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建设_第1页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建设_第2页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建设_第3页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建设_第4页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以服务模式为主导的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建设是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上各种价值取向多元,另外受我国封建思想的长期束缚,使得行政效率低下、官员腐败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建立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相适应的行政伦理,进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以服务型政府为视角,介绍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围绕行政伦理建设的问题、举措等进行研究,试探讨行政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政府职能

引言行政伦理属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我国行政伦理建设十分薄弱,问题较多,这不但影响了政府形象,而且还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为此,有必要研究构建服务型政府中的行政伦理建设问题,在规制约束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的概念其一,基于把行政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认为行政伦理是“政府过程中的伦理”,或者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或者是“行政领域中的伦理”。这种观点不仅强调了行政主体,即公共行政人员的职业伦理,而且强调了行政过程,即行政伦理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体现在行政素质、效率、监督、决策、领导、体制以及行政改革之中。这说明,行政是伴随着伦理而存在的,这是因为,二者都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虽然该观点认识行政与伦理在本质是相通的,但却无法说明二者相结合的内在学理根据。其二,基于把行政作为一个静态的过程,认为行政伦理即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权力运用和行使过程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的总和”。以这种观点来看,行政伦理即是公共行政人员的职业伦理,其道德如何、品行高低,直接影响着行政行为。但它却忽略了行政组织的存在,把行政伦理等同于公共行政人员的职业伦理显然是不完全的、有缺陷的。其三,基于行政伦理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认为行政伦理的内涵,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利益关系原则”,在构成要素上是“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基本结构上是“特定的主体性价值”,在基本功能上是“特定的约束机制”这种观点拓宽了以上研究的范围。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建设的问题行政人员价值观扭曲有学者认为:无论个人还是政府,皆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正确的行为,错误的价值观则导致失范的行为。我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相应的诸如君臣之礼、父子之论这些伦理道德规范成为了维系社会的道德体系。现代我国社会中,存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等级观念及其道德伦理规范并没有完全被消除,恰恰借助公共权力得以强化,由此形成了“官本位”思想。由于我国政府一直是“大”政府,对社会事务管理过宽,造成行政机构臃肿,官员冗杂,为官不作为,搞人际关系“潜规则”,脱离人民群众等,从而形成纷乱复杂的行政伦理关系。当今我国政府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极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但是存在着部分行政人员价值观扭曲现象,仍然有着“官本位”的思想意识。例如,一些官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脱离人民群众、不为人民办实事,而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另外,据最近几年的相关报道,有很多地方的官员丑闻此起彼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种买房置地、公款消费、资产外迁、黄金满屋、包养情妇等等丑闻,不但败坏社会风气,而且也有违伦理道德。行政伦理失范我国政治体制不完善是造成行政伦理失范的重要原因。行政腐败依赖于一定的政治环境,我国现阶段的政治体制处于变革中,改革的成果尚不显著,制度尚不完善,所以给腐败等现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环境。同时,全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由单一品质不断朝着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的利益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政府有时充当着“经济人”角色容易导致行政行为出现偏差。作为握有权力的行政人员,其手中的公共权力可以为其带来好处,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必然会产生腐败。具体来说,政治制度不完善,体现为选举制度、部门组织制度、人事任免制度等。不仅涉及政治制度面广,而且反映出的行政伦理问题不乏相似之处。此外,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没有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利益驱动和分配机制,存在滞后性,行政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便会出现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行为。所以,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与我国的政治体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因素不无关系。行政伦理制度不健全行政伦理制度是一种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道德层面的理念和精神在行政领域的体现,主要体现的是对于行政人员行为的约束。监督机制主要是行政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行政体制外的监督,而行政体制之内的就是内部监督。当前我国多元经济利益造成多元的价值观,对权力行使监督不到位就容易导致行政伦理失范现象产生,腐败行为滋长,就是伦理监督制度不完善的体现。虽然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对权力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行政伦理制度尤其欠缺,特别是在信访和行政审批方面的监督力度还不够大。