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文字
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文学《
》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建筑和艺术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亚述帝国的王宫、波斯王宫等法典《
》反映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一、古代西亚、非洲文化1.古代西亚文化必备知识楔形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文字
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使用至公元4世纪文学神话、诗歌等建筑受宗教影响较大,金字塔等科技
;数学、医学等方面颇有建树2.古代埃及文化象形太阳历3.阿拉伯文化(1)背景:阿拉伯帝国兴起,并征服亚非欧大片地区,继承和融合
、
、
、
以及
等文化遗产。(2)成就①文学:诗歌“悬诗”;《天方夜谭》吸收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传入中国;影响西欧。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印度②科学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3)地位:阿拉伯帝国成为
。数学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天文学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影响医学《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二、欧洲文化的形成1.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1)古典希腊文化①概况: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为“古典时代”,文化高度发展。哲学“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力图用
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文学《荷马史诗》;戏剧(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艺术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帕特农神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史学
的《历史》开创叙事体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②成就理性的思维方式希罗多德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以维护贵族和富人财产利益为核心,但也限制贵族滥用权力,规范社会契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公民法的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文学杰出文学家: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塔西佗的《编年史》建筑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2)古典罗马文化:继承并发展古希腊文化万神殿、大竞技场等2.中古西欧文化(1)背景: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发展;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竞争、利用。(2)特点: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3)表现①神学: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②文艺:深受《
》影响;
和
占有重要地位。③科技:继承
、
的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必要基础。圣经骑士文学市民文学古代希腊罗马3.拜占庭、俄罗斯文化(1)拜占庭文化①背景: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其中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其中
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
是
的中心;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②特点: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东正教法律《
》对欧洲法学思想和法制发展影响深远建筑
以其罗马式穹顶闻名③表现罗马民法大全圣索菲亚大教堂宗教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文学史诗《
》建筑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是东正教的象征(2)俄罗斯文化:深受
影响拜占庭文化伊戈尔远征记三、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1.古代印度文化(1)背景: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建立国家。(2)表现①宗教:
和
;
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兴起,发展为主要宗教。种姓制度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②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③艺术:佛塔、石柱、石窟是佛教艺术代表。④数学:发明包括“
”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3)传播:古代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产生重要影响。02.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古代朝鲜文化①成就:经济——青铜器、铁器;天文——瞻星台;史书——《三国史记》;乐舞——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2)古代日本文化①思想:崇拜神灵,神道逐渐发展起来;武士道逐渐形成。②文学: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③艺术:古建筑——法隆寺;绘画——大和绘和浮世绘。④中日交往:中国制度、儒学、文字等影响日本。3.美洲印第安文化(1)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2)宗教:多神崇拜;建造金字塔。(3)繁荣①玛雅人发明“
”,创造出20进制。②印加人建造
和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③阿兹特克人使用图画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4)衰亡:16世纪
