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说风》阅读答案_第1页
莫言《说风》阅读答案_第2页
莫言《说风》阅读答案_第3页
莫言《说风》阅读答案_第4页
莫言《说风》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莫言《说风》阅读答案说风(节选)莫言2022年“五四”前夕,我曾在公众号上向年轻的朋友们寄语,希望大家不要被大风吹倒。十几年前,我初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社会关注度很高,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也有,一时间议论纷纷。那时,我曾对媒体表达过我的态度:“心如巨石,八风不动。”民间文学中曾流传着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说苏东坡被贬谪后修炼佛学,自觉境界大进,便写了五个字让书童给好友佛印送去。佛印看到纸上写着“八风吹不动”五个字,便回了两个字“放屁”,让小和尚给苏东坡送去。苏东坡看了,很是生气,便去找佛印理论。佛印笑着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叫个屁给吹过来了?”这故事大半是假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人要修炼到“八风不动”是十分困难的。我小时候听邻居大叔讲过邻村一位高人许大爷的故事,说许大爷赶集时,买了个瓦盆,用绳子捆好,背着往家走,几个小孩子在他身后追逐打闹,不慎撞碎了他的瓦盆,瓦片纷纷落地。许大爷继续往前走,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旁人问他盆被碰碎,为什么连头都不回,他说:“回头难道就能囫囵起来吗?”现在回想起来,许大爷的话很有哲理,许大爷的表现很有境界。事情已经发生且无法改变,纠缠徒增烦恼,那就不如径直往前走去。写到这里,我刷了一会儿视频,看到海南岛正遭受着十七级台风的袭击。那是真正的暴风骤雨,拔树摇楼,惊天动地。这样的大风蕴含着多大的能量啊!人类在发明蒸汽机、发明电之前,就开始借助风的力量做工,让风催动叶片,带动轮轴转动石磨,粉碎粮食。渔民则发明了帆,让风驱动船在大海上航行。20世纪70年代,我们村有几个拉地排车搞运输的人,他们在地排车上扎制了简单的帆篷,借助风的力量,使地排车如船般行进。借风发电,借风乘凉,甚至借风打仗。人类的进步史,很大一部分是利用风的历史。尽管龙卷风、台风有巨大的破坏力,但地球上没了风,一切也就无法运转了。前不久余华写了一篇关于风的文章,让我在公众号上发表。为了推介他这篇美文,我重温了宋玉的《风赋》,其中有一句“快哉此风”,被我改成“妙哉此风”作了推介文章的题目。赋中还有句“空穴来风”,已成为使用很广泛的成语。这篇传承千古的妙文让我感慨万分,我所感慨的并非这些个成语,而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制造成语的能力与机会。鲁迅他们那辈人,还能够制造出一些成语,而我们这一代作家,好像鲜有成语的制造者了。网络上倒是经常会出现一些流行词,但这些新词都比较短命,流行一阵就被弃之不用了。宋玉在《风赋》中忽悠楚襄王,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动物分公母,植物有雌雄,但将风分为雌雄,这想象力也是登峰造极。他的文章里出现多个被人当成词语广泛使用的词,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从视频中看到,在这次“摩羯”台风中,有几位勇敢者想出去试试风的威力,虽然他们极力想站稳脚跟,但又如何能与风抗衡。他们幸亏抱住了大树才没被刮走。面对着这样的事实,我那句“不被大风吹倒”的寄语,就不正确了吧。最后,我讲个“风浴”的故事来结束这东拉西扯的小文章吧。几十年前在我们村前那道沙梁上的一个风口,每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后不久,乍暖还寒时节,我们一群七八岁、十来岁的男孩子,会在一个东南风大作的日子,不约而同地集合在沙梁的最高处,将穿了一冬的破棉袄脱下来,挂在酸枣树枝上。当时,大多数孩子的棉袄里是不套衣裳的,不是不想套,确实是没的套,那么,脱了棉袄也就是光着脊梁了。那些在棉袄里还套着一件单衣的,也立刻脱下来。大家都光着脊梁,迎着风,拍打着胸膛,摩挲着脸、脖子与手能够得着的地方,嗷嗷叫着,十分地亢奋。在风里,肯定会有存了一冬天的灰垢与皮屑飞舞,但我们看不见。然后便把棉裤也脱了,大家又是一阵狂叫。在愈加嚣张的叫声中,都放下一切思想包袱,解放身心于天地之间,于略带潮气、似乎带着海洋气息的东南风里。这样的风是好风,是能够带来贵如油的春雨的风,也是能让渔民乘着去远航的风。这样的风如果被宋玉一描写,天知道会美成什么样子啊!我们在风中追逐着,打闹着,喊叫着,感觉到整个人都清爽了,然后便穿上衣服回家去。(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借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人要修炼至“八风不动”的境界殊为不易,哪怕是如苏东坡般的大文豪,也难免被外界影响心境。B.

