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策略汇编_第1页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策略汇编_第2页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策略汇编_第3页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策略汇编_第4页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策略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策略汇编TOC\o"1-2"\h\u8312第一章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概述 362581.1绿色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3150891.1.1内涵 348981.1.2特征 3283371.2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与趋势 315501.2.1意义 3324001.2.2趋势 425387第二章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构建 4279382.1生态农业技术的基本原则 43412.2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4251222.3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 53199第三章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5307993.1农业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 5165343.1.1农业资源现状 580113.1.2农业资源问题分析 631963.2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途径 6228313.2.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6260383.2.2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666373.2.3加强农业资源管理 668633.2.4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6324553.2.5提高农民素质 685663.3农业资源可持续管理策略 616233.3.1建立农业资源监测体系 617573.3.2实施农业资源保护政策 6302063.3.3完善农业资源管理体制 671553.3.4加强农业资源执法监管 7163133.3.5推广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71122第四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750364.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7180354.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7253074.3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政策 711095第五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812685.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8313265.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82715.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与市场 912058第六章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9148046.1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924436.1.1现状 9326136.1.2问题 1042976.2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10240586.2.1生态农业产业链模式 1091496.2.2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0302376.2.3生态农业区域合作模式 10207186.2.4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10214656.3生态农业产业化政策与措施 10136786.3.1政策支持 1093146.3.2措施 1025698第七章生态农业品牌建设与推广 11261097.1生态农业品牌的价值与意义 1191637.1.1价值体现 11195097.1.2意义阐述 11287797.2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策略 1188597.2.1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品牌标准体系 1125597.2.2提升生态农业品牌知名度 1127277.2.3加强生态农业品牌培育 1146487.2.4拓展生态农业品牌市场渠道 1154857.3生态农业品牌推广途径 11234767.3.1媒体宣传 12757.3.2展会推广 12136157.3.3线上营销 12214367.3.4线下活动 1243117.3.5联合推广 1224043第八章生态农业政策体系与支持 12157328.1生态农业政策体系构建 1237758.2生态农业政策实施与评估 13160288.3生态农业政策创新与完善 1310618第九章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 1421579.1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与内涵 1482279.1.1背景 14168359.1.2内涵 14202989.2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与路径 1424199.2.1模式 14176439.2.2路径 15240899.3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绿色发展 15213759.3.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1513889.3.2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15313549.3.3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5305299.3.4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1514276第十章生态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51271110.1生态农业国际合作现状与趋势 151278210.1.1合作现状 151810010.1.2合作趋势 162694010.2生态农业国际合作机制与平台 161485510.2.1国际合作机制 161988810.2.2国际合作平台 161306310.3生态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171913110.3.1技术引进与输出项目 172928410.3.2政策交流与合作项目 17749710.3.3人员培训与交流项目 17第一章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概述1.1绿色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1.1.1内涵绿色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规律,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取一系列生态友好型技术和管理措施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1.1.2特征(1)生态优先:绿色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资源节约:绿色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永续利用。(3)农产品安全:绿色生态农业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4)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1.2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与趋势1.2.1意义(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绿色生态农业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改善生态环境:绿色生态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3)提高农民收入:绿色生态农业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促进农业现代化:绿色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升级。1.2.2趋势(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态农业将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2)科技创新驱动:绿色生态农业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绿色生态农业将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4)市场需求驱动: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绿色生态农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上升。第二章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构建2.1生态农业技术的基本原则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应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素,实现从投入到产出、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控制。(2)可持续性原则:生态农业技术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3)效益最大化原则:在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中,应充分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4)适应性原则:生态农业技术应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特点,实现技术的本土化。2.2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构建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以下几方面是当前生态农业技术研发的重点:(1)资源节约型技术:包括节水灌溉、节能栽培、节肥施肥等技术,旨在降低农业生产对资源的消耗。(2)生态环境保护型技术:如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绿色防控等技术,以减轻农业对环境的污染。(3)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追溯系统等技术,保证农产品安全。(4)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等技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2.3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是实现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生态农业技术的集成与推广:(1)加强技术研发与示范:通过建立生态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展示技术的实际效果,促进技术的集成与推广。(2)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定生态农业技术标准与规范,保证技术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对生态农业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4)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应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的扶持力度,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5)强化部门协同与区域合作:各部门应加强协同,推动生态农业技术的区域合作与交流,提高技术集成与推广效果。