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福州市协作体四校ADDINCNKISM.UserStyle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著名的四川三星堆文化最终结束时间应该在殷墟文化中期偏后阶段,绝对年代应该距离盘庚迁都殷墟这一事件不太远。”据此判断,三星堆文化时的中原地区A.尊奉夏王为最高统治者B.开始推广使用青铜农具C.用甲骨文记录占卜内容D.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2.西周分封制之下,受封诸侯从周天子那里不仅得到了土地、民众和表示身份与权力的彝器等,还得到了因地制宜的行政权和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权。这一现象有助于A.扩大国家统一局面 B.突出血缘宗法色彩C.调整地方行政体制 D.大一统观念的形成3.图示法可以直观呈现知识构架。下列两幅图体现的共同主题是A.加强文化交流 B.促进经济发展 C.抵御少数民族进攻 D.巩固国家统一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错误的是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C.张骞出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5.下图揭示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是A.国家分裂 B.道教盛行 C.民族交融 D.江南开发6.唐代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写道“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感叹王谢家族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权倾朝野,而彪炳史册。材料说明 A.王谢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了基础 B.晋书专为当时世家大族歌功颂德 C.门阀士族是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柱 D.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面繁荣7.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反映了北宋的商业 A.江南经济的繁荣B.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C.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D.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严格管理8.《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9.近年来,江苏某地文物部门挖掘了一座古代墓葬,专家们初步判定墓葬的生活年代不早于元朝。下列文物中对于专家断代最有帮助的是 A.唐三彩B.半两钱C.青花瓷D.哥窑瓷器10.下表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部分记述。据此可知,辽夏金记述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审吉:契丹古称)国。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辽史·太祖纪》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宋史·夏国传下》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委经义试官出题别试,与本科通定去留为宜。《金史》 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 B.强化文化认同,促进政权稳定 C.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 D.追溯华夷共祖以强基固本11.《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写到正在形成的全球政治,“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正取代冷战期间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吸引和排斥其他国家的几个基本的极。”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力的对比发生变化 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C.原先的超级大国已经衰落 D.形成“一超多强”局面12.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①《布雷顿森林协定》②世界银行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13.“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A.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B.时间的不断更替C.战争对世界的影响D.国际关系的变革14.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双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反映出A.美苏关系友好 B.苏联科技上的优势C.美国取得竞争的绝对优势D.美苏冷战的新特点15.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C.继续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积极推行社会福利政策16.美国1965年选举权法规定:为保证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因种族和肤色而被否定和剥夺,在任何联邦、州或地方选举中,任何公民的选举权都不得由于未能符合州内的测试或其他要求而被否认。推动此项规定出台的是A.福利国家政策 B.黑人民权运动 C.“中间阶层”增加 D.学生反战运动17.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在发展,其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是 ABCD18.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M型”社会(两端很高、中间很低)已经来临。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 B.推动新经济的形成 C.对发展中国家是双刃剑D.加速世界贫富分化19.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这段论述主要表明 A.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B.世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C.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 D.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20.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国际关系的重组,在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不断退群、阻挠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国际规则规范被削弱,全球治理遭遇严重挑战,国际体系呼唤新的领导者,加快联手,推动经济合作,维护全球化进程,打造新的国际格局。这表明 A.国际社会急需构建政治新秩序B.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格局形成 C.反对霸权主义是当前重要任务D.美主导世界格局引发世界问题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6分,22题12分,23题12分,共40分)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冷战帷幕的徐徐拉开,美苏对抗成为战后几十年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自1947年起,美国一直以军事实力作为遏制苏联的首要手段,对苏联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过去的强硬遏制战略已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刚刚上台的尼克松便提出了以“实力”、“谈判”和“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尼克松主义”。 ——摘自吕佳霞《论尼克松主义与越南战争的终结》材料二二战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方面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经济力量对世界市场整合的推动,另一方面体现在运输、通讯技术的革新,使物质与信息的流动可以跨越空间的障碍。 ——摘编自林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自1947年起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遏制苏联的表现(6分),概括60年代以来冲击美苏霸权地位的多极力量。(4分)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4分)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2001年12 月中国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2分)22.(12分)史料阅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节点,在此之前2000年的中国,和在此之后2000年的中国,存在本质性的不同。秦朝之前,中国只是一个文化层面的概念;秦朝之后,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秦朝的建立,第一次使中国由一个抽象的地理名称转为具体的大一统帝国。周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强迫奴隶在公田上集体劳动。但是随着铁制生产工具的出现,很多贵族在公田之外开垦了大量的私田,以求得到更多的财富,这些田地是瞒着公室不纳税的私有物,而开辟和耕种大量私田需要大批劳动力。各个奴隶主为了获得更多劳动力,大量招徕奴隶,使得公田无人力可用。经济制度的变革当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之前奴隶社会的制度受到冲击,即所谓的“礼崩乐坏”,同时,中国也在走向局部统一。到了战国时期,大的诸侯国只剩下了7个!这些强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不是传统意义的部族联盟。春秋战国时期,大国灭掉小国之后如不愿将该地分封给贵族,会设置为县(其实就是“悬而未决”的“悬”的简写),集财政大权于一身,封地直接听命于中央!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秩序土崩瓦解,新的社会制度亟须重建,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等众多思想家,他们四处宣传自己的治国理想。最后商鞅被位于西部边陲的秦国重用,进行了变法,秦国成了当时集权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使得秦国的战斗力十分强大,得以横扫六合。秦朝建立之后,废分封,行郡县;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车同轨,书同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中华大地成为政治意义上的紧密共同体。中国第一次实现了大一统,这便是“周秦之变”,这次变革形成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据某中学学生的读书笔记整理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于研究周秦之际的历史进程有哪些史料价值。答题格式如下:角度信息(各2分)价值(各1分)政治经济文化小结(3分)23.(12分)请结合中国历史所学知识,从上述简表中互相关联的事件里提取一个观点,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ADDINCNKISM.UserStyle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协作体四校联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DCCCBA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DDBBADCA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6分,22题12分,23题12分,共40分)21、(16分)(1)表现: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6分)多极力量:欧共体、日本、中国、第三世界。(4分)(2)条件:一方面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经济力量对世界市场整合的推动,另一方面体现在运输、通讯技术的革新。(4分)世界贸易组织(2分)22.(12分)答案:“信息”一栏“政治、经济、文化”各项每找出1条信息即给1分,“价值”一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小结设3分,为开放性设问,酌情给分。角度信息(各2分)价值(各1分)政治周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反映了周朝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设置县反映了郡县制的产生:“废分封,行郡县”“车同轨,书同文”反映了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可以用来说明周秦之际政治制度的演变,由周朝分权式统一到秦朝集权式统一的变革经济“强迫奴隶在公田上集体劳动”反映了周朝井田制;“铁制生产工具”反映了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开垦了大量的私田……公田无人力可用”反映了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可以用来说明周秦之际生产力的进步、土地制度的变化,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文化“礼崩乐坏”反映了周朝礼乐制度的瓦解;“社会上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等众多思想家”反映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反映了秦朝实行文化专制;商鞅变法使秦朝成为集权程度最高的国家反映了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的观点可以用来说明周秦之际文化制度的变革小结材料选自学生读书笔记,属于二手史料,是周秦社会制度变革的概述,参考价值一般,需多方考证解析:本题考查周秦之际的历史进程。根据列出的信息分成政治、经济、文化来进行梳理,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对其影响进行说明即可,如在政治方面“周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反映了周朝的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设置县说明了郡县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