入侵,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玛雅历驿道西班牙殖民者主题探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材料一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各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不同等因素,一个民族、地区或国家内部总是呈现出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文化样式方面,也体现在内在的文化价值方面。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精髓,如果某一民族的文化不能保持自己的特点与精华,这种文化就会因为与异质文化的日益趋同而逐渐消失,历史上不少文化的衰落和语言的消失就是明证。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均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有的贡献。——摘编自裔昭印、徐善伟《论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问题](1)围绕材料一,选择一个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古代史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提示](1)示例观点: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均具有自己的特色。阐述:古埃及依据尼罗河流域的特点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古印度人民根据自己的历史形成《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史诗,古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古代希腊根据其独特的政治文明形成了人文主义思想,成为西方文明的起源;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出特色鲜明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古代西亚居民创造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王国为维护君主统治与社会秩序,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总之,古代世界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均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材料二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问题](2)根据材料二,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提示](2)美洲大陆由于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较为滞缓,后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因此隔绝、封闭的文化必然衰败,文化在交流中进步,文明的交流也促进文明的多样性发展与文化创新。1.(2024·辽宁大连质量检测)古希腊《荷马史诗》中记载了在远古时期,希腊人在诸神的支持下,凭借智慧最终攻克了特洛伊城。19世纪,考古学家在土耳其发掘出了古特洛伊城的遗址及其在约公元前12世纪遭受战争的痕迹。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古希腊主流思想是神灵崇拜[B]《荷马史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考古结果最能反映历史真实[D]《荷马史诗》的描述属于历史纪实随堂训练B【解析】从题干中涉及的考古结果可知,古特洛伊城在约公元前12世纪曾遭受战争的破坏,从而证明了《荷马史诗》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记载有些是真实的,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古希腊的主流思想是神灵崇拜,故A项错误;C、D两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2.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属于骑士文学的作品,它们所讲述的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打败祸害一方的恶人的故事。且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包含了大量非宗教因素。这说明中世纪的骑士文学(
)[A]否定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B]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C]反映了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D]抨击了贵族专横和教士贪婪C【解析】骑士文学展示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反映了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故选C项;材料中的骑士形象塑造突出个人因素,体现人文精神,排除A项;14—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排除B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3.(2024·山东烟台质量检测)《非洲史》中写道:“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至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说明(
)[A]东非沿岸总体落后于西非地区[B]自然环境不会影响文明的发展[C]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多源特征[D]非洲大陆最早掌握了冶铁技术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与西亚地区在没有技术交流的情况下,都出现了炼铁技术,说明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多源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证明“东非沿岸总体落后于西非地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故B项错误;“最早”一词太绝对,材料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4.(2024·河南洛阳期中)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还创造出了20进制;印加人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阿兹特克人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这反映美洲的印第安人(
