进行交流磋商,排除D项。

4.(2023·承德高一上期末)自从1987年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

投入商用以来,从第一代“大哥大”,到2008年的3G移动多媒体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在我

国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在移动通信标准方面,中国逐渐拥有自主研发的国际标准。这一

变化()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B.彰显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C.展现了民营企业的活力

D.有利于市场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自1987年以来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科技成就的取得

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积累作支撑,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及技

术创新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选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A项;

材料没有明确企业性质,排除C项;材料没有明确市场化的具体变化,排除D项。

5.(2023·扬州高一上期末)“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

谱新篇”中的“喜事”标志着()

A.“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B.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C.对外开放的格局完全形成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迎来新的篇章

答案B

解析“紫荆开后白莲开”指的是香港和澳门回归,这一“喜事”标志着我国在祖国统一大

业上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故选B项;题干所述属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排除A项;

香港、澳门回归与对外开放、民族区域自治无关,排除C、D项。

6.(2023·汕尾高一上期末)乌干达总统高级新闻秘书唐·万亚马说,香港和澳门是“一国两制”

成功实践的范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国两制”有可能解决国际社会存在的类似争端和历

史问题。这表明“一国两制”方针()

A.消除了霸权主义

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实现了世界和平

D.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可知,“一国两制”有利于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故选D项;霸权主义

在当前仍然存在,排除A项;“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排除B项;“一国两制”方针处理的是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分歧,排除C项。

7.(2023·江门高一下期末)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巴西客人时说,“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

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

这一论断()

A.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B.主张全力支持第三世界发展

C.确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D.强调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可知中国的外交政策是联合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说明我

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选A项;题干并没有述及中国“全力支持”第三世界国

家发展,排除B项;题干并没有述及“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排除C项;该政策与“世

界多极化”无关,排除D项。

8.(2024·辽阳高一上期末)下表所示为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我国对外活动系列事件。这些活

动表明我国()

时间事件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首脑在上海

1996年4月

举行会晤,正式形成“上海五国”机制

在中国倡议下,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中、美、俄、英、法五个安理

2000年9月

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联合国历史上的首次会晤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非合作

2000年10月

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

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B.与周边国家联系紧密

C.外交手段更加强硬D.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推进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积极参与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显著上升;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外

交成就,并非经济成就,排除A项;英国、法国、美国、非洲国家并非中国的周边国家,排

除B项;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手段并没有更加强硬,排除C项。

9.(2022·承德高一下期末)21世纪初,中国领导人每年通过出席东盟系列会议机制,与东盟

10国、日韩及东亚峰会中其他国家领导人和各层级官员就区域合作及彼此共同关心的问题保

持充分沟通和交流。这一系列外交活动的开展()

A.增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

B.消除了亚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C.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D.维持了国际关系的持久和平局面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1世纪初,中国积极参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增强中国与

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故选A项;“消除各国矛盾分歧”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上海

合作组织的建立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增强政治互信的表现,排除C项;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

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维持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和平局面,排除D项。

10.(2023·衢州高一下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人力资源不再更多依靠政治立场坚定和

革命斗争经验丰富的“将军大使”或“职业革命家”,而是依靠大量具有高超外交技巧的

“职业外交家”和一大批“职业企业家”,下列项中,对这一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

C.是日内瓦会议取得的成果

D.彰显了中国特色外交的辉煌

答案B

解析中国的外交从依靠“将军大使”或“职业革命家”到依靠有高超外交技巧的“职业外

交家”和一大批“职业企业家”,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故选B项;中国外交依靠力

量的变化主要考虑的是自身利益,排除A项;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排除C项;材

料不涉及具体的外交成就,排除D项。

11.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结构与质量的巨变。1957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出

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记录下新中国第一次举全国之力办起的外贸活动——广交会。

1999年的第86届广交会上,机电产品首次跃升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2001年后,广交会“一

位难求”,被视为“中小企业孵化器”。自第101届起,广交会全称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

交易会”。1957-202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3000多倍,已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

国。材料主要反映了()

A.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第一展

B.中国以开放姿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广交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D.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放战略的实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957年到2020年,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发展、经济建设和改革

开放历程,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以开放姿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项正确;A项说法正

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

经济特区,排除C项;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为“引

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D项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

12.(2022·河北卷,10)1982年4月,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阐述了中国政府对解决香

港问题的基本立场。6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调研小组,该小组拟定了十二条政策,其主要

精神是恢复主权、制度不变、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为中英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

材料集中反映了()

A.香港问题是殖民侵略的产物

B.中英希望和平解决香港问题

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得到切实执行

D.中国初步形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具体方案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些精神体现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

不变的原则,为解决香港问题指明了方向,初步形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具体方案,故选D项;

材料没有涉及香港问题的由来,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方对香港问题的态度,排除B项;

1985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晚于材

料时间,排除C项。

13.(2023·北京卷,9)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

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

程()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答案A

解析“村村通”工程有利于加强农村和农村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力地推动了城

乡一体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排除B项;三线建设旨在提高我

国国防能力和改善国民经济布局,材料和三线建设无关,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

年底已经完成,排除D项。

14.(2022·北京卷,10)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

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

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