然而行政伦理监督不完善有其影响因素,首先是权力具有两面性,其在实际运作过程来看,更多的是完成正常行政命令所需要的,还有其自身不可控制的负面作用。其次,我国一直是机构臃肿,职能交叉,造成了管理和监督的力量有限。美国行政学家基尔认为,若组织越是庞大,就越是复杂,通过控制来管理越难。再次,由于我国历来是官僚体制,加之权力结构的特殊性,腐败可谓是与官僚制度相伴而生。所以,政府行政行为的失当,行政伦理监督制度的不健全便是重要原因。政府角色定位责任缺位政府更多的是为社会公众谋利益的,需要理性决策,认真贯彻落实,坚持权责统一,承担应有的责任。然而,决策失当、过度专权、政企不分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但给公众利益造成损害,而且给国家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构建服务型政府,政府角色不再只是管理者角色,而是更倾向于服务者角色,同样在行政伦理建设方面亦是同等重要,不可小觑。责任缺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是行政伦理建设的滞后或是效果不佳,这不但给政府本身带来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升高的隐患,而且给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带来莫大的阻力。医疗体制改革,养老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等等屡屡不见成效,更多的是与部门职责交叉、管理混淆、推诿扯皮等责任缺位相关。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建设对策明确政府角色定位在以往的行政实践中,我国政府存在着严重的失职、越权等角色错位现象。实现政府伦理角色的转换,就是要使政府从经济、社会领域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角色,转变为主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服务者角色。具体要求来说,就是要求我国政府树立为人民利益着想、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纠正脱离人民群众的不正之风;切实转变唯GDP论发展的政绩观,主动地承担起应有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经济职能,使“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政府应致力于通过协商、合作,以社会公众的利益为目的与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等建立起伙伴关系,完善责任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便于为公众提供更满意的公共服务。实现职能转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常常出现影响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民众正常生活的问题。因而政府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适时而变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时代要求、人民需求等因素而作出调整;同时,职能转变需要分步骤进行,难以一步到位,循序渐进方能见成效。齐桂珍认为“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要分类设计、分步推进。”然而,职能转变还与行政伦理相关,其进程和结果都与其密切相关。不仅如此,还得注重机构重组、职能划分、人事管辖等的调整。所以,实现职能转变,不仅推进行政伦理假设,最终服务型政府构建,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最直接和最实际的就是改变和改善人民生活,真正给人民带来福祉。加强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目前,伦理规范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新加坡、瑞典、丹麦等都将其纳入到社会的法律体系之中。其实,道德良心是一种软约束,缺少法律硬约束的辅助便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所以,很有必要制定我国的《行政问责条例》、《公务员行政伦理法》等。我国《公务员法》中虽然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以及相关辞职制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程度还比较薄弱,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行政人员的伦理失范行为,必须形成系统的法律条文,将行政人员个人的职业道德做详细规定,使其在实践中走上程序化、制度化、法律化的道路。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按照我国民主政治的要求以及相关行政伦理法规的规定,只有设立专门的行政伦理管理与监督机构,才能强化和完善行政人员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段红柳认为“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产生腐败”所以,行政伦理监督亦是其中一种有效监督手段,不可忽视。如果要让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走上法制化道路,不但需要加强法制监督,而且还要注重行政内外部监督,即将法制监督与社会、媒体、民众的监督相结合起来,其中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关键,只有这样合力方可促成行政人员良好行政人格的养成,真正做到依行政伦理规范而行政。结束语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明确政府的服务者角色,其次要提高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质量,同时体现公平正义,才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尽管对于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的路程来说比较漫长、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我们不畏任务艰巨而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依靠并团结人民群众,不断创新,利用多方面的力量,并激励我们的政府、高校以及学者继续探讨和研究,我们将一定能够实现服务型政府之行政伦理建设的美好愿景。参考文献[1]孙庆芳,张弩.以更科学有效的模式构建服务型政府——关于赴福州学习考察机构效能评价工作的报告[J].机构与行政,2021(08):25-26.[2]陈星宇.服务型政府中行政人员的伦理价值构建——基于“利他主义”理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1,22(01):27-31.[3]高源林,魏永菲,陈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服务型政府创新研究——基于成都市青羊区劳动监察与仲裁受理点的实例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04):4-7+30.[4]郑炜琪,郑栋鹏.有限政府理论对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启示[J].潍坊学院学报,2020,20(04):70-74.[5]薛冰.新时代视阈下构建基层服务型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