)[A]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B]其文化深受殖民者影响[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D]已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A【解析】材料所涉及的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一系列的文明成果都是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下实现的,可见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故选A项;古代美洲文明的诞生与发展是自身独立发展而来的,到近代才受到西方文明的入侵,排除B项;美洲文明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并没有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材料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古代美洲,不能说明已建立近代科学体系,排除D项。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1.(2024·山东临沂联考)孔子认为“立于礼”,才能向于善而至于仁,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荀子主张“礼义教化”“化性起伪”,提出“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两者(
)[A]对人性的认识一致[B]达仁至圣的途径相同[C]政治立场基本一致[D]塑造人格的作用相同D【解析】据材料可知,孔子主张通过制礼作乐使得人们行善达仁,荀子希望人们都能用礼义法度来约束自己,最终达到与人为善,可见二人都主张使人向善以塑造人格,故选D项;由所学“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及材料“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可知,孔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故二人对于人性的认识不同,排除A项;孔子主张通过“立于礼”,即教化达到人心向善,而荀子主张“制法度”,即通过法律约束来达到使人向善,所以二者达仁至圣的途径是不同的,排除B项;材料中仅涉及二人有关如何塑造人格、使人向善的主张,不涉及政治立场,排除C项。2.(2024·重庆一模)元文宗大兴文治,“思辑典章之大成,以示治平之永则”,诏令编纂本朝的典章制度史。1331年书成,赐名《皇朝经世大典》,即《经世大典》。按元文宗指示,《经世大典》的体裁仿唐、宋《会要》之体,又参照《唐六典》而折衷之。由此可知,《经世大典》的修撰(
)[A]意在借鉴和推行唐宋制度[B]强化了崇文抑武治国方针[C]开创了典章制度史新体例[D]促进了中华历史文化认同D【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经世大典》的修撰是为了编纂本朝的典章制度史,但是元文宗指示其体裁要仿唐、宋《会要》,参照《唐六典》这些汉族政权的史籍,由此可知,《经世大典》的修撰促进了中华历史文化认同,故选D项;材料只体现元朝修史书借鉴唐宋体裁,并不是“制度”仿行唐宋,排除A项;崇文抑武是宋朝的治国方针,材料没有体现《经世大典》的修撰推崇文臣贬抑武将,排除B项;唐朝杜佑的《通典》创立了典章制度史新体例,排除C项。3.(2024·山东青岛联考)王阳明曾对弟子说:“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而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这一说法(
)[A]隐含着一定的平等观念[B]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C]沉重地打击了君主专制[D]体现出其对儒学的批判A【解析】据材料可知,王阳明主张人皆有良知,普通人只要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这种“皆可为尧舜”的思想隐含着一定的平等观念,故选A项;王阳明是明朝中期的思想家而非明末清初,排除B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等人提出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王阳明维护君主专制,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是对儒学的发展,而非否定和批判,排除D项。4.(2024·山东青岛三模)康熙统治期间,继续沿用八旗制度,定期举行木兰秋狝;提倡理学,重用理学名臣;任用西方传教士,甚至授意传教士写信给教皇,选拔具有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等学问的传教士来中国效力。这反映了康熙时期(
)[A]博采众长的治国理念[B]兼容并蓄的社会气象[C]朋心合力的民族关系[D]四方来朝的外交局面B【解析】据材料可知,沿用八旗制度,体现了康熙对传统的尊重;提倡理学并重用理学名臣,展示了其对儒家文化的接纳与推崇,同时,任用西方传教士并寻求具有各种学问的传教士来中国,反映了其对西方知识的开放态度。这些举措共同体现了康熙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气象,故选B项;材料不仅涉及治国,还涉及文化和知识的多元接纳,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清朝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排除D项。5.(2024·山东济宁联考)下图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
)D[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位思想家指出中国落后的几个方面,反映出其学习西方坚船利炮,还要培养新式人才、追求更多的物质利益、提倡统治者和人民相互交流、做到名实必符的主张,这些主张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故选D项;材料并未完整阐述“中体西用”内涵,“完整”一词夸大,排除A项;该思想家更多地是看到了中国“不如夷”的地方,故其主张的特色不是充分认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而是主张更多的向西方学习,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与该思想家都不同程度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排除C项。6.(2024·广东佛山二模)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后,获得国际上极高的关注和赞扬。茅盾先生欢看后即兴赋诗:“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这体现出新中国的艺术创作趋向(
)[A]突出情节的曲折性[B]服务于国际市场[C]摆脱强烈的政治性[D]探索民族化道路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小蝌蚪找妈妈》以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兼具哲理、画意与诗情,体现出新中国的艺术创作趋向探索民族化道路,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动画情节内容,不能体现情节的曲折性或其摆脱强烈的政治性,排除A、C两项;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很少,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7.(2024·山西运城调研)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将王阳明之学中“人皆可为圣人”的命题大加发挥,将玄妙的“天理”世俗化,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该学派从者云集,成为晚明显学。这一思想(
