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课件_第1页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课件_第2页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课件_第3页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课件_第4页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

综合古今各家之说,把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法则或指导思想归结如下。0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这种意图是根据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园冶·兴造论》所谓“……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它表现了设计主持人的意图起决定作用。

0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古今中外,概不例外。凡造园林,必按地形、地势、地貌的实际情况,考虑园林的性质、规模,构思其艺术特征和园景结构。构园得体方面,《园冶》有一段精辟论述,“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得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比例,虽不可定格,但确有参考价值。

0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通过相地,可以取得正确的构园选址,然而在一块土地上,要想创造多种景观的协调关系,还要靠因地制宜,随势生机和随机应变的手法,进行合理布局,这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画论中经营位置原则之一。

0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者,是就地审势的意思,“借”者,景不限内外,这种因地、因时借景的作法,大大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汇集所有的外围环境的风景信息,拿来为我所用,取得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0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西方园林以开朗明快,宽阔通达,一目了然为其偏好,而中国园林却以涵蓄有致,曲径通幽,逐渐展示,引人入胜为特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露先藏,欲扬先抑”。

0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欲扬先抑给人们带来层次感,起结开合则给人们以韵律感。节奏与韵律感,是人类生理活动的产物,表现在园林艺术上,就是创造不同大小类型的空间,通过人们在行进中的视点、视线、视距、视野、视角等反复变化,产生审美心理的变迁,通过移步换景的处理,增加引人入胜的吸引力。

0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因借是利用外景来扩大空间的作法。小中见大,则是调动内景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反衬,造成错觉和联想,达到扩大空间感,形成咫尺山林的效果。这多用于较小的园林空间。“一拳代山,一勺代水”。

例如:北京颐和园,从东宫门进入,一片整齐对称的宫殿、廊院、围墙,正有些倦意时,绕过仁寿殿来到昆明湖边,广阔的湖面,美丽的西山,顿有心怀开阔之感。0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无论是寺观园林、皇家园林或私家庭园,造园者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仿效自然的主导思想始终不移。认为只要“稍动天机”,即可做到“有真有假,做假成真”,无怪乎外国人称中国造园为“巧夺天工”。“天人合一”。遵循客观规律,符合自然秩序,撷取天然精华,布局顺理成章。

0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流传古今中外,经久不衰,一是有符合自然规律的人文景观,二是具有符合人文情意的诗、画文学。文以景生,景以文传,引诗点景,诗情画意,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另一特点。0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理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写文章要胸有成竹,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