作者在文中追溯了人类利用风的历史,这体现了风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其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重新认识到风的价值和意义。C.

作者由宋玉的《风赋》而感慨现代作家鲜有制造成语的能力与机会,网络流行词虽层出不穷,但却缺乏持久的生命力,这反映了当代文化的某种缺失。D.

作者反思那句“不被大风吹倒”

寄语不正确,是因为他看到在台风中人类根本无法与风抗衡,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自身观点的否定。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给年轻朋友的寄语引出话题,全文熔民间传说、生活经历、时事见闻、文学掌故等于一炉,自由开合,形神兼备。B.

“回头难道就能囫囵起来吗?”许大爷的话从反面阐释了“八风不动”的境界,这种人生态度与《老人与海》中老人不为失败所屈服的精神相似。C.

“拔树摇楼,惊天动地”与杜甫的“卷我屋上三重茅”都描写风力之强劲,但前者是为引出对巨大风能的联想,后者则是为抒写忧时情怀和济世理想。D.

文章语言平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娓娓地叙述中自然融入作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读者能够真切地理解文意。8.

文章结尾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风浴”的场景,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9.

请结合文本,谈谈风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并分析作者对风的情感态度。参考答案6.D7.B8.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展现风的美好,这能给人带来愉悦和放松的“好风”,与前文具有破坏力的台风形成对比,展现了风的多样性,丰富了风的内涵。②运用大量的动作、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在风中的欢快与自由,表现了人在自然中获得的身心解放,饱含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引发读者的共鸣,增强趣味性、感染力。③以孩童风中畅浴、东南风温煦包容的场景作结,寄寓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而理性的思考,人类要敬畏自然,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感受生命的意义,照应开头对青年的寄语。9.(1)象征意义:①象征自然的强大力量;②象征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困境与挫折;③象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2)作者对风的情感态度:①对风所代表的自然伟力怀有感恩之心,认可并肯定风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意义;②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意识到人类在极端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和脆弱;③亲近、享受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解析】文章开篇以寄语引出话题,随后通过苏东坡、许大爷等故事,阐释了“八风不动”的人生哲理。接着追溯了人类利用风的历史,强调了风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尾的“风浴”场景,不仅描绘了童年的美好回忆,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全文展现了风的多样面貌,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感悟。【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对自身观点的否定”错误,作者反思“不被大风吹倒”的寄语,是对自然力量的重新认识,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自身观点。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反面阐释”错误,许大爷从正面面阐释了“八风不动”的境界,而不是“反面阐释”。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内容上,作者回忆小时候和一群小孩子在风中脱衣、拍打胸膛、追逐打闹

场景,画面感极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风的清爽和给孩子们带来的无限欢乐,着力突出了“这样的风是好风”,和前一段所描绘的“摩羯”台风非常震撼、有着不可计量的破坏力形成对比,进一步展现了风的不同面貌和丰富多样,丰富了文章内涵。②情感上,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风浴”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孩子们在风中脱去棉袄,光着脊梁,迎着风拍打胸膛,甚至脱下棉裤,在风中追逐打闹,这些动作和场景充满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童真,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使文章更具生活气息和感染力,拉近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③结构上,文章开头提到“不被大风吹倒”的寄语,中间穿插了人类利用风的历史和对风的敬畏,结尾则通过“风浴”的场景,突出人与风的和谐相处,对前文自然收束。全文围绕着“风”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理性的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1)象征意义:①作者说“龙卷风、台风有巨大的破坏力”,并列举在“摩羯”台风中,人不能与风抗衡,展现了风的巨大能量,可见“风”象征着自然界的强大力量。②文中讲述苏东坡与佛印禅师“八风不动”的故事,还有许大爷不因瓦盆被撞碎而徒增烦恼,展示了人在面对外界纷扰时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可见“风”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和挑战,或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困境与挫折。③人类利用风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借风发电,借风乘凉,甚至借风打仗,体现了人类智慧与进步,可见“风”象征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或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2)作者的情感态度:①作者通过追溯人类利用风的历史,如借助风的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