)[A]带有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B]蕴含传统民本治国思想[C]体现出对程朱理学的回归[D]根本否定传统纲常伦理B【解析】据材料“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可知,泰州学派肯定“百姓日用”即为“道”,强调天理与百姓日常生活的结合,这其中蕴含以民有为本、关怀民生的宝贵思想,故选B项;泰州学派从现实出发进行思考,强调关注民生问题,带有某种思想启蒙作用,并非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排除A项;该学派是对王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展,反对束缚人性,与程朱理学有鲜明的差异,排除C项;泰州学派只是将“天理“世俗化,并未从根本上否定传统纲常伦理,排除D项。8.(2024·湖北黄冈联考)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D[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家国同构模式形成[C]民族认同不断增强[D]大一统国家的构建文献记述出处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解析】据材料可知,秦朝郡县制、焚书坑儒和汉朝尊崇儒术,是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观念在国家构建过程中的实践,体现了思想统一强化政治统一,推动了大一统国家的构建,故选D项;材料并未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形成于商周时期,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认同无关,排除C项。9.(2024·安徽合肥联考)东晋王谧说:“曩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到南北朝时期,西域僧人通过与帝王、士大夫、文人、平民的交往等社会活动宣扬佛学,并受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僧人也开始参与清谈,佛学在核心理论上与玄学趋于一致。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佛思想在当时争斗激烈[B]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宗教存续[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D]佛学迎合了中国政治统治需要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初期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信奉者少,而南北朝时僧人与各阶层都有交往,并受玄学影响,佛学在核心理论上与玄学趋于一致,反映出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并在中国产生影响,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儒佛思想争斗,排除A项;“决定了宗教存续”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D项与材料佛教吸收玄学思想而本土化的主旨相悖,排除。10.近代以来,魏源讲“师夷之长技”,洋务派讲“中体西用”。严复则在《论世变之亟》中写道:“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名),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据此可知,当时(
)[A]文化忧患意识增强[B]发展洋务成时代之需[C]传统观念根深蒂固[D]政治改良被提上日程A【解析】根据材料“师夷之长技”“中体西用”及“涣然有不终日之虑”可知,在西方对中国文明的不断冲击下,严复担忧中华文明的存续问题,这反映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近代部分人的文化忧患意识增强,故选A项;B项无法完整概括材料,排除;材料未涉及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及政治改良的内容,排除C、D两项。11.(2024·广东湛江一模)1919年12月,陈独秀提出:“我们现在要实行民治主义……是要注意政治经济两方面,是应该在民治的坚实基础上做功夫,是应当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这基础。这基础是什么?就是人民直接的实际的自治与联合。”这反映了陈独秀(
)[A]对民主政治的思考与探索[B]主张学习苏俄的革命模式[C]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度[D]积极推动国共两党合作A【解析】据材料可知,1919年12月,陈独秀提出要实行民治主义,要借助人民的力量创造民治的基础,这说明这一时期的陈独秀认识到民众的力量,主张建立人民的民主,这反映了陈独秀对民主政治的思考,故选A项;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当时陈独秀主张走苏俄革命的道路,排除B项;“人民直接的实际的自治与联合”不等于直接民主,故排除C项;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D项。12.(2024·山东济南联考)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A]主张选择性学习中华文化[B]力图摆脱自身的藩属地位[C]捍卫本国文化的主导地位[D]极力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丽大臣崔承老主张中国文化不可不遵,但是地方习俗不一,风俗各异,所以主张有选择性地学习中国文化,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文化方面选择性学习中国文化,没有涉及政治上的藩属地位问题,排除B项;据材料“华夏之制,不可不遵”可知,该官员没有强调捍卫本国文化的主导地位,排除C项;该官员主张有选择性地学习中国文化,并不是极力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排除D项。13.(2024·山东聊城三模)恩格斯曾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恩格斯这一论断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
)[A]打下了近代欧洲文明的底色[B]迎合了资本主义时代的诉求[C]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文化互鉴[D]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认为拜占庭帝国保留的文化,特别是古希腊文化的重新发现和传播,对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恩格斯的论断突出拜占庭文化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D项;虽然拜占庭文化对欧洲文明有重要影响,但材料中并未提及拜占庭文化如何直接影响或构成近代欧洲文明的底色,排除A项;中世纪后期,欧洲“中世纪的幽灵消逝”时,欧洲尚未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排除B项;材料强调拜占庭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未体现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互鉴,排除C项。14.(2024·辽宁鞍山模拟)对古希腊的历史研究发现,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雕刻与埃及雕刻风格几乎完全一致,希腊人把古埃及的测地学发展成了几何学,早期希腊的创世以及世代更替的神话可能受到了两河流域的神话影响,希腊对西亚的天文、历法、货币和计量单位的借用更为明显。这表明古代希腊(