第三章农业资源高效利用3.1农业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3.1.1农业资源现状我国农业资源丰富,涵盖了土地、水资源、气候、生物等多种类型。国家对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的重视,农业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但是在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部分耕地质量较差,土地退化、盐碱化问题严重。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3)气候资源利用不充分:我国气候资源丰富,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不充分,导致部分农作物产量波动较大。(4)生物资源利用不足: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但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不充分,部分特色农产品开发不足。3.1.2农业资源问题分析(1)农业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监管机制,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2)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消耗较大,不利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农业技术支持不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但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影响农业资源高效利用。3.2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途径3.2.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2.2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大农业技术研发投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2.3加强农业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3.2.4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2.5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认识和技能。3.3农业资源可持续管理策略3.3.1建立农业资源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业资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农业资源状况,为农业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3.3.2实施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制定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强化农业资源保护意识,保证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3.3完善农业资源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管理体制,提高农业资源管理效率。3.3.4加强农业资源执法监管加大农业资源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破坏农业资源的行为。3.3.5推广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积极推广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第四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4.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方面。这些问题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土壤和水资源受到污染,农作物品质下降,同时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如秸秆焚烧、畜禽粪便随意排放等,加剧了空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污染,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农作物产量降低,严重时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4.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了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如推广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发酵等技术,降低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如开展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4.3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政策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方面,我国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如生态沟渠、湿地建设等,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危害。二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秸秆生物质能源、畜禽粪便有机肥等,可以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三是农业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如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担。在政策层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农业环境保护法》等,明确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还设立了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生态补偿等,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当前,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仅为80%左右,畜禽粪便处理率不足50%。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不完善。在一些地区,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废弃物处理能力不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不健全。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仍有待提高。5.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物理技术和工程技术等。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秸秆还田、堆肥化、饲料化等。秸秆还田是将农作物秸秆直接翻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堆肥化是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微生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饲料化是将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转化为饲料,用于养殖业。化学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炭化、生物质燃料等。秸秆炭化是将农作物秸秆经过高温炭化,转化为生物质炭;生物质燃料是将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转化为生物质颗粒、生物质油等燃料。物理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粉碎、压缩等。秸秆粉碎是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物理破碎,便于运输和储存;秸秆压缩是将农作物秸秆进行压缩,降低体积,便于运输和利用。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构建等。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包括秸秆堆肥场、生物质能发电厂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构建是指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农业产业、农民增收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5.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与市场为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支持政策。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二是技术支持政策。鼓励科研机构、企业研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推广成熟技术。三是市场培育政策。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培育市场需求。四是监管政策。加强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监管,保证项目符合环保、安全生产等要求。在市场方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前景广阔。,环保意识的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需求逐渐增加;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因此,未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第六章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6.1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6.1.1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生态农业产业链条逐渐完善。从生产、加工、销售到物流,生态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生态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科技创新,生态农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3)生态农业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我国生态农业品牌逐渐走向市场,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4)生态农业产业扶贫效果显著。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助力脱贫攻坚。6.1.2问题尽管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较小,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2)生态农业产业链条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不畅,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较低。(3)生态农业政策支持不足,制约了产业化发展的速度。(4)生态农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仍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6.2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6.2.1生态农业产业链模式通过构建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提高生态农业附加值。6.2.2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6.2.3生态农业区域合作模式加强区域间生态农业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促进产业升级。6.2.4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6.3生态农业产业化政策与措施6.3.1政策支持(1)加大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投入。