)[A]对区域文明交融作出突出贡献[B]逐渐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C]注重以文化发展稳定城邦秩序[D]文化存在机械模仿的缺陷A【解析】据材料可知,古希腊借鉴了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成果,创造出辉煌的古希腊文明,这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表明古代希腊对区域文明交融作出突出贡献,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对埃及和西亚文明的借鉴,不能据此认为古代希腊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关于古希腊文化发展与城邦秩序关系的相关描述,排除C项;据材料“希腊人把古埃及的测地学发展成了几何学”可知,古希腊人对其他文明的学习并不是机械模仿,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排除D项。15.(2024·广东中山一模)公元425年,拜占庭帝国皇帝塞奥多西二世的妻子尤多西亚创作了《荷马史诗摘录》,构造了从上帝创世到基督升天的基督教历史,荷马也逐渐被塑造为基督教修道院里陈列的“先知”之一。这反映出(
)[A]世俗王权借助传统对抗教会[B]宗教思想借助古典文化扩大影响[C]基督教会分裂趋势已经出现[D]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呈现复兴迹象B【解析】《荷马史诗》是古典文化的代表,而拜占庭帝国皇帝的妻子尤多西亚创作了《荷马史诗摘录》,构造了从上帝创世到基督升天的基督教历史,将基督教的历史借助古典文化来传播,这就使得基督教思想扩大了影响,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与教权的矛盾,也未涉及王权与教会的对抗,排除A项;基督教在1054年第一次分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所述是《荷马史诗摘录》借助《荷马史诗》的影响来宣传基督教思想和基督教历史,这是传播基督教思想,而不是复兴希腊人文主义,排除D项。16.(2024·山东潍坊月考)公元9世纪,日本嵯峨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代天皇至第52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1182个。《新撰姓氏录》将姓氏分为3个等级,即“皇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旨在(
)[A]确立封建统治制度[B]强化天皇专制统治[C]完善社会等级秩序[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解析】据材料“嵯峨天皇……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将姓氏分为3个等级”可知,天皇组织编纂姓氏录,并将姓氏分成三个等级,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以强化天皇专制统治,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封建统治制度在7世纪大化改新后就已确立,与材料“公元9世纪”不符,排除A项;“完善社会等级秩序”仍然是为了“强化天皇专制统治”,因而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世纪的日本处于封建社会,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6分)17.(18分)(2024·北京模拟)《论语》——人类文明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唐时期,有记载的研究《论语》专著约百部。而两宋时期有250余部。《论语》是北宋文人必读经典之一,深受重视。他们虔心研治儒学,成就了北宋《论语》注疏的辉煌局面。两宋对于《论语》的注解,不再局限于此前的章句、训诂、名物等。而开始注重对其义理的阐发与分析。体现出诠释义理的深度。代表作有程颐《论语解》、朱熹《论语集注》及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等。《论语》学的发展蔚为壮观。——摘编自刘亚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流传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论语》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4分)【答案】
(1)特点:研究作品大量增加;《论语》研究注重诠释义理;成果丰硕;研究风气浓厚。(4分)原因:政府重视文治,社会形成重文读书风气;科举考试考查儒家经典;适应儒学复兴的需要;学者的潜心研究推动《论语》研究发展;重塑社会伦理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商合作合同范本
- 商业街商铺租赁合同样本
- 版健康体检服务合同协议书样本
- 货物采购代理合同甲方
- 康复医学课件
- 初中数学第1-3章阶段测试卷-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 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Eat Happy in Germany-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九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 Section B第4课时(2a-2e)教学设计(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5年度施工员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共四套)
- 影视后期特效项目教程课件 项目8 大国工匠栏目包装-扭曲、过渡、音频特效
- 2023年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4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智能辅具在康复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选择题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 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宿迁、连云港、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苏北七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英语试卷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安全教育车间级
- 对照品管理规范
- 光伏电站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考试测试试卷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徐州中考练习卷(1)英语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