(2)完善生态农业产业化政策体系,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3)加强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4)优化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简化审批手续。6.3.2措施(1)加强生态农业产业链建设,提高产业协同发展水平。(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发展生态农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4)深化生态农业产业化改革,激发产业发展活力。(5)加强生态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七章生态农业品牌建设与推广7.1生态农业品牌的价值与意义7.1.1价值体现生态农业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品牌,具有显著的价值体现。生态农业品牌代表了农产品的高品质和安全性,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生态农业品牌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生态农业品牌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7.1.2意义阐述生态农业品牌建设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二是提高农民收益,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强化农产品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信任。7.2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策略7.2.1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品牌标准体系制定严格的生态农业品牌标准,保证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等环节都符合生态农业的要求。同时加强监管,保证生态农业品牌产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7.2.2提升生态农业品牌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升生态农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举办生态农业产品展示、开展生态农业旅游等。7.2.3加强生态农业品牌培育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业品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农业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生态农业品牌建设。7.2.4拓展生态农业品牌市场渠道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拓宽生态农业品牌产品的销售市场。加强与电商平台、实体零售商的合作,提高生态农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7.3生态农业品牌推广途径7.3.1媒体宣传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平台,进行生态农业品牌的宣传推广。通过新闻报道、专题报道、广告等形式,提高生态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7.3.2展会推广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业展会,展示生态农业品牌产品,加强与采购商、经销商的交流合作,拓宽市场渠道。7.3.3线上营销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线上渠道,开展生态农业品牌营销活动。通过优惠促销、限时抢购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关注和购买。7.3.4线下活动举办生态农业品牌体验活动,如生态农业旅游、农产品品鉴会等,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生态农业品牌的价值,提高品牌忠诚度。7.3.5联合推广与其他农业品牌、旅游品牌等联合推广,形成品牌矩阵,共同提升生态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加强与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合作,共同打造生态农业品牌。第八章生态农业政策体系与支持8.1生态农业政策体系构建生态农业政策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框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应当确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政策理念,保证政策制定与实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构建涵盖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技术规范和监督管理等多个层面的政策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政策支撑网络。在具体构建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以下方面:法律法规层面:制定和修订与生态农业相关的法律,如《农业法》、《环境保护法》等,保证法律条款能够体现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政策措施层面:出台一系列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鼓励和引导农民转向生态农业。技术规范层面:制定和完善生态农业技术规范,推广绿色、有机、低碳的农业生产方式。监督管理层面: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监督管理的体制机制,保证政策执行到位,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8.2生态农业政策实施与评估生态农业政策的实施与评估是政策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实施需要明确责任主体,保证政策落地生根。各级部门应当承担起政策实施的主要责任,同时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实施过程中,以下措施:组织协调: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实施的合力。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生态农业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的政策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技术支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民掌握生态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益。政策评估则是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其目的是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评估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综合考虑政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全面评估。动态性:定期进行政策评估,及时调整政策内容,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形势。8.3生态农业政策创新与完善生态农业政策的创新与完善是推动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态农业政策需要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政策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政策理念创新:更新生态农业发展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农业发展全过程。政策内容创新:根据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创新政策内容,形成更加有效的政策体系。政策手段创新:摸索运用市场机制、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政策完善则需要关注以下方面:政策体系完善:整合现有政策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政策执行完善: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和检查,保证政策落地生效。政策评估完善:建立和完善政策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政策内容,提高政策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第九章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9.1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与内涵9.1.1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绿色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进行部署,为农业绿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9.1.2内涵农业绿色发展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农业绿色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利用高效化:提高土地、水资源、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2)生产过程清洁化: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3)生态环境友好化:保护耕地、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4)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等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5)农民收入增长:通过绿色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9.2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与路径9.2.1模式(1)生态农业模式: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有机农业等。(2)绿色农业模式:以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为目标,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3)高效农业模式:以提高农业产出、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发展设施农业、智能化农业等。9.2.2路径(1)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农业绿色发展。(2)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技术进步。(3)产业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等农产品。(4)市场培育: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5)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意识。9.3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柱,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充分发挥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9.3.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容量,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提高农业产值。9.3.2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降低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9.3.3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态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